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增加空導設計的Arctic Cooling Freezer 13

看板PC_Shopping (個人電腦購買)作者 (yyyflyji)時間15年前 (2010/10/30 19:24), 編輯推噓19(19052)
留言71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天氣冷了 別感冒了!!! 早點進被窩好讀版 http://www.xfastest.com//viewthread.php?tid=53119&page=1&extra=#pid275238 附帶一提~這一顆大概是9cm風扇散熱器靜音走向少數能夠(至少敢開口)解到200w的散熱器 瑞典的著名散熱器品牌ARCTIC COOLIN(簡稱AC)的優雅經典款Freezer 7 Pro 以及其小 改版 Freezer 7 Pro Rev.2 以外,已經有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沒有繼續推出同類型的散熱 器了(之前還有Freezer 64 pro),這一系列產品除了外型出色優雅以外,效能也排列在 前,但是產品的更新緩慢是他們的缺點。當然前一段時間AC推出了一連串的耳機聲音的確 是都不錯聽,當然它們一貫的作風,產品優雅!而如今的這一款Freezer 13則是除了繼承 以往的傳統以外,還導入了流體力學概念。 AC的產品包裝最近兩年改變,呈現可以一眼看到產品的包裝方式。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01.jpg
4條熱管交匯在純銅底座上,底座與另外一片金屬片緊密連接在一起,金屬片是提供整體 扣具壓力的重點,不管你Freezer 13最終是安裝到1156 1366或者是AM3 AM2甚至是775, 最終的步驟,把螺絲鎖到底的動作中,都是把這片金屬片的彈力轉換成向下的扣具壓力。 第一眼比較不討喜的外型,而散熱器下方為775 1156 1366專用RM座。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02.jpg
硬體規格上看來Freezer 13可以解掉200W,搭配9CM PWM風扇,比較特別的是預先載上的 導熱膏為MX-4。 Freezer 7 Pro卻只是設計給130W的處理器,這時候手上竟然多出一個參 照物進行對比,看起來好像是Freezer 7 Pro Rev.2(這是巧合?)。而雖然Freezer 13 失去了懸吊風扇,但是整體風扇的寧靜度在全速運轉下,甚至比 Freezer 7 Pro還安靜! 200W對上130W解熱能力?!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03.jpg
散熱片上Freezer 13除了做出凹槽造型以外,材質似乎也是不同,在厚度上由0.4mm轉變 為0.5mm,面積在目測下Freezer 13大約是Freezer 7 Pro Rev.2原本的150%,在熱擴散的 效果上跟厚度成正比,所以散熱片的效果應該是又有比之前增加。當然,仔細的去 觀看,還可以發現散熱片間的間隔有稍微的增加一點,降低了一點風阻係數。 同樣材質同樣寬度下,就跟截面積高有關! P.S 感謝eggy1008矯正. 兩者體積都很小巧,但是重量差異卻高達175公克!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04.jpg
再來比較設計上的差異,Freezer 13增加了一條熱導管,帳面數字熱管的導熱能力為原本 的133%(3根=>4根),除此之外Freezer 13把直線排列改成非直線這樣也可以增加一點擾 流,並且加快熱管周圍的風速。散熱片上Freezer 13增加了部分的三角形打凹,目的除了 讓視覺效果更不單調以外,這額外還可以增加一點擾流的效果破壞氣體表面吸附的效果。 加裝了氣流導引的外型。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05.jpg
銅底的部分差異改變並不大,但是底部預先載用的導熱膏卻是MX-4,對於導熱效果方面, 似乎比一般散熱器所附送的散熱膏好上一大截!當然注意看兩方的翅膀金屬片,看角度可 以知道Freezer 13的扣具壓力會更大,具體上增加多少磅扣具壓力還不得知,但是在安裝 上有感受到其回饋的力道較Freezer 7 Pro Rev.2高。 每次新的散熱器上面預載的導熱膏,都是當時最新的MX系列。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06.jpg
