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Lavry DA10

看板Headphone (耳機)作者 (Jammin')時間15年前 (2010/04/22 06:40), 編輯推噓9(9043)
留言52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本想詳細一點打一篇完整的使用心得, 評估了一下發現自己沒有那種能耐...所以就用閒聊的方式聊一下吧, 手上這台DA10已經用了蠻久了,其中經歷了不少次系統革命, 唯一沒變的就是這台,主要是因為沒錢...再來就是這台水準還不錯,值得好好玩一玩。 與其他牌同級距DA間的比較就不提了,各大討論區都有心得可以爬, 這篇僅僅針對一些大家常討論的話題,提出一下自己的使用心得。 ---------------------------------------------------------------- 1.觀念:一千美元級距的DAC,值得衝嗎? 基於每個人的預算不同,很難做一個結論, 個人覺得對未來一直會有預算來填補系統的人來說, 這等級的DAC可以作為升級系統的一個重要階段, 以我聽過的DA10、DAC1、minDAC、Stereo96等...來說, 絕對有投資耳擴/耳機/線材的價值。 相對地,對於短時間沒辦法生出太多預算的人, 建議還是從入門慢慢來,一方面可以享受升級的樂趣, 另一方面可以累積經驗,比較容易明確的知道自己未來升級的方向。 至於為何不建議乾脆直上使用內建耳擴就好... 個人認為這價位的DAC價值是在於它們的DA能力,內建耳擴把它當成附屬品就好。 (能安於內建耳擴、不會跑去亂聽的人就另當別論...) ---------------------回到正題開始聊一下DA10--------------------- 2.心得:煲機 很辛苦....(購入時是全新品) 連稍微木耳的我,都能感覺到run-in時的變化, 因為一直都不信run機這套,所以以前沒有逐字去記錄聽感的變化, 要敘述起不同時期的聲音已經是不可能準確了, 但是依稀還記得聽感沒有再變化時是超過一千小時的事情了, 這是台需要長時間"調教"的DAC,必須有耐心。 (其他牌子DAC應該也差不多難run,如果真的要升級,推薦買二手就好) ---------------------------------------------------------------- 3.功能:前置面板各部開關、平衡與非平衡 首先, 對這台有興趣、或者是已經擁有的使用者,請務必去官網下載新版的Manual, http://www.lavryengineering.com/white_papers/DA10_manual.pdf 侯姐附的Manual沒記錯應該是2006年的古董版本...新版本詳細很多。 DA10的前置面板由左至右分別是 INPUT、PLL、POLARITY、MODE、VOLUME 在調整各功能時,記得要先將音量調至最低00,以減少類似突波的產生, 先講一下PLL的功能, 有爬過高傳真的review應該都知道,用來聆聽音樂時建議是調整到narrow較佳, 個人平常是沒在調整這個東西,主要是好奇才會去比較一下, 就crystal、narrow兩者之間的差異,以有點木耳的我來說, 當播放網路上來路不明的MP3/FLAC時,是完全聽不出差距的.... 播放自轉的無損時,對於錄音較差、有點年紀的CD,基本上也是聽不出差異, 播放比較近代、錄音品質較好的CD,聽力狀況好時能聽出些微不同, 兩者之間沒有孰劣孰優,就是有點不同但是卻說不出個所以然... 用久了習慣哪種聲音就調哪種吧... 至於wide的部分, 說明書是寫說當你的數位訊號來源有超過96KHz取樣頻率時, 建議調整到wide,成功接受訊號後 44.1、48.0、88.2、96.0 四個燈都會亮, DA10的規格應該是只有24bit/96KHz, 我曾試過播放音樂跟看電影時,將訊號升頻到192KHz, 聽起來有種空靈感,不怎麼自然,很不習慣,有興趣的人可以調整看看。 MODE的功能主要是切換stereo/mono, 一開始覺得這個功能很雞肋,有幾次無聊時去調整他發現還蠻有趣的, 尤其是聽有點年紀的錄音時,用mono聽起來顯得自然、輕鬆許多, 我想跟早期錄音技術、後製處理能力不夠進步有很大的關係。 長期用下來會跟用Corda的crossfeed功能一樣,產生嚴重的依賴性 囧。 POLARITY的調整跟系統是平衡或是非平衡有絕對的關係, 詳細的調整說明書都有寫,(別問我...我很懶...) 特別要提一下的是,因為DA10出廠設定是平衡輸出, 所以當你用的是非平衡輸出,不管是用了XLRtoRCA轉接頭, 或者是用一端XLR另一端RCA的訊號線, 原廠是建議"務必"要調整機器內部的jumper, 否則可能會產生類似接地不良的失真, 這討論headfi上有些文章可以爬,能不能聽出差異就看每個人的聽覺敏銳度了, 我自己本身是都沒調整過,我是到了要轉平衡系統時, 翻說明書找XLR pin腳的定義時才發現以前都沒去動到這個 囧, 所以目前有DA10又用非平衡系統的使用者,可以調整看看,期待你的心得~ 平衡與非平衡系統的差異, 就如前輩們講的,使用平衡系統時,音響性有提升, 以個人的經驗來說,從原先的非平衡 Corda HA2 MKII SE 換成全平衡 CEC HD53N 之後, 感覺到細節浮現了許多,手中有些已經聽過不下百次的CD, 在轉換系統後,聽起來彷彿得到新生一樣.... 若以這兩台耳擴來說的話,我想HD53N應該是沒比HA2來得高明, (MSRP:$650 vs $1000 USD; 匪製 vs 德意志手工...) 但是以平衡輸出時,得到的提升卻不小,可玩性(燒錢能力)也變高許多。 (這裡要把jumper沒調整過的因素加進去...) ---------------------------------------------------------------- 4.小評:DA10的內建耳擴 有看過某店網頁上的介紹大概就知道,推起K701、HD650、DT990效果都還不錯, 個人的經驗是...."很好,但是沒有那麼好", 不需要對內建耳擴的能力存有太過美麗的幻想, 就長期搭配過的DT990,以及幾次短暫試聽HD650來說, 低頻的部分"重"了點、中頻則是"厚"了點、高頻稍微"暗"了點, 低頻的層次感不好,稍重的低頻也導致定位不夠好,音場紊亂, 中頻的部分因為DA10本身中頻透明感就不是很好, 相對DAC1、DA53這類機器顯得厚了些,再加上內建耳擴也有點加料的感覺, 連DT990這種中頻不容易處理的耳機聽起來都蠻有味的, HD650的話更不用說,整個像塗了張大濃妝一樣.... 高頻的部份DA10一直都比DAC1差了點,headfi討論說DA11進步了很多, 但比起DAC1仍是有一段差距,這情況以內建耳擴驅動時也蠻明顯的, 聽起來的感覺是能推出"力度",但是很"喘",有種衝不上去的感覺。 整體來說,DA10的內建耳擴水準尚可,但是用到這種機器了, 仍安於內建耳擴的話,我只能說實在是太浪費錢了... 註記:1.以上聽感大部分都是搭純銅的電源線,換成銀、鍍銀類應該是能小有提升。 2.另外要提一下個人聆聽習慣做為參考,我平常聽的算是很"清淡", 喜歡低頻質感好量普通的 (HD800、GSK、SR325is、ADK、M1/M2、K701、K271) 中頻比較不前傾、清淡的 (DT990、還有除了K271外的上面那幾支) 高頻延伸好、解析力夠的耳機 (DT48A、DT880/pro、還有上面那幾支) ---------------------------------------------------------------- 5.總結、後記 請原諒我文章還七零八落就作結束...因為這篇好幾個月前就開始打了, 只是很懶加上一直沒時間把它完成,如果未來還有啥想寫的我再用回文繼續補上... 原本其實也有寫了一些搭配線材以及耳擴的心得,考慮到個人聽感太怪異, 還是把它刪了,對搭配有興趣的,可以去headfi練練英文閱讀能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192.190

