Re: [閒聊] RX470+OBS VCE即時錄影測試

看板VideoCard (顯卡板)作者 (我得了早見病)時間9年前 (2016/10/17 01:19), 9年前編輯推噓15(15050)
留言65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分享一下自己的小心得 ※ 引述《hirokofan (笠原弘子 命!)》之銘言: : 全彈幕發射,錄影則是用1280*768@60FPS 10Mbps存在RAMDISK。 : (是說1080P@60FPS的建議位元率是5M而已....) 這個 5M 應該是軟壓的時候 : 已經沒有多少餘裕,若想處理1080P的影片應該是跑不動的, : 以後錄影乖乖的用GPU處理吧.... : 推 vobor: 錄出來畫質如何? 10/16 19:32 : 推 vobor: 菜逼8一問 為什麼流量一低VCE硬壓就不如軟壓 10/16 20:17 就像kuma大講的一樣,同樣流量,軟壓肯定品質是比硬壓好 硬壓可能 10M 才能達到看起來跟原來畫面一樣的品質, 而軟壓可能 5M 就可以達到硬壓 10M 的品質,所以看起來「流量一低硬壓就不如軟壓」。 其實流量高也一樣是軟壓品質較好,不過可能只是 99分 跟 98分 的差別而已。 但是兩者有另外一個很有意思的差別是 CPU的使用率, 隨著bit-rate的提升,軟壓消耗的CPU資源會一直上升,但硬壓是固定少少的。 以錄影追求高品質來說,硬壓對很多人而言可能是最佳選擇。 舉個例子,以我的電腦配備來說,CPU i5-3450 & GPU r7-260,使用obs錄影 x264 veryfast 1080@60p 3500kbps 光是obs CPU使用率就會超過 80% 了, 這消耗量大概只能錄接龍,LOL試過不太行會掉幀。 而且這個流量下的品質跟原來畫面品質是有明顯落差的。 可是如果換成使用VCE,選擇CQP,同樣錄 1080@60p , CPU使用很少,而且品質跟我看到的畫面幾乎是沒兩樣。 平均流量大概是 10Mbps 左右。但這幾乎是最高品質 有人可能會問檔案這麼大,錄沒幾個影片硬碟就要爆滿了怎辦? 這裡只要把用GPU錄好的高畫質影片用CPU轉成較低bitrate影片即可(HEVC佳)。 這時候用軟壓沒差,因為你沒有"即時"的需求了 如果是要實況的話,要達到1080@60p的品質, 應該只能另外組一台專門處理實況影像的機器。 -- 「看來你會把說過的話,馬上拋諸腦後。新陳代謝活躍的腦部,真是令人羨慕呀」 ~嘉拉迪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7.194.226.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VideoCard/M.1476638378.A.80A.html

10/17 02:25, , 1F
實況需求應該就推擷取卡吧?
10/17 02:25, 1F
就我的認知,擷取卡只是幫你接取畫面而已,encoding 還是要靠CPU。

