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新一代NV筆電入門獨顯 GT520M 效能評測
M01好讀板: http://goo.gl/YrNnQ
自從Intel、AMD都開始將GPU跟CPU作在一起後
各類專家普遍認為
缺乏CPU支持的 nVidia 在筆電平台上的策略勢必要有所調整
對NV來說 面對強力內顯APU、Intel HD300的追趕
再不振作起來的話 其未來恐怕是凶多吉少
透過這次的評測 筆者發現 NV的確奮發圖強
大大的調升了所謂入門獨顯的門檻
http://goo.gl/IKiPR
而就筆者所知的情報
接下來也將會有大量採用GT520M的筆電上市
例如ASUS U36SD、U31SD Lenovo V370等機種
所以在大部分產品上市之前 筆者也特地做了一篇520M的效能評測
來幫助大家在選購時能有個依據
雖然是作為品牌的入門顯卡
但新一代nVidia入門顯卡 GT520M的實力
已經遠遠的超越了過去入門獨顯 GT305m、GT310m、GT415m的水準
以往的這些老前輩 只能說是「雞肋」、「聊勝於無」
即便是火力全開也只能跑一些無關緊要的舊作
或是提供硬解的功能
但新一代的GT520M卻足以勝任一些中高畫質的3D大作
不過在此還是要說明一下 讓大家不要有過高的期望
筆者這裡所謂的「勝任」
當然是跟過去的入門獨顯只能以最低效能來進行這些遊戲
或甚至LAG到無法進行某些吃資源怪獸遊戲的狀況來作比較
520M畢竟是入門獨顯 除了價格不能太高以外
其面對的市場亦包括輕薄筆記本也是其目標
(以台灣來說像13吋的ASUS U35、U31或是ACER 3820TG 是大宗)
所以NV再怎麼跳水放送
也不可能會把520M設定得太過效能強悍 讓他變成吃電怪物
總而言之
相較於過去只要想玩個3D遊戲就非得挑個中上的獨顯的狀況
現今的GT520M讓不堅持一定要在筆電上面效能全開的跑遊戲的你
絕對可以得到滿足
不再廢話 接下來就來看評測吧
http://goo.gl/6RmSX
首先來看一下簡單的規格 GT520M搭載了48個CUDA core 核心頻率是600
筆者拿到的這台筆電則是選擇搭載1G GDDR3
沒記錯的話這款顯卡也可以搭載GDDR5 不過那樣做會拉高價格跟發熱量
所以這部分就要看廠商怎麼設定了
當然 消費者選購時要稍微注意一下就是
http://goo.gl/V0vmF
windows experience這款win 7內建的評測軟體 有著讓人摸不著頭緒的評分標準
例如 4核AMD Athlon II 640跟Core i5 750都是7.3
、筆者桌電配的4670 效能比gt520m好上一大截
但兩者的分數差距卻僅有0.4分…
總而言之WEI實在沒什麼參考價值 但因為人人都有、不放的話還是會有人問
所以我還是放上來給想知道的人看看
Btw 因為拿到的是剛飄洋過海來的工程樣機 所以介面是日文的…請多包涵
接下來則是FUTUREMARK出的一系列評測軟體
http://goo.gl/14OxF
首先 還是免不了要跑個老梗的3DMARK 06
因為這款評測軟體過於老舊 而且評分比重過度偏向於CPU
所以這個分數一樣是僅供參考
筆者手中的筆電是配備i5 2410M
因此分數也就遠不如mobile01上另一篇
用4核心i7跑出來的可以到6000多分那樣好看
再來是3dmark vantage
http://goo.gl/fyYzz E:GPU SCORE 8715
http://goo.gl/hcQRd P:GPU SCORE 1792
筆者分別測試了Entry跟Performance這兩個模式
以筆者目前查到的資料來看
Intel 2630QM的HD3000在E模式跑出來的分數是8000出頭
在這個狀態下兩者個效能看起來是差不多的
但是換到P模式時 HD3000就只有1200多分了 而GT520卻有1800分的實力
因此 筆者認為 這足以證明在3D需求較為吃重時
GT520M的確有達成nVidia預設"1.5倍於HD3000"的目標
下一個測試軟體是3dmark 11
http://goo.gl/sLoGR
http://goo.gl/oUkWp
兩個不同模式下的得分分別是 E871 P527
這款軟體畢竟是新出 所以筆者實在找不到什麼具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但測都測了 所以還是放上來給大家看看
也讓以後的顯卡評測能有個比較的基礎
最後則是評測軟體之中的重頭戲:UNigine Heaven
http://goo.gl/hhrfL
有在關注顯卡市場的朋友
應該都曉得這是款針對顯卡在DX11模式底下的極限所在的測試軟體
即便是一般桌上型顯卡跑這個軟體時也是吃力不討好
而GT520m果然是入門級顯卡 跑出了悲劇般的FPS…
不過跑之前想必大家本來就不會有什麼期待
所以這分數應該也可算是不負眾望吧 !
