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Cubitek Magic Cube / 8 HDDs

看板PC_Shopping (個人電腦購買)作者 (RZSR)時間14年前 (2011/04/14 16:26), 編輯推噓4(4017)
留言21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tinyurl.com/6jh8k93 圖文版 -- Cubitek這間機殼廠商,包括我在內應該有不少人沒聽過他 稍微google一下發現,其實他是一間台灣的廠商 過去大部分都在幫人家代工,去年開始投入了自有品牌,這點值得拍拍手 現在公司似乎打算回來經營台灣的市場,所以廣大的diy族又多了一份選擇 Cubitek目前官網中有4種機殼 Tattoo series和M4 series皆為0.7mm的鍍鋅鋼板製成 Magic cube series和Tank series則為陽極氧化5052鋁製成 前兩者貌似沒有要在台灣賣的樣子,不知道未來會不會引進 後兩者則是在台灣上架了,有興趣可以去找找 Magic cube系列得設計概念相當有趣,是使用現在市場上鮮少的分離式設計 其中包括主機箱.HDD機箱及5.25機箱三者,彼此分離互不結合 這種設計就類似超大機箱中的分層概念,讓彼此的熱源不要互相干擾 Cubitek又將這種概念抽出成為分離式 這樣可以讓使用者隨心所欲的依環境改變擺設位置,或是改變組合方式 不過這樣的設計究竟會對使用者造成不便或是便利,就要看個人的感覺了 Magic cube系列中分成3HDDs跟8HDDs兩種 兩者的差異是在HDD機箱能裝硬碟多寡的不同 今天開箱的主角是Magic Cube / 8 HDDs http://i.imgur.com/FPyVS.jpg
http://i.imgur.com/w7sky.jpg
外箱 http://i.imgur.com/uA4pR.jpg
http://i.imgur.com/qXSFt.jpg
簡單的說明書 http://i.imgur.com/wNpGb.jpg
零件及配線材 包括4條電源延長線 1條USB3.0轉2.0接線 螺絲數包 1支內六角板手 http://i.imgur.com/SudLE.jpg
http://i.imgur.com/qQPgK.jpg
電源延長線材 長度約75cm http://i.imgur.com/YYFw9.jpg
USB3.0轉2.0接線 http://i.imgur.com/iaFUW.jpg
http://i.imgur.com/G5pZb.jpg
3種機箱的大小 http://i.imgur.com/o8DR3.jpg
http://i.imgur.com/WGt58.jpg
疊疊樂 http://i.imgur.com/IyqDC.jpg
logo http://i.imgur.com/XexsK.jpg
http://i.imgur.com/vBXur.jpg
http://i.imgur.com/Nt9RQ.jpg
http://i.imgur.com/6Tcat.jpg
http://i.imgur.com/oEQIW.jpg
主機箱本體 外觀中規中矩 http://i.imgur.com/Pgq2K.jpg
開關及i/o 還有不小心沾到髒東西的痕跡 http://i.imgur.com/wC4bZ.jpg
i/o背面有塑膠檔著還有自家logo http://i.imgur.com/Mmyqp.jpg
i/o的線材 非常長 http://i.imgur.com/PyzM5.jpg
http://i.imgur.com/vlUUp.jpg
http://i.imgur.com/ObboA.jpg
髮絲紋 http://i.imgur.com/UfzsU.jpg
http://i.imgur.com/i6yO4.jpg
機箱用的腳座 3個機箱皆為如此 http://i.imgur.com/DxZmh.jpg
鋁合金板的厚度 約1.5mm http://i.imgur.com/Y3SJD.jpg
主機箱內部 可塞的下LX-ATX尺寸的主機板 http://i.imgur.com/Wdp3e.jpg
後檔板為手鎖螺絲 並有8個slot http://i.imgur.com/9vG8H.jpg
後風扇12cm http://i.imgur.com/YEm5i.jpg
http://i.imgur.com/BYezh.jpg
除了後方風扇 其餘風扇皆為"掛"上去的 http://i.imgur.com/Qi4yo.jpg
http://i.imgur.com/NiIBz.jpg
風扇本體為14cm 上面為金屬濾網片 http://i.imgur.com/yINcZ.jpg
http://i.imgur.com/ZLCgA.jpg
風扇先以鋁片固定再以橡膠及螺絲做為避震 http://i.imgur.com/Z09hN.jpg
機箱是以鉚釘.內六角螺絲.十字螺絲固定組成 http://i.imgur.com/mz13l.jpg
http://i.imgur.com/1nh7e.jpg
http://i.imgur.com/1jqe5.jpg
主機箱脫光光 機箱的四面皆可拆除 皆以內六角螺絲固定 http://i.imgur.com/ms2Oq.jpg
四面板 http://i.imgur.com/I9g2Q.jpg
http://i.imgur.com/HIxRY.jpg
主機箱底部可鎖2個SSD http://i.imgur.com/0ng6V.jpg
3個機箱的上下皆有類似的開口 以供線組進出 http://i.imgur.com/WVHtU.jpg
http://i.imgur.com/Eqbfy.jpg
HDD機箱 http://i.imgur.com/JQRsr.jpg
http://i.imgur.com/9Xbqj.jpg
側面板打開 http://i.imgur.com/4BOBv.jpg
http://i.imgur.com/OH9nZ.jpg
HDD機箱提供2個14cm風扇做散熱 http://i.imgur.com/ujddE.jpg
HDD機箱底部亦可鎖2個SSD http://i.imgur.com/3KRsh.jpg
http://i.imgur.com/BnPwL.jpg
HDD滑軌的檔板 http://i.imgur.com/gIK3P.jpg
http://i.imgur.com/UmXTk.jpg
5.25機箱 http://i.imgur.com/2fbyM.jpg
http://i.imgur.com/RtghF.jpg
內部可裝兩台光碟機or1台SSD or FDD http://i.imgur.com/U44xS.jpg
http://i.imgur.com/DzTYS.jpg
http://i.imgur.com/LZ4YR.jpg
http://i.imgur.com/Ywrya.jpg
http://i.imgur.com/hn8ca.jpg
http://i.imgur.com/V1FKO.jpg
http://i.imgur.com/zvdhM.jpg
http://i.imgur.com/TLttg.jpg
http://i.imgur.com/2e26p.jpg
http://i.imgur.com/o27ok.jpg
http://i.imgur.com/Hjiry.jpg
http://i.imgur.com/LVsmr.jpg
http://i.imgur.com/CszWf.jpg
上機照 組裝心得 老實說這咖機殼不太適合新手或怕麻煩的人,機殼本身設計概念是很好的 但也因為這種設計概念,使得裝機變得更加的複雜.麻煩及困難 分離式機殼必須先解決機殼及機殼之間傳輸連結的問題,其中包括電源線及傳輸線的延長 原廠有提供數條電源延長線以供使用,如需要自製更長的線組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傳輸線的部分就很麻煩了 坊間較長的sata排線約為100cm,再更長的sata排線我只有找到500cm的規格 以100cm的sata排線來說,作為兩個機殼近距離的連結已經很緊繃了 兩個機殼必須放一起,不論是上下疊或是左右放,距離稍為遠一點就會不夠長 如果要將兩機殼分開擺一定距離,勢必要用更長的sata線,或是用轉接頭來延長 這樣硬碟數一多起來,線路就會變得很多很複雜 整體來說,機殼的設計概念很好,機殼本身也中規中矩,沒什麼大毛病 硬碟減震得設計就相當不錯,簡單安裝又實用 陽極及黑化處理不錯 背板開洞夠大也夠多 機箱本身簡潔,沒有多餘或不實用的東西 但是一些比較遺憾的小細節,原廠可能還要再注意一下 板材邊緣的裁切,還有不少地方有"割手"感 機殼上以大量螺絲固定,螺絲孔位的公差要再注意 5052鋁合金的強度並沒有很高,在鎖螺絲孔時力道過猛,滑牙性很高 主機機身過於單薄,穩固性有待加強,板材得厚度再增加會更好 某些板材的密合度不是很好 機殼上的散熱圓孔,打成六角形會比較有效果 在背板上打洞方便走背板線,但是卻沒有方便整線的裝置 以供線組進出內外的洞似乎太小了,線材一多就很擠 說明書再印製的更清楚一點 這咖機殼的價位並不低,整體表現來看 原廠似乎還在加加油,否則競爭力會不夠 玩家也不希望花了大錢結果買到得是一個悲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132.110 ※ 編輯: RZSR 來自: 111.249.132.110 (04/14 16:41)