10/17 08:02, , 2F
擷取卡就是最後一段的solution阿 需要另外一台電腦
10/17 08:02, 2F
對,那台機器裏面一定要有擷取卡

10/17 11:38, , 3F
先求即時速度犧牲容量,再軟體重壓減少容量
10/17 11:38, 3F

10/17 11:40, , 4F
如果非得一次搞定,那只推用intel內顯硬壓
10/17 11:40, 4F

10/17 11:40, , 5F
因為intel這硬壓領域起步實作最早。
10/17 11:40, 5F

10/17 11:43, , 6F
最新第六代QSV的硬壓與軟壓差距比較小
10/17 11:43, 6F

10/17 12:35, , 7F
蛤 VCE3硬壓沒有贏QSV喔
10/17 12:35, 7F

10/17 13:08, , 8F
對不起我看錯了,OBS VCE上寫的是,本地端錄影720P@30
10/17 13:08, 8F

10/17 13:09, , 9F
是10M,720P@60/1080P@30是20M,1080P@60FPS是50M....
10/17 13:09, 9F

10/17 13:11, , 10F
Streaming時要比原本的模式多200~500Kbps才有相等畫質
10/17 13:11, 10F

10/17 13:12, , 11F
720P@30 x264用2500Kbps的話,VCE要用3000才行
10/17 13:12, 11F

10/17 13:43, , 12F
Intel繪圖不行,但硬壓比其他兩家都早做。
10/17 13:43, 12F

10/17 13:45, , 13F
對了 AMD VCE3和NVNEC比起來怎麼樣
10/17 13:45, 13F

10/17 13:45, , 14F
當初它很怕GPGPU軟壓會踩扁CPU軟壓。
10/17 13:45, 14F

10/17 13:46, , 15F
所以比大家都早投入硬解,沒想到變成先驅
10/17 13:46, 15F

10/17 13:46, , 16F
GPGPU軟壓反而不成氣候,不上不下。
10/17 13:46, 16F

10/17 13:48, , 17F
現在有人用GPGPU軟壓嗎? VCE我記得是獨立引擎吧
10/17 13:48, 17F

10/17 13:49, , 18F
硬壓才能邊玩遊戲邊壓縮,有自己獨立硬體。
10/17 13:49, 18F

10/17 13:49, , 19F
不會佔用寶貴的SP流處理器。
10/17 13:49, 19F

10/17 13:50, , 20F
只有看到有人說NVNEC蠻杯具的,VCE很少人討論....
10/17 13:50, 20F

10/17 13:50, , 21F
VCE也蠻悲劇,那會隨每一代硬體不同
10/17 13:50, 21F

10/17 13:51, , 22F
就連QSV也出到第六代了。
10/17 13:51, 22F

10/17 13:52, , 23F
每代硬壓支援的功能不一樣,品質也會變
10/17 13:52, 23F

10/17 13:53, , 24F
硬解畫質悲劇不是說壓不好,是須要拉高流量
10/17 13:53, 24F

10/17 13:53, , 25F
像早期硬解甚至沒有支援B frame...
10/17 13:53, 25F

10/17 13:53, , 26F
QSV也要到Haswell才行吧? VCE到Tonga的第三代還不行?
10/17 13:53, 26F

10/17 13:54, , 27F
如果打算軟體再重壓,那無腦開高流量
10/17 13:54, 27F

10/17 13:54, , 28F
每種硬解應該不差了,看不出來。
10/17 13:54, 28F

10/17 13:55, , 29F
現在是VCE3.4了,不確定畫質好壞。
10/17 13:55, 29F

10/17 14:02, , 30F
VCE好像還分3.0 3.1 3.4 不過查不到差在哪裏==
10/17 14:02, 30F

10/17 15:06, , 31F
H.265 10bit硬壓是北極星的VCE3.4才有
10/17 15:06, 31F

10/17 15:06, , 32F
其他VCE3.x是壓H.264。
10/17 15:06, 32F

10/17 15:08, , 33F
理論上265流量畫質應該優於舊的264
10/17 15:08, 33F

10/17 15:08, , 34F
QSV好像2代的I系列就有了 只是不知道之後的是否影響畫質
10/17 15:08, 34F

10/17 15:10, , 35F
會影響,比如skylake的QSV才能硬壓h.265
10/17 15:10, 35F

10/17 15:11, , 36F
所以如果要低碼率的話壓H.265畫質會比較好嗎?
10/17 15:11, 36F

10/17 15:14, , 37F
應該是,但我沒在玩實況。
10/17 15:14, 37F

10/17 15:14, , 38F
如果不抓實況影片,似乎也不太需要硬壓。
10/17 15:14, 38F

10/17 15:18, , 39F
日常偶爾轉檔不求即時,軟壓還是較好。
10/17 15:18, 39F

10/18 01:19, , 40F
GPGUP都不做這塊...應該也能程式化吧?
10/18 01:19, 40F
沒有想像中容易,GPGPU適合做的工作種類型態非常受限。 如果去做不適合的工作,GPGPU反而不如CPU

10/18 03:12, , 41F
覺得VCE只適合即時轉檔的需求 如果是要求畫質不求即時
10/18 03:12, 41F

10/18 03:12, , 42F
可以完全不用考慮硬壓....
10/18 03:12, 42F

10/18 09:01, , 43F
阿就是實況阿XD
10/18 09:01, 43F

10/18 09:16, , 44F
GPGPU沒獨立硬體,那是拿算遊戲shader
10/18 09:16, 44F

10/18 09:16, , 45F
的可程式硬體來轉做別的非繪圖運算
10/18 09:16, 45F

10/18 09:17, , 46F
那會導致遊戲即時抓影片時瘋狂大lag
10/18 09:17, 46F

10/18 09:18, , 47F
而且專用固定管線效率遠優於可程式化的
10/18 09:18, 47F

10/18 09:19, , 48F
所以GPGPU軟壓不成氣候,各廠都做硬壓
10/18 09:19, 48F

10/18 09:19, , 49F
硬解也是一樣情形。 只用固定演算法時
10/18 09:19, 49F

10/18 09:20, , 50F
固定專用硬體效率(速度與省電)是無敵的。
10/18 09:20, 50F

10/18 09:23, , 51F
不管CPU或GPGPU都是軟壓軟解。
10/18 09:23, 51F

10/18 13:31, , 52F
效率不是問題 比CPU強就夠了
10/18 13:31, 52F

10/18 14:23, , 53F
現在要顯卡壓影片都是實況需求吧
10/18 14:23, 53F

10/18 14:23, , 54F
至於實況不就是要拿來玩遊戲 怎麼還會拿寶貴的CU來壓影片
10/18 14:23, 54F

10/18 14:23, , 55F
真是暴殄天物XD
10/18 14:23, 55F
VCE是獨立區塊

10/18 14:39, , 56F
我知道 所以我說搞GPGPU壓影片根本沒意思...
10/18 14:39, 56F

10/18 16:15, , 57F
NVENC 沒有悲劇啊,至少maxwell 的有 x264 veryfast 等級
10/18 16:15, 57F
這就要看你 bitrate 多低了 ※ 編輯: arrenwu (67.194.226.28), 10/18/2016 16:44:19

10/18 20:33, , 58F
剪輯或者壓片的時候很有用啊 效率能多一倍就快多少
10/18 20:33, 58F

10/19 13:53, , 59F
所以OBS的AMD VCE編碼是利用AMD顯卡的獨立區塊來做硬體壓
10/19 13:53, 59F

10/19 13:53, , 60F
縮的編碼,不會佔用顯卡的圖形效能,請問我這樣理解算正確
10/19 13:53, 60F

10/19 13:53, , 61F
嗎? 而在此基礎上,北極星系列顯卡支援到h.265硬壓是嗎?
10/19 13:53, 61F

10/19 16:38, , 62F
是,不過要軟體有支援最新VCE3.4
10/19 16:38, 62F

10/19 16:40, , 63F
硬壓的運算量,你沒用也不能拿來幫忙繪圖
10/19 16:40, 63F

10/19 16:40, , 64F
用了其實會佔用些微頻寬,但影響不大。
10/19 16:40, 64F

10/19 16:41, , 65F
只是把連續畫面讀取,硬體壓縮, 寫回為影片
10/19 16:41, 65F
文章代碼(AID): #1O0xQgWA (VideoCard)
文章代碼(AID): #1O0xQgWA (Video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