大部分人應該都知道熱傳導通道的大小跟截面積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單純的比上散熱片厚 度Freezer 13的0.5的就是比厚度Freezer 7 Pro Rev.2 0.4的多上了20%左右的熱擴散通 道,這邊都是可以計算得出來的,而我們可以發現散熱片的表面並沒有電鍍,除了成本節 省以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鎳...等的熱阻遠遠大於銅鋁,而Freezer 13當初設計上採用9CM 風扇,這就注定了他沒有用來浪費效能的餘地! 這邊可以比較到兩著散熱片厚度,以及其中的間隔大小。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07.jpg
而散熱片的包邊,以三角函數,入射角等於反射角度來看,斜30度的側面包邊,效果會比 左右邊的方式更好,因為左右包覆會使風扇的外圍漩風產生12.5%的側風面回壓3.75%左右 的風正向回壓,降低散熱器風扇風力實際表現的效益。但是向兩邊傾斜30度包覆,則能夠 大大減少這方面的風力浪費。這一段看不懂沒有關係,只要知道這樣的包覆方向可以讓風 扇的實際風量效益提高就好。 改善版的側面包覆。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08.jpg
在測試風流設計為: 前方12cm進氣 ,上方12cm排氣,power裝置聯立power延伸板使一半風扇為排氣!其餘空 氣進出口用膠帶封死!因為如果後方空間不封死,則會有太多氣體進入機殼內未經過冷熱 交換,就直接由上方被抽出,是很浪費上抽12cm風扇效率的地方,這樣的環境沒有多少風 扇效率可以浪費! 測試設備: AMD 620X4 @3.12Ghz ASUS M4A890GTD/USB30 金士頓LOVO DDR3 1600*2 ASUS ENGT 250 聯立機殼 HIGHPOWER 400W Freezer 7 Pro Rev.2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09.jpg
測試數據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f7/C1.jpg
Freezer 13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10.jpg
測試數據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f13/C1.jpg
結論: 在同樣的燒機模式中,可以發現Freezer 13的最高溫度低了Freezer 7 Pro Rev.2大約9 度,待機溫度則低了2度左右,以目前的散熱器來看,這樣的效果已經稍微地達到中階 12cm散熱器的等級,算是在小體積中高效率的代表。但是換個方向想,除了用更多熱導管 ,更多散熱片以外,現在12cm散熱器如果能在設計方面更強化就更好了。 註:測試時有裝置顯示卡 如圖,塞進去剛剛好!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e1.jpg
角度可以看到Freezer 13也不算太小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e2.jpg
後方上聯力電源供應器延伸套件,目前擔心灰塵問題,這台電腦因為之前有完善的除塵設 計,因此power使用了一年多並沒有任何灰塵!但是現在改裝後,power半裸露的狀態,灰 塵累積速度應該會直線上升!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e3.jpg
原本的改裝因為鋁殼太薄容易產生共振,因此在相對應cpu hdd vga的部分有加強吸音!!! 目前只剩下engt250的聲音能夠透出來! 預計由改顯卡散熱器來下手!!!!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e4.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109.119.151

