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簡單說明「空氣感」是什麼..

看板DSLR (單眼相機)作者 (暫 別 校 園)時間15年前 (2010/11/24 01:34), 編輯推噓20(20048)
留言68則, 2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 引述《rosyiron (我是羅西)》之銘言: : 1.這應該算不上一個專有名詞...。 空氣感在攝影裡面還不是專有名詞, 但在歷史更長的繪畫中可有專有名詞--Sfumato 是義大利文,中文直譯是梯度、暈層。 繪畫專有名詞--「空氣遠近法」 新竹師範學院美勞系教授蔡常盛在一篇藝評中有解釋: 空氣遠近法乃是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拾去幾何學透視法而改採的技法,此法將色 調柔化,使畫面上物體(含空氣感)在色調之明與暗,物形之銳利與柔順之間得到深遠的 對應效果。 http://old.arttime.com.tw/artist/LEE_TF/comm.htm 代表畫作正是鼎鼎大名的蒙娜麗莎的微笑 http://tinyurl.com/2cvlljp 特別是嘴角的那層暈開,幾百年來,迷死不知多少人。 因此遠近壓縮感是空氣感的一項組成要素, 而更重要的是銳利與柔順間的「柔化」,或者現代語言叫做階調、層次。 照片容易出現一種朦朧感(景深內與景深外是逐漸演繹,而不是剛硬的銳度) 所以在攝影上我對「有空氣感」的定義是: 明暗變化、景深內外之間的過度有豐富的層次。 這跟一般講的散景不同,散景不柔,叫做二線性, 散景是專指景深外的地方。 分享一些或許可以稱做Sfumato的攝影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nheine/3962473638/ http://www.flickr.com/photos/13980928@N03/5200690797/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nheine/3939063865/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nheine/4302618083/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nheine/4404636741/ http://tinyurl.com/28d78l8 接下來談一下較不理性「個人感覺」的部分: 在日系大廠、數位當道的今天,大家對鏡頭評比逐漸以MTF為尊。 因為這比較量化,可以複製,也是一個好鏡的重要指標。 底片銀鹽的層次、德鏡的「味道」漸漸被淡忘 個人使用也喜愛的廠牌Pentax是少數在數位上繼續努力層次感的製造廠, 先說最新的K5在Dx0的三大指標中,色彩深度(人像)color depth(Portrait) 拿到APS中的第一名, 這項指標中以APS來比前十名,P家有四台,前13名P家佔了六台, http://tinyurl.com/28wz5dl 當初K10D利用22bit的引擎也是為了要提高層次感,號稱畫質革命。 可惜寬容度不足、對焦、白平衡等問題,後來被酸得要死... 而我前面推文有提到的FA Ltd三公主,他的設計取向本來就不是要衝暴力MTF或1.2大光圈 他所追求的是那種豐富的階調層次感... 尤其以人像鏡為取向的FA77。 倒是新的DA鏡,用MTF看,幾乎都更棒, 但可能因為數位化、因應放大需求、或成本考量, 逐漸走向提高對比、高銳利的風格,而逐漸少了Sfumato味道。 一點淺見,歡迎交流 : 2.我大概在1996年前後之間,在日文攝影雜誌上看到的,是「尼轟卡每拉」、還是 : 「風景寫真」上看到的,已經不復記憶。因為覺得很新鮮,當時還請懂日文的友人 : 翻譯了一下,所以還有殘存印象。 : 3.當時這個詞,是在形容一些中距離焦段鏡頭85-135mm,在焦點以外的焦外成像, : 也就是現在說的散景。原文的解釋大概是說,「空氣」本來是無形無質的東西,但 : 是透過鏡頭拍攝、以較大光圈形成短景深畫面時,景深外的景物,彷彿是「浸泡」 : 在「有形有質」的空氣之中,像是整個空間充滿果凍般的介質,對中焦點的平面, : 像是被利刃切開一般的清晰,而焦點以外的焦外成像,則有「層次」而「美麗」 : (美麗這部分我一直弄不懂)漸次暈開。 : 4.我沒記錯的的話,當時拿來做範例講解的包括幾支中焦距的鏡頭M75 f1.4 R80 : 1.4 Z85 1.4 Z100 2.0等等,範例照片,就是焦點清析俐落成像紮實連MD臉上的 : 汗毛都清清楚楚、微血管甚至隱約可見,而身後的背景,刻意找的與軸線呈45度 : 的牆面樹葉等散景漸次暈開、模糊。 : 5.十多年前看到的一個名詞,這一段時間裡,有著各式各樣的演繹、解釋也相當 : 有趣,或許有攝友有更早之前的印象,也可以拿出來參酌對照,當作趣談也不錯 : 。 : 以上報告完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5.43.42.148