關於測試軟體部分到此結束 接下來來看幾個遊戲的benchmark
這部分由於遊戲benchmark眾多 所以筆者只能挑幾個比較常見的出來
不能逐一評測
http://goo.gl/XHHSV
快打旋風 SF4 解析度1360X768 特效全預設
雖然只有拿到C 但平均FPS 47.25還算夠順暢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解析度1366*768 @medium render用最後一個DX11模式
http://goo.gl/UOlD7
除了最後一個場景 平均約25最低在20左右
以流暢度而言 算是可以接受的
http://goo.gl/iPInQ
同樣設定調成high模式的話 FPS稍稍的下降了一點
不過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繼續來看射擊遊戲 這次是第一人稱的「惡靈古堡5」
http://goo.gl/I90e9
在解析度1360x768 其他部分都採用預設的情況下
拿到了一個不高不低的評分 「C」
FPS平均27.3 還算順暢 不會有LAG延遲的場景出現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賽車遊戲 Dirt 2
這也是一款相當吃顯卡的遊戲
採用解析度1366X768下去跑
http://goo.gl/50rt8
Medium的時候 平均FPS 27.4 最低也有24.1 雖然FPS沒到30
不過個人認為賽車遊戲的畫面需求較射擊遊戲來得低一點
所以算是十分順暢的
http://goo.gl/2iq5q
調到High以後 平均還有23 順暢度也是可以接受的
http://goo.gl/HVBvl
調到Ultra High以後 FPS只有17.5
某些時候可以明顯得看出來不順的狀況發生
最後 重量級硬體殺手Final Fantasy XIV登場!
http://goo.gl/oJ56Q
Low模式也只跑到1039 …慘
全程的FPS多落在15~25 平均應該約20左右 最高35 、最低12
雖然沒有到「幻燈片」的程度 勉強要玩應該還是可以 但順暢度不是很夠
只能說
入門獨顯碰到這種遊戲 還是乖乖去旁邊畫圈圈比較好…
除了這幾個軟體以外
我也拿來打了幾個遊戲
其中一個是魔獸三國的「信長之野望」
雖然Warcraft 3是個古老的遊戲
但因為「信長」這款自製地圖運用了眾多華麗的法術
所以在多人會戰的時候 稍差一點的獨顯或是一般內顯也是無法承受的
而GT520M 在特效全部調到最高的情況下
也不會碰到法術一多就整個卡住的情況 順暢度令我相當滿意
另外一個我玩的遊戲是3d巨作「Crysis」
我將解析度調成1366*768 特效全部調medium時FPS大部分落在15~25
只有少部分時候會有明顯的LAG狀況出現 算是勉強可玩
如果把特效全部調low的話 FPS則提升到35~40以上 還算不錯
以上是效能測試的部分
如我之前所說的 GT520M雖然是一款入門顯卡
但這張顯卡的實力足夠以中等畫質進行大部分市場上現有的3d大作
如果你沒有堅持一定要特效全開進行遊戲、
沒有定期追新款3D遊戲大作的習慣或是你沒有在等某B開頭公司的D開頭3D遊戲
那我想配備這款顯卡的電腦
應該可以滿足你未來一兩年左右的遊戲需求
在跑完測試軟體、遊戲測試後 最後一部分讓我們來看GT520M的溫度以及功耗
究竟輕薄型筆電的散熱設計如何、能不能順利散熱呢?
