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Facebook隱私導覽與說明
原文網址:
http://www.facebook.com/privacy/explanation.php
Facebook 隱私導覽與說明-瞭解並掌控訊息的分享方式
Facebook 隱私
我們開發的隱私保護是圍繞著幾個重要概念:
你對你所分享的內容應該擁有控制權;
找出朋友與他們取得聯繫,應該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你的隱私設定應該簡單易懂。
在 Facebook 上,隱私的權限分為 3 個基本層級:朋友、朋友的朋友、所有人。
而且為了幫助你的朋友辨識你,方便彼此間互相取得聯繫,你的一些固定資料;
像是你的姓名、大頭貼照、現居城市、性別、朋友名單、所屬的人際網絡以及
你加入粉絲團的專頁等等,以後會歸類為基本公開資訊。
你可以在這裡詳閱我們的隱私條款。
 ̄ ̄↖
http://www.facebook.com/policy.php
=========================================================================
這些改變對你的影響
* 從近況更新到相簿等等,你將能夠一一選擇開放的程度,根據發表內容選擇
瀏覽對象。
* 地理區域性的人際網絡(如倫敦或台灣)已經移除。
* 每位用戶都有同樣的公開性基本資料。
* 在你使用與 Facebook 連結的應用程式和網站時,現在他們能取得資料會限
制在:每個人固定的公開性基本資料和你本身選擇開放給所有人瀏覽的內容。
* Facebook 廣告方面沒有任何改變。我們「不」也「從來沒有」提供
過任何人的資訊或個人身份資料給廣告廠商。
=========================================================================
↓http://www.facebook.com/privacy/transition.php
在你的首頁上會出現一個過渡性的設定轉換精靈,引導你進入隱私升級頁面,完成
新設定。最重要的是別忘了,你隨時可以前往「隱私設定」頁面更改你的隱私設定
。如果你想要建議我們針對哪些方面做出調整,歡迎你在這裡隨時告訴我們。
↗ ̄ ̄
http://is.gd/5hEKk
=========================================================================
訪客眼中看到的你的個人檔案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個人檔案在朋友眼中長的如何,或所有人可以看到的資料有哪些
,你可以使用下面這工具來了解朋友來訪時所看到的你的檔案模樣。
(雨八:點下面連結可以預覽「大部分的人」在查看你資料時的畫面。)
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viewas=499458919
=========================================================================
隱私設定建議
根據3個不同等級的隱私權限定義,我們提供了一些設定建議:
朋友、朋友的朋友、所有人。
我們會建議你將一些有助於朋友找出你,方便朋友間互相辨認,以及可以增進朋
友對你的了解等方面資料的分享權限設定為「所有人」。這類資料包含了你提供
的「關於我」敘述、家人與感情狀態、工作學經歷、個人網站等基本資料,及你
張貼的(如相簿和近況更新)等內容。
同時也請別忘了,網際網路使用者都有可能會看見任何你目前開放給「所有人」
瀏覽的內容。每個來到你個人檔案的訪客,以及你使用的與 Facebook 連結的
應用程式和網站都能夠取得這些資料。此外,透過搜尋引擎或 RSS 訂閱方式也
有可能會看到這些內容。
有些資料偏向私人性質,因此我們建議你將這類資訊的分享權限限定在朋友的朋
友範圍內為佳。這類資料包含了你的生日、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場、家鄉、有我在
內的相片影片(即貼有你的姓名標籤的相片影片)。
接下來,我們也建議你將你的聯絡方式,像是手機號碼和電郵地址,只對朋友開放。
保護你的隱私
我們會不遺餘力地保護使用 Facebook 的未成年用戶。在滿 18 歲之前,這些未成
年用戶的資料分享權限會被限制在朋友的朋友和其所屬網絡的範圍內
=========================================================================
隱私中心
Facebook 資源:
隱私政策 http://www.facebook.com/policy.php
