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平衡數位線比較與DAC電源線盲測檔

看板Audiophile (電腦喇叭 音響系統)作者 (IG: macross.memo)時間4月前 (2024/09/08 22:20), 4月前編輯推噓11(11025)
留言36則, 6人參與, 4月前最新討論串1/1
嗨各位版友好 近期在版上看文章買買線 本版跟耳機板上各個大神、線神的歷史文章我都有拜讀 受益良多!很感謝版上資源 看到前面有版友討論線材對數位訊號的影響 可惜我錄音室是走主動式的監聽系統 擴大機的線材我沒法測試 就回饋數位線跟DAC(小電流)電源線的些許測試檔案吧 我覺得一次聽整首歌混音混在一起 在辨識差異上難度較高 (比較適合有金耳朵的高手) 一般大眾一次只專心注意主唱或單一樂器(BASS、鼓) 會比較好去辨別線材差異點 本次數位線材我用人聲來測試 其他樂器我在混音軟體裡都先Mute掉了 (請不要問我為什麼會有混音工作檔, 如果要分享還請低調,耳機板或是音響友版自己人聽聽就好摟~) (本次測試因為混音軌數很多 加上軟體混音效果器也上很多 我電腦Buffer Size又開太小 播放又錄音時有時會有"啵"一聲的數位小爆音 這個不好意思請忽略啦 Buffer Size忘記調大~~~) 第一個檔案網址: https://pse.is/6emblk 將歌手的唱歌檔(有包含混音後製) 由第一台電腦播放音檔 走RME Fireface UFX 錄音介面的Analog輸出 接到第二台電腦RME 錄音介面的Analog輸入 再從第二台電腦RME的AES/EBU的數位輸出 接回第一台電腦RME的AES/EBU數位輸入 (有剪掉一些重複樂句 因為激昂樂段跟氣音樂句最好辨別) 前後變動的只有動一條AES/EBU線材這個參數(其他線材沒有動) 分別測試VOVOX link direct SD AES/EBU 平衡數位線 跟Stage III CHIMAERA AES/EBU 數位線 第二個檔案網址:(聽低頻樂器) (因為原曲版權 檔案每軌人聲樂器的音量不能跟原曲一樣 所以我先弄一個人聲小一點的未Mastering版本 這個檔案Bass跟大鼓沒有壓太多 原汁原味 比較突出 可以先拿來比較低頻表現 人聲版本我等等有空再做~~) https://pse.is/6emvra 數位線用VOVOX link direct SD AES/EBU 平衡數位線 不更動 更換第一台RME Fireface UFX mk3錄音介面的電源線 也就是DAC的電源線盲測 參與的選手有:(以下不按照檔案內撥放順序來排序) A:原廠小黑線 B:Telos Golden Reference 一代 電源線 C:粿子大Valhalla2 九股絞電源線 D:Siltech Classic Legend 880P電源線 E:Cardas Clear Beyond XL電源線 第三個檔案網址:(聽人聲) https://pse.is/6err79 如果沒有要特別比較低頻表現 直接聽這個檔案人聲比較清楚~ 因為是聽人聲~ 多加了一條Kripton PC-HR1500M FI-28(R)鍍銠公頭+WATTGATE 350i AG藍星鍍銀母頭 一次聽多條線太難了~ 可以下載檔案到電腦 不同電源線不妨先只聽一個樂句或樂段來辨別 比如先聽第1條電源線清唱的段落 趁聽覺記憶還在 再馬上跳到第2條電源線的清唱段落 一次只比較兩條線 比較聽得出來! (下頁公布盲測答案) 1號:小黑線 2號:Cardas Clear Beyond XL電源線 3號:粿子大Valhalla2 九股絞電源線 4號:Telos Golden Reference 一代 電源線 5號:Siltech Classic Legend 880P電源線 6號:Kripton PC-HR1500M FI-28(R)鍍銠公頭+WATTGATE 350i AG藍星鍍銀母頭 再次謝謝貴版大神們的好文 我也還持續看著你們的文章尋找理想的聲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2.78.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725805247.A.6BF.html ※ 編輯: macross2 (114.32.78.45 臺灣), 09/09/2024 02:25:38 ※ 編輯: macross2 (114.32.78.45 臺灣), 09/09/2024 02:31:14 Oswyn: 恕我駑鈍 以上的測試什麼環節跟DA有關係 不好意思 我忘了解釋我用兩台電腦對錄~~ ※ 編輯: macross2 (114.32.78.45 臺灣), 09/09/2024 21:52:12

