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 C2D E6300 vs P-D 945測試
1.前言:
依照之前Pen-D 805高cp值熱賣的往例,
intel也在今年第三季推出9系列除去VT(虛擬技術)的精簡版,也就是9x5系列
較標準規格9x0系列相比便宜了許多,
再加上D0製程的發熱量改進,不可否認的是一個好選擇
不過9x5系列推出的時程也正好是intel將新一代產品C2D推出的時間
因此就有許多關於9系列大幅降價的相關說法,
不論是舊晶片清庫存,或者是避免C2D系列的市場急速膨脹等等
Pen-D 9系列推出除去VT功能精簡版,再大幅降價後
已經被intel定位成中階的市場取向,
以往帶有HT的單核心6系列則是被打入低階市場
以下是目前P-D 9x5系列(尚未上市的D0製程),以及C2D全線產品的規格與價格
型號 規格 TDP sSpec 2006/9官方價格 (2007/1價格)
P-D 945 3.4G/FSB800/4M 95W SL9QQ $163 (N/A)
P-D 935 3.2G/FSB800/4M 95W (TBD) N/A ($133)
P-D 925 3.0G/FSB800/4M 95W SL9KA $133 ($113)
P-D 915 2.8G/FSB800/4M 95W SL9KB $133 ($93)
E6700 2.66G/FSB1066/4M 65W SL9S7 $530 ($530)
E6600 2.40G/FSB1066/4M 65W SL9S8 $316 ($316)
E6400 2.13G/FSB1066/2M 65W SL9S9 $224 ($224)
E6300 1.86G/FSB1066/2M 65W SL9SA $183 ($183)
E4300 1.80G/FSB800/2M 65W (TBD) N/A ($163)
今天所要測試的是"雞首"遇上"牛後"
換句話說中階市場取向的最高型號,對上高階市場的最低型號
在各方面的表現上何者會勝出?
價錢方面則是Pen-D 945先佔了一點優勢 (目前台灣實售價格=$5400/$6000)
2.測試配備與相關軟體設定:
CPU:C2D E6300 ES(1.86G/2M/FSB1066)
Pen-D 945 ES D0製程(3.4G/4M/FSB800)
主機板:技嘉 965P-DS3 (BIOS:F5E)
記憶體:創見DDR2-667 512Mx2 (爾必達-6E顆粒)
顯示卡:旌宇獨角獸 P600 GDDR3(driver=81.98/超頻至6600GT標準時脈) <--相關3D測試用
ATI rageXL PCI <--測試平台耗電量用
HDD:日立80G 2M IDE
POWER:全漢藍色350W
散熱裝置:intel盒裝原廠風扇
UPS:台達電天秤座500VA
室溫測定:28度
實機遊戲--AOE3測試設定:
解析度1024*768*32,所有特效全開或最大
測試主選單分別在SM2.0以及SM3.0狀態下的FPS
實機遊戲--真三國無双BB測試設定:
真三國無双BB benchmark設定標準畫質與低畫質進行測試
3.CPU效能測試結果:
測試軟體/項目 Pen-D 945 C2D E6300 雙方比較 (E6300=基準)
3DMARK03 8944 8850 +1.06%
AOE3 SM2.0 32.6 32.6 +0.00%
SM3.0 20.8 20.3 +2.46%
無双BB 標準 3051 2952 +3.35%
低畫質 8344 8343 +0.01%
superpi 1M 0m38.625sec 0m30.484sec -26.71%
8M 7m13.422sec 5m49.500sec -24.01%
PCMARK04 CPU 6860 6253 +9.71%
PCMARK05 CPU 5664 4813 +17.68%
3DMARK06 CPU 1635 1646 -0.67%
cinebench 1CPU 297 322 -8.42%
XCPU 553 595 -7.59%