常見問題解答 http://www.facebook.com/help.php?page=927
影片 http://www.facebook.com/help.php?topic=privacyvideos
安全守則 http://www.facebook.com/safety
隱私設定頁面 http://www.facebook.com/settings/?tab=privacy
Security 保安資訊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security
網路資訊:
外部資源 http://www.facebook.com/help.php?topic=privacyresources
=========================================================================
以上主文
以下是 Facebook 自己的碎碎念……
我們之所以做出這些改變的想法與源由
每天有數以百萬計的人透過 Facebook 與朋友保持聯繫,和環繞在身邊的人進行分享
與交流。五年前在 Facebook 剛剛成立時,在用戶隱私控制方面我們想得非常多,思
考如何提供最完善、適切的隱私設計,能夠讓大家與想要的對象盡情自在地分享內容
從那時到今天,我們的產品和用戶群產生了相當大的變化。我們一直在觀察人們使用
Facebook的方式。總體來說,我們注意到大家分享的資訊越來越多,人們對與更多
人分享部分內容的情況越來越自在。我們同時也明白,Facebook 上的許多隱私控制
除了隨著Facebook的日益成長變得越來越複雜之外,也漸漸地不敷今日所需。
在這裡提出的許多改變是要配合當前社交行為的轉變、Facebook 人際網絡的演化與
解決我們複雜的隱私設定問題。
更新項目
取消區域性人際網路,提供「所有人」選項
 ̄ ̄ ̄ ̄ ̄ ̄ ̄ ̄ ̄ ̄ ̄ ̄ ̄ ̄ ̄ ̄ ̄ ̄ ̄
今天,絕大多數的 Facebook 的用戶不是加入了他們的校園人際網絡、公司人際網
絡,就是現居地點的區域網絡。不過隨著 Facebook的成長,區域網絡也呈相對性擴
大,甚至大到涵蓋了整個國家,網絡內的成員高達百萬人。因此區域網絡已經喪失了
原本目的,無法像過去一樣,精準地代表圍繞在你身邊的人群與社區。
這是我們要撤銷區域網絡的原因,取而代之的是劃分為3個等級的分享權限 ─ 朋友
、朋友的朋友與所有人。這不但簡單清楚,而且也適用於所有人。你還是可以針對
校園與公司人際網絡設定隱私權限。
在你選擇「所有人」的分享權限時,代表網路使用者也有可能會看到那些內容。我
們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在思考,是否應該將「所有人」定義在Facebook上的所有用戶
而已。可是隨著Facebook不斷茁壯的事實,張貼在Facebook裡的內容和透過應用程
式(遊戲)、行動裝置或搜尋引擎變成在網際網路上可取得的資訊之間的區別,變
得越來越模糊。
我們絕對不希望給用戶一個安全假像,讓人們以為他們只在Facebook上分享的內容可
以不為人知。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你要清楚地了解你是跟誰在分享內容,
這也是我們最終做出這樣的決定的原因。
固定的基本公開資料
 ̄ ̄ ̄ ̄ ̄ ̄ ̄ ̄ ̄
建立關係 ─ 找出你認識的人、增進彼此的了解、尋找志同道合的同好分享話題 ─
是我們的產品核心。只有在人們公開資訊,選擇更開放性的分享時,才能落實這個
理念。
目前,幾乎人人已經在 Facebook 上和所有人分享個人部份資料,如姓名、大頭貼照
、朋友圈和所屬的網絡。其他資料也納入了這個名單中,為的是要讓你輕鬆地就能找
出並聯絡到你要找的人。如此一來,這樣也能幫助你了解週遭朋友的一些基本資料,
如他們來自何處或他們的朋友有誰等等。
你還是能夠選擇不讓自己的個人檔案出現在Facebook搜尋結果中。
不過在任何人拜訪你的個人檔案時都可以看見每個人都固定公開的資訊,如你的姓名
、大頭貼照、人際網絡、現居城市、性別、朋友清單、和你訂閱的粉絲專頁。
發表內容的分享權限控制
 ̄ ̄ ̄ ̄ ̄ ̄ ̄ ̄ ̄ ̄ ̄
我們希望你擁有控制權,可以針對你發佈的內容選擇要分享的對象範圍,要多要少都
掌握在你手上。這個是在你想發佈分享內容時會有的選項,而不會在你不常更新的資
料隱私設定頁面。
如此一來,你就可以根據你要發佈的每則貼文選擇適當的分享權限。不管你是在更新
你的近況、上傳相片或轉貼連結,你可以完全控制每個內容的分享對象 ─ 從朋友或
朋友的朋友,或廣至全部的網路使用者。
同時,我們也希望協助你,除了讓你更深入地了解到與 Facebook 連結的應用程式