04/22 07:00, , 1F
寫得真好 我也好想玩玩650全平衡 存錢中
04/22 07:00, 1F

04/22 07:02, , 2F
DA11和DA10設定有點不同,聲音分離度問題還是要用墊材調整
04/22 07:02, 2F

04/22 07:05, , 3F
真是用心的分享。。。
04/22 07:05, 3F

04/22 09:01, , 4F
推薦這篇文章。
04/22 09:01, 4F

04/22 10:58, , 5F
感謝分享,很有參考性^^
04/22 10:58, 5F

04/22 11:10, , 6F
心得推一個。DA10也是我DAC的目標。請問一下接HD53N的時候
04/22 11:10, 6F

04/22 11:11, , 7F
也是用平衡輸出到耳機嗎?還是只有單指DAC-耳擴這段用平衡
04/22 11:11, 7F

04/22 11:54, , 8F
給樓上,他是全平衡......blue dragon for HD800
04/22 11:54, 8F

04/22 14:00, , 9F
請教一下 是CDP平衡輸出給HD53N 
04/22 14:00, 9F

04/22 14:02, , 10F
再平衡輸出給換過耳機線的HD650 就是全平衡嗎?
04/22 14:02, 10F

04/22 14:16, , 11F
很同意DAC內建耳擴只是堪用這點....orz
04/22 14:16, 11F

04/22 14:22, , 12F
想問問題~全平衡不是要有"+" "-" "地" 三端子嗎?
04/22 14:22, 12F

04/22 14:22, , 13F
可是耳機只有兩個端子不是?
04/22 14:22, 13F

04/22 14:22, , 14F
跟DAC1的耳建耳擴比起來有誠意多了 XD 接些薄聲的耳機尚可
04/22 14:22, 14F

04/22 14:24, , 15F
從訊源輸出到耳擴、耳擴輸出給耳機都走平衡的話,就是
04/22 14:24, 15F

04/22 14:24, , 16F
DAC1耳擴直接出來很平淡阿 囧 把它當DAC就好了XD
04/22 14:24, 16F

04/22 14:25, , 17F
全平衡系統了,這種系統對"享受音樂"這檔事是沒有甚麼
04/22 14:25, 17F

04/22 14:25, , 18F
正面的幫助....跳坑前要先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甚麼..
04/22 14:25, 18F

