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HTPC/CAT建構的自身經驗

看板Headphone (耳機)作者 (能當個鄉民也是一種幸福)時間6年前 (2018/12/02 02:14), 編輯推噓13(13068)
留言81則, 8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2/8 (看更多)
今天跑去參加了耳機祭,久久又燃起了寫文的衝動.所以想把 兩年前這篇文做個update,最主要是更新到Win10下的情況, 雖然應該沒捨麼人有興趣,但就當自爽吧. : 首先我想先提一下自己對CAT的想法,如果說Hi-End廠商是用最 : 高昂的代價搭配最合理的機制來做最簡單的事以求得最理想得 : 結果.那IT產業得主流思維就是用最低廉得代價搭配最複雜得 : 機制來完成最困難且多變得任務以求得最經濟得結果.所以搞CAT, : 就是企圖打破兩者之間得矛盾. : CAT需要效能來壓低延遲,但提高效能卻通常會帶來額外的噪訊. : CAT也需要純淨得訊號,但通常會帶來效能的衰減. : 所以為了解決兩者的矛盾,我選擇的作法就是在壓低噪訊的同時, : 簡化整體系統的task以及提高軟體層面的效率與整個音訊流程的 : 優先權,在付出絕對效能低落的代價之後,追求足夠高得相對效能. : ------------------------以下是正文---------------------------- : 1.硬體裝置安裝 : SATA裝置應避開第三方晶片提供之連接埠,以intel晶片組原生提供為優先, : 具體情況從主機板說明書確認.此外個人經驗,電源線及sata線最好避免凹折 : 纏繞,儘量保持線身的自然延展彎曲.未使用/連結之線材例外. 這部分追加一點很重要,UASP,USB3.0後期提供的傳輸模式,詳細可以google一下. 由於它能讓USB裝置支援雙向多工這個很潮很高級的傳輸機制,所以在讓有效速率 上升的同時,還能壓低USB裝置的I/O延遲(我在意的點),所以非常推薦想辦法啟用它. 幾個達成條件如下: 1)真USB3.0傳輸,所以USB DA之類只能走2.0的裝置就不用忙了,該關注的是那些USB 外接硬碟之類的儲存裝置. 2)使用Win10,由於UASP要啟用需要廠商提供對應的Driver,但實際上幾乎沒有廠商 願意提供,至少不是免費的,所以Win10下的通用USB 3.0 Driver就變成最泛用的 解決方案,因為他幫大家付錢給所有廠商了,Arent You Thankful? 也因此,非Win10 或對應的Windows Server OS,應該非常難搞定這功能,OSX太潮了我不確定,也許 蘋果店也很好心的幫大家付了權利金,有需要的可以自行確認. 3)選擇支援UASP的USB橋接晶片,這部分只能自行想辦法確認,找到你裝置的USB晶片, 再用UASP+晶片型號去查,或是反過來找可以支援的裝置. : 2.基本Bios設置 : 關閉多餘裝置(第三方晶片sata/1394/USB等等),並確認硬體參數正常,HPET : 選項為開啟. 修正為不啟用HPET,原因是後來發現使用CPU內部的TSC才是首選,HPET相對耗資源, 也不見得更穩定. : 3.OS安裝 跟網友閒聊,發現大部分人不知道Win10有所謂的LTSB/LTSC版,可以不用定期大改版, 而且原生就不包含APP市集等多餘系統元件,非常推薦使用.但缺點是沒有零售版,只能 透過MAK/KMS之類的方式取得授權. : 4.driver與程式安裝 : driver儘量更新到相容的官方最新版,包括chipset/USB3/AHCI/網路/vga等等. : 其中安裝顯卡driver時,選擇安裝driver本體就好,CCC控制平台/轉碼工具之類 如同1.所敘,為了啟用UASP功能,USB3.0 driver請用Win10內建的版本,並確認裝置 管理員出現 USB Attached SCSI (UAS) 的控制器項目,同時儲存裝置也會標明是 SCSI裝置,因為UASP的雙向多工其實就是從SCSI協議裡面參考來的. : 的元件都取消安裝.