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Lumin U2x串流轉盤,串流系統簡易心得

看板Headphone (耳機)作者 (鍵盤美食家)時間15小時前 (2025/08/17 19:32),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2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Audiophile 看板 #1eeRsaMH ] 作者: Roa (鍵盤美食家) 看板: Audiophile 標題: [心得] Lumin U2x串流轉盤,串流系統簡易心得 時間: Sun Aug 17 19:31:17 2025 串流轉盤大概是我整個系統之中,除了喇叭外撐最久的器材 不知不覺,AURALiC Aries G1已經服役超過三年。然而,數位器材的迭代速度極快 短短的三年,AURALiC已從Aries G1升級至 G1.1,甚至推出了 S1,歷經兩次世代更新 也正因如此,我選擇將串流轉盤的升級,放在整個系統規劃的最後 https://i.postimg.cc/hPy92ZPp/batch-ROA07124.jpg
圖文網誌: https://roakuo.com/2025/08/lumin-u2x.html ==簡介== Lumin是由香港Pixel Magic公司於2012年創立的高階數位串流品牌,很早期就洞察到數位 串流的趨勢,目前已經是串流界的一線品牌 (以知名度、用戶和與各傳統大廠的合作方面來說) 不過我發現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Lumin器材的產品分類和差異。所以在正式開箱前,我先 簡單介紹一下 Lumin的產品線主要分為四大類 Network Players: 串流轉盤+DAC Network Hubs: 串流轉盤+DAC+可以接電視 (HDMI) Network Transports: 串流轉盤Only Amplification: 純後級擴大機 (因為Lumin全系列前端都有數位音控) 不同系列有各自的產品分級 而這次開箱的是Network Transports系列於今年2025年慕尼黑音響展發布的最新旗艦產品 — Lumin U2x 既然是今年才發布的旗艦款,總該能讓我安心用個幾年吧! https://i.postimg.cc/W101dtKg/image-2.jpg
接著開箱! 外箱有特別的封條以確保沒有預先被開過,相較於歐美品牌的隨興感,這點巧思確實對於 新品黨如我來說相當加分 https://i.postimg.cc/jSDym6DK/batch-ROA07125.jpg
盒內保護完善,有完全貼合機身的包材 說明書部分其實網路上都有,使用上來說只要插電插網路就能用,不需要複雜的設定 https://i.postimg.cc/4xjpgKcc/batch-ROA07127.jpg
https://i.postimg.cc/tgPWCXdM/batch-ROA07128.jpg
前面說到只要插電插網路就能用 所以很貼心的附上了電源線和網路線,當然除了專用的DC線以外肯定是放在箱子裡面 https://i.postimg.cc/76k75pmY/batch-ROA07129.jpg
顏色有銀色和黑色兩種,搭配我其他器材肯定選黑色! 機殼上層全鋁切割無接縫質感非常好,只有一個帥字 前面的螢幕只能秀出簡單的歌曲資訊,沒有專輯封面顯示功能 不過沒差,我從來不開螢幕顯示的XD https://i.postimg.cc/hj1mTp58/batch-ROA07131.jpg
背面部分就精彩了 除了基本的數位輸出外,更內建了10M時鐘,具備時脈輸入與輸出功能 能讓各個數位器材的時鐘同步,減少jitter提升聲音表現 但可惜的是,當年為了貪小便宜,買了無時鐘輸入版的SOtM tX-USBultra USB,因此這功 能無用武之地 但誰會想到幾年後會買一台有支援時鐘輸出的串流轉盤呢? https://i.postimg.cc/tJRx5WKK/batch-ROA07133.jpg
