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Noctua A12x25 G2現已發售

看板PC_Shopping (個人電腦購買)作者 (~永遠有多遠~)時間6小時前 (2025/07/09 12:21), 編輯推噓5(5077)
留言82則, 13人參與, 2小時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fu1vu03: 風道我是這樣規劃 211.76.58.165 07/08 22:46 → fu1vu03: https://i.meee.com.tw/XxoPD76.png
211.76.58.165 07/08 22:46 樓主補上全景圖布局以後,有提過改善建議, 原本只改一個地方,左上角排氣改為進風。 前一次留言建議方法,樓主不用再新添 9cm 風扇。 然而我有一個大膽作法,會更為合適! 本人在 atx 大板使用底下相同布局設計: 大機殼的砲兒 psu 電源供應器是在左下方, 這裡是 itx 緊湊型機殼,無妨,只要進行兩個設計變更即可: 主要整體採用正壓差,以及作好防塵濾網, 餘熱回流則不列入主要考量,正壓差利大於弊。 風扇雖然大小與 CFM 風流量都不盡相同,無法等量齊觀, 但總是要有個初步結果,顯卡視為雙風扇吧, 然後整體採用估算法,姑且算是四進一出。 正壓差亦即進風量遠大於排氣, 可促使落塵從機殼其它細小孔洞排出。 https://postimg.cc/HVdgV1mR XxoPD76-電腦_itx_機殼正壓差進塵量少,高效散熱布局@fu1vu03@PTT.jpg ▲ 如圖所示: 1. 右上角排氣改為進風,如寶藍色箭頭方向, 因為機殼正壓差也要看距離遠近,顯卡實在太擋路了, 所以對比於左後上方排氣扇,右邊就近安排進風扇,會比較恰當; 2. 左後方灰色據樓主所述是 9 cm 風扇,複製貼上來右邊,風扇對沖即可, 如圖所示雙塔右邊紫色風扇,寶藍色箭頭向左進風, 紫色與藍色調性接近,是故寶藍色加注細橘線更方便識別, 與底下 X 形同橘色,注重統一性。 這一次留言建議方法,樓主再新添一個 9cm 風扇。 然後移除綠色障礙原本的貓扇。 為何這樣作? ^_^? 剛好樓主在 pa-120 mini 雙塔左側已經改裝 9cm 風扇, 且採向右進風,所以不必更動。 如圖所示,風扇對沖之後, 會形成 X 形廢熱路徑,以橘色暖色調表示。 向上對 VRM / mosfet 作散熱; 向下對顯卡背板、第一條 pcie m.2 ssd 作散熱。 小小一個更動,大大散熱作用。 風扇對沖後,對於主機板等元器件的廢熱,充分混合。 從被動散熱,變成主動散熱! ^_^y 這樣的設變,我敢說優於 99% 常人。 一般雙塔應用在 atx 大板主機板都是右進左出, 剛好順著左後上方風扇出口排除廢熱。 然而這樣很少顧及主機板圍繞 cpu 週邊元器件散熱需求, 所以長久以來我都是使用下吹式 cpu 散熱器, 也因此照顧了主機板高熱元件的心情,低溫了不少! 如今終於發現雙塔散熱器新大陸; 千年傳統,全新感受; 老藥方陪咱走過新時代。 綜上所述,右下前方進去冷空氣,左上後方排出廢熱。 Perfect ! 堪稱完美! ^_^y 注: 最後分享正壓差必定搭配防塵濾網, 推薦購買家樂福冷氣級濾網,便宜又很大一張, 請自行剪開 12 cm2 , 然後固定外框從網拍也是便宜, 選用上下兩層,夾住剛剛裁剪好冷氣級濾網, 便宜好用就是王道! 經過本人實測,前陣子賣二手顯卡, 用了數年,累積灰塵量很少, 根本未清就出貨了,賣相又讚喔! ^_^y ※ 引述《fu1vu03 (GePC)》之銘言: : 原本還在考慮要不要入手,因為現在用的是A12x25R搭配SS135 : 機殼只能限高135mm、不知道直接安裝新版扇框會不會卡到散熱器或機殼側蓋 : 結果看到國外YTer有說到PA120mini是可以安裝的 : 看到這消息後就直接下單了 : 包裝紙盒相較一代小了不少、但也少了不少的塑膠包裝 : https://i.meee.com.tw/GBeoNeo.png
: 配件依舊與以往差不多 : https://i.meee.com.tw/rAfSJwE.png
: 風扇本體、扇葉呈V型狀 : https://i.meee.com.tw/OMmqOHB.png
: 另外有注意到一點,靠近中心位置的扇葉是偏下的、邊緣卻是延伸到最上方 : 雖然A14x25也是類似設計,但在12cm上更加明顯了 : https://i.meee.com.tw/c8mjifC.png
: 上機 : https://i.meee.com.tw/IvhVuWq.png
: 邊緣真的很極限XD : https://i.meee.com.tw/OebaEIP.png
: 另外提醒一點,SS135原版鐵絲是沒辦法上這個散熱器的 : 剛好手邊有沒用到AXP120,用上內附的25mm風扇鐵絲剛好就能安裝上SS135 : 裝完跑起來的感想就是 : 現在絕對不要去買全新的一代,這個噪音遠超預期、但性能卻能稍強於一代 : 這應該就是目前2000轉以下最強的12cm風扇了吧 -- CPU: AMD RYZEN R9 5900XT CPU COOLER: THERMALRIGHT PA-120 M/B: GIGABYTE B550 AORUS PRO AC CASE: SUPERCHANNEL SW200 ( B ) RAM: CORSAIR DDR4-3200 64GB ( 2 X 32 ) PSU: SEASONIC FOCUS SSR-650FM GPU: YESTON RX9070-16G D6 ATLANTIS OC SSD: TEAM CX2 2TB & TEAM MP33 2TB MONITOR: ASUS VG27AQL3A SLIM DVD-RW: ASUS SDRW-08D2S-U SPEAKER: LOGITECH X-540 ROUTER: ZTE MF286 4G LTE CAT6 2C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231.185.2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752034918.A.94D.html