同時這階段我會安裝一些函式庫並且維持在最新版,包括: : MSVC,參考https://www.microsoft.com/en-us/download/details.aspx?id=26999 : 找這個需要一點訣竅,否則很難確認自己找到的是最新版 : 1)選英文版的微軟下載中心,中文版常缺東缺西或是關鍵字翻譯不一致 : 2)用Visual C++ 20xx Redistributable Package當關鍵字搜尋,目前分別有 : 2005/2008/2010/2012/2013/2015,得花點時間湊齊 : 3)根據release date確認版本,因為微軟不會自動排序,得找個大概兩三頁確認 : 最新版 : 4)x86與x64都要裝(ia64不需要),一共會有十個安裝檔,裝完之後去控制台確認 : 只有這十個MSVC,若有出現其他版本就移除掉(因為會是較舊的版本) 由於OS環境都已經是Win10了,所以古早的2005/2008/2010 MSVC我覺得就不用再管 了,且MSVC從2017開始很明確的向下取代(要裝2017時會自動移除2015),所以除非 程式額外指定安裝,不然我建議只裝2017版本就可以了,不過x86/x64一樣都要裝. : Intel C++,參考http://tinyurl.com/he7vso4 : 選C++最新版本中最新的updates(Intel函式庫似乎有完全的相下相容,所以我只 : 裝了最新版,有熟編譯器得網兄能補充嗎?),一樣32和64版都要裝. : 之後開始精簡開機啟動項目,透過工具軟體或msconfig把非必要的啟動程式都停用. : 包括各種自動啟動的工具程式,driver附贈的管理套件等等.我個人建議是只留windows : 系統程式及防毒軟體(有需要的話),讓系統資源最大程度的清空. : 參考設定:http://i.imgur.com/xbFtA8Y.jpg?1 : 5.精簡系統服務,一樣可以透過工具軟體或services.msc調整,參考設定: https://imgur.com/a/TmEgwAu 其實動的應該不多,直接看停用了捨麼跟自動執行還有那些比較快. : 6.裝置管理員相關設定 : 1)停用閒置之裝置,包括光碟機 USB控制器 空閒pci-e通道等,參考: : http://imgur.com/a/pS87o : 第二張圖要先在工具管理員選檢視-裝置(依連線),之後一個一個確認PCI-e通道 : 是否有被使用(有使用的通道可以點開看到下屬的使用裝置),確認沒有裝置使用 : 在使用的通道選右鍵-停用即可,部份裝置沒有停用選項而是解除安裝,請略過, : 同時我還多停用了AMD顯卡的HDMI音訊裝置(AMD R7 200下方的HD Audio控制器). : 2)調整內建網卡的進階選項,包括接收與傳送緩衝區,岔斷調節速率等. : 請參考 : 中文(翻譯器直接翻譯,主要用來對照) : http://www.intel.com/support/tw/network/adapter/pro100/sb/cs-029402.htm : 英文(原始文稿) : http://www.intel.com/support/network/adapter/pro100/sb/cs-029402.htm?switch=tw : 另一篇類似的文件(但有一些不同的選項) : http://www.intel.com/support/tw/network/sb/CS-025841.htm : 英文原稿 : http://www.intel.com/support/network/sb/CS-025841.htm?switch=tw : 一般常見的網卡設定選項應該都在裡面了,原則上就是把緩衝區開大,岔斷調節調高, : 所有網路晶片能預先處理的功能都打開,減少CPU被網路封包插斷的頻率. : 7.雜項設定 : 我的電腦-內容-進階-效能-視覺效果,可精簡選項,個人僅保留"使用視覺樣式"及 : "去除字型毛邊". : 我的電腦-內容-進階-效能-進階,勾選背景服務為最佳效能,調整虛擬記憶體選項,固定虛 : 擬記憶體的大小(例如1024MB or 2048MB). : 我的電腦-內容,視需求停用自動更新與遠端控制功能. : 桌面除常用捷徑外保持淨空. : 關閉所有軟體的自動更新功能,有需要時以手動方式處理. : 進入工作排程器,停用不必要的排程(例如磁碟重組 Windows用戶經驗計畫等, 工作排程器我偷懶了,因為Win10 LTSB版的項目實在太多,我只確定沒有那些背景 應用程式的相關項目就算了,老了懶得找. : 防毒軟體,windows更新等採手動即可) : 停用網際網路時間同步(右下角時鐘上,右鍵進入內容選項) : 移除不常用之輸入法 : 8.