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洛城風雲》新臉部動態捕捉技術介紹

看板Digital_Art (影音圖片編輯)作者 (mugitya)時間14年前 (2010/12/24 19:4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巴哈姆特 http://gnn.gamer.com.tw/1/49631.html 巴哈勇者: [zodaic913] 報導) 2010-12-22 15:36:09   《洛城風雲(暫譯,英文原名 L.A. Noire)》是一款劇情設定在 1947 年的 警察偵探類型的類 GTA (俠盜獵車手)遊戲,遊戲自 2004 年開發到現在,由 開發過 PS2 熱賣 400 萬套的《Getaway》(亡命天涯)的製作人 Brendan McNamara 領銜開發,在歐美的期待度一直很高,它從一開始 SCEA 支援的 PS3 獨佔作品 ,到後來發行權給 Rockstar 後變成跨平台遊戲期間,有很長一段時間遊戲都是 處於默默開發的階段,直到最近《洛城風雲》的實機遊戲片段首次在預告片中展 現。 當實機預告片推出後,裡頭使用新的臉部動態捕捉技術,呈現的臉部動態讓人驚嘆 ,引起不少討論,遊戲公司特別針對它們所用新臉部捕捉技術 Motion Scan(動態 掃描)做了個專門的影片來介紹。   以下是《洛城風雲》實機預告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U9QRB0ddZw&feature=player_embedded
《洛城風雲》新臉部捕捉技術介紹中文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U9QRB0ddZw&feature=player_embedded#at=16
過去的臉部捕捉技術其實大都是類似動態捕捉的做法,就是在重點部位貼些紀錄 點,利用攝影機或感應器記錄那些點的空間移動變化。  這個方法有些缺點,首先人臉上的製造表情的肌肉非常密集,所以必須要貼上 非常多的點才能有較好的效果,但是臉上貼滿紀錄點,其實對臉上做表情呈現是多 少有點阻礙的,況且就算是臉上貼了非常多紀錄點,成果看起來還是有些不自然, 因為這種方式終究就只是記錄了幾個點的變化,但是臉部表情牽涉的是整體臉部, 是整個面的變化。   現階段的臉部捕捉展示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0e5zmVVP3Q&feature=player_embedd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n8aLUB7koQ&feature=player_embedded
兩個影片臉部捕捉用的不是同一種器材,但概念相同,下面的所用的紀錄點較多, 成果更接近真實,但比起 Motion Scan 感覺還是差了點。   《洛城風雲》的開發公司 Team Bondi 認為,遊戲業界已經具備了製作出真實 環境與物件的能力,但是臉部表情方面,因為臉部動態捕捉沒有什麼太革命性的改 進,跟其他內容相比實在是稱不上有次世代水準,因此在本作中,他們使用了姊妹 公司 Depth Analysis(深度分析)所開發的新臉部捕捉技術,他們稱之為 Motion Scan ,而《洛城風雲》也將成為導入本技術的第一個商業作品。 新世代臉部捕捉技術 Motion Scan   這套技術不用在臉上貼任何儀器或點,只要坐在特殊房間的中央,利用 32 台 高解析度的攝影機,同時記錄頭部的資料,就可以收錄臉部全方位的所有任何變化 ,並且可以把收錄下來的臉部變化,直接轉換為 3D 模型。   這樣一來等於是把整個頭部轉換為 3D 模型,任何出現在臉上的細微變化都會 被記錄與轉換為 3D,因此效果上當然不是傳統那種只記錄十幾、二十幾個點的臉部 捕捉可以相比。   但由於動用到 32 台高解析攝影機同時記錄,所以產生的資料量異常龐大,根 據 Depth Analysis 的新聞稿,它們目前每天僅能作收錄 50 分鐘捕捉工作,處理 後每天產出 20 分鐘的臉部動態。以遊戲公司所釋出的數據來說,一天收錄的資料 就高達 4TB(4000GB)的資料,其中 1GB 資料其實只包含一秒鐘的資訊,而這些資料 都要都要電腦處理,壓縮後才能給遊戲來使用。   開發小組宣稱運用這技術之後,玩家甚至可以從遊戲人物的表情就看得出來他 們有沒有在說謊,會有如和真人對話般的感覺。遊戲也即將於 2011 年春天於 PS3/XBOX360 上市,屆時玩家就可以親自體驗這個新技術的威力。   文章引用資料來源: http://depthanalysis.com/coming-soon/ http://www.la-noir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0.82.125
文章代碼(AID): #1D58YdYC (Digital_Art)
文章代碼(AID): #1D58YdYC (Digital_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