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家訪] 五虎篇:阿頭與未亡人Expanse的成長日記

看板Headphone (耳機)作者 (Arto)時間3小時前 (2025/11/04 22:36),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3小時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各位好,我是阿頭。 感謝911舉辦這次的家訪活動,從報名到結束前後花了一年時間, 幸好當初訂下的目標都有達成,也算沒有遺憾。 雖然被算進五虎有點莫名其妙,明明是用PTT報名的XD 發燒生涯一開始挺順利的, 從買下HI-X65跟古津Q-I開始, 不管盲狙什麼器材回來,Z1R、D90SE、OOR、Chord Dave…… 每次升級都感覺音樂變得更好聽了, 轉折出現在買了雅哈哈之後。 原本的配置沒辦法讓她發出理想的聲音,於是我開始家訪,試著跟各位燒友交流, 耳擴、排插、隔變、串流機、壁插、專線、線材,器材換了一次又一次, 直到懷疑自己方向錯了,也許她真的不適合我, 也許我追求的聲音只能在別的耳機身上找到。 萬念俱灰下買了Expanse,會挑她除了音響展上印象不錯之外, 另一個原因是她調音以哈曼曲線做基準,對於失去方向的我來說恰好能作為穩定的參考, 結果這隻也遠比想像中更難伺候。 有必要繼續燒下去嗎?自己真的能聽得出那些細微差異嗎? 這種疑問不時環繞在心頭。 會採取減法玩法,很大一部分也是這個原因,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慢慢找出自己的調整方向。 我平常主聽ACG、J-POP、金屬樂外,偶爾也會聽一點古典樂, 所以才往中性、低染的方向去調整,盡可能讓音色不要偏離印象太多。 還有速度感要能做到收放自如,樂器定位的相對位置不要偏差過大。 過於光滑細緻的聲音也不行,保持適當粗糙感對我來說更接近真實樂器。 光看就覺得是很無趣的要求,但我也想不到其他方法來兼顧這些音樂類型, 特別金屬樂是我覺得最難達成的一塊。 系統之所以大量使用小黑線,除了受咖啡大啟發外, 還有一點是當初調整時借了不少發燒線試聽。 雖然聲音確實有變化,但往往會有交換感,通常下盤會少一點, 而那一點會嚴重影響鼓聲的爽度。 也許是我系統當時調整不到位,或者是大件(DAC、耳機)關係, 總之加發燒線沒有解決我的問題。 光隔離原本之前Cisco加上去效果有限而拆掉了, 但試完線材後找不到突破點,多虧飛刀提供不少建議與協助, 才把本來覺得無效的光隔離加回去,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也讓我反思之前可能錯殺很多東西, 也許只是一些細節沒有處理好,沒能讓器材發揮原本應有的價值, 只能說那個時候太躁進了。 前級則是先前調整時,懷疑Dave的數位衰減跟Armageddon的輸入靈敏度有問題, 於是麻煩Louis大帶OOR來家中測試,才決定加上去。 至於為什麼不買主動前級,是因為之前看到文章在講電阻差異,對Z-foil的聲音很好奇, 還有QB4排插要考量Primary位置。想說被動前級應該不吃電才入手, 結果買回來才知道通電才能用,而且插在不同位置對聲音也影響巨大, 則是當初始料未及的狀況…… 最後是墊材上的處理,以前完全聽不出墊材的差異, 不過系統調整的最後階段,因為要壓預算的緣故, 剩沒多少資金可以動用,而且就剩墊材沒玩過, 便隨意買了幾組試試,結果到911來的前幾天都還在試墊材的排列組合, 自己都意外聲音會有這麼大的區別。 到這個階段系統總算調整好了,至少面對來家訪的燒友時, 可以說自己盡力了,至於911在文中提到的音樂性和音響性,我其實不太能理解。 如果是真正意義上的提升音響性,而不是某種調音上的取捨交換的話, 為什麼音樂性反而會變差呢? 最後感謝所有之前交流過的燒友,多虧各位協助,總算安全下庄。 特別是Lostwindrain,大件剛到齊的時候聲音慘不忍睹, 多虧他陪我一起debug,最後才能讓系統去蕪存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176.1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762267013.A.6C3.html

11/04 22:52, 3小時前 , 1F
不衝個1995嗎
11/04 22:52, 1F

11/04 22:52, 3小時前 , 2F
哭了 怎麼沒有吃到
11/04 22:52, 2F
文章代碼(AID): #1f2W-5R3 (Headphone)
文章代碼(AID): #1f2W-5R3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