07/09 12:35, 6小時前 , 1F
ITX不能這樣玩...因為根本沒有濾網的空間
07/09 12:35, 1F

07/09 12:36, 6小時前 , 2F
會玩這種小機殼的防塵都是佛系
07/09 12:36, 2F

07/09 12:36, 6小時前 , 3F
散熱能好就已經是祖上保佑了還防塵
07/09 12:36, 3F

07/09 12:44, 6小時前 , 4F
正壓差搭配濾網, 不嫌醜可以外掛~ XD
07/09 12:44, 4F

07/09 12:49, 6小時前 , 5F
說不定也可以選磁吸式濾網, 美觀一些~
07/09 12:49, 5F

07/09 12:51, 6小時前 , 6F
整台風道搞好定案後,拿絲襪套著算了
07/09 12:51, 6F

07/09 12:56, 6小時前 , 7F
原本要幫助電供散熱的風扇被拿來進氣...
07/09 12:56, 7F

07/09 13:00, 6小時前 , 8F
厲害了 我開箱G2你回文建議可以把它拿掉
07/09 13:00, 8F

07/09 13:00, 6小時前 , 9F
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的話你可以自己買個M1
07/09 13:00, 9F

07/09 13:00, 6小時前 , 10F
evo玩看看XD
07/09 13:00, 10F

07/09 13:01, 6小時前 , 11F
大家都知道貓扇安靜, 所以會轉換話題~
07/09 13:01, 11F

07/09 13:04, 6小時前 , 12F
廢熱只往上、下會不會想得太簡單了
07/09 13:04, 12F

07/09 13:05, 6小時前 , 13F
右邊進風, 搭配雙塔 X 形廢熱路徑, 充
07/09 13:05, 13F

07/09 13:06, 6小時前 , 14F
分混合, 機殼左上方排氣~ 統一往這排~
07/09 13:06, 14F

07/09 13:10, 6小時前 , 15F
X風向 有參數可以比較嗎
07/09 13:10, 15F

07/09 13:10, 6小時前 , 16F
因為根據我的經驗 這樣對散熱更糟糕
07/09 13:10, 16F

07/09 13:10, 6小時前 , 17F
因為風流不是 你覺得他怎麼跑就怎麼跑
07/09 13:10, 17F

07/09 13:10, 6小時前 , 18F
尤其是這種ITX會更複雜
07/09 13:10, 18F

07/09 13:14, 6小時前 , 19F
狼大有裸測版本, 我只有實際應用在atx
07/09 13:14, 19F

07/09 13:15, 6小時前 , 20F
對吹 XDDDDDD
07/09 13:15, 20F

07/09 13:15, 6小時前 , 21F
但是裸測跟實際應用完全不同
07/09 13:15, 21F

07/09 13:15, 6小時前 , 22F
而且ATX風道跟ITX也差很多
07/09 13:15, 22F

07/09 13:15, 6小時前 , 23F
,至於 itx 剛好看到樓主文章建議實測~
07/09 13:15, 23F

07/09 13:16, 6小時前 , 24F
有基礎後再繼續大家一起推進團體進步~
07/09 13:16, 24F

07/09 13:16, 6小時前 , 25F
兩道風流在塔散對撞 感覺蠻怪的
07/09 13:16, 25F

07/09 13:18, 5小時前 , 26F
狼大測試 VRM 等都是各方向裡最低溫^^
07/09 13:18, 26F

07/09 13:19, 5小時前 , 27F
請求文章名稱借我拜讀一下 感謝~
07/09 13:19, 27F

07/09 13:23, 5小時前 , 28F
[測試] 測試雙塔散熱器風扇安裝方式
07/09 13:23, 28F

07/09 13:24, 5小時前 , 29F
對溫度的影響 Nov 28 01:23:29 2022
