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Zeiss重返CNS無反
※ 引述《wbenjin (WBJ)》之銘言:
: https://tinyurl.com/bddu3rxj
: 目前leak出來的有兩顆
: Zeiss Otus 1.4/50 ML
: Zeiss Otus 1.4/85 ML
: E、Z、RF通通有
: 日本製造應該還是Cosina代工
: 看起來是手動對焦
: 開價以Zeiss來說還算合理?
: 有人說難怪Nikon沒有出f/1.4的S鏡 原來是要留給老蔡
: 但目前各家無反定焦光學素質都很頂尖 價格也比單反時代實惠
: 各種AI識別對焦大亂鬥的背景下 會買單高價手動鏡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 反正Zeiss做民用鏡頭應該只是太閒搞個side project (?
前篇推文有人問自動對焦
推個ZEISS做手動的解釋
可以在電影製作上實現精確對焦
Milvus 鏡的長對焦行程和寬大對焦環可以裝配跟焦器
https://shorturl.at/R2IjJ
專業版友在下面推文分享一條影片
說明跟焦在電影製作上怎麼用
我覺得有幫助理解ZEISS這個安排幫貼上來
xxx22088: 突然想到也有影片可以推薦大家看看,很有趣的~
xxx22088: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15ycbcmrSy/
ZEISS布這條線很久了
定位在消費級攝影產品(consumer / photography)
和電影鏡(Cinemotography)區分
這系列新鏡應該是更新的意思
但確實不是給一般人用
更像是給準專業級機身用的
比如Sony FX3, Sigma fp這種跨相機/電影的機器
這幾年大概是手機擠壓
照相機大廠紛紛往電影機領域移動(Pentax/Ricoh例外)
Sony Canon 本來就有電影機產品線
現在都有下放或整合的設計給照相機機身用
Nikon買下RED也是指標
但是有趣的是
靜態攝影的機身支援到電影機規格
但鏡頭設計思維主要還是給拍照用
關鍵的差別是在錄影的過程中精確地指定和變換對焦點
高速自動對焦的鏡頭應該很難(?)
https://i.imgur.com/fl2QU5s.png

像這顆如果焦點 (focal point)要切換到不同人物臉上
變換的速度快慢在電影上會出現不同的意義
不用說 這不能用人眼辨識
就算是用手點相機螢幕換對焦點會準
那個瞬間切換會很難看…
但不要瞬間切換
順順地轉過去?
傳統的做法是
在手動對焦鏡上作記號 A B兩焦點
跟焦師用手慢慢轉過去
現在有電動跟焦器可以指定速度
各廠的AF鏡頭切成手動對焦模式
裝了跟焦器也是能作動
但聽說準度會跑掉…
也不方便做記號
或是有別的solution?
誠心請教有在拍的版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150.1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740105637.A.B2F.html
推
02/21 10:46,
1月前
, 1F
02/21 10:46, 1F
→
02/21 10:47,
1月前
, 2F
02/21 10:47, 2F
這當然是一種解釋
但對照https://www.arri.com/en/cine-lenses
在電影製作上
頂規的還是手動
這是專業上必要的
我是好奇高階攝影機的動態錄製性能愈做愈強
但AF鏡頭怎麼配合?