(遊戲)可以取得你的哪些資訊之外,也提供你更多的控制權。許多人使用過與
Facebook連結的應用程式或網站。不過不少人卻不是很清楚他們到底提供了哪些資料
給這些應用程式開發商。
從現在開始,所有的應用程式能夠取得的是每個人固定的公開資訊,以及你明白表示
願意與「所有人」分享的內容。應用程式開發商若想取得更多的資訊,像是你只開放
給朋友瀏覽的相簿之類的內容,他們需要取得你的同意。你朋友使用的應用程式
(遊戲)也需要遵守同樣的規則。如果他們使用的應用程式想要取得更多跟你有關
的資料,你的朋友現在開始也必須清楚地表示同意。
設定轉換精靈的功能
 ̄ ̄ ̄ ̄ ̄ ̄ ̄ ̄ ̄
在你登入 Facebook 後,你馬上會看到一個設定轉換精靈,引導你選擇你的隱私設定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提供建議,將你的部份資料的分享權限設定為「所有人」
,將一些資料只開放給「朋友的朋友」瀏覽,同時也將某些資料的分享權限設定為
只供「朋友」查看。
我們建議,將「關於我」、家人與感情狀態、工作學經歷和個人網站等資料的分享權
限設定為「所有人」。我們已經看到其實許多用戶已經採用這樣的設定。這麼做也是
有道理的,因為這類資訊對於增進朋友彼此間的認識是相當有幫助的。
大家發現能夠看到被廣泛分享的內容有很高的價值,如觀看有趣的轉貼連結或對全
國性重大事件所發表的反應與評論等,這也是我們建議你選擇「所有人」作為「我
發佈的內容」的權限預設值的原因。我們也新增了讓你能夠在發佈內容之時,針對
各個貼文設定隱私權限的工具。選擇較公開一點的權限預設值,在你想擴大你的貼
文分享對象時會方便許多。
至於生日資料、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場、家鄉與有你在內的相片和影片等等,我們建
議你將分享權限設定在「朋友的朋友」範圍內。我們看到許多用戶已經在相片中精
確地貼上朋友的姓名標籤,因為他們希望他們朋友的朋友也能夠一起欣賞分享這些
相片。不過相片同時也是屬於比較私人的內容,不見得適合與「所有人」分享,這
也是為什麼選擇介於中間的「朋友的朋友」設定最剛好。
假設你的姓名標籤被貼在你參加過的活動相片上,只有在這些相片的分享權限設定
是朋友的朋友的時候,其他的活動參加者或朋友才有可能一同欣賞這些相片。如
果有些你不喜歡的相片,或不希望這些相片連到你的個人檔案,
你只要刪除相片上你的姓名標籤即可。
最後,我們建議你將你的聯絡方式的分享權限設定為僅限「朋友」,如你的電子郵
箱地址和電話號碼等資料。如果你在 Facebook 上的朋友人數眾多,你可能還得考
慮是否將這類資訊的分享權限侷限在少數較親近的朋友而已。你也可以根據各項聯
絡資料設定不同的隱私權限,這樣你就可以確保哪些人可以透過哪種方式與你聯絡
設定轉換精靈的方便功能,讓你輕輕鬆鬆做出選擇,決定採用我們建議的這些設定
,或套用你現存的權限分享設定。此外,若是你的聯絡資料或特定相簿已經有了個
人化的隱私設定,我們會保留這些設定。最重要的是,你隨時可以更改你的隱私設
定。這些不過是我們提供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的設定建議。我們鼓勵的是你依
自己想要的分享程度多寡,進行個人化的調整,找出最適合你自己的權限設置。
我們相信這些改變最終會證明,這是遠離之前日漸錯綜複雜的隱私控制;朝著一個
更緊密連結的世界前進的正確第一步。我們希望提供你多種工具,讓你擁有可以恰
如其分地調整你的分享程度對象多寡的控制權。
就跟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一樣,我們提出的改變與調整都是根據所收集到用戶意見
和行為觀察資料,這次也不例外。歡迎你隨時與我們聯絡,與我們分享你對這些改
變調整的看法,或是日後我們應該如何繼續增強隱私控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187.184
推
12/10 16:53, , 1F
12/10 16:53, 1F
推
12/10 16:53, , 2F
12/10 16:53, 2F
推
12/10 16:56, , 3F
12/10 16:56, 3F
→
12/10 16:57, , 4F
12/10 16:57, 4F
→
12/10 16:57, , 5F
12/10 16:57, 5F
推
12/10 16:57, , 6F
12/10 16:57, 6F
→
12/10 16:57, , 7F
12/10 16:57, 7F
→
12/10 16:58, , 8F
12/10 16:58, 8F
推
12/10 17:02, , 9F
12/10 17:02, 9F
→
12/10 17:44, , 10F
12/10 17:44, 10F
推
12/10 17:50, , 11F