07/09 13:24, 29F

07/09 13:29, 5小時前 , 30F
https://reurl.cc/6q2O06 網誌縮網址
07/09 13:29, 30F

07/09 13:31, 5小時前 , 31F
那篇是開放環境,而且也沒有顯卡
07/09 13:31, 31F

07/09 13:32, 5小時前 , 32F
所以您有 itx 機器, 才需要您也建議您
07/09 13:32, 32F

07/09 13:33, 5小時前 , 33F
畢竟我只有 atx, 用起來 VRM 的確低溫
07/09 13:33, 33F

07/09 13:35, 5小時前 , 34F
您的高抬貴手就會是新世界...... ^_^y
07/09 13:35, 34F

07/09 13:37, 5小時前 , 35F
別把大機殼的思維放到小主機上, 小
07/09 13:37, 35F

07/09 13:37, 5小時前 , 36F
主機排掉廢熱更重要, 原po兩個主要
07/09 13:37, 36F

07/09 13:37, 5小時前 , 37F
散熱部件吸冷風上面排風的做法是對
07/09 13:37, 37F

07/09 13:37, 5小時前 , 38F
的, 有興趣可以去看Optimum影片有討
07/09 13:37, 38F

07/09 13:37, 5小時前 , 39F
論過,正壓差不是絕對
07/09 13:37, 39F

07/09 13:42, 5小時前 , 40F
youtube.com/watch?v=Za0kx7hBeHc
07/09 13:42, 40F

07/09 13:43, 5小時前 , 41F
找到這一個, 他選用下吹式 axp120-x67
07/09 13:43, 41F

07/09 13:44, 5小時前 , 42F
影片呈現四導熱管, 總之是下吹式散熱~
07/09 13:44, 42F

07/09 13:45, 5小時前 , 43F
還是您有影片分享? ^ ^? 謝謝~
07/09 13:45, 43F

07/09 13:45, 5小時前 , 44F
開放式對吹可行,在ITX內熱風會亂竄
07/09 13:45, 44F

07/09 13:48, 5小時前 , 45F
剛剛找到的安裝指南~ 下吹式也是亂竄~
07/09 13:48, 45F

07/09 13:48, 5小時前 , 46F
還是要等 s 大大分享影片, 謝謝~ ^_^y
07/09 13:48, 46F

07/09 13:55, 5小時前 , 47F
有沒有一種可能你這種配置會讓顯卡廢熱全
07/09 13:55, 47F

07/09 13:55, 5小時前 , 48F
積在顯卡跟PSU附近 你貼的影片也顯示熱風
07/09 13:55, 48F

07/09 13:55, 5小時前 , 49F
亂竄更需要上面兩顆排風 高負載甚至要加強
07/09 13:55, 49F

07/09 13:55, 5小時前 , 50F
排風曲線 不是為了正壓硬改成上面進風
07/09 13:55, 50F

07/09 14:08, 5小時前 , 51F
也說不定如你所說, 那塔扇右側風扇加
07/09 14:08, 51F

07/09 14:09, 5小時前 , 52F
下去就好, 其餘都不改動~ 這樣正壓差
07/09 14:09, 52F

07/09 14:09, 5小時前 , 53F
雖弱, 但還是正壓差, 只不過這個方案
07/09 14:09, 53F

07/09 14:10, 5小時前 , 54F
會變成塔扇右側跟右上方搶風了~ XD
07/09 14:10, 54F

07/09 14:10, 5小時前 , 55F
就說是無完美, 只缺 s 大的影片, 還有
07/09 14:10, 55F

07/09 14:11, 5小時前 , 56F
原po 樓主的高抬貴手, 一起進步這樣^^
07/09 14:11, 56F

07/09 14:14, 5小時前 , 57F