這樣看ZEISS的這條線是個折衷點
→
02/21 10:48,
1月前
, 3F
02/21 10:48, 3F
→
02/21 10:48,
1月前
, 4F
02/21 10:48, 4F
→
02/21 10:49,
1月前
, 5F
02/21 10:49, 5F
→
02/21 10:49,
1月前
, 6F
02/21 10:49, 6F
→
02/21 10:50,
1月前
, 7F
02/21 10:50, 7F
→
02/21 10:50,
1月前
, 8F
02/21 10:50, 8F
→
02/21 10:51,
1月前
, 9F
02/21 10:51, 9F
推
02/21 10:51,
1月前
, 10F
02/21 10:51, 10F
→
02/21 10:51,
1月前
, 11F
02/21 10:51, 11F
→
02/21 10:51,
1月前
, 12F
02/21 10:51, 12F
推
02/21 10:51,
1月前
, 13F
02/21 10:51, 13F
→
02/21 10:51,
1月前
, 14F
02/21 10:51, 14F
→
02/21 10:51,
1月前
, 15F
02/21 10:51, 15F
我也是想產品線的分法
還有個關鍵的分別是電影鏡是t光圈
消費級攝影鏡頭是f光圈
電子機身的性能愈做愈強
這個分別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推
02/21 10:53,
1月前
, 16F
02/21 10:53, 16F
誒不是…
白話的說
自動鏡頭拍電影很難用
→
02/21 10:53,
1月前
, 17F
02/21 10:53, 17F
→
02/21 10:54,
1月前
, 18F
02/21 10:54, 18F
→
02/21 10:54,
1月前
, 19F
02/21 10:54, 19F
→
02/21 10:54,
1月前
, 20F
02/21 10:54, 20F
→
02/21 10:54,
1月前
, 21F
02/21 10:54, 21F
→
02/21 10:55,
1月前
, 22F
02/21 10:55, 22F
→
02/21 10:55,
1月前
, 23F
02/21 10:55, 23F
→
02/21 10:55,
1月前
, 24F
02/21 10:55, 24F
→
02/21 10:56,
1月前
, 25F
02/21 10:56, 25F
→
02/21 10:56,
1月前
, 26F
02/21 10:56, 26F
→
02/21 10:56,
1月前
, 27F
02/21 10:56, 27F
→
02/21 10:56,
1月前
, 28F
02/21 10:56, 28F
→
02/21 10:56,
1月前
, 29F
02/21 10:56, 29F
→
02/21 10:57,
1月前
, 30F
02/21 10:57, 30F
→
02/21 10:57,
1月前
, 31F
02/21 10:57, 31F
→
02/21 10:58,
1月前
, 32F
02/21 10:58, 32F
→
02/21 10:59,
1月前
, 33F
02/21 10:59, 33F
我的問題也和這個有關
CNS的機身都往電影機靠
愈來愈強調動態錄影的功能
但是高階鏡頭是不方便mf的自動鏡
所以ZEISS切入做這塊 這樣想是合理的
→
02/21 11:00,
1月前
, 34F
02/21 11:00, 34F
→
02/21 11:01,
1月前
, 35F
02/21 11:01, 35F
還有 188 則推文
還有 7 段內文
→
02/21 17:49,
1月前
, 224F
02/21 17:49, 224F
推
02/21 17:49,
1月前
, 225F
02/21 17:49, 225F
→
02/21 17:49,
1月前
, 226F
02/21 17:49, 226F
→
02/21 17:50,
1月前
, 227F
02/21 17:50, 227F
→
02/21 17:50,
1月前
, 228F
02/21 17:50, 228F
→
02/21 17:51,
1月前
, 229F
02/21 17:51, 229F
→
02/21 17:51,
1月前
, 230F
02/21 17:51, 230F
推
02/21 17:52,
1月前
, 231F
02/21 17:52, 231F
推
02/21 17:53,
1月前
, 232F
02/21 17:53, 232F
→
02/21 17:54,
1月前
, 233F
02/21 17:54, 233F
→
02/21 17:55,
1月前
, 234F
02/21 17:55, 234F
→
02/21 17:56,
1月前
, 235F
02/21 17:56, 235F
推
02/21 18:00,
1月前
, 236F
02/21 18:00, 236F
→
02/21 18:00,
1月前
, 237F
02/21 18:00, 237F

推
02/21 18:03,
1月前
, 238F
02/21 18:03, 238F
→
