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買電供的意外組裝Teamlab BB1
意外就是這麼簡單,原本只是缺一顆SFX電供結果意外多了一個機箱..?
這個機箱就是今天要開箱的Teamlab BB1
這咖機殼最早出現的時間是2020年,距離現在2025的5年前?
介紹是寫說由電蝦版一群熱愛itx的網友設計出來的,然後交給聯力製造.
看上這咖機殼台灣設計,台灣製造又是台灣代理,而且表面是鋁金屬的材質.
雖然價格相比現在市面上有提供PCIe 4.0延長線的機殼來說實在是有點傷荷包.
但玩itx 哪一樣零件便宜過了...?
雖然板上已經有介紹與開箱文章了,但5年後再來寫一篇簡單的組裝心得
箱子的前方有標示出機殼的顏色,代理商,與重要的Made in Taiwan.
https://i.imgur.com/JJIr7VT.jpeg

箱子正面印有B-Team Lab字樣
https://i.imgur.com/XtdjhXo.jpeg

箱子底下印有109.10.16(這是製造完出來的日期嗎..?距今有4年半左右了…
https://i.imgur.com/BIBIidR.jpeg

開箱取出後的機殼正面規劃鋁金屬帶小圓形的開孔,一顆銀色帶有Power/ HDD LED的電源
鍵, 3.5mm combo耳機孔, 2個USB-A.
https://i.imgur.com/22CW1jH.jpeg

機殼的兩面側板皆是大面積的拉絲鋁金屬配上跟正面一樣的小圓形開孔設計
https://i.imgur.com/91N6F6m.jpeg

背面則是一片大面積黑色的金屬配上大的圓形開孔設計
https://i.imgur.com/2gMaaF4.jpeg

外觀看完了就來看看內部的設計,拆開機殼時,兩側的面板與底部的電源蓋板可以免工具拆
除
但前面板就得要先把外面的4顆螺絲轉下來,然而機殼內的兩側還有兩顆螺絲也得要一併轉
下,不然面板會無法拆除
整個上方為IO port的空間
前方則可以看到前面版的IO port與其線材
內置了一條3M的 PCIe 4.0 riser cable.
https://i.imgur.com/nT18hTQ.jpeg

這側則能看到,左邊的下方有電源供應器的支架
Riser cable的金手指用膠帶與氣泡紙完整包覆黏在內部框架上
https://i.imgur.com/oo9vHcj.jpeg

中間框架則提供了3個段落的空間作為選擇,可以依照顯卡的厚度作為調整,如要調整則要
把3面的螺絲接轉下來做改動
安裝風扇處有4顆螺絲可以依照需求位置做調整
https://i.imgur.com/AghMcMv.jpeg

顯卡/IO側調整時有3顆螺絲需改變位置
https://i.imgur.com/aLm4Qqf.jpeg

機殼背面黑色金屬區則有2處共4顆螺絲需一同改變位置
https://i.imgur.com/NgVUsyi.jpeg

機殼配件提供一組4顆的軟腳墊供黏貼,4顆主板螺柱,6顆, 8顆M3平頭螺絲.
https://i.imgur.com/4UTZQ6n.jpeg

機殼IO port提供有一組USB 3.0接頭,Audio音源接頭, Front panel接頭則有Power開關,
Power LED與HDD LED
https://i.imgur.com/bhZgrmg.jpeg

再來是這次的零組件
主板: MSI B760i Edge WiFi DDR5
CPU: Intel I7-13700TE
DDR: DDR5 5600 32G x2
SSD: Kioxia XG6 512GB+ Samsung PM981 1TB
Cooling: Thermalright AXP120 黑化板,風扇換成無光扇
GPU: MSI RTX4060 8G Ventus 2x
PSU: FSP 金剛彈 750W ATX3.0
https://i.imgur.com/kYfjJcu.jpeg

