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有線測速達93mb,無線卻只有18mb為什麼?

看板Network作者 (上野)時間11年前 (2013/12/02 16:41), 編輯推噓2(2021)
留言23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各位好,請教一下 今天中華電信來我家把50m的數據機換成100m的 (我家是3年多的大樓,管線都新的,中華的工程師 在b1集線機房測速,結果說不錯) 工程師在該台100m上拉一條網路線到筆電測,可達96m (中華官方測速頁) 但我用mac air和macbook及iphone5s,站在ap旁邊讀無線訊號,測速度, 就只有16~18m左右, 明明我的分享器上寫最大300m,支援g/n規格,但為何連線還只有16~18m呢? 能理解直接拉線會比較快,也能理解使用無線會受到mac air或macbook 、iphone的無線晶片規格給限制住速度. 我想問的是,有沒有比較優的ap可以讓速度提升? 還是一般就16~18m已 經很ok了? (目前傻多,覺得它很穩,很優,但為何無線測速時,數字表現並不亮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13.124

12/02 17:13, , 1F
你AP有設定好嗎? 不是有支援802.11n就會開
12/02 17:13, 1F

12/03 00:30, , 2F
要上300M是有條件的....1.你的AP要支援最少2T2R
12/03 00:30, 2F

12/03 00:33, , 3F
2.AP支援5GHZ頻段(BaseBand)而且頻道寬(channel)要40Mhz
12/03 00:33, 3F

12/03 00:34, , 4F
謝謝danny大的說明,我再檢查一下
12/03 00:34, 4F

12/03 00:34, , 5F
3.要使用WPA2-AES加密
12/03 00:34, 5F

12/03 00:34, , 6F
deadwood大,沒錯耶~我的好像沒有5G,我今天從公司借了一台有5G
12/03 00:34, 6F

12/03 00:35, , 7F
你的傻多沒有802.11a就注定不可能了300M了吧
12/03 00:35, 7F

12/03 00:35, , 8F
的ap, 二台都測,沒5G的那台5s跑42m,有5G的那台跑了83m差好多
12/03 00:35, 8F

12/03 00:36, , 9F
既然都升100m了,我看就來買台好一點有5G的AP,同事說要我等等
12/03 00:36, 9F

12/03 00:36, , 10F
他說再等一陣子,支援ac規格的出來以後就會降價,有必要等嗎?
12/03 00:36, 10F

12/03 00:37, , 11F
5G才能跑高速是因為高頻率能攜帶資料量多加上干擾少
12/03 00:37, 11F

12/03 00:37, , 12F
不過穿牆能力跟傳輸距離就減少了
12/03 00:37, 12F

12/03 00:38, , 13F
要換802.1AC你就連網卡也得換才行了0.0
12/03 00:38, 13F

12/03 04:18, , 14F
原本還想說iphone不見得有5G XDD 不過5S沒問題www
12/03 04:18, 14F

12/03 04:19, , 15F
ac樓上也是不用擔心啦 阿婆啥東西都衝很快的...
12/03 04:19, 15F

12/03 04:20, , 16F
如果是今年的MBA已經能ac了 iphone的話下款應該也能ac了
12/03 04:20, 16F

12/17 23:09, , 17F
802.11n 2.4Ghz下也可以到300Mbps(沒有限5Ghz之說)
12/17 23:09, 17F

12/17 23:12, , 18F
iphone5s是11n(MIMO)目前手機有上11ac(單天線)的是sony
12/17 23:12, 18F

12/17 23:16, , 19F
不是有ac就比較快,AP沒支援ac下(滿速n MIMO>ac單天線)
12/17 23:16, 19F

12/18 17:23, , 20F
只講理論當然802.11n還可以上450M,但是除了實驗室環境
12/18 17:23, 20F

12/18 17:25, , 21F
2.4Ghz一般使用下的干擾就會讓實際速度比理論上低很多
12/18 17:25, 21F

12/18 17:26, , 22F
事實上還是要用5GHZ的頻率才會有接近理論值的表現
12/18 17:26, 22F

12/18 17:28, , 23F
要是以後5Ghz干擾多了,一樣也不太可能有理論值的速度
12/18 17:28, 23F
文章代碼(AID): #1Id4V0mR (Network)
文章代碼(AID): #1Id4V0mR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