我想這部分是大部分開箱文比較少會提到的
而且這幾天在mobile 01也引起了相當大的風波
所以我想現在大家都會更關注這部分
因此 儘管我認為GT520M 的功耗並沒有高到會引起散熱上的問題
不過還是藉著這個機會趁機作一下介紹
由於市面上還沒有出現13吋輕薄機+GT520M的產品出現
所以本次測試的主角是向CJScope借測的工程樣機
當然 筆電的散熱能力是跟散熱模組及設計息息相關的
接下來來稍微看一下這台筆電的散熱設計
http://goo.gl/OFVqY
首先是背面的雙進氣口 右上角的是在CPU正上方 左下角的則在風扇上方
http://goo.gl/JzNST
內部是雙熱導管加單一大風扇的設計 風扇直徑約在6cm左右 厚度則有8mm
銀色的散熱鰭片橫列的長度則是7 公分左右
這樣的散熱模組 不論是設計或是規格 都可說是十分的常見
以我的印象來說
市售機種中acer 3820TG、Toshiba R700/R830
算是在13吋以下中較特殊的案例
其餘大部分都是採用類似的設計
就連上一代的macbook pro 13 2009 也用了差不多的設計
(p.s. macbook是用單導管 但是有鋁鎂合金外殼幫助散熱)
甚至3820TG的下一代也採用了單風扇+雙導管的設計
而且對應的是耗電量高達40w、更熱的GT540M
拿差不多的的設計用來對付耗電量只有17w的gt520m可以說是綽綽有餘
如果有玩家想要拿來小小的超頻一番 我想也不至於造成過熱的情況
而這幾台筆電在散熱部分所差的地方 恐怕僅在於背蓋拆卸後是否能輕鬆清到風扇
敝人印象中大部分的筆電都不會刻意去設計成讓消費者能輕鬆就接觸到風扇
3820tg如是 u35如是 14吋筆電也有很多是這樣
macbook好拆但前提是得自備一套特殊工具…
所以也算是一般人無法輕易接觸內部機構的機種
而之所以要如此設計 除了緊緻度的關係外 也有隱含讓DIY USER不能任意升級、
讓一般消費者不能夠輕鬆的接觸到機身重要部件進而造成破壞可能性的用意在
所以這部分的設計可說是跟筆電廠牌沒有太大的關係
而是跟各台筆電的選擇有關
http://goo.gl/b655s
筆者借測到的這台筆電則比較有趣 只要鬆開一個螺絲就能卸下整個背板了
這就不是常見的設計了
這對像我這種會自己清風扇、換硬碟換記憶體的人而言可說是相當方便
對一般人而言這也是沒有任何難度可言的簡單設計
不過這樣其實還是對DIY USER比較方便 對一般消費者幾乎沒有什麼差異
一般人如果覺得自己的電腦使用久了容易發燙 除非你沒時間多跑一趟外
大部分時刻我都建議直接丟回原廠請他們處理會比較好
尤其現在有些品牌會有免費健診服務 大可多加利用之
接下來是功耗與溫度的部分
GT520M為了控制功耗 在平常使用狀態下 頻率是非常低的
http://goo.gl/bGTH3
這是在文書處理+上網的狀態下的頻率 只有最大頻率的1/10不到
http://goo.gl/hZkUq
這是我是開了1080P影片讓GPU硬解
令顯卡處在低度使用的狀態下測到的 此時的頻率只有最大頻率的1/3
http://goo.gl/f2MPd
全速狀態下的使用情形就回覆到預設的頻率了
接下來是看全速狀態下的使用溫度
http://goo.gl/spCat
這部分的測試是在跑Crysis時測得的
如果碰到長時間連續使用的情況
例如燒機測試或是進行數小時的重度3D遊戲
可能還會因為積熱的關係讓溫度再高個5度左右
不過這個溫度畢竟是機身內部測得溫度
外部機身的溫度就沒那麼高了
以整個機身來說 儘管長時間使用 也不會燙到無法接觸
甚至我要說 在天寒的時候機身大部分地方的溫度拿來暖手可是都還嫌冷
平常狀態下接觸筆電外部時的感覺則跟人體體溫相當
http://goo.gl/NrS2G
