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UMIX S9 開箱心得 [S9]

看板DC (數位相機)作者 (.)時間1天前 (2025/02/01 10:56), 7小時前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16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https://www.baxermux.org/ersalblog/20250131235411.htm 2/1增加 LUT圖範例 2/2增加 高解析度模式心得與S9規格缺點 Panasonic LUMIX DC-S9 與 LUMIX S 28-200mm F4-7.1 MACRO O.I.S.(S-R28200GC) 開箱 PS.2025/02/01 更新Lut使用心得和範例照 PS.2025/02/02 高解析度模式心得與S9規格缺點 2025年1月28日PCHOME購買,29號到貨,買的是公司貨,有贈送一些東西,登錄商品註冊後之 後還可以拿到以下贈品,但目前還沒收到... 2025.01.01-2025.02.28 憑購買證明官網註冊送: (1) S-R26GC全片幅鏡頭 1顆(市值 $8,990元) (2) DMW-BLK22原廠電池 1顆(市值$2,490元) (3) 蒙皮顏色更換1次(市值 $1,500元) 我的前一台相機是M43的LUMIX GX9,至今到現在已經六年多了,這期間LUMIX也不是沒有新 的M43機種,但機種傾向與我的偏好不符合(GF1.GX7.GX9),未來也可能再也沒有後續接替機 型,剛好YOUTUBE看到LUMIX S9介紹,第一眼感覺就對了...這台S9真的讓我有一種GX9接替 產品的感覺,以後可能會加上一些比較的評測 我對攝影設備的需求大概就是可攜性.重量輕.小巧跟畫質之間能夠有一個平衡...所以都 很喜歡那種小巧輕傾向的相機,從以前Nikon D40到後來的Panasonic GF系列....但到最近 這2.3年發現手機已經符合絕大多數我對創作的需求後,相機出動就越來越少...相機再怎 麼小巧,還是很難隨時帶在身邊阿....但我還是偏向喜歡和熟悉相機的操作,整個操作感完 全不同,這連帶會影響到我拍攝的專注力和興致和投入程度,畫質的話,如果不是拍自己高 興自己欣賞.當成珍藏的那種心態,而是分享社群網路的話,這種需求下相機現在能佔到優 勢不多了... 以前對於全片幅那種極致畫質有佔有的慾望(單純想要,不是需要的那種),但就礙於全片幅 相機重量體積嚇死人(還有貴到嚇死人..),不過現在出了迷你版的,我就很心動,只是我也 很清楚知道,現在買會比較像是買了珍藏品,生活型態已經不是以前學生時代能夠常常到處 跑,每天就是上班下班的為主,漸漸也跟攝影生活比較脫節.... 買了這台,但買相機相比下是小錢,鏡頭投資也是一塊開銷,以前投資M43的鏡頭群已經花了 不少錢,加上現在真的比較沒有動力特別為了攝影專程帶相機常常到外頭到處跑,所以就搭 配LUMIX S 28-200MM最小投資(有可能會再添購LUMIX S 35MM F/1.8. 以前那時代最輕小兼顧畫質的大概就是M43系統,感覺無反光鏡系統拿去給ASP-C或是全幅 搭配使用,又縮小機身後,M43未來也越來越沒明顯優勢在了(以體積.重量可攜性來說). 不知道廠商未來會不會放棄M43機身與鏡頭群開發,讓整個產線繼續經營,目前看起來是想 延續M43在專業錄影這塊,但像GX9那種顧及專業攝影需求且兼顧機身大小平衡的產線可能 不會再有了... 我覺得M43還是有一些優勢,以我以前學生時代和剛出社會存款比較有限 時,價格可以忍受是先決條件,M43鏡頭群價格比較親民,另外喜歡拍攝生態這塊,M43真的是 最超值的選擇了了, 另外如果是錄影需求GH7似乎是滿不錯的選擇... 總之大概是這樣吧...真的覺得沒有gx10非常可惜,買了S9後,覺得相隔六年多,縱然S9在機 身體積外觀設計上給我感覺很GX9,但隨著時代進步,S9真的多了很多東西, 現在時代KOL的 VLOG錄製需求,似乎是現代相機必要提供的條件之一,另外跟手機操作深度整合,S9真的進 步很多,充電也改用USB TYPE-C,以及套用濾淨功能,有一種機身LightRoom的感覺, 畢竟手 機攝影確確實實成為相機產品嚴重的競爭者,相機還是要提供足夠的賣點和增加更多類似 手機的方便性功能,才能避免一般消費市場被侵蝕... 整個拍起來的感覺,跟M43在白天日光充足時候,畫質差異不大,但動態範圍能力明顯S9比較 理想,主要是以前如果畫面中有明暗對比比較大的地方,不然就是黑的死黑,沒有細節,不然 就是白的區域過曝, 在S9拍攝下這種問題改善非常多,但要說白天低ISO畫質表現,其實沒 啥差異...至於光線不足高ISO時,也可以想像S9一定是比較理想. 