調整HPET為系統單一Timer,參考以下討論串 :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420865982.A.F71.html 如同2.所述,修改為不啟用HPET且不同步時鐘,直接用CPU內的TSC計時器. : 9.調整IRQ priority與MMCSS, ,參考以下討論串 :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420865982.A.F71.html 修改為不調整IRQ 0和8的系統計時器和系統時鐘. : 10.調整time resolution, ,參考以下討論串 :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420865982.A.F71.html 理論上還是應該要調這個比較好,但我在Win10下找不到好的方式修改時間精度, 有試過用設定time resolution的小程式調整,但可能是因為是從應用層執行這 種系統核心命令,運作機制不夠底層,反而產生副作用,而且不調聲音也很好,就 懶得再去找類似之前那樣嵌入系統服務的方式了. : 12.設定foobar,以realtime層級啟動與內部設定(full file buffer,mmcss,asio等) : 請參考以下討論串: : https://www.ptt.cc/bbs/AudioPlayer/M.1267115549.A.CD6.html :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379781685.A.C6B.html :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420865982.A.F71.html : http://i.imgur.com/BH0mTAh.jpg
(啟用記憶體緩衝,MMCSS功能) 修改為不使用full file buffer,因為發現其實有副作用,其他照舊. : 13.bios進階設定(降頻 降壓 逼CL值等) : 降壓與降頻是我的選擇,就我的經驗,這對聽感的影響很大,同時 : 我還會搭配壓低記憶體的CL值. : 就如我在前言所說,我認為CAT存在一個本質上的矛盾-噪訊與效能, : 越高的效能有越低的延遲,但通常也帶來越多的噪訊. : 所以我選擇用高規格的硬體元件去做降低運作電壓與時脈的動作, : 因為這兩項參數會大幅影響噪訊量.而在高規格的硬體上,即使降 : 到底,類似將CPU鎖死在常見的省電狀態,其效能都還是遠高於日常運用 : (所以Intel才會推speedstep),甚至一般非重度的主流遊戲(例如LoL) : 都沒有問題(非超高解析度+極端畫質下),在這點上,低階元件就比較沒有 : 這樣的餘裕(例如I3/Pentium),所以換句話說,我想追求的是在跟噪訊對照 : 後的相對效能. : 但當然也可以直接購買特殊低功率的型號或不管噪訊,直接把效能拉到頂 : (這方向我也試過,但聽感我不喜歡).總之硬體效能相關的參數是很個人化 : 的選擇,降低電壓跟時脈只是我自己經驗的優先選擇. 這兩年的經驗,降電壓優先,之後降時脈,最後是逼CL值,但一樣,這部分比較 吃個人聽感,除電壓外全部拉到滿(不OC下)也是種做法,聲音比較粗獷 毛躁, 但動態 力道 密度會有明顯提升. ----------------------------------------------------------------------- 沒想到做個更新也花這麼多時間...........中間PTT還給我斷線了三次,崩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83.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543688057.A.A3E.html