12/10 17:50, 11F
→
12/10 17:50, , 12F
12/10 17:50, 12F
推
12/10 17:51, , 13F
12/10 17:51, 13F
→
12/10 17:54, , 14F
12/10 17:54, 14F
→
12/10 20:05, , 15F
12/10 20:05, 15F
→
12/10 20:08, , 16F
12/10 20:08, 16F
推
12/10 21:37, , 17F
12/10 21:37, 17F
→
12/10 21:37, , 18F
12/10 21:37, 18F
推
12/10 21:43, , 19F
12/10 21:43, 19F
推
12/10 23:02, , 20F
12/10 23:02, 20F
→
12/10 23:09, , 21F
12/10 23:09, 21F
推
12/10 23:17, , 22F
12/10 23:17, 22F
推
12/11 01:40, , 23F
12/11 01:40, 23F
→
12/11 01:41, , 24F
12/11 01:41, 24F
→
12/11 01:42, , 25F
12/11 01:42, 25F
推
12/11 03:57, , 26F
12/11 03:57, 26F
→
12/11 08:47, , 27F
12/11 08:47, 27F
→
12/11 12:53, , 28F
12/11 12:53, 28F
推
12/11 14:39, , 29F
12/11 14:39, 29F
→
12/11 17:05, , 30F
12/11 17:05, 30F
→
12/11 17:06, , 31F
12/11 17:06, 31F
→
12/11 17:07, , 32F
12/11 17:07, 32F
推
12/11 20:01, , 33F
12/11 20:01, 33F
→
12/11 22:13, , 34F
12/11 22:13, 34F
→
12/11 23:05, , 35F
12/11 23:05, 35F
→
12/12 03:04, , 36F
12/12 03:04, 36F
→
12/12 03:36, , 37F
12/12 03:36, 37F
推
12/12 04:02, , 38F
12/12 04:02, 38F
推
12/12 09:16, , 39F
12/12 09:16, 39F
→
12/12 09:16, , 40F
12/12 09:16, 40F
推
12/12 10:11, , 41F
12/12 10:11, 41F
→
12/12 10:35, , 42F
12/12 10:35, 42F
→
12/12 11:00, , 43F
12/12 11:00, 43F
推
12/12 12:57, , 44F
12/12 12:57, 44F
→
12/12 13:00, , 45F
12/12 13:00, 45F
推
12/12 13:24, , 46F
12/12 13:24, 46F
推
12/12 14:01, , 47F
12/12 14:01, 47F
推
12/12 14:03, , 48F
12/12 14:03, 48F
推
12/12 14:07, , 49F
12/12 14:07, 49F
推
12/12 14:15, , 50F
12/12 14:15, 50F
推
12/12 14:50, , 51F
12/12 14:50, 51F
推
12/12 21:02, , 52F
12/12 21:02, 52F
→
12/12 22:01, , 53F
12/12 22:01, 53F
推
12/12 23:28, , 54F
12/12 23:28, 54F
推
12/14 09:19, , 55F
12/14 09:19, 55F
→
12/14 23:31, , 56F
12/14 23:31, 56F
→
12/15 10:20, , 57F
12/15 10:20, 57F
→
12/15 10:24, , 58F
12/15 10:24, 58F
→
12/17 18:56, , 59F
12/17 18:56, 59F
沒錯改了= =只要有共同好友,就看得見好友名單裡全部的人……
※ 編輯: lacrum 來自: 211.74.193.177 (12/17 19:19)
推
12/17 21:23, , 60F
12/17 21:23, 60F
→
12/17 21:24, , 61F
12/17 21:24, 61F
→
12/17 21:26, , 62F
12/17 21:26, 62F
Facebook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