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Fujifilm FinePix X100 初印象
[心得] Fujifilm FinePix X100 初印象
不看也不會怎樣的圖文版 - http://www.goston.net/2011/09/07/2890/
-----------------------------------------------------------------------------
Blog 好久沒有文章了,接下來的這段時間我打算寫幾篇關於「Fujifilm FinePix X100」
(以下簡稱「X100」)的心得,來和大家分享這部冷門的機子。
其實當初「富士,Fujifilm」在發表「X100」時,曾在攝影圈引起了不小的話題。它如同
連動測距式相機的復古外型,還有它包含 APS-C 感光元件及「Fujifilm」長久以來對於
相片色彩的處理能力都是吸引攝影同好的地方,而其獨特的光學及電子混合式觀景窗更是
其強打功能。只是後來發售後售價太高,加上現在大家都喜歡買可換鏡頭的 EVIL 相機,
因此這台相機便被不少人酸為:「潮機」。
其實看到「X100」的包裝,你就應該知道這台相機絕對不是賣給普羅大眾的,而是如同
Ricoh GRD 及 GXR 一樣,<del>是廠商自我感覺良好下的產物</del>是針對特定攝影族群
所開發的產品。也因此,和 GRD / GXR 一樣,只要你是「X100」訴求的攝影族群,那你
對這台相機會愛不釋手;相反的,你會認為它不過是空有漂亮外型的「潮機」罷了。
這篇文章我不想討論一些規格上的東西,只是就入手後整體外觀及操作上的印象和大家分
享。另外由於我剛好「X100」和「Ricoh GXR」這兩台「潮機」都有,因此文中亦難免會
把「X100」拿來和「GXR」做比較,看不慣的人我也不能怎麼辦(我知道多數人都是拿
「X100」和「Leica X1」比,不過我買不起「Leica」啊!)。
「X100」的外型本身就是相當吸睛的設計,仿連動測距式相機的復古外型,拿著它上街拍
照,路上的正妹肯定都會盯著你…… 手上的相機議論紛紛。就算不拿來拍照,拿來當外
拍時的小道具都相當適合;甚至放在書房的一角,它也都是個漂亮的擺飾。
「X100」整體的組裝和「GXR」一樣都相當札實,銀色的機身配上黑色的機身蒙皮相當有
質感。不過握在手上的手感略輸「GXR」,這主要是由於「X100」的機身蒙皮紋路顆粒感
較重、較硬,且機身握把不夠突出所造成。由於「X100」的機身握把較淺,因此單用右
手持機時會有種機身可能隨時會掉落的感覺,而「GXR」則無此問題。
裝上電池和記憶卡後的重量和「GXR」+「GR Lens A12 28mm 1:2.5」差不多,不算太重,
但也不會讓人覺得機子輕飄飄的,是能令人穩定持機拍攝的重量。
「X100」採用 23mm f2.0 大光圈鏡頭,在 APS-C 上的視角約等於 35mm,這對用慣
「Canon EOS 5D Mark II」及「Canon EF 35mm 1:1.4 L USM」的我來說是很熟悉的焦
段,沒有超廣角難以駕馭的問題,又不似 50mm 標準鏡忠於呈現眼前景物般平淡,
35mm 這焦段仍能給人一絲絲驚奇的感受。
機身正面的紅色撥桿是用來切換觀景窗顯示方式用。前面說過「X100」採用光學和電子混
合式觀景窗,「富士」稱之為「Hybrid Viewfinder」。使用者可以在 OVF(光學式)及
EVF(電子式)間自由進行切換。EVF 除了在弱光環境下方便使用外,最主要是提供 100%
所見即所得的視野率,方便使用者精確構圖(當然,「X100」也能透過 LCD 取景拍
攝)。而光學觀景窗由於顯示的影像不像 SLR 一樣是透過鏡頭而來,因此顯示的影像和
實拍照片會有誤差,被攝物離相機愈近誤差愈大。而這個光學觀景窗最特別的地方是它
能投射電子資訊在上面,舉凡構圖輔助線、電子水平儀、對焦點選擇、色階分佈圖等各
種攝影時會用到的資訊都可顯示(可自訂各項目的顯示與否),用起來就好像在操控戰
機一樣充滿爽快感。
機身左側則有手動及自動對焦切換的開關,切換相當方便。
「X100」的光圈、快門及曝光補償是透過實體轉盤進行,使用起來很有使用老機的感覺,
但也別以為「X100」沒有提供任何自動曝光模式。只要將光圈及快門轉盤都轉到「A」,
相機就會進入程式自動曝光模式,也就是 P 模式,此時使用者可從相機建議的多組光圈
快門組合中選擇要用的光圈及快門。單獨將快門轉盤轉到「A」,就是進入光圈先決模式
(A/Av 模式);相反的若僅將光圈轉盤轉到「A」就是快門先決模式(S/Tv 模式)。
採用實體轉盤來控制光圈、快門及曝光補償的好處是:就算相機電源沒開,使用者還是
能進行和曝光有關的設定;至於缺點:那就是在微光的夜間會難以辦識轉盤上的數字,
不過這點可以透過觀景窗或 LCD 上的資訊顯示來克服。
對於需要長時間曝光的人,除了可以使用 T 快門自訂曝光時間外,還可利用 B 快門配
合快門線進行拍攝。「X100」的快門線採用的是傳統的機械式快門線,比起現在多數數
位相機所使用的電子式快門線價格便宜不少,搞不好家中長輩防潮箱中就有一條。
而機頂的「Fn」鍵則是全機唯一可以讓使用者自訂的按鍵,我知道的「X100」使用者大
都將其設為 ISO 切換鍵,但由於我有開啟相機的 Auto ISO 功能且在這類隨身相機又只