11/24 01:36, , 1F
我果然猜對了XD
11/24 01:36, 1F

11/24 01:39, , 2F
看完了 覺得 起霧就是 “空氣感“
11/24 01:39, 2F

11/24 01:42, , 3F
1樓你猜對什麼?最後會提到Pentax是嗎?
11/24 01:42, 3F

11/24 01:44, , 4F
空氣感在日本攝影界有個形容詞:Nukeh(ヌケ)
11/24 01:44, 4F

11/24 01:46, , 5F
不過nukeh的解釋比較接近通透感 與對遠近細微差異的表現力
11/24 01:46, 5F

11/24 01:50, , 6F
讚,但我很怕你被說「根本會讓人想罵髒話」。
11/24 01:50, 6F

11/24 01:54, , 7F
等一下會不會來一篇 奶油般散景...
11/24 01:54, 7F

11/24 01:54, , 8F
可惜SMC鍍膜破壞了層次感...
11/24 01:54, 8F

11/24 01:56, , 9F
Pentax我想應該只有在大姑媽時代才算是極致
11/24 01:56, 9F

11/24 01:59, , 10F
例圖叫水氣感可能更貼切吧
11/24 01:59, 10F

11/24 02:02, , 11F
如果真要論透視了話老乃頭的散景變化才真的是精典
11/24 02:02, 11F


11/24 02:14, , 13F
提到老乃頭~ 也順便提一下愛斬人吧!!
11/24 02:14, 13F

11/24 02:15, , 14F
它那有名的漩漩散景...不正是證明了空氣流動的感覺嗎!?
11/24 02:15, 14F

11/24 02:15, , 15F
那才是正港的空氣感啊!! (誤)
11/24 02:15, 15F

11/24 07:30, , 16F
尊爵,不凡,空氣感。
11/24 07:30, 16F

11/24 08:35, , 17F
新的DA鏡MTF都很棒? 樓主是不是弄錯什麼 XD
11/24 08:35, 17F

11/24 08:41, , 18F
1F先讀之準!
11/24 08:41, 18F

11/24 09:25, , 19F
推水氣感。XD
11/24 09:25, 19F

11/24 10:36, , 20F
其實宋代就有用空氣透視法了 像郭熙的樹色平遠
11/24 10:36, 20F

11/24 10:37, , 21F
拍天文的表示:「真空感」才是王道
11/24 10:37, 21F

11/24 11:55, , 22F
我指的是DA比FA更隨流更重視MTF。但這沒有一定好壞
11/24 11:55, 22F

11/24 12:04, , 23F
天文有時候也需空氣感阿~ 星雲的空氣感XD
11/24 12:04, 23F

11/24 12:59, , 24F
Pentax那邊很不錯
11/24 12:59, 24F

11/24 15:28, , 25F
推P家空氣感~但如果對焦系統能升級就完美了~
11/24 15:28, 25F

11/24 15:58, , 26F
不好意思,原po你好像把空氣感跟空氣遠近法搞錯了
11/24 15:58, 26F

11/24 15:58, , 27F
空氣感是日文,空氣遠近感是拉丁文中翻,根本是八竿子無關
11/24 15:58, 27F

11/24 15:59, , 28F
也不過是日文漢字的空氣跟拉丁文中翻的文字類似而已
11/24 15:59, 28F

11/24 16:00, , 29F
勸原po你改個標題,不要再誤導大眾了
11/24 16:00, 29F

11/24 16:02, , 30F
兩個毫不相干的事拿來類比真的很奇怪
11/24 16:02, 30F

11/24 16:03, , 31F
你舉的例圖不是根本就起霧不然就失焦,這也跟空氣遠近感無關
11/24 16:03, 31F

11/24 17:04, , 32F
樓上怎不回一篇文章?
11/24 17:04, 32F

11/24 17:04, , 33F
其實我覺得講得是很像或是一樣的東西
11/24 17:04, 33F

11/24 18:30, , 34F
空氣感在攝影尚無明確定義,我只是借繪畫來類比
11/24 18:30, 34F

11/24 18:31, , 35F
事實上這種柔化效果是一種繪圖手法也是一部分攝影師追求
11/24 18:31, 35F

11/24 19:24, , 36F
