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詢問] 如何一次搜尋兩個地區以上的資料

看板Google (谷歌Google)作者 (Sheng Shampoo)時間1周前 (2025/07/19 20:14), 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1人參與, 1周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針對前面的回覆, #1eUFDslV (Google) 以及之前的一個提問: #1e9BXam4 (Google) Google support 社群的一篇貼文: https://support.google.com/websearch/thread/2597215/faq-how-to-get-global-local-and-eu-search-results?hl=en 一位專家提到幾個方法和官方技術文檔, 或許可以減輕原PO搜尋資料的工作量。 大致提到2017年以前,Google的 google.com 首頁搜尋, 會偵測到使用者IP位址所在地, 重導向到其所在地的國家/地區網域。 之後Google 改變了搜尋結果在地化的方式。 不再重新導向到其所在地的國家/地區網域, 而是網址列統一顯示google.com 域名。 專家提到幾點, 如果要搜尋預設在地的搜尋結果, 或者類推到搜尋預設其他國家或是語系的搜尋結果: http:// www . google . your_local_domain / webhp ?cr=Country_Collection_Value 而網址列搜尋: http://www.google.co.uk/search?cr=countryUK|countryGB&q=%s 如果要搜尋區域涵蓋全球,沒有國界: https://www.google.com/ncr 提到 /ncr 可以讓 cookie 防止重定向轉介在地搜尋本地資料, 當然會以國際間普遍使用的英文資料為大宗。 如果不限於本地國家, 專家提到一個例子:歐盟成員國。 那就用布林運算字符OR,一一列出歐盟成員國所有的國家, 搜尋結果算有符合,但是我自己實測不同語系好像沒發生作用。 專家的歐盟搜尋的短連結: https://bit.ly/3byKExY 等同: https://www.google.com/webhp?cr=countryAT|countryBE|countryBG|countryHR|countryCY|countryCZ|countryDK|countryEE|countryFI|countryFR|countryDE|countryGR|countryHU|countryIE|countryIT|countryLV|countryLT|countryLU|countryMT|countryNL|countryPL|countryPT|countryRO|countrySK|countrySI|countryES|countrySE 如果不限於本地國家, 專家提到一個例子:歐盟成員國。 那就用布林運算字符OR,一一列出歐盟成員國所有的國家, 搜尋結果算有符合,但是我自己實測不同語系好像沒發生作用。 專家給出的谷歌技術文檔: https://developers.google.com/custom-search/docs/xml_results_appendices?hl=en 列出參數 ( hl、gl、cr、lr ) 的功能的用途, 以及填入對應的國家代碼,語系的清單, 而其中兩個參數可以使用布林運算AND,OR,NOT,XOR,XAND。 對於前面回覆的Google news: 我的理解變成是: https://news.google.com/search?q=NVIDIA&hl=zh-TW&gl=tw&cr=countryJP&lr=lang_zh-TW https://news.google.com/search?q=NVIDIA&hl=ja&gl=jp&cr=countryJP&lr=lang_ja https://news.google.com/search?q=NVIDIA&hl=ko&gl=kr&cr=countryKR&lr=lang_ko 但是很奇怪的是: cr=countryTW|countryJP&lr=(lang_ja)|(lang_zh-TW) 沒有預期的效果,也不知道哪裡出錯, 也不知道是否就支援不同語系同時輸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0.148.2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ogle/M.1752927263.A.B8E.html

07/19 22:26, 1周前 , 1F
沒有要改界面語系的話lr就夠了
07/19 22:26, 1F

07/19 22:28, 1周前 , 2F
還有登入會影響結果,我在搜尋一律登出使用
07/19 22:28, 2F
文章代碼(AID): #1eUumVkE (Google)
文章代碼(AID): #1eUumVkE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