然後要抱怨一下那個頂板蓋住端子的設計,對於空間狹窄的用戶超級不友善 除非你手指上有長眼睛,不然想要從正面盲插背後的線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為端子藏太深了) 因為我是放在電視櫃裡面,只能先把線插好,再慢慢的一步一步抓著線材把機器推進櫃子 裡 不誇張我這台真的裝了1.5個小時以上,滿身大汗才搞定 還記得第一次裝好一開機找不到網路,原來是推的過程中網路線鬆脫,又全部拉出來重裝 一次 乾,真的當場中風 https://i.postimg.cc/dQnd0Ndw/batch-ROA07134.jpg
這次U2x的另一個最大賣點就是有獨立的外接電源,確保供電的純淨度與降低干擾 原廠的DC電給的長度應該是1.5M左右且很軟好走線,在安裝使用上還蠻方便的 而且外接電源也有給接地端子,地盒黨狂喜 (DC線是特規產品,期待未來諾恩製線所的專用DC升級線!) https://i.postimg.cc/TYwb5jqm/batch-ROA07135.jpg
https://i.postimg.cc/7YW23CmR/batch-ROA07137.jpg
最後是大合照,雖然U2x看起來扁扁小小的,不過深度還蠻深的 外接電源部分深度設計的和本體一樣,疊在主機上很有一致性 (當然最好是分開放,不過我空間不夠只能疊一下) https://i.postimg.cc/zGHR0JQG/batch-ROA07139.jpg
最後在軟體設定部分,特別說明幾個重點 在"播放時鐘源"的部分,記得要選擇內部10M才會用這台的特點,內建還是使用內部飛秒 (感聽差異後面講) Lumin在8/15的更新之中,已經正式支援"Amazon Music"了!!! 有需要的朋友記得連接登入 https://i.postimg.cc/T1HpJSqb/lumin.jpg
上面第一張圖中有個"Lumin串流功能",打開後可以接收AirPlay 如果你有使用Apple TV的話,就可以無痛使用Lumin U2x處理電視訊號了,而且沒有延遲 感 真香 (有支援AirPlay的串流轉盤都可以用,但是否穩定無延遲就要看器材的處理能力了) https://i.postimg.cc/FK8vG42N/PXL-20250816-061453985.jpg
==聽感== 先秀一下串流系統人權照 (如下圖) 非常感謝耳機版CCC大的推薦和七大的串流系統文章 – [心得] 串流規劃與網路線測試分享 我的系統配置邏輯參照此文只是器材略有不同,而實際的改善效果也確實如文章所述般優 異,這裡便不再贅述 在談到U2x的聽感之前,先來說說這次換機最大的心得: 串流系統的上下限 以我個人一步一步從串流系統1.0慢慢逐步改善到串流系統3.0的過程中 我覺得串流系統: 下限取決於從小烏龜開始的每一樣器材的電源配置和隔離程度 上限取決於你串流轉盤的等級 還是符合木桶效應的理論啦 就算使用我的舊機AURALiC Aries G1,網路前端的改變在串流部分確實都是有感提升 一路直到目前3.0系統後改善的程度才逐步放緩 再上去是可以,不過考量到Aries G1的價格比升級Switch或是換條電源線還便宜 若要往前端繼續往上攻所需要花的錢,真的不如先升級串流機比較實在,而且可以同時提 升上下限 此外之前有去外面聽過Aries S1 vs G2.2,S1相較G2.2之下真的該怎麼說…暖糊平到一個 不行 換成G2.2大概才達到家裡Aries G1的同等表現 家中系統的G1以我自己的感受來說,可能不夠好,但絕對不算差 後來想想這可能就是所謂下限的差異,如果整體前端網路設備都有一定處理 那即使串流轉盤並非頂級,也不至於會聽起來太差 https://i.postimg.cc/prdm8x8x/3-0-2.jpg
好啦,前面鋪陳了那麼一大串,是因為其實U2x帶來的改善程度 優於預期,但沒有超出預期 聽感上來說,U2x的聲音走向屬於中性,染色較少的派別,我個人覺得是沒有什麼特別較 為強勢的味道 甚至相較於Aries G1稍微有點暖、向前的人聲,U2x更偏冷色系一點 (相較來說) 不過在素質上,樂器的質感和細節有了顯著的提升,而且是以相當自然的方式呈現,確實 有著高價器材的特性 音場的縱深感與分離度變得更好,空間感更顯寬闊,整體三頻能量感變得更為均衡 此外控制力好上許多,過去系統中偶爾出現的火氣感和雜亂感都大幅降低 特別是擁擠感少了,更有整個樂團均衡的分配在空間中的感覺 不過最令我意外的是低頻表現 下潛與彈性表現相當優異,層次感、紋理和細節也更加清晰 原本以為低頻部分在升級喇叭後系統已達到一定水準,沒想到還能有如此巨大的提升 確實有料! 另外提供朋友的簡易心得 1. 脫箱感 2. 音場無邊界(定位也有所提升) 3. 能量充沛 4. 控制力佳 5. 自然類比感 6. 人聲不是厚實但是細膩透明 基本上心得類似XD https://i.postimg.cc/BvWPzrWc/batch-ROA07140.jpg