12/02 02:21, 6年前 , 1F
痾 要低延遲 用DDR2 3阿(? itx板
12/02 02:21, 1F

12/02 02:25, 6年前 , 2F
買皇家戟4600C18自降成600頻 聽起來很hifi
12/02 02:25, 2F

12/02 02:29, 6年前 , 3F
Ddr2實際延遲沒比較低,簡單估算是CL/等效時脈
12/02 02:29, 3F

12/02 02:30, 6年前 , 4F
我記得是 時脈*64/8*CL等於理論延遲
12/02 02:30, 4F

12/02 02:32, 6年前 , 5F
總結為1/8*時脈 * CL 奈秒計算
12/02 02:32, 5F

12/02 02:33, 6年前 , 6F
(反正AIDA會幫你測出來的 AMD直接先輸QQ)
12/02 02:33, 6F

12/02 02:34, 6年前 , 7F
降電壓是因為過熱導致風扇加速的噪音變多嗎
12/02 02:34, 7F

12/02 02:37, 6年前 , 8F
我整機水冷主板只接一顆低轉風扇 確實就幾乎沒毛邊
12/02 02:37, 8F

12/02 02:37, 6年前 , 9F
(因為CPU那PIN不接東西開不了機啊QQ)
12/02 02:37, 9F

12/02 03:03, 6年前 , 10F
痾 那是傳輸速度的公式 抱歉ww 延遲是別的
12/02 03:03, 10F

12/02 03:07, 6年前 , 11F
不過記憶體的充電週期後續的數值也很重要就是了
12/02 03:07, 11F

12/02 08:34, 6年前 , 12F
降電壓主要是讓線路噪訊變低,而水冷有馬達運轉的震
12/02 08:34, 12F

12/02 08:34, 6年前 , 13F
動,老實說沒好處
12/02 08:34, 13F

12/02 09:30, 6年前 , 14F
ram預設1.25v 開xmp降1.2v覺得有感
12/02 09:30, 14F

12/02 10:36, 6年前 , 15F
推個實做分享…雖然本身現在PC都是湊和著聽QQ
12/02 10:36, 15F

12/02 11:05, 6年前 , 16F
系統非win10(8.1以下)也適用一些像不啟用HPET/不調
12/02 11:05, 16F

12/02 11:05, 6年前 , 17F
整IRQ/不使用buffer嗎?
12/02 11:05, 17F

12/02 11:17, 6年前 , 18F
除了UASP外,其他應該都通用 之前就是Win7環境寫的文
12/02 11:17, 18F

12/02 11:28, 6年前 , 19F
直接變被動散熱不就好了飯XD
12/02 11:28, 19F

12/02 11:29, 6年前 , 20F
我自己降記憶體電壓木耳無感
12/02 11:29, 20F

12/02 11:29, 6年前 , 21F
且記憶體功耗哪麼低,降那一點電壓影響不到什麼躁訓
12/02 11:29, 21F

12/02 11:51, 6年前 , 22F
l兄那時的文大多以win7為前提的調整,現在有些不一
12/02 11:51, 22F

12/02 11:51, 6年前 , 23F
定需要調,但完全以自己喜好為主,所以不是絕對
12/02 11:51, 23F

12/02 11:55, 6年前 , 24F
像上次討論的ht 我自己試覺得打開比較好聽..
12/02 11:55, 24F

12/02 12:02, 6年前 , 25F
沒 日本妹的聲音比較好聽
12/02 12:02, 25F

12/02 12:20, 6年前 , 26F
關於time resolution我照著設置後用工具查看只能降
12/02 12:20, 26F

12/02 12:20, 6年前 , 27F
到1ms不知怎麼回事(系統8.1)
12/02 12:20, 27F

12/02 13:04, 6年前 , 28F
但你調一下ram的電壓,聽感就是會變,我請教過壞蛋
12/02 13:04, 28F

12/02 13:04, 6年前 , 29F
兄,覺得應該就是線路噪訊在作怪
12/02 13:04, 29F

12/02 13:06, 6年前 , 30F
被動散熱是大方向,但考慮到過熱反而有熱噪訊,我
12/02 13:06, 30F

12/02 13:06, 6年前 , 31F
還是會保留一顆大型風扇跑低轉速,維持基本的環境
12/02 13:06, 31F

12/02 13:06, 6年前 , 32F
對流,不然積熱久了很難聽
12/02 13:06, 32F

12/02 13:08, 6年前 , 33F
Hpet開了會有種聽感上的鋭化效果,類似筆觸線條刻畫
12/02 13:08, 33F

12/02 13:08, 6年前 , 34F
得更深,但反而會吃掉細微的漸層變化,就是所謂的
12/02 13:08, 34F

12/02 13:08, 6年前 , 35F
空氣感 寬鬆感 氛圍感 之類的
12/02 13:08, 35F

12/02 13:09, 6年前 , 36F
當然這些都是我的看法,歡迎自由嘗試
12/02 13:09, 36F

12/02 15:02, 6年前 , 37F
目前用全被動散熱,只使用roon聽音樂溫度不超過45
12/02 15:02, 37F

12/02 15:02, 6年前 , 38F
度給大家參考
12/02 15:02, 38F

12/02 15:02, 6年前 , 39F
Cpu是i6-6700
12/02 15:02, 39F

12/02 15:47, 6年前 , 40F
我也是只用被動散熱比樓上高一點,整機約50度上下
12/02 15:47, 40F

12/02 15:48, 6年前 , 41F
用8代i5
12/02 15:48, 41F

12/02 16:32, 6年前 , 42F
水泵直接接電供用降轉線就好了 不碰到主機板干擾低