Mandelbrot 30.297sec 22.672sec -33.63%
WINRAR 單執行緒 482KB/s 563KB/s -16.81%
多執行緒 750KB/s 928KB/s -23.73%
WMEncoder 視訊 155sec 148sec -4.73%
音訊 42sec 28sec -50.00%
小結:
在CPU效能測試方面,E6300並沒有出現如原先預想大幅一面倒的情形
基本上是和Pen-D 945呈現互角的狀態,不同的測試項目則互有勝負
不過只要E6300勝出的測試項目,其領先幅度都相當的大
這也許可以從雙方的架構大不同來解釋
至於雙方分別領先的項目可以看出,
C2D系列不但承襲了前身Pen-M系列的優點,包括科學計算等等
更把之前影音轉檔低效能的弱點加以改進,也成為現今的長處之一
但因為Pen-D的時脈還是遠遠的勝出,使得雙方在不同的測試項目中互有領先
4.耗電量溫度與超頻測試:
在揭載測試結果之前,我先提一個評量cpu超頻體質的新標準
那就是"固定耗電量"之下,cpu所能超頻的幅度,而不是以往所注重的"電壓"
在 11518 m 9 8/10 oijkue □ [測試] P4 661 D0製程測試
這篇測試中我們可以發現C1和D0雖然是極接近的晶片,不過是修改了電阻相關的電路
使得"固定電壓"的超頻標準變得意義不大
反而要以"固定耗電量"的標準可以來評量一顆CPU的超頻性,而比較不失真
依照CPU的耗電量公式來看,將時脈超頻之後如果要維持原本的耗電量
必須把核心電壓跟著降低,這個舉動將可以更嚴苛考驗CPU超頻後的穩定度
而且兼顧了環保與經濟的電力(費)消耗考量,以及散熱所帶來的噪音
一般的測試通常拿預設時脈+預設電壓的耗電量當作標準即可
依據BIOS所帶給我們的資訊
Pen-D 945 D0製程的預設電壓為1.275V,
E6300是1.2625V,兩者之間相差並不大
EVEREST軟體因還尚未支援的原因,故顯示項目錯植,訂正如下
"主機板"=CPU IHS(鐵殼)表面溫度 (?)
"CPU"=主機板溫度
"CPU核心1/核心2"=CPU晶片中實際核心溫度
預設時脈系統耗電量與表面溫度測試結果:
測試項目 Pen-D 945 C2D E6300
閒置無EIST-溫度 29度 35度
一核心滿載-溫度 39度 46度
雙核心滿載-溫度 49度 50度
閒置無EIST-耗電量 99W 93W
一核心滿載-耗電量 147W 120W
雙核心滿載-耗電量 174W 132W
"固定耗電量"最大超頻結果:
超頻測試設定 超頻幅度
C2D E6300 (425x7=2925MHz/1.12v) 59.77%
Pen-D 945 (220x17=3740MHz/1.15v) 10.00%
意指若使用以上的設定去實行超頻,
其耗電量將會跟預設時脈/電壓的狀況下幾乎相同
小結:
雖然cedarmill/presler在D0製程改進很多發熱量的缺點,而使得我之前讚譽有加
不過在這個測試當中卻又明顯的凸顯出C2D架構上,對於耗電量的優異表現
如果往更深層去分析的話,應該說C2D的有效率架構,
使得時脈不用達到高水準,就能夠有像樣的效能表現
因為工作時脈往往與耗電量有著明顯的關係,
而C2D主要就是藉由這個原理來做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另外超頻方面,很明顯的是E6300佔了上風,就不繼續在這裡多著墨了
以上所有測試截圖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945/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6300/
5.結論:因為錯覺使然,而讓E6300的預設值效能被美化
首先我來解釋是何種錯覺
我們已經都清楚的瞭解到,conroe是一個效能非常強的cpu核心
像是最有名就是E6600勝過AMD FX-62的測試
故C2D系列在一般人的心目中,
很容易就會形成一個"在同價位一定遠遠勝過其他CPU"的觀念
可是接受這個觀念容易,但你可否有思考過是否可以100%深信不疑??