下吹式的亂竄, 塔扇新方向的 X 廢熱
07/09 14:14, 57F

07/09 14:15, 5小時前 , 58F
路徑, 旨在充分混合. 而上方的排熱扇
07/09 14:15, 58F

07/09 14:15, 5小時前 , 59F
永遠關心與照顧這些元器件的散熱心情.
07/09 14:15, 59F

07/09 14:33, 4小時前 , 60F
前留言建議旨在由左至右灌同一個出口;
07/09 14:33, 60F

07/09 14:34, 4小時前 , 61F
本回文建議旨在由右至左灌同一個出口.
07/09 14:34, 61F

07/09 14:35, 4小時前 , 62F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整個風流路徑都順~
07/09 14:35, 62F

07/09 14:36, 4小時前 , 63F
先馬趣造有人針對不同風扇數量 不同進排風
07/09 14:36, 63F

07/09 14:36, 4小時前 , 64F
向做過測試 後上排效果是比較好的 機內比
07/09 14:36, 64F

07/09 14:36, 4小時前 , 65F
較類似原原po機殼
07/09 14:36, 65F

07/09 16:37, 2小時前 , 66F
小機殼散熱才是重點,沒在搞防塵的==
07/09 16:37, 66F

07/09 16:47, 2小時前 , 67F
看不懂到底想表達什麼,沒有ITX的經驗然後
07/09 16:47, 67F

07/09 16:48, 2小時前 , 68F
一直拿ATX和裸測資料來說,然後一直強調正
07/09 16:48, 68F

07/09 16:48, 2小時前 , 69F
壓差...沒有ITX經驗又要來論ITX散熱?
07/09 16:48, 69F

07/09 16:49, 2小時前 , 70F
發文就是在明, 檢舉者在暗, 你也沒舉
07/09 16:49, 70F

07/09 16:49, 2小時前 , 71F
例就開噴了, 不是嗎? ^ ^?
07/09 16:49, 71F

07/09 16:50, 2小時前 , 72F
已多次表達建議 , 然後往集體進步方向
07/09 16:50, 72F

07/09 16:51, 2小時前 , 73F
前進. 關鍵字高抬貴手找看看咩~ ^_^y
07/09 16:51, 73F

07/09 16:52, 2小時前 , 74F
今日假若樓主願意, 把成果分享出來,
07/09 16:52, 74F

07/09 16:53, 2小時前 , 75F
建議就達到效果, 也納入集體成長經驗.
07/09 16:53, 75F

07/09 16:54, 2小時前 , 76F
都沉默了, 就會止步於 atx 經驗, 再無
07/09 16:54, 76F

07/09 16:55, 2小時前 , 77F
狼大基礎研究, 以後的任何成功可言...
07/09 16:55, 77F

07/09 17:07, 2小時前 , 78F
當然了退一萬步講, 原PO只在分享貓扇,
07/09 17:07, 78F

07/09 17:08, 2小時前 , 79F
大家都知道貓扇靜音, 所以樓主加上其
07/09 17:08, 79F

07/09 17:08, 2小時前 , 80F
他有 itx 經驗者, 懇求行有餘力時,分
07/09 17:08, 80F

07/09 17:09, 2小時前 , 81F
享電蝦板同好. 這也是 ptt 電子布告欄
07/09 17:09, 81F

07/09 17:10, 2小時前 , 82F
BBS 學術殿堂初衷之一. 感恩大家!^_^y
07/09 17:10, 82F
文章代碼(AID): #1eRUvcbD (PC_Shopping)
文章代碼(AID): #1eRUvcbD (PC_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