10/30 19:45, , 1F
Freezer 13上面的9公分扇有在賣嗎?蠻有興趣的 @@
10/30 19:45, 1F
風扇方面可惜是特規品!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1.jpg
背面也是AC貼紙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2.jpg
撕掉後可以發現是瑞士設計,並且軸心是採用封閉的?!通常這是在日系高階油封風扇才 會出現這狀況,panaflow常常這樣做。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3.jpg
另外注意看,在風扇的內部,總共有一個電阻三顆電容以及一顆ftc的pwm控制晶片!(軸 心折斷可以看到內部,不是目前測試所用)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4.jpg
另外也可以看到塑膠底部有些許的風扇專用油!顏色為白色!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5.jpg

10/30 19:51, , 2F
ac的CPU散熱器...上一款extreme 代理商價格哄抬十分誇張...
10/30 19:51, 2F

10/30 19:51, , 3F
讓我從此對台灣的AC沒有愛XD
10/30 19:51, 3F

10/30 19:54, , 4F
AC的CPU散熱器價格真的是有點貴QQ
10/30 19:54, 4F

10/30 19:59, , 5F
有開有推,肥肥的好可愛哦
10/30 19:59, 5F

10/30 20:20, , 6F
F13的售價大概多少? 看起來似乎CP不錯
10/30 20:20, 6F

10/30 20:22, , 7F
我自己在用f7 pro,真的是有點貴
10/30 20:22, 7F
※ 編輯: yyyflyji 來自: 124.109.119.151 (10/30 20:25)

10/30 20:26, , 8F
f7 pro雖然貴,但是用起來除了價格外應該不會有怨言才對
10/30 20:26, 8F

10/30 20:31, , 9F
很不錯,壓140w 100%也聽不到聲音,只是會買的人還是不多
10/30 20:31, 9F

10/30 20:33, , 10F
而且體積小,對於機殼內的空氣流動性的阻礙較小
10/30 20:33, 10F

10/30 20:33, , 11F
對於周邊零件溫度,還是多少有幫助!
10/30 20:33, 11F
修改遺漏的[IMG] ※ 編輯: yyyflyji 來自: 124.109.119.151 (10/30 20:43)

10/30 23:22, , 12F
跟截面積平方成正比? 哪來的
10/30 23:22, 12F

10/30 23:23, , 13F
鍍鎳是防止氧化 不然銅氧化 resistance更高
10/30 23:23, 13F

10/30 23:56, , 14F
導熱導電都是跟截面積平方成正比~!
10/30 23:56, 14F

10/30 23:57, , 15F
是由阻抗截面積平方成反比反推回來
10/30 23:57, 15F

10/31 00:00, , 16F
在熱管跟散熱片的部分緊配的方法
10/31 00:00, 16F

10/31 00:00, , 17F
有效交換面積在你使用的年限中,應該不至於氧化到不堪使用
10/31 00:00, 17F

10/31 00:01, , 18F
對AC的產品印象不錯 但他的散熱器產品都不能自己換風扇
10/31 00:01, 18F

10/31 00:03, , 19F
其實會讓龜毛的人不放心 但對懶惰的人剛好適合
10/31 00:03, 19F

10/31 00:03, , 20F
反正保固長嘛XD
10/31 00:03, 20F

10/31 00:07, , 21F
不是吧 導熱沒有跟截面積平方有關
10/31 00:07, 21F

10/31 00:08, , 22F
你確定 我的課本裡沒這東西噎
10/31 00:08, 22F

10/31 00:09, , 23F
在台灣 銅很容易就氧化了
10/31 00:09, 23F

10/31 00:09, , 24F
應該是跟面積成正比...!SORRY~!剛去看了一下!
10/31 00:09, 24F

10/31 00:10, , 25F
誤把以前做實驗的正方體邊長平方=>誤成截面積平方
10/31 00:10, 25F
更正 太久沒有看書了...感恩!因為假設寬一樣,則截面積正比於厚度(高) 表面積成為150%但是厚度傳導能力增加20% 但是總體散熱能力並不會變成180% 關於導熱 http://pic.xfastest.com/yyy/cooler/ac/freezer13/thermal.gif
式中K 即為導熱係數;H "為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熱量傳導之速率", -(δT/δn)為垂直於該平面之溫度梯度 單位面積熱量傳導之速率=面積=高*寬=這裡厚度由0.4直接改變成為0.5*固定寬(K) 所以導熱速率為0.4K對上0.5K 大約是20%增加!!! ※ 編輯: yyyflyji 來自: 124.109.119.151 (10/31 00:19)