09/10 19:36, 4月前 , 1F
我其實覺得這個人聲錄的滿慘烈的,以印象來說,數位
09/10 19:36, 1F
第三個檔案人聲部分原本修飾的外掛效果器我關掉不少 想說盡量也把原本錄音瑕疵呈現出來~

09/10 19:36, 4月前 , 2F
線我比較喜歡vovox的聲音,但當初我就是發現vovox的
09/10 19:36, 2F

09/10 19:36, 4月前 , 3F
線還是比現場聽到的聲音要美化,所以才換掉的(我是
09/10 19:36, 3F

09/10 19:36, 4月前 , 4F
拿來工作用),電源線我則是比較喜歡第二號,第一號
09/10 19:36, 4F

09/10 19:36, 4月前 , 5F
較呆,第五號則最怪,已經到了有點扭曲的程度,只是
09/10 19:36, 5F

09/10 19:36, 4月前 , 6F
無論如何,我是絕不會花百倍以上的價錢去買這麼貴的
09/10 19:36, 6F

09/10 19:36, 4月前 , 7F
電源線的,相距大約才5%不到,使用器材Mac - sommer
09/10 19:36, 7F

09/10 19:36, 4月前 , 8F
- Mytek dsd 192 dac - Dynaudio BM5A
09/10 19:36, 8F
macross2:兩條數位線中,我也比較喜歡Vovox的聲音~ ※ 編輯: macross2 (114.32.78.45 臺灣), 09/10/2024 20:18:53

09/10 20:59, 4月前 , 9F
不同線材 同個檔案的回錄,如果資料比對有誤差範圍外
09/10 20:59, 9F

09/10 20:59, 4月前 , 10F
的差異,能否用來舉證數位線材有差異?
09/10 20:59, 10F
單就AES/EBU來測試我覺得換線有差 Stage III錄起來中低頻變多,高頻比Vovox圓潤 Vovox沒有屏蔽,活生感較好,但若是錄到太尖銳的高音,S3C會修釋的比較漂亮 我以前也是覺得數位線材傳遞數位訊號哪會有差~ 但實測我換Stage III捅進去就是那個Stage III招牌的厚聲染色 捅Vovox就是Vovox那種清亮高頻 換線材有差別的原因其實前篇文章有大大提過了 如果要舉證 我可以開電腦重新調整Buffer Size 錄個沒有數位小爆音的版本 不過回想起來 就算拿檔案要去說服以前的我 以前的我應該還是會不相信 會覺得一定動了什麼手腳 所以我覺得不用去特意說服別人所相信的事 線自己捅,自己聽,就會得到自己認為的正確答案~~ ※ 編輯: macross2 (114.32.78.45 臺灣), 09/10/2024 21:33:27

09/10 21:20, 4月前 , 11F
我只能說,錢可以花在更好的喇叭,或是處理空間,或
09/10 21:20, 11F

09/10 21:20, 4月前 , 12F
是搞個地下室聆聽室,樣樣比起換線都是百倍以上的差
09/10 21:20, 12F

09/10 21:20, 4月前 , 13F
09/10 21:20, 13F
換喇叭跟大件 處理空間音場 的確比線材重要且優先!

09/10 21:29, 4月前 , 14F
當然可以 有發燒USB太發燒直接裝置脫鎖沒辦法播的 有聲音/
09/10 21:29, 14F

09/10 21:30, 4月前 , 15F
沒聲音,100%能過的ABX
09/10 21:30, 15F
XDXD ※ 編輯: macross2 (114.32.78.45 臺灣), 09/10/2024 21:38:33