02/21 18:09,
1月前
, 239F
02/21 18:09, 239F
推
02/21 19:58,
1月前
, 240F
02/21 19:58, 240F
→
02/21 19:58,
1月前
, 241F
02/21 19:58, 241F
原來有片 謝~
→
02/21 22:59,
1月前
, 242F
02/21 22:59, 242F
→
02/21 23:00,
1月前
, 243F
02/21 23:00, 243F
推
02/22 00:12,
1月前
, 244F
02/22 00:12, 244F
→
02/22 00:13,
1月前
, 245F
02/22 00:13, 245F
推心平氣和~
我能理解s大的說法
他也是本著長期使用經驗分享的
作為用家
我立場上和s大比較像其實 XD
多說一句
video shooting 和 filmmaking不大一樣
這幾年各家新鏡的設計都有強調在video shooting上優化
重點是有AI輔助辨視主體的af和安靜的馬達
辨視主體這條最常見也成熟的應用是眼睛追蹤 eyetracking
這幾年陸續追加各種物體的辨視
鳥類、貓狗、汽車…
或是直接點選LCD上的綠框讓AI判斷物件
簡單說 這是物件導向的AF
大部份的錄影適用
也很符合使用者直覺
但filmmaking上的對焦不見得是物件導向的
比如特寫鏡頭用大光圈切換焦點對質地(texture)呈現
或是長鏡頭long take時焦點轉換
這裡貼個範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K7eV_r8f6I
single take裡的對焦點有
樂器(的不同部位)、人手、人臉表情、全身、環境
filmmaking的拍攝程序上
是攝影師走位固定
幾個對焦點預先做好順序標記
走位時攝影師邊走
跟焦師邊轉
要拍的漂亮要一直重覆的做
只取最完美的那一顆
我很難想像這個af要怎麼做.
videoshooting的對焦原則是把一個主角拍準就好
但filmmaking常有多個角色在one take中要切換焦點
或是有非物件的細節要特寫表現
這還是要靠跟焦師手動處理
簡單說
電影製作有幾十幾百個人在現場佈置好
機器開始roll做拍攝
一切都要精確地under control
af這時是個不穩定因素
mf的好處是
導演爆怒時找得到人來罵
開af出錯的時候只能砸機器了 XD
這是上面說用af拍影片有侷限的意思
當愈來愈多人開始嘗試filmmaking的技巧時
我覺得ZEISS推長對焦行程的手動鏡頭是合理
但還是要說 電影鏡的光學在理論上是最高級別的
都是135底(所謂全片幅ff)
要放在超大螢幕上看
任何一點點的瑕疵
不管是鏡頭本身的光學缺陷還是對焦點偏移
都會變得很大很莫名
除非是故意做效果
不然不會這麼做
但倒過來講
各廠出的主要鏡頭prime lenses
力求光線色調準確中性
而且各顆要統一
方便後製的調光調色再發揮
直出圖不見得討喜
比喻起來像音響的監聽喇叭
ZEISS自己賣電影鏡的範例影片
看起來就很銳很數位感
但這是技術展示
後期發揮的空間大
電影鏡完美的光學
拿來拍照片也能感受得到.
※ 編輯: chang17a (36.228.164.223 臺灣), 02/22/2025 10:29:29
推
02/22 10:37,
1月前
, 246F
02/22 10:37, 246F
→
02/22 10:37,
1月前
, 247F
02/22 10:37, 247F
哈對 超感謝 這關鍵~
這文太長了
我幫你置頂
※ 編輯: chang17a (36.228.164.223 臺灣), 02/22/2025 10:54:13
推
02/22 15:16,
1月前
, 248F
02/22 15:16, 248F
推
02/23 11:31,
1月前
, 249F
02/23 11:31, 249F
→
02/23 11:31,
1月前
, 250F
02/23 11:31, 250F
→
02/23 11:31,
1月前
, 251F
02/23 11:31, 251F
推
02/23 20:24,
1月前
, 252F
02/23 20:24, 252F
推
02/23 20:55,
1月前
, 253F
02/23 20:55, 253F
推
02/24 01:32,
1月前
, 254F
02/24 01:32, 254F
→
02/24 01:32,
1月前
, 255F
02/24 01:32, 255F
→
02/24 01:32,
1月前
, 256F
02/24 01:32, 256F
→
02/24 01:32,
1月前
, 257F
02/24 01:32, 257F
→
02/24 01:32,
1月前
, 258F
02/24 01:32, 258F
推
02/24 01:56,
1月前
, 259F
02/24 01:56, 259F
→
02/24 01:56,
1月前
, 260F
02/24 01:56, 260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DSLR 近期熱門文章
26
65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