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CH270新款 緊湊風冷9950X3D+5090小鋼炮開箱

看板PC_Shopping (個人電腦購買)作者 (膩膩)時間1小時前 (2025/11/07 03:59), 1小時前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1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網頁好讀版: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762459171.A.747.html 本來只是想幫家人升級一下電腦,看著看著換換病就發作了, 就陸續撿了一些零件回來,組了一台純白緊湊小鋼砲, 關於風道的規劃還有些想法,就來開箱分享,也順便跟大大們請益。 零件配置如下: CPU:AMD R9 9950X3D(沿用) 主機板:華碩 ROG B850-G wifi7 m-atx($7,000蝦皮) 記憶體:威剛XPG 64G(雙通32G*2)D5-6000/CL30 LancerBlade矮 黑(沿用) 硬碟1:SK 海力士 Platinum P41 2TB/Gen4 PCIE 4.0(沿用) 硬碟2:金士頓 KC3000 2TB/Gen4 PCIe 4.0(沿用) 硬碟3:美光MX500 1TB SATA 2.5寸(沿用) 顯卡:技嘉 AORUS RTX5090 STEALTH ICE ($97,999原價屋) 電供:全漢 HYDRO PTM X PRO 1200W 白色 ($4,931yahoo購物) 機殼:Deepcool CH270 新款 (約$2,500京東含運) 散熱器:Deepcool AK700 晴雪 數顯(約$1,700淘寶) 風扇:超頻3 F7 X120 正3+反3 (約$4,800淘寶) [組裝過程] https://i.meee.com.tw/j86DIsR.png
新買的零件合照一張。 https://i.meee.com.tw/VwCDf0h.png
本次的機殼,本來已經買了一個台灣有賣的CH260, 也在淘寶定了直立的改裝腳架,想要立起來省空間,垂直風道也有助於散熱, 但CH260跟舊款的CH270因為IO面板的位置,會佔用到正面空間, 在安裝上可能會跟大張的顯卡打架, 而且IO面板在透側那一面,會擋掉一半的顯示卡, 這樣5090 STEATH ICE的小螢幕就看不到了...... 所以後來還是去京東啟動了一個新款的CH270回來,就沒有IO面板擋顯卡的問題了。 https://i.meee.com.tw/77MV6mR.png
但啟動買機殼實在是不太划算,機殼400人民幣,運費要180人民幣, 而且沒有其他外箱保護,就這樣子原箱送來,看到這外箱破損心有點涼,怕玻璃破了。 https://i.meee.com.tw/oBAoFiP.png
還好除了內部零件有點散亂以外,沒什麼損傷。 https://i.meee.com.tw/DZ1DZTS.png
先把側版都拆光,只剩下骨架方便安裝。 https://i.meee.com.tw/5438pJE.png
先上主機板,本來要搭配顯卡用技嘉的B850M AORUS ELITE WIFI6E ICE, 但發現ROG這張居然可以塞4條M.2, 剛好有3條2T的SSD可以沿用,就捏一點換這張了, 主機板鎖好,也順便裝上9950X3D跟64G的威剛-6000/CL30 LancerBlade, 記憶體是沿用舊的黑色,最近漲價太多,要貼換白色有點麻煩, 就淘寶買了個記憶體白色馬甲, 但又不想拆記憶體原本的馬甲,就把白馬甲黏上去遮醜了。 https://i.meee.com.tw/rfYaZme.png
接著裝上PSU,CH260/CH270這個機殼的PSU安裝方式還滿多樣性的, 參考了很多前人的作業。 正常是把風扇朝機殼外,但有些人把風扇朝機殼內, 模組線出線的方向也有人朝上,有人朝下。 全漢 HYDRO PTM X PRO 1200W風扇是黑色的,沒有全部白化, 所以我選擇把風扇朝外, 因為5090又大又寬,怕模組線朝下會跟顯卡打架, 所以出線口選擇朝上,把線藏在上面, https://i.meee.com.tw/77zTInD.png
這顆電源有多一個ECO開關,但剛好跟電源支架有點打架, 是能鎖得起來,但就有一點翹翹的。 https://i.meee.com.tw/mmiLGdX.png
這次買的風扇,從淘寶買回來的超頻三 F7 X120風扇, 28公分厚度、積木拼裝、滾珠軸承、3000RPM… 會選這顆的原因,主要是覺得外觀滿簡約的, 兩側沒有過多的RGB燈,方方正正跟CH270也算搭, 看了一些評測效能不錯,加上新出不算久,就買來開箱看看。 單個買要$199人民幣,3入裝$532人民幣,買了3正3反共兩組含運回來約4800台幣。 https://i.meee.com.tw/F2wn70z.png
盒子很大,裡面泡綿塞好塞滿,包裝品質給過。 https://i.meee.com.tw/vWykCaV.png
盒內另外有付集線器,本來想說省空間不要裝, 但看評測討論說這個風扇滿耗電的,一個能吃到1A, 三個風扇串聯在一條線,可能對主板的風扇接口造成負擔, 所以最後還是把全部風扇都串在集線器上,另外用SATA供電比較穩。 https://i.meee.com.tw/zIvZDJ1.png
有個特點是風扇上三個檔位可以選擇, 只是覺得意義不大,反正都會開最強。 積木拼裝看評測說有點難組合,但實際體驗還算簡單, 防呆機制做滿好的,都忘記拍照就拼好了, 只是組裝完很緊實,感覺不太好再拆開。 https://i.meee.com.tw/ZgUOslp.png
