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董Diana在lomography的展覽

看板Lomo (Lomo相機)作者 (阿逼)時間14年前 (2011/11/30 02:5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圖文版 http://tinyurl.com/ceuvy4k 對老Diana有興趣的, 我有拍幾張照片在這 http://tinyurl.com/7lzo4u8 之前知道 lomography 把 Allan Detrich的收藏買下來, 那真的很驚人. 還真沒想過在台灣可以看到. 上禮拜去了一趟, 看到那些老相機真的非常感動. 不過大家討論好像沒有很熱烈, 不知道大家對古董Diana有沒有興趣阿. 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展! 開始收集老玩具相機以後會後悔的~ 打了一下歷史介紹,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有錯誤也請多指教了! -- 1960年代早期,香港的長城塑膠工廠生產了以低價位為產品訴求的相機 Diana,誰也想 像不到這品質低劣的塑膠組裝相機就這樣開啟了玩具相機日後的風潮。如夢似幻的柔焦 畫面,無預警的漏光,玩具相機的始祖,Diana當之無愧。 當初定價不到一美元的相機 ,究竟是如何走向經典的? 當時在香港生產的Diana主要是以外銷為主,運往美國的經銷商手中。除了以低價販賣 之外,也把這個黑色機身藍色頭頂的塑膠中片幅相機當做贈品,跟著嘉年華會和各種活 動免費放送。沒想著要打品牌戰,長城在相同的組件印上不同的名字,於是市面上越來 越多這樣盒裝相機,用不同的名稱送到消費者手上,其實骨子裡都長一個樣,隨著一盒 一盒從亞洲越洋的相機,Diana的複製人軍團(Diana Clones)悄悄成立。 直到1970年,一個事件讓Diana成為了攝影玩家的注目焦點。當年在美國舊金山的舊金山 藝術學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 的一堂攝影課,教授為了讓學生不會因各 自器材的差異而影響學習,便帶著學生去舊金山中國城找尋廉價的相機,當時一台69 cent 的Diana當然是首選。價錢便宜讓學生能有更多經費放在底片上,也因為相機功能 的陽春,更讓學生專注於思考攝影的本質。大量由Diana拍攝的作品開始流傳,人們開始 注意到這台相機拍出來的奇幻效果。同時間在中西部的俄亥俄州,一名叫做 Nancy Rexroth 的攝影研究生正苦於艱深的理論時,看到老師從紐約中國城帶回的一台 Diana,在入門的攝影課程中展示。雖然看似玩具的相機拿在手上有點傻氣,但 Nancy Rexroth 卻用Diana拍出一系列關於童年回憶的作品,她充分利用了Diana的特點: 模糊和失真,甚至特意手振來營造氣氛。系列作品集結成冊,大家才見識到原來也可以 用這台玩具相機進行認真而嚴肅的藝術創作。Diana姊妹們開始蔚為潮流。 這樣的風潮帶領下,長城塑膠工廠不改其策略,持續生產大同小異的相機們。當然花名 都不相同:Dories, Lina, Olivia, Stella 都是姊妹們,還有很多其他的名號在外走跳。 有掛著讀者文摘(Reader Digest)和奇異電子(GE)等不同品牌的贈品,當年在英國也 有一本科學期刊 Future Scientist 拿Diana當攝影專題的隨書附贈同名相機。除了某些 機種觀景窗及快門位置不同外,出現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Diana機件:裝在鏡頭上的測光 水銀或內建閃光燈。看似功能大突破但其實都只是裝飾而已,玩具相機還是玩具相機。 甚至有一款包裝上畫著一個小男生在水邊拿著相機玩水,別以為這台Diana可以防水,這 只是一台Diana造型的水槍。 Lomography 在2007年開始復刻這款經典相機,不加上這些後來生產的,五花八門的古董 Diana數量就接近百種。而 Lomography 也和一位收藏家買下了百餘台古董Diana收藏,進 行世界巡迴展覽。有機會碰到千萬別錯過這一睹玩具相機始祖的大好機會。看著一台台當 年曾擺在中國城陰暗貨架上的老相機,連著包裝盒完整出現在 lomography明亮的店鋪裡, 兩者價格定位大不相同,但造成的流行依舊。和一旁花枝招展的後輩相比,這群祖師奶奶 們的風華始終不減。 -- 現在到2011/12/9號, 這展覽就在台北東區的lomography! 如果這文章讓你有一點興趣去多了解 Diana的歷史, 千萬不要錯過機會了. 祖師奶奶們世界巡迴阿~ -- www.flickr.com/focus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2.1.98 ※ 編輯: focusc 來自: 114.42.1.98 (11/30 02:51) ※ focusc:轉錄至看板 photo 12/02 00:00
文章代碼(AID): #1ErIbem2 (Lomo)
文章代碼(AID): #1ErIbem2 (L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