在這邊還要額外提醒一件事情
筆電在使用的時候 一定要放在堅硬穩固的平面上
例如木質或玻璃的桌子
放在軟的地方例如布面上 會因為下陷加上布面表面不平的關係讓通風不順
進而造成機器無法散熱、溫度上升
如果要放在紙面或是其它不平的平面上的話
也要注意一下筆電有沒有下陷影響到底部的通風
至於功耗的部分 由於每台筆電的狀況都不太相同
所以在此我也只能提個約略的狀況 就沒辦法做詳細的評測了
這台筆電在電池電量還剩下30Whr(這大約是3 CELL的電量)的情況底下
純文書+網路的續航力最大約3小時
如果讓筆電全速跑的情況底下 30WHR則只能勉強撐個1.5小時
放影片則約有2小時出頭
也就是說 如果是acer的3820tg 6CELL大電池來看
續航力最大大概可以拉到6個小時左右 全速則應該落在2.5~3小時左右
總結而言 我認為 身為入門級獨顯的GT520M這次的表現是令人驚豔的
其表現甚至超越了兩年前的nVidia中高階獨顯 9650M GT/ 9600M GS
這多少要拜AMD跟INTEL加入的良性競爭所賜
如果不是AMD跟INTEL大幅的提升內顯的實力的話
實際上 較GT520M來得差上一階的AMD入門獨顯HD 6370
其表現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入門獨顯
不過筆者在此也不能排除nVidia推出跟AMD HD6370同級、
較520m更低階顯卡的可能性
屆時就不能再稱520m為入門顯卡了
以上 寫得落落長
也是很用心地在寫 希望大家多多捧場
下台一鞠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75.181.224.15
推
04/01 18:52, , 1F
04/01 18:52, 1F
→
04/01 18:52, , 2F
04/01 18:52, 2F
推
04/01 19:01, , 3F
04/01 19:01, 3F
經你這麼一說 我剛剛才發現我寫成6470 !
推
04/01 19:07, , 4F
04/01 19:07, 4F
推
04/01 19:08, , 5F
04/01 19:08, 5F
→
04/01 19:08, , 6F
04/01 19:08, 6F
推
04/01 19:09, , 7F
04/01 19:09, 7F
→
04/01 19:10, , 8F
04/01 19:10, 8F
→
04/01 19:11, , 9F
04/01 19:11, 9F
→
04/01 19:12, , 10F
04/01 19:12, 10F
推
04/01 19:12, , 11F
04/01 19:12, 11F
推
04/01 19:13, , 12F
04/01 19:13, 12F
→
04/01 19:38, , 13F
04/01 19:38, 13F
→
04/01 19:40, , 14F
04/01 19:40, 14F
推
04/01 19:47, , 15F
04/01 19:47, 15F
推
04/01 19:48, , 16F
04/01 19:48, 16F
→
04/01 20:09, , 17F
04/01 20:09, 17F
→
04/01 20:10, , 18F
04/01 20:10, 18F
※ 編輯: QuentinHu 來自: 175.180.106.171 (04/02 11:36)
→
04/25 16:13, , 19F
04/25 16:13, 19F
nb-shopping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