12/02 16:32, 42F

12/02 16:48, 6年前 , 43F
但你震動要怎麼隔離? 真的隔離了,工程也太大了
12/02 16:48, 43F

12/02 16:52, 6年前 , 44F
補充一下,我這篇基本是限定在大部分人不用多花錢下
12/02 16:52, 44F

12/02 16:53, 6年前 , 45F
可以tune的地方,全被動散熱捨麼的 基本需要特規機殼
12/02 16:53, 45F

12/02 16:53, 6年前 , 46F
跟我這篇討論的方向不太一樣
12/02 16:53, 46F

12/02 17:00, 6年前 , 47F
震動直接轉接架在冷排上 而且低轉不大 我換之後
12/02 17:00, 47F

12/02 17:01, 6年前 , 48F
比原來空冷顯卡好超多 雖然還是建議直接用內顯
12/02 17:01, 48F

12/02 17:05, 6年前 , 49F
剛剛把電壓全降了來說試試看
12/02 17:05, 49F

12/02 19:14, 6年前 , 50F
您願意試的話,記得不要急著A/B,效果要一陣子會穩定
12/02 19:14, 50F

12/02 19:14, 6年前 , 51F
我自己經驗是,不管參數是往上調還是往下調,剛開始
12/02 19:14, 51F

12/02 19:15, 6年前 , 52F
都會不太平衡,聽感不夠理想
12/02 19:15, 52F

12/02 20:01, 6年前 , 53F
應該是沒啥用XDD 而且AMD降壓後會超不穩
12/02 20:01, 53F

12/02 20:02, 6年前 , 54F
降太低幾乎不能用 即使你說震動依然屌打空冷顯卡
12/02 20:02, 54F

12/02 20:10, 6年前 , 55F
我會在bios關掉全部的usb只留滑鼠鍵盤 DAC(3.1G2)
12/02 20:10, 55F

12/02 20:18, 6年前 , 56F
把foobar改成外部解碼器16線解
12/02 20:18, 56F

12/02 20:24, 6年前 , 57F
那可能你降到太低了,intel bios下,沒辦法像AMD一
12/02 20:24, 57F

12/02 20:24, 6年前 , 58F
樣非常低
12/02 20:24, 58F

12/02 20:26, 6年前 , 59F
所以其實你電壓本來就不高,至少比spd預設值低吧
12/02 20:26, 59F

12/03 19:29, 6年前 , 60F
我玩了幾天 cpu降電壓真的有效 ram就比較沒用
12/03 19:29, 60F

12/03 19:31, 6年前 , 61F
好吧也才剛達到days的兩天(?
12/03 19:31, 61F

12/03 20:40, 6年前 , 62F
我想一下,那你反向試著把ram拉到高電壓看看,比方
12/03 20:40, 62F

12/03 20:40, 6年前 , 63F
說1.5以上
12/03 20:40, 63F

12/03 20:46, 6年前 , 64F
忘了問,你ram是1T還2T?
12/03 20:46, 64F

12/03 20:48, 6年前 , 65F
以及fsb與dram基頻間是100:100嗎
12/03 20:48, 65F

12/03 21:05, 6年前 , 66F
99.8 2T
12/03 21:05, 66F

12/03 21:06, 6年前 , 67F
99.8:100 1.5有點超過了怕壓不住熱
12/03 21:06, 67F

12/03 21:07, 6年前 , 68F
我試著拉到1.2V能開機但是記憶體會爆降效能
12/03 21:07, 68F

12/03 21:08, 6年前 , 69F
CPU還好抽到體質可以1.1V 3.7ghz
12/03 21:08, 69F

12/03 21:08, 6年前 , 70F
記憶體降性能聽起來真的沒有加點壓超頻的有差距
12/03 21:08, 70F

12/03 21:15, 6年前 , 71F
先改回1T 100:100,之後電壓調在1.2左右,具體時脈C
12/03 21:15, 71F

12/03 21:15, 6年前 , 72F
L你在再自己降。基本上,你要高效能就是另外一種風
12/03 21:15, 72F

12/03 21:15, 6年前 , 73F
格,就像我文中講的一樣,我追求的是低噪訊下的相
12/03 21:15, 73F

12/03 21:15, 6年前 , 74F
對效能,而不是絕對效能,因為許多代價會產生
12/03 21:15, 74F

12/03 21:17, 6年前 , 75F
不過可以給你的經驗是,1T與基頻同步是非常關鍵的,
12/03 21:17, 75F

12/03 21:17, 6年前 , 76F
你要追求高效能下的大動態 高密度,也要先抓好這兩
12/03 21:17, 76F

12/03 21:17, 6年前 , 77F
12/03 21:17, 77F

12/03 23:04, 6年前 , 78F
基頻同步是不可能的 AMD本身就99.8 030
12/03 23:04, 78F

12/03 23:07, 6年前 , 79F
再試試吧 有時間的話 調這個很煩不像intel那麼好調
12/03 23:07, 79F

12/03 23:35, 6年前 , 80F
原來如此,那倒是我不知道了,如果1T你之前也試過
12/03 23:35, 80F

12/03 23:35, 6年前 , 81F
那就是這樣了,絕對效能也是個方向
12/03 23:35, 81F
文章代碼(AID): #1S0izve- (Headphon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S0izve-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