10/31 00:12, , 26F
另外就是 熱傳導除了跟截面積有關跟有效周長有有關
10/31 00:12, 26F

10/31 00:13, , 27F
所以那幾%幾% 還是拿掉的好
10/31 00:13, 27F

10/31 00:13, , 28F
季節跟散熱周邊的業績有相對關係嗎?
10/31 00:13, 28F

10/31 00:14, , 29F
還是有吧
10/31 00:14, 29F

10/31 00:14, , 30F
冬天就比較沒那麼CARE 測試起來環境溫度也有差異
10/31 00:14, 30F

10/31 00:15, , 31F
冬天超頻 夏天降頻
10/31 00:15, 31F

10/31 00:16, , 32F
有時候冬天才能幹的事情會很好玩XD
10/31 00:16, 32F

10/31 00:16, , 33F
樓上剛拿到一張冬天卡 @ O @
10/31 00:16, 33F

10/31 00:20, , 34F
修正了!!!SORRY
10/31 00:20, 34F

10/31 00:26, , 35F
散熱:我只要夏天比電風扇安靜!冬天比硬碟安靜...就好了
10/31 00:26, 35F

10/31 00:28, , 36F
見鬼了 主機板32度 CPU20度...
10/31 00:28, 36F

10/31 00:34, , 37F
Arctic Cooling Freezer 13 還有PRO版
10/31 00:34, 37F

10/31 00:34, , 38F
是雙風扇~但是位置不太一樣~咳!!!
10/31 00:34, 38F

10/31 00:37, , 39F
阿星 接力接力
10/31 00:37, 39F

10/31 00:48, , 40F
CPU的感應器似乎比較調皮一點...
10/31 00:48, 40F

10/31 00:56, , 41F
嘖嘖
10/31 00:56, 41F

10/31 00:57, , 42F
氧化鋁的導熱係數<<<<<<<<<<<<<<<<<<<鎳
10/31 00:57, 42F

10/31 01:06, , 43F
缺點都可以講成優點
10/31 01:06, 43F

10/31 01:07, , 44F
我已經對文宣式的開箱麻痺了XD看看就好
10/31 01:07, 44F

10/31 01:08, , 45F
哇...1點了還看的到H耶...XD
10/31 01:08, 45F

10/31 03:19, , 46F
氧化鋁導熱係數的確是不高
10/31 03:19, 46F

10/31 03:19, , 47F
但是目前還沒有氧化啊...
10/31 03:19, 47F

10/31 03:23, , 48F
鎳導熱係數镍 90W/[m*K] 氧化鋁大約是10W/[m*K]
10/31 03:23, 48F

10/31 03:25, , 49F
目前一般鍍鎳厚度0.06mm!
10/31 03:25, 49F

10/31 03:29, , 50F
F13採用標準厚度氧化膜(3μm)的來防止氧化
10/31 03:29, 50F

10/31 03:34, , 51F
當然~這種厚度的抗氧化效果有限~但夠用在機殼內了
10/31 03:34, 51F

10/31 03:35, , 52F
不過我的資料可能有誤!
10/31 03:35, 52F

10/31 03:40, , 53F
這也是表面是有點小亮面的原因
10/31 03:40, 53F
相對的導熱係數 鎳90/0.0006m=>150000 氧化鋁10/0.000003m=>3333333 我的認知是這樣 附帶一提 好的較貴的陽極處理其實是霧面 厚度也比較厚...! 目前就等放幾個月看表面狀況有沒有改變了! 現在其實購買鋁捲材表面幾乎都有做過連續性的陽極抗氧化處理過 只是厚度不同而已 ※ 編輯: yyyflyji 來自: 124.109.119.151 (10/31 03:45) ※ 編輯: yyyflyji 來自: 124.109.119.151 (10/31 03:48) ※ 編輯: yyyflyji 來自: 124.109.119.151 (10/31 03:52) ※ 編輯: yyyflyji 來自: 124.109.119.151 (10/31 03:57)