MSI RTX4060 Ventus 2x
https://i.imgur.com/vVlxxRd.jpeg

FSP 金剛彈750W ATX3.0
https://i.imgur.com/mkuX2dA.jpeg

主板與電供安裝進機殼後可見空間是非常足夠.
另外電源延長線太短限制了電供安裝方向,結果這顆電供風扇面被強迫只能安裝朝內側
https://i.imgur.com/193kmLk.jpeg

在安裝主板框架進機殼後,接音源線與前面板材組時,不得不說主板的佈局讓這線材真的是
卡手又難接
為了接線只好先把散熱器整個給拔了,不然那個洞根本插不進去
https://i.imgur.com/wxp6kJh.jpeg

塔扇使用的是AXP120,使用給顯卡最大空間的佈局情況下來說距離側板還有一段距離,電
供走線的空間來說算是非常充足了
https://i.imgur.com/W7aLIlR.jpeg

如果有需要安裝2.5吋硬碟的話,記得先鎖硬碟再來安裝電供,雖然安裝後有辦法鎖螺絲
,但相對不好鎖上
https://i.imgur.com/bDDp6Ec.jpeg

這次安裝的是2 slot的 MSI RTX4060 Ventus 2X
由圖片可見對於2槽2風扇的4060顯卡來說空間非常的足夠
https://i.imgur.com/oNRbEet.jpeg

另外拿了比較大張的2風扇2.3槽的7800XT與3風扇的RX580
580安裝時要先把IO端斜著放進去,直的直接放會卡住,但還是可以安全塞入
當今主流顯卡隨便一張都30公分以上,所以可能要以兩風扇的為主了
https://i.imgur.com/CA0nUzm.jpeg



安裝完成圖,這次使用的是直立式的放法,所以沒有改過開關佈局
至於整線呢,基於沒啥理線的點只能線材綑一綑壓好別亂跑
然後U3的線一貫的硬邦邦,安裝時想了半天就是蓋子蓋上眼不見為淨
https://i.imgur.com/wyxLDTi.jpeg


整台機器在待機環境下所有設定都維持預設,CPU溫度大約40度,顯卡50度上下。因這台
沒打電動需求就沒有特別測試燒機溫度了
安裝心得
開始玩ITX的緣故是看上了SSUPD的美味網板,然後又入手了Meshroom S、Meshroom D與 G
host S1機殼,這次意外看到了銀色的BB1,機殼。雖然時隔5年但看上的就是這個鋁金屬質
感實在是很棒。
但對於那個主板框架在拆除時實在是卡卡的,不喬角度有點難塞進去。還有電源延長線長
度限制了電源供應器的安裝方向,這個雖然不影響機殼的美觀,但個人在安裝上的小不滿
。
機殼說明書中寫到可以安裝240水冷,但看了看空間總覺得這真的塞得下?或許哪天撿到
一隻回來試試看。
還有這個價格在當今很多ITX機殼中來說是很不太便宜,相比主力機正在用的Meshroom S
價格也不過5000左右。
Murmur這次COMPUTEX 上Antec 展出的Performance 1 ITX機殼看起來真香,台灣如果有出
的話應該可以買來玩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21.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748416127.A.1C5.html
推
05/28 15:23,
1天前
, 1F
05/28 15:23, 1F
推
05/28 15:44,
1天前
, 2F
05/28 15:44, 2F
→
05/28 15:45,
1天前
, 3F
05/28 15:45, 3F
→
05/28 15:50,
1天前
, 4F
05/28 15:50, 4F
→
05/28 15:51,
1天前
, 5F
05/28 15:51, 5F

推
05/28 16:39,
1天前
, 6F
05/28 16:39, 6F
推
05/28 18:49,
1天前
, 7F
05/28 18:49, 7F
→
05/28 18:49,
1天前
, 8F
05/28 18:49, 8F
推
05/28 20:31,
1天前
, 9F
05/28 20:31, 9F
→
05/29 10:18,
12小時前
, 10F
05/29 10:18, 10F
推
05/29 10:52,
11小時前
, 11F
05/29 10:52, 11F
PC_Shopping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