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TCELL 4K EVO 128G 測試

看板Storage_Zone (儲存裝置)作者 (松)時間6年前 (2019/04/30 20:42), 6年前編輯推噓11(1104)
留言15則, 10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首先,這篇是應冠元小編所請的測試文, 所以算是業配。 不過小編除了提出要任選幾種使用用途進行測試外, 就沒有其他什麼特別要求了, 所以可以把這篇當成一般的測試文來看。 註: 以下圖多 一、開箱 https://i.imgur.com/c6WAqbG.jpg
https://i.imgur.com/NFL6X8H.jpg
小編是用掛號+EPE舒美布包裝寄過來的, 如果是我要寄送可能就直接丟信封+平信寄了XD https://i.imgur.com/notSUBA.jpg
正面 標榜是讀取300MB/s、寫入100MB/s和4K小檔傳輸最高達15MB/s, 並且支援USB 3.1。 https://i.imgur.com/3kWYg32.jpg
背面 這邊可以看出產地是台灣、 保固是終保,尺寸、重量、電壓和支援系統等產品資訊, 除了中英文並茂外, 值得注意的是下方還有標示隨身碟所用到的化學元素, 這點是我第一次看到3C產品有揭露這類資訊。 https://i.imgur.com/WI5ild0.jpg
開封還蠻簡單的,只需要用美工刀劃開最下方的紙板, 就能抽出隨身碟。 因為我通常會保留3C包裝, 所以我比較喜歡這種不太破壞包裝的開封方式。 https://i.imgur.com/2PcMW3f.jpg
拆蓋後的長度大概是53mm,有蓋是55mm (角度關係所以看起來左邊沒有對齊,其實是有對齊的) 二、測試 測試環境是E3-1230V3+G1 Sniper H6, 不過這塊板子只有支援到USB 3.0, 相信如果是有支援USB 3.1 Gen 2的板子, 速度可能會更快。 https://i.imgur.com/DnF00XS.jpg
預設分割是用exfat (一)跑分 https://i.imgur.com/DFcpkcy.jpg
ATTO https://i.imgur.com/JDosgLi.jpg
Crystal exfat https://i.imgur.com/r7XPWG2.jpg
Crystal NTFS 讀寫蠻接近甚至有些是超過了產品標榜的 讀取300MB/s、寫入100MB/s和4K小檔傳輸最高達15MB/s。 在NTFS環境下4K讀寫則降到12MB/s左右。 (二)相片小檔傳輸 https://i.imgur.com/CiVIc9D.jpg
https://i.imgur.com/2hpEuq9.jpg
分別用windows10內建傳輸和FastCopy進行測試 Win10傳輸過程可看出傳輸速率約在45~65MB/s 區間 FastCopy可看出平均速率約53MB/s (三)音訊小檔傳輸 https://i.imgur.com/GkmlaCS.jpg
https://i.imgur.com/5VPMsAn.jpg
分別用windows10內建傳輸和FastCopy進行測試 Win10傳輸過程可看出傳輸速率約在55~69MB/s 區間 FastCopy可看出平均速率約60MB/s (四)4K大檔傳輸 https://i.imgur.com/T8Z0p94.jpg
https://i.imgur.com/kNpVtb4.jpg
分別用windows10內建傳輸和FastCopy進行測試 Win10傳輸過程可看出傳輸速率約在55~70MB/s 區間 FastCopy可看出平均速率約70MB/s (五)win to go隨身碟製作與跑分測試 1.WTG製作 https://i.imgur.com/YBcShoR.jpg
https://i.imgur.com/g6qTm9t.jpg
實際是從11:21開始到11:35分, 花了約15分鐘製作。 記得以前用過廉價隨身碟製作, 花了一個小時多,然後隨身碟變成無法辨識XD 2.WTG跑分測試 https://i.imgur.com/sTllvTA.png
ATTO in WTG https://i.imgur.com/hqMtMK5.png
Crystal in WTG 雖然讀寫慢了一點,不過在WTG環境下可以接受。 (六)遊戲混合大檔傳輸 https://i.imgur.com/FZvrsjc.jpg
https://i.imgur.com/d8LHT5q.jpg
這款遊戲是WOT,資料夾大小約有62G,裡面檔案大小頗雜。 分別用windows10內建傳輸和FastCopy進行測試 Win10傳輸過程可看出傳輸速率約在15~65MB/s 區間 FastCopy可看出平均速率約54MB/s 記得以前學生時期住宿舍的時候, 宿舍都會有流量限制, 這對有玩線上遊戲或單機大檔遊戲來說很困擾, 更新或下載後不是被斷網就是剩沒多少流量, 所以會有先在異地把更新檔或遊戲載好後, 再傳輸到電腦玩的需求, 不過當時隨身碟容量普遍沒這麼大,穩定性也不夠。 只能說在3C方面,生在越後面的年代越幸福XD。 (七)遊戲效能測試(WOT) https://i.imgur.com/bjFuIGK.jpg
2K畫質 特效開高 我順便測了一下用這款隨身碟玩大檔案遊戲(WOT)的穩定性, 結果發現除了讀取稍微比SSD慢以外, 其他方面和用SSD的檔案玩無異, 玩了約3小時遊戲都很順利運行, 也沒有發生卡頓或遊戲當掉的情形, 只有隨身碟溫度略微上升到溫熱但還沒有到燙的程度。 三、結論 之前用過很多款隨身碟,不過通常不是沒有標示速度, 就是沒有達到他所標示應有的速度, 這款TCELL 4K EVO 128G從測試來看, 除了寫入未達其所標示的100MB/s,最高約在70MB/s。 在讀取300MB/s和4K小檔傳輸最高達15MB/s這兩個方面都有達到, 尤其是4K寫入方面十分優秀,再者WTG情況下,表現也十分穩定, 開機速度和SSD不相上下,使用上也十分流暢, 其128GB的容量也使其在灌完約20GB的Windows、5GB的office後, 仍能剩下許多空間來放其他的工作軟體和素材以滿足工作上的需求。 在遊戲方面則表現出令人滿意的穩定性, 對比以前曾經使用過廉價的隨身碟玩遊戲的體驗實在好太多了。 綜合以上原因,這款TCELL 4K EVO 128G十分推薦給有常傳輸相片或 音訊需求、WTG需求或是有將遊戲放在隨身碟執行的需求, 如果你覺得70MB/s已經是夠用的速度的話, 這款隨身碟也是很推薦的,畢竟他穩定度是很不錯的。 全文到這邊算是很長了,感謝有耐心看到最後的板友,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3.129.2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rage_Zone/M.1556628171.A.2C1.html