最後說一下設定差異的部分 時鐘: 飛秒時鐘: 聲音較往中頻集中,厚度會更好、人聲比較好聽,不過犧牲了一些音響性 10M時鐘: 高低頻的延伸和整體細節明顯較好,音場也大一點,不過人聲會稍微後退一點 、冷靜一點 還是看搭配需求和個人喜好設定啦,沒有一定誰比較好 數位前級音控: 原本想說如果音控夠好我就可以把前級賣掉,不過我是多想了,基本上沒得打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調整數位輸出的音量占比 在預設數位輸出100%的情況之下,低頻量感和力道會很完整的強,可能會有點太多或是稍 微亂點 如果減少數位輸出的話,可以讓系統更冷靜細膩一點,不過相對來說活生感和3D感我覺得 會減少一些 不過對於低頻過多的系統來說,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折衷作法 數位升頻: 測試過但我不喜歡,感覺有種開了美顏濾鏡的感覺,紋理感和一些菱角都不見了,聽不習 慣 ==結論== 總結來說,Lumin U2x 的表現優於預期。以中性、低染色的聲音走向,帶來串流系統紮實 有感的升級 老實說沒有什麼特別的缺點,除了那個令人中風的後端子設計以外 此外APP操作、系統開關切換和與其他軟體的連動都非常順暢穩定 在這個串流轉盤改版一個比一個快,一個比一個貴的環境之下 (50萬起跳那種) Lumin U2x儼然是一股清流,確實值得推薦! 最後面是靈魂拷問 串流系統花那麼多錢、搞那麼複雜,到底有沒有比CD好聽? 老樣子錄音給大家比較看看! 串流 Lumin U2x vs CD Player Aesthetix Romulus Signature 因為我是CD+DAC一體機,如果對比純DAC版本的價差,大概就當作是6萬元左右的CD機吧 歌曲: 1. 王羽佳 –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1 (Tidal, 96k) 2. G-DRAGON – TOO BAD (Tidal, 48k) 3. tuki. – 晩餐歌 (CD轉檔, 44.1k) 建議先聽聽看比較,我的心得放下面 https://youtu.be/leEmTL79Ej0
以我自己的系統和聽感來說,其實CD和串流算是兩個走向,越強化好像也不能讓誰贏過誰 串流優勢在於,更好的解析、更好的紋理感、更開闊的音場和縱深表現 CD優勢在於更好的中低頻飽滿度、更黑的背景、更好的流暢度與活生感 從Aries G1升級到U2x,感覺大多是把串流原本優勢的部分擴大,但卻無法補足CD表現得 更好的那部分 要說我自己比較喜歡哪種? 我覺得大概7成以上的音樂我還是會比較喜歡CD的表現 想到串流系統那不成比例的花費之後,我還是先去唱片行多買張CD壓壓驚好了 (誤 (不過以我自己的使用習慣來說,大多還是90%以上聽串流,只有周末偶爾會放CD而已,方 便還是第一) -- 鍵盤美食家週記,歡迎追蹤! - https://www.facebook.com/keyboardfoodie/ -關於美食, 旅遊, 攝影與Hi-F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111.1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755430308.A.591.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Roa (1.164.111.18 臺灣), 08/17/2025 19:32:42

08/17 23:12, 12小時前 , 1F
電源怎麼疊在機器上XD
08/17 23:12, 1F

08/18 08:30, 2小時前 , 2F
推一個大老
08/18 08:30, 2F
文章代碼(AID): #1eeRtRW9 (Headphone)
文章代碼(AID): #1eeRtRW9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