09/10 21:38, 4月前 , 16F
原po提到buffer size,讓我想起以前也有buffer小比較
09/10 21:38, 16F

09/10 21:38, 4月前 , 17F
好的說法,好奇您是否願意試試buffer刻意拉到很大後,
09/10 21:38, 17F

09/10 21:38, 4月前 , 18F
回錄的資料是否也有差異?
09/10 21:38, 18F
回錄時開大反而資料會更好 因為回錄不用即時監聽 (歌手配唱時需要即時監聽自己有沒有走音 需要低延遲 所以buffer size設定的數值要低一點) 回錄是錄下錄音軟體所播放的音軌 Buffer Size 開大 電腦負擔較小效能更好 播放的音質當然也會更好 開到256 ~ 512 samples 我的電腦處理起來就很OK 再開更大(1024~2048)就聽覺上跟頻譜圖上來看 看不太出差別~ 大概知道你要討論什麼 不過我是用錄音介面的驅動 不是MME、ASIO ~ 他最大就只讓我開到2048 不會有ASIO Buffer Size 開到8192 拖泥帶水的那些問題~ ※ 編輯: macross2 (114.32.78.45 臺灣), 09/10/2024 22:31:00

09/10 23:13, 4月前 , 19F
爛耳沒測,不過推一個
09/10 23:13, 19F

09/11 01:36, 4月前 , 20F
抱歉,不是指回錄端的buffer,而是指播放端的buffer,
09/11 01:36, 20F

09/11 01:36, 4月前 , 21F
2048很大了,對照32 sample之類的標準狀況是否回錄後
09/11 01:36, 21F

09/11 01:36, 4月前 , 22F
有差異這樣。當初Myav那邊都是想辦法壓到超低buffer在
09/11 01:36, 22F

09/11 01:36, 4月前 , 23F
播放。
09/11 01:36, 23F
瞭解!!以我電腦的情況 第一個檔案就是開32 samples 但整個檔案有近100條音軌又掛上很多軟體外掛效果器 所以音質對比第三個檔案開512 samples, 32 samples的檔案 電腦效能超過負荷, 音質不好且有數位爆音~~ ※ 編輯: macross2 (114.32.78.45 臺灣), 09/11/2024 09:13:34

09/11 12:02, 4月前 , 24F
推實驗 看起來是數位線的連接影響到旁邊類比的DA/A
09/11 12:02, 24F

09/11 12:02, 4月前 , 25F
D
09/11 12:02, 25F

09/11 14:43, 4月前 , 26F
這種接法的目地為何?為什麼不用電腦 A數位數出,走待比
09/11 14:43, 26F

09/11 14:43, 4月前 , 27F
較用的AES線,給B電腦數位接收就好了
09/11 14:43, 27F
對~~~其實第一個檔案如果這樣錄少了Digital to Analog 音質會更好! 就想說順便測一下第一台電腦錄音介面的DA功力跟換電源線的差異~ ※ 編輯: macross2 (114.32.78.45 臺灣), 09/11/2024 15:24:21

09/11 16:13, 4月前 , 28F
純粹數位互傳,檔案不會有任何差異應該是共識了吧
09/11 16:13, 28F

09/11 16:13, 4月前 , 29F
還是我誤會了嗎XD
09/11 16:13, 29F
※ 編輯: macross2 (114.32.78.45 臺灣), 09/11/2024 16:34:16

09/11 17:52, 4月前 , 30F
一定要過DA成類比訊號再重新高精度DA取樣做比對才有意
09/11 17:52, 30F

09/11 17:52, 4月前 , 31F
義吧? 純數位傳輸在資料層面不會有差異的。
09/11 17:52, 31F

09/11 17:52, 4月前 , 32F
”高精度AD取樣“
09/11 17:52, 32F

09/11 17:55, 4月前 , 33F
都沒差的話拿個號稱透明的DAC播放再配上號稱透明的ADC錄音
09/11 17:55, 33F

09/11 17:55, 4月前 , 34F
回去跟原檔看能不能ABX出來
09/11 17:55, 34F

09/12 01:42, 4月前 , 35F
都ad回來了,直接訊號分析啊,直接對錄不會有環境底噪
09/12 01:42, 35F

09/12 01:42, 4月前 , 36F
干擾,比對看看就知道有沒有差異
09/12 01:42, 36F
文章代碼(AID): #1ctRA_Q_ (Audiophile)
文章代碼(AID): #1ctRA_Q_ (Audioph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