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AMD Fluid Motion開DXVA + madVR簡單心得

看板VideoCard (顯卡板)作者 (幫我泡杯卡布奇諾)時間9年前 (2016/08/28 00:48), 9年前編輯推噓9(10156)
留言67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之前的HD8570 LP版因臨時找無適當擋板,賣掉換 HD7750 [bfrc 設定的 performance] 如網友所述,bfrc的 zero-copy要關掉,不然 madvr會開不起來, 但support for DXVA decoder和 madVR不衝突,除非顯卡硬解有問題或不想開硬解。 這幾天使用,發現開硬解+ bfrc + madvr在播放較高解析度(超過720p)影片時, 畫面會有不正常色塊,把硬解方式改成 copy-back便能解決, 但 dxva copy-back非萬靈丹,不知是HD7750的問題,或...原因不明。 madvr改成 evr-cp後,hd7750 的各種硬解一切正常。 http://i.imgur.com/TZSz51p.png
看 bfrc是否正常運作,也可以看工作中的濾鏡有無出現 bfrc, bfrc 可以安裝,不代表可以用喔! http://imgur.com/8PdN9HF
換potplayer + dxva copy-back,畫面就正常了, 不喜歡另外開gpu z的人,可用potplayer 或 mpc-be http://i.imgur.com/bOOlIRv.png
換回 mpc-hc 以前 Windows 7要讓 intel 內顯和獨顯一同運作要動點手腳, Windows 10 不用,我現在解碼用iGPU qsv,補幀交由 HD7750, nVIDIA、intel顯卡的硬解能力都優於現階段的 AMD, 如果插兩張顯卡,可考慮解碼丟 nVIDIA,補幀丟 AMD。 話說不知道在哪看到的,說nVIDIA跑madVR的某些演算法有問題? 對了,如果要跑4k補幀,HD7750 ddr5版、HD8570(R7 250)都GG, madVR 開高一點點,以上兩張卡也是G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0.65.3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VideoCard/M.1472316529.A.0DB.html