10/31 09:55, , 54F
90% nickel在300K時大概是 90.7W/m*k
10/31 09:55, 54F

10/31 09:56, , 55F
Aluminum oxide在300K時大概是36~46 W/m*k
10/31 09:56, 55F

10/31 09:57, , 56F
不過相對導熱係數又是啥?
10/31 09:57, 56F

10/31 12:08, , 57F
在同樣條件下~兩者相對的導熱系數推算
10/31 12:08, 57F

10/31 12:08, , 58F
因為導熱系數會因為溫度條件而不同
10/31 12:08, 58F

10/31 12:09, , 59F
而跟空氣的傳導係數大致上跟濕氣 大氣壓力 氣體成分 流速
10/31 12:09, 59F

10/31 12:09, , 60F
...等有關
10/31 12:09, 60F

10/31 12:10, , 61F
所以只能說是相對的導熱係數.
10/31 12:10, 61F
不過比較重要的是,在流體中,物體表面的氣體流動速度特別緩慢 如何增加這一空氣薄膜的速度,則會很大引響熱交換速率! 因此可以看到,有在散熱片表面增加凸點凹點...造成渦流 另外大大eggy1008所提到的有效面積則很好玩 目前一般塔型散熱器在按造熱管位置畫個橢圓形,並且相對風扇風向位置做偏移 可以發現通常會有部分橢圓面積跑出傳統長方形散熱片 而長邊面積會有很多浪費 不過這邊只是我在嘴砲... ※ 編輯: yyyflyji 來自: 124.109.119.151 (10/31 12:19) 散熱器設計好不好, 跑一下分析就知道了... 再來就是製程跟工法差異 不過PTT上一堆好專業的大大啊 ※ 編輯: yyyflyji 來自: 124.109.119.151 (10/31 12:24)

10/31 13:14, , 62F
斜30度的那些回壓數據怎麼來的 有文可以看嗎?
10/31 13:14, 62F

10/31 20:17, , 63F
阿~我突然忘記了一切...
10/31 20:17, 63F

10/31 20:17, , 64F
這邊就當作是我嘴砲吧~囧
10/31 20:17, 64F
yyyflyji:轉錄至看板 OverClocking 10/31 21:04

10/31 21:43, , 65F
沒有相對導熱係數這東西吧 我知道跟溫度有關
10/31 21:43, 65F

10/31 21:43, , 66F
不然我幹嘛提到溫度
10/31 21:43, 66F
溫度對導熱係數作圖 兩者是兩條曲線其中並沒有相對應的比例關係 只有相同溫度下相對應的數值關係 當然你想要挑問題... 還好這不是在寫論文

10/31 21:51, , 67F
造成Turbulent 是好事?
10/31 21:51, 67F

10/31 21:54, , 68F
會造成阻力吧
10/31 21:54, 68F
原來Turbulent不是好事情啊 那一堆風扇不知道為什麼要做一堆切角 高爾夫球風扇為什麼要做一堆凹洞 這都是擾流的延伸現象利用 流體力學現象沒有好壞,只看你用在哪裡... 反正這只是對F7跟F13的差異比較 不用嚴肅到這樣看吧 ※ 編輯: yyyflyji 來自: 124.109.119.151 (10/31 22:27) YYY語氣太差 修改一下^^ ※ 編輯: yyyflyji 來自: 124.109.119.151 (10/31 22:46)

11/05 07:53, , 69F
你舉的例就是在減少擾流啊=.=
11/05 07:53, 69F

11/05 12:31, , 70F
用Turbulent減少Turbulent
11/05 12:31, 70F

11/06 09:12, , 71F
是滴~
11/06 09:12, 71F
文章代碼(AID): #1Cp01s8- (PC_Shopping)
文章代碼(AID): #1Cp01s8- (PC_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