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聞] 自學成為動畫師 遠征索尼 來自臺灣 吳宣儒已刪文

看板Digital_Art (影音圖片編輯)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年前 (2023/06/17 17:5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Indie-Film 看板 #1aZO7RcO ]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看板: Indie-Film 標題: [新聞] 自學成為動畫師 遠征索尼 來自臺灣 吳宣儒 時間: Sat Jun 17 17:50:17 2023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7773 靠自學成為動畫師、遠征索尼: 來自臺灣的吳宣儒,讓《蜘蛛人:穿越新宇宙》人物「活」起來 在 1610 號宇宙生活的蜘蛛人邁爾斯(Miles Morales),成功關閉了粒子對撞機之後, 就在自己的宇宙裡維持世界和平,不時地想念著曾經並肩作戰的盟友們,包括 65 宇宙的 女蜘蛛人關(Gwen Stacy)。而關也在自己的宇宙裡激戰,並且加入了「蜘蛛人聯盟」─ ─由來自千千萬萬個宇宙的蜘蛛人們組成,以維繫多重宇宙的安全。 這是 2023 年《蜘蛛人:穿越新宇宙》動畫電影的開場,延續上一集《蜘蛛人:新宇宙》 的鮮明風格,加上更瘋狂的設定,讓等了 5 年的影迷們期待不已!對於動畫迷和漫威迷 而言,這無疑會是一場視聽饗宴;對於吳宣儒而言,這是一個投入大量心力的作品,一個 職涯的錨點,更是人生清單上一個終於可以打勾的里程碑。 吳宣儒是誰?他是任職於 Sony Pictures Imageworks 的臺灣動畫師,也是在《蜘蛛人: 穿越新宇宙》動畫中,讓所有角色與物品「活起來」的關鍵人物。 這次有幸在電影上映之前,與人在加拿大的他連線,看螢幕裡的吳宣儒娓娓述說他從自學 動畫到製作《蜘蛛人:穿越新宇宙》的歷程,一派放鬆,但我可以從字句間,聽見他踏實 的付出與細膩的思索。 在「擅長」與「喜歡」的交集中開創職涯 吳宣儒並非動畫相關科系出身,雖然他在高中時期就對電腦程式很有興趣,但因考試失利 而意外地進入了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這個意外讓一個「理科腦」開始迷上了舞 台劇。 在神秘的黑盒子裡,他觀賞、表演、學習創造,安靜卻劇烈地完成了自己的藝術啟蒙。直 到臨近畢業時,吳宣儒開始思考未來職涯發展,他分析自己既擅長電腦,又喜歡戲劇表演 ,在這兩個看似互不相干的領域中,他看見了「動畫」這個選擇。 學術科系奠定的外文基礎,加上擅長電腦軟體的優勢,吳宣儒可以無礙地用英文自學動畫 軟體,Maya 發布的官方教學、各式技術影片等等,都是他最好的老師。吳宣儒在畢業後 ,花了一年的時間累積動畫作品集,並從大量的練習中,發現自身最喜歡的就是賦予角色 「動作」的環節。 這份作品集確實也讓吳宣儒得以進入臺灣的動畫公司工作,從 3D 角色動畫師做起,接著 輾轉換過公司,但不斷地在動畫領域裡交出一部又一部作品,其中不乏美國動畫片,包括 夢工廠出品的《馴龍高手》影集(Dragons: Race To the Edge)、《巨怪獵人》( Trollhunters)系列等等。 2017 年,吳宣儒帶著在臺灣累積的實力前往加拿大,繼續耕耘自己的動畫職涯,一直堅 持至今。這場出走,一樣是基於很踏實的理由:想要把動畫做得更好。 吳宣儒發現,在臺灣的產業發展,存在著一種往上提升的瓶頸。在親身體驗臺灣與加拿大 動畫產業的差異之後,他發現在臺灣會接觸到許多電視的專案,可以很有效率地進行生產 ,但也因電視作品的預算通常較少、製作期較短,很難把手上的工作細細琢磨;加拿大的 動畫公司則多是電影的案子,預算更高、製作期更長,自然也會需要交出品質更「極致」 的作品。 進入 Sony,讓蜘蛛人在眾宇宙中活著 在加拿大的日子裡,吳宣儒如願地開始製作許多動畫電影,並於此時期認識在索尼(下稱 Sony)工作的動畫師朋友。