04/30 23:31, 6年前 , 1F
04/30 23:31, 1F

05/01 00:24, 6年前 , 2F
我看slc cache可能1G左右而已 然後那個重金屬含量
05/01 00:24, 2F
https://i.imgur.com/VdBQtI5.jpg
https://i.imgur.com/gIjqsAH.jpg
簡單測了一下 有可能像你說的SLC cache是1G左右 因為用2G以上去測 4K寫入會開始下降 不過考慮到這是隨身碟 先天體積有限的情況下 似乎也只能這樣了 除非未來有比TLC更好的選擇

05/01 00:24, 6年前 , 3F
表你沒在其他地方看過? 測個hd tune連續寫入看看
05/01 00:24, 3F
至少在隨身碟領域還沒看過XD 本來想用HD TUNE測的 但不知道為什麼會出錯@@

05/01 01:36, 6年前 , 4F
開箱習慣完整保留盒子+1
05/01 01:36, 4F
Yeah~發現同好

05/01 01:38, 6年前 , 5F
我有測試USB 3.1 Gen2,可以參考一下。
05/01 01:38, 5F
#1SdGC6-q 幫你附上傳送門 看了一下gen2的速度 有比較快一點點

05/01 10:13, 6年前 , 6F
它讀寫真的很快~ 很滿意,但相對的外殼也容易有溫
05/01 10:13, 6F

05/01 10:13, 6年前 , 7F
05/01 10:13, 7F
我是把它直接插在主機板上的 所以有部分溫度也有可能是來自風扇的熱風所致 這點無法釐清就是 不過溫度不會到你覺得會燙就是

05/01 13:00, 6年前 , 8F
效能不錯,但外觀不行
05/01 13:00, 8F
3C用品我喜歡買黑色系的 所以有黑色的選擇 對我來說就60分了XD 也許未來會有重視酷炫外觀的電競隨身碟可以選擇

05/01 17:46, 6年前 , 9F
希望會有滑蓋的
05/01 17:46, 9F
對 隨身碟蓋子我都拔起來放在家裡 以前不拔的下場一定就是弄丟XD

05/02 02:51, 6年前 , 10F
性能有點猛
05/02 02:51, 10F
我是覺得以我的需求很夠用了

05/02 07:02, 6年前 , 11F
wot的update裡的更新檔可以砍掉
05/02 07:02, 11F
其實我已經養成每次更新後就砍更新檔的習慣 不砍掉就會覺得不太對勁XD

05/02 13:57, 6年前 , 12F
外殼能導熱是好事啊,悶在裡面就變sandisk了
05/02 13:57, 12F
嗯 以這支來說 因為不會到燙的程度 所以導熱出來也許會讓它效能和穩定度比較OK

05/02 14:04, 6年前 , 13F
CZ80也是熱啊,但比起來這支的外殼"感覺"散熱好一些
05/02 14:04, 13F
看來這隻導熱設計還不錯XD

05/02 20:45, 6年前 , 14F
你有砍掉怎還會這麼大 我的才26.7G
05/02 20:45, 14F

05/02 20:46, 6年前 , 15F
還是我電腦效能太低沒載高畫質戰車模型?
05/02 20:46, 15F
我是載官方的HD版本 那看來差距就是在SD和HD之間了 WOT其實特效那邊調一調 像我480都還跑得動2K畫質 地面 水 光 開高 fps都還破百 所以可能你細節調一下 就能跑HD了 ※ 編輯: blitzgatx207 (1.173.129.226), 05/02/2019 21:14:47
文章代碼(AID): #1So4BBB1 (Storage_Zone)
文章代碼(AID): #1So4BBB1 (Storage_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