拍 JPG 檔,因此我是將其設為「富士」獨特的「軟片模擬」切換。
能自定的按鍵較少是「X100」令我較不能適應的地方之一。
在使用「GXR」時,由於能自訂各按鍵的功能甚至快速選單的排列,因此能將相機設定為
自己順手的狀態,因此會有一種「這是我專屬的相機」的感覺(缺點是別人用你相機時
會發現,按鍵所標示的功能和實際功能不符;以及就算是同型機,只要不是自己的相機
用起來就是不順手),但在「X100」上就得遷就各功能鍵的配置及位置。
機背方面,「X100」採用 2.8 吋 46 萬畫素的 LCD,這塊 LCD 看起來色彩還不錯,只
是細緻度輸了「GXR」一大截;不過就算如此,用來手動對焦我認為是沒什麼問題。另
外,「X100」LCD 的可視角較差,透過 LCD 和人分享照片時對方可能會看到色彩跑掉的
相片。
在觀景窗旁邊有眼睛感測器,能在使用者的眼睛靠近、遠離觀景窗時自動在觀景窗及
LCD 顯示進行切換,這是目前很多相機都有的設計。只是由於我視力很差看 LCD 要靠很
近,導致感測器老是誤動作造成困擾,後來我索性將這項便利的功能關掉了。
機背左側的按鍵配置大致順手,功能也標示的很明確。而機背右上方則提供了一個類似
「GXR」的三向指令控制鍵,只是這個鍵不像「GXR」一樣能自訂各種功能選單在上面,
因此實際用到的機會不多,最多就是曝光時調整一下微調光圈(機身上的光圈及快門轉
盤只能以一級為單位進行調整,想要 1/3 級微調要透過此鍵及下面會提到的機背轉盤
進行),或是自動對焦模式時調整對焦點的大小而已,有點可惜。
機背轉盤的設計在愈來愈多相機上都能找到,只是沒有一家能弄得像 Canon 一樣好操
作。「X100」的機背轉盤和「Olympus PEN E-PL2」(是的,我有買)一樣,很容易在
操作時誤觸其它在轉盤上的其它按鍵,轉盤中間的「MENU/OK」鍵也有同樣的問題。
「X100」身為進階機自然擁有「AF-L/AE-L」獨立按鍵,比較特別的是還有一個獨立的
「RAW」按鍵。當機身設定為拍攝「JPEG」檔時,按下這個鍵可快速進行單張 RAW 檔的
拍攝;這對於忽然面臨自己沒有把握的拍攝情境是相當有用的設計。
好啦!以上就是對於「X100」在外觀及部份操作上的初印象,其它實際使用時的心得及
實拍之後我還會再發文章分享,大家參考看看囉!
--
●●
●##● ╦─╮ ╭─╮╭─╮╔┬╮╭─╮╦╮╗
●##● ╬╰╦ ╬ ║╰─╮ ║ ╬ ║╬│║
●● ╩─╯ ╰─╯╰─╯ ╩ ╰─╯╩╰╝
◥◣│◢◤ 部落格 - http://www.goston.ne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4.186.176
推
09/12 13:37, , 1F
09/12 13:37, 1F
推
09/12 13:48, , 2F
09/12 13:48, 2F
→
09/12 13:49, , 3F
09/12 13:49, 3F
推
09/12 13:52, , 4F
09/12 13:52, 4F
→
09/12 14:07, , 5F
09/12 14:07, 5F
推
09/12 14:13, , 6F
09/12 14:13, 6F
→
09/12 14:13, , 7F
09/12 14:13, 7F
→
09/12 14:16, , 8F
09/12 14:16, 8F
推
09/12 14:28, , 9F
09/12 14:28, 9F
推
09/12 15:06, , 10F
09/12 15:06, 10F
→
09/12 16:41, , 11F
09/12 16:41, 11F
推
09/12 19:22, , 12F
09/12 19:22, 12F
→
09/12 19:46, , 13F
09/12 19:46, 13F
推
09/12 20:15, , 14F
09/12 20:15, 14F
推
09/12 20:16, , 15F
09/12 20:16, 15F
推
09/12 20:20, , 16F
09/12 20:20, 16F
推
09/12 20:21, , 17F
09/12 20:21, 17F
→
09/12 20:21, , 18F
09/12 20:21, 18F
推
09/12 20:29, , 19F
09/12 20:29, 19F
→
09/12 20:49, , 20F
09/12 20:49, 20F
→
09/12 20:49, , 21F
09/12 20:49, 21F
→
09/12 20:50, , 22F
09/12 20:50, 22F
推
09/12 21:01, , 23F
09/12 21:01, 23F
推
09/13 10:36, , 24F
09/13 10:36, 24F
推
09/13 22:13, , 25F
09/13 22:13, 25F
推
09/14 10:49, , 26F
09/14 10:49, 26F
→
09/14 10:51, , 27F
09/14 10:51, 27F
→
09/14 17:47, , 28F
09/14 17:47, 28F
推
09/14 22:08, , 29F
09/14 22:08, 29F
DSLR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