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電腦玩家 四月號 LCD簡介

看板LCD (電腦螢幕)作者時間20年前 (2005/04/09 10:1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補充一下LCD的作動方式 背光模組給光源->下偏光板將光線偏極化->驅動IC控制TFT電極進而改變液晶旋轉角 ->光線通過Color Filter的RGB piexl->上偏光板將光線發散出來->眼睛..... ※ 引述《Cetusing (三月 結束 再見)》之銘言: : 轉錄 電腦玩家 四月號 第165期 硬體世界篇 : 由 史超仁 編寫 : 二.主流的 TFT-LCD 螢幕 : 總之液晶顯示器運作的基本原理,是藉由前文所提到的,在兩片玻璃基板中間填 : 滿一層液晶,接著利用液晶的黏性(viscosity)、彈性(elasticity)與極化性( : polarizality)等性質,透過外部電壓的控制以及上下兩層的偏光片,發揮液晶的光 : 電效應及折射特性,決定像素(Pixel)的明暗狀態。至於色彩的部分,尚需借重與上 : 層玻璃貼合的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來顯示出紅、藍、綠的三原色,以構成 : 面板上彩色的影像畫面。 : 雖說如此,但LCD仍因為實際運作方式的差異,而分出許多的次類型,原理的運用 : 也各不相同。例如最早的液晶螢幕是用在計算機上的「扭轉式向列型」(Twisted : Nematic;TN),還有股票機所採行的「超扭轉式向列型」(Super Twister Nematic: : STN),都是屬於「被動矩陣驅動」(Passive Matrix)類型。被動矩陣LCD的最大問 : 題,是難以快速控制單獨的液晶單元,也無法提供夠大的電流,來獲致之好的對比度、 : 足夠的灰階等級及較快的反應時間,從而影響了動態影像的顯示效果。 : 至於「主動矩陣驅動」(Active Matrix)的薄膜式電晶體型(Thin Film : Transistor;TFT),由於利用薄膜技術,在每個單元中加入很小的電晶體來控制電流 : 的開和關,遂能迅速、單獨地控制每個單元;而且單元間的電干擾微小,所以可以使 : 用大電流而不會有鬼影和拖尾等現像,提供了更好的對比度,以及更銳利和更明亮的 : 圖像,成為目前LCD螢幕的主流規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1.187.59
文章代碼(AID): #12LphK3L (LCD)
文章代碼(AID): #12LphK3L (L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