DEEPCOOL AK700淘寶賣家有多給我一個CPU馬甲可以穿, 不知道有沒有用,但有心靈加成。 https://i.meee.com.tw/9eCAwlK.png
裝上風扇還有之前買的Deepcool AK700晴雪數顯版單塔, 本來是想搭配聯力A3白色+木頭的機殼, 所以選了木紋的來搭配,現在看就有點尷尬... 而且本來也沒想到要壓9950X3D跟5090的緊湊高壓環境, 剛好來測一下這個單塔能不能扛得住。 https://i.meee.com.tw/vXA9KU4.png
另外因為要做由下往上的垂直風道,但沒有準備多的反向扇, 所以把AK700轉了180度安裝,不知道這樣會不會有不良影響。 https://i.meee.com.tw/Xh7vdEd.png
接著放入超大塊的技嘉 AORUS RTX5090 STEALTH ICE, 電源如果不是13cm的HYDRO PTM X PRO的話,真的可能卡不進去。 https://i.meee.com.tw/nW1yiW3.png
技嘉 AORUS RTX5090 STEALTH ICE的最大賣點就是可以隱藏電源線。 但這個接口角度真的不太好插,縫隙小又卡一堆鰭片, 很擔心沒插緊,所以在那邊死命壓,有點費手指。 https://i.meee.com.tw/T4nPwW3.png
背部塞了一個舊電腦撿回來的美光MX500 1TB SSD,加上風扇集線器。 HYDRO PTM X PRO給的扁線滿硬的,不太好整理, 理線直接擺爛了,反正蓋上看不到。 https://i.meee.com.tw/FuVqdOp.png
太長的電源線都藏在頂部縫隙這邊。 https://i.meee.com.tw/pLoG9jg.jpg
側版都裝回去,多一片記憶體馬甲就黏到PSU上,遮一下24PIN那USB線的連接處。 https://i.meee.com.tw/uxFSIjT.jpg
https://i.meee.com.tw/s4diLlL.png
https://i.meee.com.tw/uqlOI9p.png
點亮收工,多角度全身照也補一下。 來跑分看看成果。 記憶體開EXPO跑6000CL30,9950X3D開PBO設在90度,其他都維持預設。 https://i.meee.com.tw/buEjOc6.jpg
Cinebench R23:單核2,234、多核43,131。 https://i.meee.com.tw/8cjIfXk.jpg
Time Spy Extrame:總分22,760,顯卡25,603,CPU 13,970。 分數都有在均值上,沒啥問題。 用OCCT的Power作雙烤30分鐘測試,室溫24.5度開始, https://i.meee.com.tw/ldrlWJP.png
CPU溫度就頂著PBO設定的上限90度在跑。 https://i.meee.com.tw/LRSiD2g.png
CPU功耗大約在230W左右 https://i.meee.com.tw/T5pjLEO.png
CPU平均全核心時脈約落在 4450~4650 MHz 之間。 https://i.meee.com.tw/osS5e0v.png
5090的溫度穩定約 61~63°C,散熱沒什麼壓力。 https://i.meee.com.tw/jIO9t5U.png
瓦數穩定在穩定在 550~620W,沒有掉瓦或大幅度凹陷。 https://i.meee.com.tw/8pVWFpM.png
GPU整段測試都維持在 2200 MHz 左右,沒有降頻的狀況。 https://i.meee.com.tw/C02ngzo.png
SOC VRM溫度在開始測試後逐漸上升,後來穩定在50–53°C, 看起來機殼內熱氣應該都有順利排出去,沒有嚴重熱汙染。 https://i.meee.com.tw/SQPWhQY.png
測完收工,看起來應該沒大問題, 跟舊電腦fractal design mood合照一張對比機身大小, CH270在佔地面積略為增加的狀況下,效能跟散熱能力都有很大提升。 本來還擔心AK700會扛不住,但看起來也是從從容容,游刃有餘(? https://i.meee.com.tw/qSPDyNx.png
機殼風道目前是這樣 因為買了正三反三,扣掉比較沒爭議的下一上二風扇要製造煙囪效應,把熱空氣帶出去。 我就把剩下兩顆反向扇放在AK700旁邊,想說吸些冷空氣進來給它。 左側最上面那顆風扇就排風,讓顯卡鰭片開口排出來的熱風能從快速排出去。 但也還在想左邊那一排如果改成全部排風或者全部進風出去會不會比較好? 還有AK700我是掉轉180度安裝,所以AK700的風扇跟下面的風扇離滿近的, 是不是應該弄個反向扇,裝在AK700上面會比較好? 以上開箱分享,還請各方大大不吝賜教,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5.8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762459171.A.747.html ※ 編輯: ctfs2001 (114.36.5.86 臺灣), 11/07/2025 04:00:32 ※ 編輯: ctfs2001 (114.36.5.86 臺灣), 11/07/2025 04:02:18

11/07 04:18, 1小時前 , 1F
塔前上進風調最弱,塔後上方通通排風
11/07 04:18, 1F

11/07 04:18, 1小時前 , 2F
,塔後風扇不能比塔前臉扇強
11/07 04:18, 2F
文章代碼(AID): #1f3FuZT7 (PC_Shopping)
文章代碼(AID): #1f3FuZT7 (PC_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