當得知他們正在製作一部蜘蛛人動畫長片時,吳宣儒還一度 懷疑這種「陳年題材」,還可以做出什麼新意嗎?沒想到,一看完《蜘蛛人:新宇宙》, 他便立刻推翻自己的懷疑,俯首成為蜘蛛人動畫的俘虜,並萌生了想要參與其中的念想。 2018 年推出的《蜘蛛人:新宇宙》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金球獎最佳動畫等多項大 獎,叫好又賣座,還獲得如「Sony 史上最佳英雄片」、「動畫史巔峰之作」等盛讚。這 當然是對於作品最好的肯定,但同時也給了續集巨大的壓力。 2021 年,吳宣儒如願進入 Sony Pictures Imageworks 工作,擔任動畫師一職。對他來 說,第一集蜘蛛人是最美好的心願,也是最大的敵人,他回憶道:「參與第二集動畫工作 的壓力,其實比想像中更大,因為大家會拿第一集來做比較。」 在《蜘蛛人:穿越新宇宙》的製作團隊中,有一個部門會先做出有如漫畫般的故事腳本, 設定好情節、對白、畫面等內容;接著有另一個部門會創造出角色的模型,像是做木偶, 賦予人物立體的形象。而吳宣儒所在的部門,則是負責「操偶」,讓這些角色活動起來, 做出精準的肢體和表情。接著還會有燈光設計、電腦算圖等複雜而縝密的工作,才能共同 創造出一部繽紛精彩的電影。 傳說中造物主吹一口氣,人類就有了靈魂。在電影中,這股「氣」,則是他與同事們無數 次揣摩、修改、追求突破,然後蜘蛛人(們)才有了靈魂。 吳宣儒說,「最難的就是讓角色傳達情感,雖然我可以解釋為何讓角色這樣動作,但最好 的表演是不用解釋。」在這「最難」和「最好」之間,我想就是吳宣儒離家到加拿大所追 求的,那個可以花時間去琢磨的東西。這讓他的木偶活著,舉手投足如有神。 吳宣儒的跨文化觀察與建議 對於一名動畫師而言,大量地「看」是獲得靈感的方法。因此,他看電影、看舞台劇,也 看路人為何這樣走路、那樣說話。例如受訪前不久,他才剛看完音樂劇《貓》,職業病上 身地想:「那個演員是做了什麼動作,讓人覺得他真的就是一隻貓?」 動畫師同事也曾和吳宣儒分享,在看了大量路人之後的心得,他發現亞洲人與歐美人走路 的方式不同:亞洲人走路時比較習慣縮小自己佔據的空間,歐美人走路則比較放開肢體。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動畫師們相當敏銳於肢體的表達,也會為此做豐富的功課。例如為 了印度蜘蛛人帕維特普拉哈卡,他們研究印度的風俗習慣,才能創做出「道地」的角色。 吳宣儒也分享了一個印象深刻的文化差異。他曾設計了一個動作,讓配角摸主角邁爾斯的 頭,以表達關心;但同事卻提醒他,邁爾斯的背景是拉丁裔與非裔的混血,而摸非裔族群 的頭髮是一大禁忌。 其實像這樣的學習與經驗,在 Sony 公司中並不特別,因為吳宣儒有來自全世界的夥伴, 跨文化的交流已經是平凡的日常。不過,這些對他而言再平凡不過的交流,其實奠基於他 長久積累的英文能力、動畫實力──這也是他會給想加入產業的年輕後輩的建議:英文能 力確實重要,而且要是遇到了喜歡做的事情,就大膽試試看吧! 回想那個自學動畫軟體的自己,雖然做出了一個不成熟的作品集,但確實換得了一張進入 動畫產業的門票,要是沒有那個嘗試,畢業於外語科系的他「在另一個平行時空,也許會 是一位翻譯吧!」吳宣儒笑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7.13.15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ndie-Film/M.1686995419.A.998.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ilmwalker (36.227.13.152 臺灣), 06/17/2023 17:50:33
文章代碼(AID): #1aZO7gOz (Digital_Art)
文章代碼(AID): #1aZO7gOz (Digital_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