空氣感三個字就是原字了,不是原po你用的那個字
11/24 19:24, 36F

11/24 19:24, , 37F
一點都不相近的原因是...空氣感三字原本是日本美髮用語
11/24 19:24, 37F

11/24 19:25, , 38F
"空氣感"三個漢字是有其義的並不是你舉的義文中翻
11/24 19:25, 38F

11/24 19:26, , 39F
不好意思,那就請原po舉一些日文攝影書原文講求空氣感的
11/24 19:26, 39F

11/24 19:27, , 40F
就"空氣感"三字喔,不是你說的空氣遠近法翻成片假喔!
11/24 19:27, 40F

11/24 19:28, , 41F
講這麼多,只是覺得原po何不另起一文,你的解說離空氣感很遠
11/24 19:28, 41F

11/24 19:29, , 42F
完全只是在提"空氣遠近法"
11/24 19:29, 42F

11/24 19:29, , 43F
並不是中譯長得像就適合拿來類比
11/24 19:29, 43F

11/24 20:29, , 44F
不好意思,日文不好,有勞sch大了
11/24 20:29, 44F


11/24 23:48, , 46F
這裡的解釋比較像 mrjameslee 的解釋
11/24 23:48, 46F

11/24 23:51, , 47F
這是日文 wiki http://ppt.cc/romK
11/24 23:51, 47F

11/24 23:51, , 48F
被写体距離との距離に応じたコントラストの変化による
11/24 23:51, 48F

11/24 23:52, , 49F
空気遠近法やフォーカス面からの微妙なボケにより立体感
11/24 23:52, 49F

11/24 23:52, , 50F
が表現されていたり...
11/24 23:52, 50F

11/25 00:04, , 51F
所以我想大家應該是講同一件事 但是不同方向 XD
11/25 00:04, 51F

11/25 11:27, , 52F
空氣感一開始是日本美髮界,甜點界也在用,賣相機也少不了
11/25 11:27, 52F

11/25 11:28, , 53F
成像軟的鏡頭也需要話術來推廣,然後就很多人到處用
11/25 11:28, 53F

11/25 11:28, , 54F
原po是把空氣感拿來當義文中譯解,這基本上是錯的
11/25 11:28, 54F

11/25 11:29, , 55F
wiki是參考用,用日文寫不代表是日本人編的喔~
11/25 11:29, 55F

11/25 11:29, , 56F
我所有作品跟部落格也都用日文寫,但我並不是日本人呀~
11/25 11:29, 56F

11/25 15:37, , 57F
感謝Anvec大的補充,沒想到日文wiki跟我的定義這麼接近XD
11/25 15:37, 57F

11/25 15:38, , 58F
我想中日文定義一個term不一定要完全相同,譬如宅男
11/25 15:38, 58F

11/25 15:39, , 59F
但是談攝影,從繪畫移植可能比美髮適合吧@@
11/25 15:39, 59F


11/25 17:24, , 61F
這個blog也引用了該 wiki 的解釋
11/25 17:24, 61F

11/25 17:30, , 62F

11/25 17:31, , 63F
這是另外一位 應該是老杯杯的網站 對空氣感的解釋與圖片
11/25 17:31, 63F

11/25 17:31, , 64F

11/25 17:32, , 65F
日本類似亞虎奇摩姿勢佳的東西
11/25 17:32, 65F

11/25 17:33, , 66F
http://ppt.cc/W-QF 另一個blog上的解釋
11/25 17:33, 66F

11/25 17:34, , 67F
我根本就不懂日文 XD 所以有什麼相關的資料也請多交流下 thx
11/25 17:34, 67F

11/25 17:35, , 68F
都用漢字跟網路字典加google翻譯猜的
11/25 17:35, 68F
※ 編輯: nctufish 來自: 111.248.166.247 (02/22 02:00)
文章代碼(AID): #1Cw_iBUq (DSLR)
文章代碼(AID): #1Cw_iBUq (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