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Intel事件的省思
看板PC_Shopping (個人電腦購買)作者jk21234 ( 1569 11 /47)時間14年前 (2011/02/04 00:30)推噓16(16推 0噓 26→)留言42則, 26人參與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herculex (專打打手)》之銘言:
: 1.Tick-tock 策略是否對工程及研發進度帶來了太大的壓力?
: 一年一小改,兩年一大改,能想像工程人員及主管開會被釘到爆的壓力
: 進度太趕是否是造成這事件的主因不得而知,不過頻繁的平台轉換並不受大多數人歡迎
總覺得這無關,假若不採用Tick-Tock,晶片組也是年年要改版,
今年要加U3S6,明年要加PCI-E 3.0 or DDR3-1600/2133等等.
AMD也沒有把晶片組就停在770FX+SB600...
沒有辦法在晶片組上年年改版的廠商,大概是目標已經不在主流市場上了...
題外話,經過這次金融風暴改變了許多廠商的roadmap跟投資,我預期
3C產業還有很多出包預備軍在等著...
題外話2,那cpu tick-tock快速改版會不會造成CPU的bug?會.其實每顆cpu
從上市到停產中的任一版本,本來滿滿的都是bug,只是一般都靠各種方法
修正掉或者是避開.但影響要大到當年Pentium 60浮點數或者是Phenom的L3 TLB
問題則不怎麼常見...
: 2.晶片組"技術性壟斷"的惡果
: 以前沒出包大家都沒感覺,以前還有ati, nv, sis, via可以選
: 不過現在這些廠商已經被intel技術性的踢出戰局
: 只要intel一出包或者不爽,PC,NB, MB,甚至是end-user都要受到牽連
: 而且還無法抵抗這種趨勢
但是,以前的二線晶片組問題會比較少嗎?
屬於Intel主場的USB,AGP,CPU外頻等就算當二線晶片組表現差是正常.
剩下的光IDE/SATA/ATAPI從來沒搞定的晶片組廠商也還是有.
其實這件事情我覺得看似邪惡的一點是,既然P67/H67出了一模一樣,
silicon level的包,這表示這兩個功能不同的晶片,是同樣的東西但是
封裝後弄出不同的晶片?說不定連綜合兩者功能的Z68都是一魚三吃的成果.
: 3.Intel實在太神,事件發生至今竟沒有廠商或消費者將矛頭指向他
: 與其說這次"意外"是對intel的考驗,不如說是對系統廠與MB廠的考驗
: 現在千夫所指的對象都是intel以外的公司,因為沒有人想退半殘的CPU
: 要退MB的人卻大排長龍,這對MB廠是個送修體質的終極大檢驗
: 以前MB有Bug不會上新聞,這次連80歲老杯杯也知道有個山地同胞出問題了
: 甚至是經銷商也捲入這場戰局,到時退換貨的配合上出錯,一定又是滿滿的反推店家文
我想,這觀察可能太集中於"DIY族群,於這個月內搶進Sandybride"這一群人.
畢竟它們是受到Sandybridge的cpu本身吸引而非晶片組因此購入整套系統.
對這些人而言理想當然是趕快解決有問題的晶片組部分,趕快讓Sandybridge
CPU上線運作.對這些人而言會想整套都放棄的機率應該低於其他人...
在廠商部分,畢竟事情才公布幾天,對廠商而言是未必有正式發言(或者是:"先放年假
重要,還沒空幹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7.176.41
推
02/04 00:35, , 1F
02/04 00:35, 1F
推
02/04 00:38, , 2F
02/04 00:38, 2F
推
02/04 00:38, , 3F
02/04 00:38, 3F
推
02/04 00:39, , 4F
02/04 00:39, 4F
→
02/04 00:39, , 5F
02/04 00:39, 5F
推
02/04 00:40, , 6F
02/04 00:40, 6F
→
02/04 00:41, , 7F
02/04 00:41, 7F
→
02/04 00:42, , 8F
02/04 00:42, 8F
→
02/04 00:43, , 9F
02/04 00:43, 9F
INTEL在晶片組上的商業手段的確惡劣十年或者更久.到他們終於被開罰為止...