08/28 00:51, , 1F
"硬解能力都優於現階段的 AMD" 意思是?
08/28 00:51, 1F

08/28 00:51, , 2F
我記得Polaris的顯卡什麼都可以硬解了不是嗎?
08/28 00:51, 2F

08/28 00:53, , 3F
聽說nv intel解碼效率較佳
08/28 00:53, 3F

08/28 00:53, , 4F
HEVC 10-bit 這個Polaris可解但Skylake不行啊
08/28 00:53, 4F

08/28 00:55, , 5F
講到hevc,剛剛看鄉民講的,祖國有利用opencl的解碼器
08/28 00:55, 5F

08/28 00:55, , 6F
泛用性更廣
08/28 00:55, 6F

08/28 00:56, , 7F
nv也只有960那顆解碼能力領先一陣子
08/28 00:56, 7F

08/28 00:57, , 8F
硬解那個是北極星出來之前的說法 因為看的文都是舊文啊
08/28 00:57, 8F

08/28 00:57, , 9F
整體來說三家硬解都有足夠能力了
08/28 00:57, 9F

08/28 00:58, , 10F
北極星這一代已經把4K HEVC 10Bit補完了
08/28 00:58, 10F

08/28 00:58, , 11F
你講的那個 Strongene HEVC decoder 現在還沒穩定吧
08/28 00:58, 11F

08/28 00:58, , 12F
要擔心不是哪種卡,而是找不到片源讓你解
08/28 00:58, 12F

08/28 00:59, , 13F
硬解性能跑的比片源發展還快太多了
08/28 00:59, 13F

08/28 01:00, , 14F
而且 Strongene 未來也不會支援 10-bit HEVC
08/28 01:00, 14F

08/28 01:00, , 15F
@kuma660224 因為1080p的時候硬解落後還滿慘的
08/28 01:00, 15F

08/28 01:07, , 16F
硬解需要時間發展。但一旦做出來
08/28 01:07, 16F

08/28 01:07, , 17F
要往高解析就是隨製程電晶體額度狂飆
08/28 01:07, 17F

08/28 01:07, , 18F
片源反而進展停頓。
08/28 01:07, 18F

08/28 01:08, , 19F
哪天顯卡硬解8k, 電影主流還是2K也不意外
08/28 01:08, 19F

08/28 01:08, , 20F
4K 藍光的硬體標準去年九月才通過,第一個使用4K藍光的
08/28 01:08, 20F

08/28 01:09, , 21F
產品是在今年三月
08/28 01:09, 21F

08/28 01:09, , 22F
電影級的特效後製成本太高。
08/28 01:09, 22F

08/28 01:10, , 23F
以後很多片源可能也只是把2K升頻到4K
08/28 01:10, 23F

08/28 01:11, , 24F
甚至remaster 8K....原素材還是2K
08/28 01:11, 24F

08/28 01:59, , 25F
7750它硬解效率的確很弱 以前我測過 比Q9550軟解還慢
08/28 01:59, 25F

08/28 02:05, , 26F
AMD的硬解效率在R9-285之後出的卡才有大幅提升
08/28 02:05, 26F

08/28 02:05, , 27F
4K片源的流通性低也是很大的問題 網速還有容量都是限制
08/28 02:05, 27F

08/28 02:07, , 28F
我是不太懂什麼是 硬解效率。硬解不就 可以 跟 不可以 嗎
08/28 02:07, 28F

08/28 02:08, , 29F
也不知道是怎麼跟 Q9550 比的
08/28 02:08, 29F

08/28 02:09, , 30F
可以解的範圍? 那好像怎樣CPU都會贏?
08/28 02:09, 30F

08/28 02:09, , 31F
硬解效率在快轉跟跳轉播放會造成影響 效率慢的會頓
08/28 02:09, 31F

08/28 02:10, , 32F
拿DXVA chcker測的 那個可以拿來跑分
08/28 02:10, 32F

08/28 02:12, , 34F
上面那串討論就測了不少
08/28 02:12, 34F

08/28 02:18, , 35F
所以7750在快轉和跳轉會有使用上得差異?
08/28 02:18, 35F

08/28 02:22, , 36F
我以前試是真的有差
08/28 02:22, 36F

08/28 02:25, , 37F
那個是 硬解 跟 軟解 的差異
08/28 02:25, 37F

08/28 02:27, , 38F
1080P壓根沒玩硬解 所以不清楚XD 網路片源很亂
08/28 02:27, 38F

08/28 02:28, , 39F
電影我反而覺得問題在後端硬體 不然電影底片解析度
08/28 02:28, 39F

08/28 02:28, , 40F
我也知道7750弱 問題是那句話講得又不是7750
08/28 02:28, 40F

08/28 02:28, , 41F
還在8K之上 就算用數位拍攝4K的機器也很多了
08/28 02:28, 41F

08/28 02:31, , 42F
上面kuma說了啊 後製成本
08/28 02:31, 42F

08/28 02:34, , 43F
@Akabane 那句話以目前來看的確有爭議 不過以H.264
08/28 02:34, 43F

08/28 02:35, , 44F
來說 intel是真的很快 快到屌打pascal之前的NV
08/28 02:35, 44F

08/28 02:38, , 45F
intel的QSV在decode上走得很前面
08/28 02:38, 45F

08/28 02:43, , 46F
@原PO "nVIDIA跑madVR的某些演算法有問題"這句也是過
08/28 02:43, 46F

08/28 02:43, , 47F
時資訊 可以丟了
08/28 02:43, 47F

08/28 02:49, , 48F
還有LAV用DXVA(copy-back)指定iGPU應該會比QS更好一點
08/28 02:49, 48F

08/28 03:01, , 49F
@arrenwu 你自己拿DXVA chcker跑跑看就知道了,現在
08/28 03:01, 49F

08/28 03:02, , 50F
硬解隨便都屌打i7軟解 但是當年真的有比軟解還慢的卡
08/28 03:02, 50F

08/28 08:50, , 51F
祖國?
08/28 08:50, 51F

08/28 10:38, , 52F
電影後製特效成本是跟解析度/張數成正比
08/28 10:38, 52F

08/28 10:39, , 53F
但票房不會因為特效後製像素多4倍就變高
08/28 10:39, 53F

08/28 10:40, , 54F
所以主流停留在2k很久老,不是軟硬體問題
08/28 10:40, 54F

08/28 10:40, , 55F
而是受限成本預算問題。
08/28 10:40, 55F

08/28 10:52, , 56F
動畫更慘,管你幾k, 光是不偷畫面就很難了
08/28 10:52, 56F

08/28 11:34, , 57F
LAV的DXVA(copy-back)已經改成direct output模式
08/28 11:34, 57F

08/28 11:34, , 58F
雖然還是不比native但比原本用sse4省CPU
08/28 11:34, 58F

08/28 11:34, , 59F
但QS這邊LAV看起來沒有改用法,所以應該會差些
08/28 11:34, 59F

08/28 11:36, , 60F
加上QS已經1年多沒更新了,HEVC沒有支援,所以建議用DXVA
08/28 11:36, 60F

08/28 11:39, , 61F
CUVID則是API就限制一定要copy,所以也沒辦法改進
08/28 11:39, 61F

08/28 11:43, , 62F
加上DXVA已經可以指定用哪個設備硬解,除非要用HW去交錯
08/28 11:43, 62F

08/28 11:44, , 63F
不然現在的LAV用硬解推薦選DXVA做為解碼器
08/28 11:44, 63F

08/28 12:47, , 64F
感謝大家的推文,我的機器,lav dxva那欄只有出現hd7750
08/28 12:47, 64F

08/28 12:48, , 65F
沒有出現iGPU,所以選qsv QQ
08/28 12:48, 65F
※ 編輯: sdbb (175.180.65.39), 08/28/2016 12:54:44

08/28 13:37, , 66F
應該是iGPU沒接上螢幕的關係
08/28 13:37, 66F

08/30 19:56, , 67F
補充:若沒開zero-copy,enable video quality filter勿勾選
08/30 19:56, 67F
文章代碼(AID): #1NmSHn3R (VideoCard)
文章代碼(AID): #1NmSHn3R (Video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