04/22 14:26, , 19F
我是指DA10的內建耳擴接薄聲的耳機還算OK 它算比較厚重的
04/22 14:26, 19F

04/22 14:28, , 20F
耳機線的XLR端子、pin1(GND)的部分有時候是拿隔離的銅箔
04/22 14:28, 20F

04/22 14:29, , 21F
來代替,有些人是pin1都不接,只接pin2 pin3
04/22 14:29, 21F

04/22 14:32, , 22F
耳機平衡線的部分,最基本就是左右聲道不能夠共用負極
04/22 14:32, 22F

04/22 14:33, , 23F
接地端似乎不接也行,這些東西我是門外漢,可能有誤 囧
04/22 14:33, 23F

04/22 14:34, , 24F
4pin的XLR就是沒接地的,只有R(+)、R(-)、L(+)、L(-)
04/22 14:34, 24F

04/22 14:34, , 25F
這種早期比較主流,因為只吃一個接頭比較省錢 囧
04/22 14:34, 25F

04/22 14:39, , 26F
這樣的話還是視全平衡嗎? 我其實有點好奇....
04/22 14:39, 26F

04/22 14:40, , 27F
畢竟全平衡的定義就是 R(+,-,地) L(+,-,地)六個端子啊
04/22 14:40, 27F

04/22 14:40, , 28F
這點我一直搞不懂 害得我也不太敢衝.....
04/22 14:40, 28F

04/22 14:46, , 29F
如果從6moon review那裏的電路圖來看,接地似乎只有到
04/22 14:46, 29F

04/22 14:47, , 30F
amp的部分,原理的部分可能要請網兄去研究了,我不是摸
04/22 14:47, 30F

04/22 14:47, , 31F
這種東西的人,可能還要再多花點時間去研究...
04/22 14:47, 31F

04/22 14:51, , 32F
不過這兩種規格已經流行很久了,我想...照著前人的路走
04/22 14:51, 32F

04/22 14:51, , 33F
應該是不會有甚麼太大的問題才對
04/22 14:51, 33F

04/22 14:52, , 34F
別問我...我很懶... <---我只推這句
04/22 14:52, 34F

04/22 14:53, , 35F
XD
04/22 14:53, 35F

04/22 15:14, , 36F
全平衡對享受音樂沒有正面幫助?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04/22 15:14, 36F

04/22 15:15, , 37F
B大可否說明一下全平衡的特點 
04/22 15:15, 37F

04/22 16:09, , 38F
查到國外平衡HD650資料.網址太長.需要來信我傳給你
04/22 16:09, 38F

04/22 16:32, , 39F
推 原po是個連彎腰拔插頭都懶的人
04/22 16:32, 39F

04/22 17:11, , 40F
細節還原能力提升不代表音樂會變得比較好聽,尤其是對於
04/22 17:11, 40F

04/22 17:12, , 41F
本身錄音不好的音樂反而更容易顯現出缺點,對於喜歡聽老
04/22 17:12, 41F

04/22 17:14, , 42F
古典、糟糕ACG、爛錄音現場演奏的人應該會不適合
04/22 17:14, 42F

04/22 17:15, , 43F
要兼顧音樂性/音響性,有時候不是花錢就能做的到的..
04/22 17:15, 43F
※ 編輯: BobMarley 來自: 140.116.159.197 (04/22 17:17)

04/22 17:22, , 44F
意思是平衡之後細節,或者對比變得更銳利?
04/22 17:22, 44F

04/22 17:24, , 45F
可以這麼說,目前為止只覺得必須在線材上花更多心力去
04/22 17:24, 45F

04/22 17:24, , 46F
調整,整體評估起來還蠻自虐的....y
04/22 17:24, 46F

04/22 17:33, , 47F
我去聽過那個最近AA賣DA10的系統~只能說好解析喔..
04/22 17:33, 47F

04/22 17:34, , 48F
解析到有點太利了,聽錄音差的真的很痛苦
04/22 17:34, 48F

04/22 17:35, , 49F
只能說這不是我喜歡的音樂方式,有時候適當的糊一點反而好些
04/22 17:35, 49F

04/22 17:36, , 50F
可能我耳朵還沒run開吧...我聽聽MP3無損就很幸福了~
04/22 17:36, 50F

04/22 17:41, , 51F
原來如此 受教了
04/22 17:41, 51F

04/22 18:06, , 52F
感謝無私的分享
04/22 18:06, 52F
文章代碼(AID): #1BptxHi_ (Headphone)
文章代碼(AID): #1BptxHi_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