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三顆M43定焦鏡頭使用分享
先前攜帶E-P3去旅行的時候,主要是用了三顆M43的定焦鏡頭。
分別是:M.ZD 12mm、M.ZD 45mm跟Leica DG 25mm
鑑於照片的材料充足,所以也分別寫了三顆鏡頭的使用文章。
這三顆鏡頭分別有不同的特色,我自己個人最喜歡的鏡頭應該要屬M.ZD 12mm了,全金屬的
質感搭配特殊的MF/AF即使切換,手感一流。
在成像上也很不錯,除了色彩算飽和濃郁外,我覺得不管是風景還是靜物的部份,都有些
許的透亮光澤感(個人想法),拍起來確實是很讓人滿意的鏡頭。
http://euyoung.blogspot.com/2012/03/mzuiko-digital-12mm.html
如果要說排第二的話,那大概就是Leica DG 25mm了。
我以前寫過這顆鏡頭的兄長Leica D 25mm
http://euyoung.blogspot.com/2008/10/four-thirds-lens-leica-d-summilux-25mm.html
DG版的鏡頭一樣相當不錯的光學素質,微光描寫力一樣也很好。不過對焦上我覺得
更安靜些(相較於Leica D)
用在M43的話,體積正好在可接受的邊緣,主要不是因為長度問題,而是口徑稍微大一點,
加上如果用在E-P3上的話,光圈會根據光線收合的情況明顯些(目前還沒有韌體可以更新
)所以多少減少了些使用的樂趣。
http://euyoung.blogspot.com/2012/03/leica-dg-25mm.html
排第三的話,大概就是M.ZD 45mm了。也不是不喜歡或者畫質不好,而是小望遠的鏡頭稍微
少用一點。
45mm是一顆平價的鏡頭,解像力其實也相當優異(非常接近4/3的ZD50),跟MZD 12mm不同
的是他其實並不是全金屬的鏡頭,而是類似貼皮的狀況。
即使價錢不像其他兩顆那麼高,不過小巧的體積加上光圈全開就很適合使用,拿來做
人像鏡頭也是不錯的鏡頭。
http://euyoung.blogspot.com/2012/03/mzuiko-digital-45mm.html
另外三顆鏡頭拍的照片也延伸出兩篇文章,一篇文章談談我對旅行選擇鏡頭的一些想法。
http://euyoung.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html
另外一篇則是時代祭跟火祭的分享。
http://euyoung.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19.html
這幾篇文章其實都是在E-P3的使用文章裡面,大家對E-P3/E-PL3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參考看
看這些相關的個人使用心得。
http://euyoung.blogspot.com/search/label/E-P3
--
第1話 似乎可能被併購的樣子... 第7話 你能面對隱匿的假帳嗎?
第2話 那真是太令人震驚了 第8話 我,真是個笨蛋
第3話 已經沒什麼好失去的了 第9話 那樣的事(被三星買下),我絕不允許
第4話 新機身、新ZD,都是存在的 第10話 再也不依賴粉絲
第5話 怎麼可能被查到 第11話 最後留下的路標(She has a "PEN")
第6話 老外社長兩週下台絕對很奇怪啊 最終話 我最好的朋友(Panasoni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2.105.70.2
推
03/19 22:16, , 1F
03/19 22:16, 1F
推
03/19 22:32, , 2F
03/19 22:32, 2F
推
03/19 22:32, , 3F
03/19 22:32, 3F
→
03/19 22:41, , 4F
03/19 22:41, 4F
→
03/19 22:43, , 5F
03/19 22:43, 5F
→
03/19 22:44, , 6F
03/19 22:44, 6F
忘記可以修改文章XD
M.ZD 45mm這顆真的是平價很優秀的定焦鏡頭,解像力從中心到邊緣都很一致的好,其實
就微光的環境表現,一些光影明暗之間變化的演繹也都不錯。
不過也真的是比較少用到等校90mm的鏡頭,所以拍起來自然也少了分喜好。
這次其實拍最多的是Leica DG 25mm,因為真的還蠻好用的,啪啪啪啪啪就很順暢的拍下去
了,大光圈方便,縮光圈描寫力也不錯。
還好這次沒遇到什麼太複雜的背景,據說Leica DG 25mm散景有洋蔥圈效應,不過我用起來
倒沒有很特別的感覺就是了。
※ 編輯: cybercat 來自: 112.105.70.2 (03/19 22:56)
推
03/19 22:54, , 7F
03/19 22:54, 7F
推
03/19 22:57, , 8F
03/19 22:57, 8F
推
03/19 23:12, , 9F
03/19 23:12, 9F
推
03/19 23:25, , 10F
03/19 23:25, 10F
推
03/19 23:43, , 11F
03/19 23:43, 11F
推
03/20 00:54, , 12F
03/20 00:54, 12F
→
03/20 00:55, , 13F
03/20 00:55, 13F
雖然我很不願意用什麼光澤感、空氣感形容鏡頭,可是當整理出來照片的時候,一篇一篇
文章的素材分類完,就發現12mm的表現跟45mm不太一樣,不太是那種解像力足不足夠的
狀況,是鏡頭本身自己的特色。
45mm這顆鏡頭,我文章內有個測試網站有測試mzd45mm、還有Leica 45mm Macro跟ZD 50。
就中心跟邊緣的狀況來講,MZD45從中心到邊緣都沒什麼變化,往下掉的幅度很小,這
個曲線是跟ZD50相似的。
不過,MZD45的解像力數據,大概是ZD50接到M43機身上面的九成(以數據比喻的話,大概
就是2700左右跟2450左右),
推
03/20 01:45, , 14F
03/20 01:45, 14F
推
03/20 03:13, , 15F
03/20 03:13, 15F
推
03/20 05:24, , 16F
03/20 05:24, 16F
謝謝:)
推
03/20 08:57, , 17F
03/20 08:57, 17F
→
03/20 08:58, , 18F
03/20 08:58, 18F
→
03/20 08:59, , 19F
03/20 08:59, 19F
推
03/20 08:59, , 20F
03/20 08:59, 20F
→
03/20 09:09, , 21F
03/20 09:09, 21F
→
03/20 09:09, , 22F
03/20 09:09, 22F
基本上機身防手振我都是開著,畢竟是以拍照為主,旅行中只是看到想看的東西臨時錄下
來,要特別去切換可能會錯失時機。
而且由於我錄影不致於會瘋狂快速移動,所以果凍效應是幾乎看不到的。
通常你看到的影片多半也有刻意測試出果凍效應的想法吧!
不過要是利用滑軌快速滑動拍片,或者車廂內往外看的錄影,這效應應該就會比較明顯。
※ 編輯: cybercat 來自: 112.105.70.2 (03/20 11:09)
推
03/20 11:15, , 23F
03/20 11:15, 23F
推
03/20 13:04, , 24F
03/20 13:04, 24F
推
03/20 16:43, , 25F
03/20 16:43, 25F
推
03/20 18:10, , 26F
03/20 18:10, 26F
→
03/20 18:27, , 27F
03/20 18:27, 27F
→
03/20 18:38, , 28F
03/20 18:38, 28F
推
03/20 19:26, , 29F
03/20 19:26, 29F
推
03/20 20:28, , 30F
03/20 20:28, 30F
→
03/20 20:29, , 31F
03/20 20:29, 31F
推
03/20 21:44, , 32F
03/20 21:44, 32F
推
03/21 02:46, , 33F
03/21 02:46, 33F
→
03/21 10:24, , 34F
03/21 10:24, 34F
DSLR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