癥結與盲點就在於C2D是不同與以往的產品線定位
Pen-D 9系列有5種最基本的型號 (920~960)
這5顆cpu的時脈(效能)比為14:15:16:17:18
C2D系列由最高階到最低階目前正巧也是有5階型號,(E6300~X6800)
如果不考慮L2 cache因素,效能比分別為7:8:9:10:11
故C2D每一階型號的效能差距,將會比你以往直覺所想像中的還要大
例如Pen-D 9系列最低階與最高階的效能比為7:9
如果把7:9這個比值拿到C2D產品線的話,只恰好到中間而已
再加上E6600以上型號,兩倍的L2 cache差距將會影響效能更大
這也是E6300事實上的效能,不如我們依照以往直覺的主要原因
另外Pen-D 945和E6300在預設值效能上來講,兩顆都是不錯的產品
而且都具有相當優異的CP值,都可以算是中階組機的一時之選
以下分別推薦給不同用途與需求的使用者
Pen-D 945:對時脈仍有某種依賴安全感的人 (這不是不好,只是要完全拋棄這觀念太難了)
E6300:超頻者,24小時科學計算的使用者 (SETI@home,BOINC,UD等等),轉檔者
對於一般綜合運用與遊戲使用者,目前看來這兩顆效能都差不多,選擇自己喜愛的即可
小知識:
在不考慮良率的因素之下,intel生產一單位的Pen-D 9系列的成本
比生產一單位的C2D E6X00系列還要高
可謂成本高又價格低
依照公式我們可以得知以下資訊
conroe die size=143mm2 (每個12吋晶圓可產出438個晶片)
cedarmill die size=81mm2 (每個12吋晶圓可產出798個晶片)
presler=兩顆cedarmill封裝在一起,故798/2=399
由這次的測試結果預估Pentium-E的效能:
Pentium-E產品系列的情報已經出來了,為conroe的單核心版本
就直觀來講,效能應該為同時脈conroe標準版的50% (但事實不一定如此)
有E1020 E1040 E1060這三種型號,
時脈分別為1.4G 1.6G 1.8G (7:8:9的比值又再現)
藉由這次的測試我們可以瞭解到,E6300稍微佔了上風
如果時脈再減一點成為1.8G(E4300),也許可以和Pen-D 945 3.4G效能更貼近
那我們可以直觀的認為Pentium-E1060的效能可以等於P4 651嗎??
別忘了P4有HT技術可以拉近與Pen-D的效能差距
11510 m17 8/09 oijkue □ [測試] 65nm製程P4單核vs雙核詳細測試
因此我個人的推斷是E1060,與P4 641的效能相提並論會比較合理
依照比例式,E1020的效能將會與P4 2.4G~2.6G L2=2M差不多
Pentium-E的市場取向應該是文書機,以及其他省電低效能為主的應用
以上是個人對Pentium-E系列的預想以及推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4.132.86
推
09/27 22:38, , 1F
09/27 22:38, 1F
推
09/27 22:40, , 2F
09/27 22:40, 2F
推
09/27 22:42, , 3F
09/27 22:42, 3F
推
09/27 22:43, , 4F
09/27 22:43, 4F
推
09/27 22:43, , 5F
09/27 22:43, 5F
推
09/27 22:43, , 6F
09/27 22:43, 6F
推
09/27 22:46, , 7F
09/27 22:46, 7F
推
09/27 22:48, , 8F
09/27 22:48, 8F
推
09/27 22:52, , 9F
09/27 22:52, 9F
推
09/27 22:57, , 10F
09/27 22:57, 10F
推
09/27 23:01, , 11F
09/27 23:01, 11F
推
09/27 23:02, , 12F
09/27 23:02, 12F
推
09/27 23:09, , 13F
09/27 23:09, 13F
推
09/27 23:21, , 14F
09/27 23:21, 14F
推
09/27 23:21, , 15F
09/27 23:21, 15F
推
09/27 23:31, , 16F
09/27 23:31, 16F
推
09/27 23:48, , 17F
09/27 23:48, 17F
推
09/28 00:05, , 18F
09/28 00:05, 18F
→
09/28 00:07, , 19F
09/28 00:07, 19F
→
09/28 00:08, , 20F
09/28 00:08, 20F
→
09/28 00:16, , 21F
09/28 00:16, 21F
→
09/28 00:23, , 22F
09/28 00:23, 22F
推
09/28 00:38, , 23F
09/28 00:38, 23F
推
09/28 00:47, , 24F
09/28 00:47, 24F
推
09/28 01:29, , 25F
09/28 01:29, 25F
推
09/28 01:54, , 26F
09/28 01:54, 26F
推
09/28 03:39, , 27F
09/28 03:39, 27F
推
09/28 07:39, , 28F
09/28 07:39, 28F
→
09/28 07:41, , 29F
09/28 07:41, 29F
→
09/28 07:42, , 30F
09/28 07:42, 30F
推
09/28 09:23, , 31F
09/28 09:23, 31F
推
09/28 10:04, , 32F
09/28 10:04, 32F
→
09/28 10:04, , 33F
09/28 10:04, 33F
推
09/28 18:43, , 34F
09/28 18:43, 34F
推
09/28 20:46, , 35F
09/28 20:46, 35F
推
09/28 22:22, , 36F
09/28 22:22, 36F
推
09/29 00:58, , 37F
09/29 00:58, 37F
推
10/04 21:31, , 38F
10/04 21:31, 38F
hardware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