剛好10年前,K7主機板都還不敢聲張只用白盒上市,可見當年Intel跋扈遠勝今日.
不過事情要一件一件看.商業手段和技術或者是產品本身的問題應當分開討論.
不過也有些產品後來真的被證明,因為設計/生產上的問題.
它隨著時間使用,晶片內的邏輯閘是會開始損壞的......
→
02/04 00:46, , 10F
02/04 00:46, 10F
→
02/04 00:48, , 11F
02/04 00:48, 11F
→
02/04 00:49, , 12F
02/04 00:49, 12F
→
02/04 00:54, , 13F
02/04 00:54, 13F
→
02/04 00:55, , 14F
02/04 00:55, 14F
→
02/04 00:55, , 15F
02/04 00:55, 15F
→
02/04 00:56, , 16F
02/04 00:56, 16F
→
02/04 00:56, , 17F
02/04 00:56, 17F
很合理--如果不出包的話,也不影響大家.可是我若IF說,Intel假如一開始不同
的晶片組就分別做不同的設計/生產,就不會一起死了.這種IF聽起來立論蠻薄弱的,
同樣的用假若其他晶片組廠商存活的IF我不認為就有助於改善現況...冏
再以晶片組舉例好了,Via長久使用的經驗都是ATAPI/PCI卡的小毛邊不論.
(Sis只碰過對顯卡相容性略差,以及記憶體讀寫效能弱,連毛邊也不太算)
nVidia在nforce 2/3/4的IDE都有共通問題,只要同一排線上兩個裝置都在
讀寫,那個channel就剩下1xMB/s的傳輸速度,一直都不知道這是為何.我搜尋發現
別人也有同樣的抱怨...只是一般不詳測的話只會感覺到IDE效能很爛.
接著說新的,nForce 750i/780i,很奇怪的是SATA2上插兩個硬碟,介面的burst rate
就自動掉下來到怎麼測都低於100MB/s.多插一個硬碟導致大家的效能一起下降...冏
假如這個問題不算大,那麼750i/780i在我這邊長期使用還有USB/網路/ATAPI裝置
無預警一起消失的問題.這兩個問題在我換過它型號版子都有,雖然說我的使用環境
是SLI+333外頻的Q9xxx CPU也可能是因素之一.
若以這種水準繼續活著是要怎麼產生競爭壓力....
推
02/04 00:58, , 18F
02/04 00:58, 18F
→
02/04 00:59, , 19F
02/04 00:59, 19F
→
02/04 00:59, , 20F
02/04 00:59, 20F
※ 編輯: jk21234 來自: 114.37.176.41 (02/04 01:28)
→
02/04 01:27, , 21F
02/04 01:27, 21F
→
02/04 01:31, , 22F
02/04 01:31, 22F
推
02/04 01:34, , 23F
02/04 01:34, 23F
→
02/04 01:35, , 24F
02/04 01:35, 24F
→
02/04 01:37, , 25F
02/04 01:37, 25F
→
02/04 02:15, , 26F
02/04 02:15, 26F
→
02/04 02:16, , 27F
02/04 02:16, 27F
→
02/04 02:18, , 28F
02/04 02:18, 28F
推
02/04 05:47, , 29F
02/04 05:47, 29F
推
02/04 06:34, , 30F
02/04 06:34, 30F
推
02/04 08:59, , 31F
02/04 08:59, 31F
推
02/04 09:12, , 32F
02/04 09:12, 32F
推
02/04 09:34, , 33F
02/04 09:34, 33F
推
02/04 13:33, , 34F
02/04 13:33, 34F
→
02/04 18:26, , 35F
02/04 18:26, 35F
→
02/04 18:27, , 36F
02/04 18:27, 36F
→
02/04 18:28, , 37F
02/04 18:28, 37F
→
02/04 18:28, , 38F
02/04 18:28, 38F
推
02/04 19:25, , 39F
02/04 19:25, 39F
→
02/05 03:40, , 40F
02/05 03:40, 40F
推
02/07 13:22, , 41F
02/07 13:22, 41F
推
02/16 01:01, , 42F
02/16 01:01, 42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PC_Shopping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