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每個時代的音樂有他最適合的載體

看板Audiophile (電腦喇叭 音響系統)作者 ( )時間5小時前 (2025/05/01 17:34), 4小時前編輯推噓6(6016)
留言22則, 9人參與, 3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黑膠 CD 高解析檔案 到底哪個優 雖然說是月經題 但因為阿伯我最近都在聽atmos 又有了一點新感觸 我玩兩聲道也快二十年了 聽古典音樂則是超過三十五年 從小時候聽錄音帶 到現在聽atmos 都在聽古典 一言以蔽之 每個時代的音樂 有屬於他最適合的載體 1.黑膠全盛時期 1960-1980年代 如果你去找這期間出版的唱片來聽 像是麥克傑克森的BAD thriller 或是iron maiden前幾張專輯 或是Santana前幾張專輯 或是齊柏林飛船 等等 然後你對比後來重出的CD板來聽 你就會發現 那超級巨大的差異 這些專輯 基本上在黑膠上的效果>>>>>>CD 好比麥克傑克森的Triller 這張本來就是黑膠專輯 目標是出在黑膠上 所以唱片時間很短 才四十幾分鐘 只有九首歌 這是因為在黑膠上 他一張兩面剛剛好 顫慄這張專輯 他黑膠感的活生感是非常非常強烈的 以前我有這張專輯的時候 每次放都想跟著一起跳舞那種活生感 CD感就差多了 好聽歸好聽 但你不會想要一起動 那個活生感差太大了 2.1990年代後 CD全盛時期 這時候出版的CD 你如果去找黑膠來聽 你就會發現 差距不那麼大 我之前有傑克強森的in between dreams CD跟黑膠都有 這張專輯是CD時代出版 黑膠跟CD差距就不大 幾乎聽不太出差別 3.然後進入現代atmos時代 其實一樣 atmos時代製作的全新atmos專輯 和CD時代或類比時代製作的專輯再重新atmos化 那個效果也是遠遠不如現代的atmos專輯 好比這張 Nessa Barrett - AFTERCARE 這張在apple music上的atmos版 那效果之好是讓人下巴掉下來的 各種音效是從前到後 從後到前 一直環繞你的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音樂表現方式!! 這張專輯我有時候回去聽他的兩聲道版本 實在輸太多 低頻還是很猛 音樂還是很好聽 但你聽過atmos版就知道 天差地遠 差十個罩杯不止 但如果是CD時代的專輯 現在重新後製atmos 那效果就非常兩極化 有些還不錯 像是Celine Dion的Falling into you 這個後來做的atmos版效果就很好 但也有很慘的 像是Bon Jovi的new jersey atmos版本根本不知所云 音效超級不協調 不如回去聽兩聲道版本 也確實該聽兩聲道版本 因為New Jersey當初就是以兩聲道為目標在製作的阿 4.我後來沒有繼續聽黑膠 也是因為音樂內容 不是黑膠的聲音不好 而是我不是黑膠時代的人 古典音樂還好 從1950-2020 我都聽 但古典音樂以外的音樂 像是流行 搖滾 電影原聲帶等等 我聽的幾乎都是80年代以後 90年代為主 我後來恍然大悟 我是CD時代的人 我不屬於黑膠時代 所以我才沒繼續聽黑膠了 而我開始聽atmos 也是覺得 既然有幸活到atmos時代 也該試試atmos音樂 從此不可自拔XDDDDD 話說等我天空聲道好了在來版上分享我的atmos系統 嘻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5.79.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746092050.A.E30.html ※ 編輯: Tosca (203.75.79.40 臺灣), 05/01/2025 17:36:16

05/01 17:39, 5小時前 , 1F
我都聽初音跟聲優autotune
05/01 17:39, 1F

05/01 17:39, 5小時前 , 2F
還有玖壹壹
05/01 17:39, 2F

05/01 17:41, 5小時前 , 3F
我都聽法拉利姐
05/01 17:41, 3F

05/01 17:42, 5小時前 , 4F
鍾明軒
05/01 17:42, 4F

05/01 17:59, 5小時前 , 5F
我都聽大悲咒電音版
05/01 17:59, 5F

05/01 18:00, 5小時前 , 6F
還有阿彌陀佛姊
05/01 18:00, 6F

05/01 18:02, 5小時前 , 7F
期待系統分享也來搞一套
05/01 18:02, 7F

05/01 18:04, 5小時前 , 8F
不像原po有這麼多體驗,但發現那些AAD或ADD製作的CD
05/01 18:04, 8F

05/01 18:04, 5小時前 , 9F
檔案對比釋出的24/192檔案,後者真的比較好聽。一開
05/01 18:04, 9F

05/01 18:04, 5小時前 , 10F
始就是DDD製作的,反而16/44.1和24/192差別沒那麼大
05/01 18:04, 10F

05/01 18:04, 5小時前 , 11F
05/01 18:04, 11F

05/01 18:55, 4小時前 , 12F
多聲道音樂本來就猛太多了 兩顆喇叭怎麼可能打得贏七顆
05/01 18:55, 12F

05/01 18:56, 4小時前 , 13F
話說釋出atmos 音樂是透過檔案嗎? 這樣不會很難賺錢嗎
05/01 18:56, 13F
看起來是蘋果出錢 因為大部分唱片的atmos板只有串流聽的到 實體了話會出藍光 但非常少 我有一套卡拉揚的七零年代貝多芬九大純音樂藍光 就有atmos 這套在apple music也聽的到atmos版 但除此之外大部分apple music上的atmos音樂都沒有實體版 我覺得效果超好的aftercare這專輯也沒實體atmos可以買 反而他有出黑膠 快笑死 ※ 編輯: Tosca (203.75.79.40 臺灣), 05/01/2025 19:03:17

05/01 19:13, 3小時前 , 14F
期待Atmos的分享
05/01 19:13, 14F

05/01 19:21, 3小時前 , 15F
近期也是聽到ATOMS真的好有感
05/01 19:21, 15F

05/01 19:35, 3小時前 , 16F
主要是每個時代的音樂製作美學全然不同,七十年代錄
05/01 19:35, 16F

05/01 19:35, 3小時前 , 17F
音技術突飛猛進,八十年代效果器發展突飛猛進,九十
05/01 19:35, 17F

05/01 19:35, 3小時前 , 18F
年代到2010數位化技術,到2010-2025的多聲道,量測
05/01 19:35, 18F

05/01 19:35, 3小時前 , 19F
技術技術突破,造成現代音樂即使是獨立樂團的新歌,
05/01 19:35, 19F

05/01 19:35, 3小時前 , 20F
在聲音乾淨度真實度解析和音像定位上都可趕上過去發
05/01 19:35, 20F

05/01 19:35, 3小時前 , 21F
燒片的聲音,現在差別就是動態問題,但這是大眾習慣
05/01 19:35, 21F

05/01 19:35, 3小時前 , 22F
問題,不是技術做不到
05/01 19:35, 22F
文章代碼(AID): #1e4q0Ium (Audiophile)
文章代碼(AID): #1e4q0Ium (Audioph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