另外S 28-200MM是旅遊鏡定位,畫質是真的還算不錯,最長焦200mm真的很好用,但就是28mm 其實以廣角端來說有點不足就是. 目前大概就試用到這,剛拿到手,等以後有更多心得再動態補充上去...目前還沒拍過夜景 或是在光線比較不足的情況下使用過...錄影那塊功能我個人也比較少用,雖然這是這幾年 全幅機的一個大重點功能 ,我機子目前已經更新1.2韌體,除非過熱自動停止錄製,不然不 會有刻意的錄製時間限制....另外S9有超高解析度功能,原來是利用多幀合成....不知道 實際的演算輸出方式,但我會希望可以多幀填 感光元件Bayer filter每顆PIXL位置的完整 RGB資訊. Lut檔也已經從手機上LUMIX Lab APP上下載傳送到S9內,不過還沒使用過. 2025/02/01更新Lut使用心得和範例. 我個人其實是比較喜歡接近於現場環境真實呈現的色彩,以前會用LightRoom解raw,略調整 EV,之後輸出tif檔後再稍微略補一點飽和跟對比,只做很基本微調,顏色很沒個性, 算是非 常中規中矩,也可以說是平淡無奇(反正就很標準的預設LR味..),套用Lut後整個畫面色彩 會有比較強烈的個性,主要還是要看你想呈現的感覺選擇適合的Lut, 套用個性濾鏡這塊對 我來說是新的嘗試,以後會多摸索怎樣應用比較符合我的喜好. 2025/02/02 高解析度模式心得與S9規格缺點 高解析度的照片樣張和對照樣張我放在flickr,在flickr你可以選擇下載最高 12000*8000(96M)解析度的照片,對照組一般模式 6000*4000(24M). 12000*8000 sample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rspicu_brox/54300613767/in/dateposted/ 6000*4000 sample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rspicu_brox/54301483191/in/dateposted/ 可以觀察中間紙牌的印刷紋路細節,96M超高解析度是真的能解析度更多細節無誤,但這種 多張合成模式的拍攝只適合腳架拍攝靜物為主,感覺適合用於數位裁切的編輯需求, 尤其 微距拍攝上,另外如果能增加景深疊圖功能那就再好不過了... 這東西是真材實料,但就是多數時候這功能上場時機似乎不多. 最後再來談S9規格缺點...S9我覺得商品定位其實是比較類似M43機型中的GF或是GX,甚至 GF策略定位成份可能還多一點...不過規格不足的部分,多數我並不是很在意..整理一下網 路上提到的. 1.沒有機械快門,拍攝高速移動物體可能有果凍效應,這對我幾乎沒啥影響,主要比較明顯 的大概是錄影模式拍到如同火車之類的移動物,這題我不在意. 2.沒有主動散熱機構,初版韌體錄影會有拍攝時間限制,不過後來韌體升級這個限制移除, 但因為沒有主動散熱功能,錄到一定時間後過熱下還是會停止攝影,這題我不在意.老實說 如果是專業錄影人士 大概也是會去買別的機型像是GH7之類,這台定位我覺得不必強求這 個,就單純很明顯定位不同. 3.沒有EVF,我真的覺得那東西是多餘的,我沒在用那功能,這題我不在意. 4.沒有內建閃光燈(我個人覺得多餘就是),也沒有熱靴座,這題我不太在意,主要還是看拍 攝題材篇好 5.有人抱怨機身不好握持...後來官方有相機握把支架,但我真的搞不懂,為啥一定要用握 的方式拿相機,看你怎樣拿而已,這題我不在意. 6.raw格式只有12bit...這個我有點在意,姑且我猜是商品定位問題,故意做市場區隔?不知 道之後韌體升級能不能修正這塊,不過如果你是JPG直出派,RAW啥格式紀錄跟你毫無影響就 是. 感覺上一些規格需求官方不會沒想到,但就是商品定位刻意作的市場區隔,考慮到受眾族 群.能忍受的價格.體積與功能平衡所做的取捨,如果你原來有用LUMIX M43系統, 而且是 GF GX相機愛好者,這台的定位適合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2.233.248.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C/M.1738378592.A.49E.html ※ 編輯: erspicu (182.233.248.16 臺灣), 02/01/2025 20:49:25

02/02 05:41, 16小時前 , 1F
推心得
02/02 05:41, 1F
※ 編輯: erspicu (182.233.248.16 臺灣), 02/02/2025 14:27:24
文章代碼(AID): #1ddOrWIU (DC)
文章代碼(AID): #1ddOrWIU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