04/14 17:00, , 1F
圖太大了… 看得有點辛苦 QQ
04/14 17:00, 1F

04/14 17:02, , 2F
還有手震嚴重 看完頭有點暈
04/14 17:02, 2F
換成小圖

04/14 17:08, , 3F
這樣其實很難用... 一般的想法這樣都會拉背板...
04/14 17:08, 3F

04/14 17:08, , 4F
比方說... esata/Infiniband/minisas... 就這些貴東西
04/14 17:08, 4F

04/14 17:09, , 5F
更糟的是拉背板電力也要獨立, 會比這種東西貴一倍以上吧
04/14 17:09, 5F

04/14 17:10, , 6F
直接買土司機是不是好一點啊...
04/14 17:10, 6F

04/14 17:11, , 7F
概念不錯阿 分工分區獨立散熱 不過還是沒弄得很完善
04/14 17:11, 7F

04/14 17:12, , 8F
搞到來後面會一堆線看起來雜亂要整理也麻煩
04/14 17:12, 8F

04/14 17:14, , 9F
會直接考慮硬碟區電力獨立... 接著就囧死了
04/14 17:14, 9F

04/14 17:15, , 10F
拉NAS廠來協力如何
04/14 17:15, 10F

04/14 17:41, , 11F
滑牙性很高...崩一個鎖孔會心痛很久...
04/14 17:41, 11F

04/14 18:01, , 12F
其實還不錯 就是不知道價格定位...
04/14 18:01, 12F

04/14 18:03, , 13F
空間利用率普通 其實他的設計思路還挺暴力極端的XD
04/14 18:03, 13F

04/14 18:04, , 14F
對他最有興趣的部分是SATA電源的延長線 XD
04/14 18:04, 14F
※ 編輯: RZSR 來自: 111.249.132.110 (04/14 21:33)

04/14 23:35, , 15F
SATA線要走太遠了 不然這是個好機殼
04/14 23:35, 15F

04/15 12:02, , 16F
看起來頗吸引人~全部堆起來應該比我的小冰箱還要高吧?
04/15 12:02, 16F

04/15 12:02, , 17F
不過比較大的問題應該還是 SATA 線的長度?
04/15 12:02, 17F

04/15 12:03, , 18F
SATA 的長度限制應該是 200 吧?
04/15 12:03, 18F

04/15 12:03, , 19F
之前用 200 的esata 線抓不到硬體………
04/15 12:03, 19F

04/15 12:04, , 20F
不過更重要的…………price 勒~比 LV10 還貴就沒意義了~
04/15 12:04, 20F

04/15 16:31, , 21F
露天有可以去看
04/15 16:31, 21F
文章代碼(AID): #1Dfg-rkQ (PC_Shopping)
文章代碼(AID): #1Dfg-rkQ (PC_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