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網路] 請問網芳

看板Nethood (電腦入門)作者 (串燒)時間19年前 (2005/08/07 16:3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sam37520 (迷上Apple的Sam)》之銘言: : ※ 引述《Gunslinger (串燒)》之銘言: : : 電腦名稱應該是不能一樣的吧? : : 我家裡的網路是這樣的: (一台XP一台2000) : : 1.安裝NetBEUI: : : http://support.microsoft.com/default.aspx?scid=kb;zh-tw;301041 : : 2.開啟Guest權限: : : 控制台> 系統管理工具> 電腦管理> 本機使用者與群組> 使用者 : : 3.設定電腦名稱與群組: : : 控制台> 系統> 電腦名稱> 變更 : : 這樣就可以看到彼此並且正常存取了。 : : 至於限制權限的設定法就比較複雜: : : http://www.binbin.net/messages/qa_win_xp/0060.htm : 個人的經驗是,跟使用者比較沒關係,有關係的是 : 看你所使用的網路線是怎樣的網路線 : 基本上如果要能使多台電腦互傳檔案的話,就要使用"跳線" : "跳線"去電腦賣場買,跟店員說要買"跳線"就會給你了 : "跳線"跟普通網路線功能一樣,只是可以多了一個可以區網檔案傳輸的功能 : 用跳線連接後,只要在你所想要分享的資料夾按右鍵選擇"共用和安全性"的"共用資料夾" : 就可以在網路上的芳鄰看到了 : 如果還是看不到, : 就再網路芳鄰裡面的左邊有一個"檢視工作群組電腦" : 點一下後會出現你的本機電腦和所有區域網路上的電腦 : 只要點進去你要連線的那台電腦就會看見你所分享的資料夾 : 這樣就可以進行檔案傳輸 : 總之重點是,所使用的網路線一定要是"跳線"才行 小弟目前在朋友家,根據剛剛測試的結果, 步驟有所變更: 環境: 兩台皆為XP Pro SP2, 使用社區網路,再用Hub分接到兩台電腦 皆使用一般平行網路線 1.工作群組與電腦名稱設定原則依舊如上 2.TPC/IP中的ip設定必須指定為同一區段, 也就是ip為AAA.BBB.OOO.XXX,其中AAA.BBB.OOO的設定兩台電腦要相同才行。 例如電腦A: 電腦B: 192.168.1.211 192.168.1.212 255.255.255.0 255.255.255.0 192.168.1.1 192.168.1.1 DNS DNS 192.168.1.1 192.168.1.1 p.s.關於子網路遮罩, 預設閘道以及DNS的設定,這樣應該是可行的; 不過有可能會依ISP所提供的服務而有所不同, 最好是參閱說明書或打電話跟客服確認一下。 (也許hub之後都是192.168的設定了...?) 3.開啟Guest權限(方法依舊如上) 通常如果兩台都是XP或兩台都有指定ip的話,這樣應該就可以在"檢視工作群組電腦"中 看到彼此的電腦了。 p.s.不確定是否必要的步驟: 在各自的電腦開啟一個共用資料夾,似乎有些時候這樣一開始才抓得到另一台電腦。 另外,XP開啟網芳似乎有點慢,偶爾第一次會找不到,可能要多按幾次。 p.s.兩台電腦的防火牆都是開啟的(XP內建防火牆) 所以,如果是兩台都是XP或兩台都是有指定ip的話, NetBEUI的安裝似乎就沒有必要了。 而剛剛再試了一次,即使把社區網路的網路線拔掉, 只留hub用兩條一般平行網路線接上兩台電腦,依此設定還是可以正常使用網芳; 因此就這次實驗的結果而言,跳線的有無似乎是沒有影響的。 而就小弟之前的認知,hub是可以取代跳線的,也就是說: 電腦A===(跳線)===電腦B===(一般網路線)===網路源頭 這樣電腦A和電腦B只要設定在同一個區網,就可以使用網芳, 這也是一般電腦對傳資料時比較方便的方法; 而且在電腦B開機的情形下,電腦A也可以透過B來連上網際網路。 電腦A===(一般網路線)===Hub====(一般網路線)===電腦B | | 網路源頭 這樣也可以達成相同的目的,而且電腦A要連上網際網路就不用透過電腦B。 至於hub到網路源頭的線,以前聽說是必須要用跳線, 但後來又有一說是新的hub會自行判斷是否為跳線,可以在內部自動切換, 因此使用一般網路線也可以;這個小弟沒有使用過就沒辦法確定了。 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是透過hub使用網芳的話,只要用一般網路線即可。 -- 話說原po跑到哪裡去了...Or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6.154.141 ※ 編輯: Gunslinger 來自: 61.56.154.141 (08/07 17:20) ※ 編輯: Gunslinger 來自: 61.56.154.141 (08/07 17:21)
文章代碼(AID): #12zSTmhM (Nethood)
文章代碼(AID): #12zSTmhM (Neth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