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開箱] 快還要更快-希捷FireCuda 530 2000GB

看板Storage_Zone (儲存裝置)作者 (大胸智乃)時間2年前 (2021/09/16 18:25), 2年前編輯推噓5(504)
留言9則, 5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PC_Shopping 看板 #1XGnjfSO ] 作者: Cubelia (大胸智乃) 看板: PC_Shopping 標題: [開箱] 快還要更快-希捷FireCuda 530 2000GB 時間: Thu Sep 16 18:24:34 2021 好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31787881.A.718.html 雙7000MB/s讀寫的浪漫 = 距離機械硬碟大廠希捷跳下來認真做SSD已經三年有了 相信不少人以為希捷只是玩玩而已 「我有做SSD喔」,多麼象徵性的佛系玩家 希捷SSD的詳細介紹與二三事可參考筆者前面發過的開箱文 [開箱] 2077特別版! 希捷FireCuda 520LE評測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28821989.A.116.html 沒想到希捷越做越起勁,尤其是和合作夥伴的群聯(Phison)越走越近 首次導入群聯S12主控、首次在NAS款導入群聯S12斷電保護 還有首次在SSD市場提出Rescue資料救援保險(這肯定要有主控廠的技術協助) 由希捷七月底SG21活動發表FireCuda 530 SSD 為首發最快的Phison PS5018-E18搭上美光176L 3D TLC NAND 最高7400MB/s循序讀以及6900MB/s循序寫 比堪稱標竿的WD SN850與三星980 Pro還要快 同時散熱器版也是市售第一款保證與PS5相容的NVMe SSD (*結語會說明相容性的注意事項) https://i.imgur.com/VFrVDYx.png
更加驚喜的是FireCuda 530主打高耐久度,官標寫入量為1000GB:1250TBW 可別小看這樣的寫入量,面對現在的Chia挖礦瘋來說算很大方了 (如PNY就有將自家SSD的官標寫入量下修,並推出挖礦專用碟) 這邊回顧一下Phison的PCIe 4.0 SSD標稱耐久度 Phison E16+BiCs 96L 3D TLC=1000GB:1800TBW Phison E18+美光96L 3D TLC=1000GB:700TBW 想必讀者看到這裡會提出疑問: 「為何E18+美光96L TLC的官標寫入量會大幅下修?」 這裡筆者提供個人見解,由於包含腦補的部分,讀者就參考看看 (a.)Chia挖礦瘋自然不需多說,甚至有廠商推出Chia挖礦專用SKU (b.)筆者認為關鍵性的差異在3D NAND結構的不同 綜觀當前市面上最主要的大廠,只有一間廠商的結構不同 有三星V-NAND、Kioxia/SanDisk BiCs、SK Hynix PUC和IMFT 3D NAND FG要做成3D NAND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畢竟耐久度和速度都不敵CTF結構 但卻具備電荷不易流失(資料保存期長)且儲存密度高(降低成本)的優勢 IMFT的合作最終也從32L發展到96L,之後合夥的美光(Micron)和Intel就分家了 玩的風生水起的美光在128L轉為CTF結構,自家稱Replacement Gate(RG) 128L於消費級並沒有過多的部屬,幾乎是僅有「存在」而已 要到176L才正式發功,並由Phison E18和自家P5 Plus打頭陣 同時也是商業化最多層的3D NAND(對比三星128L、BiCs 112L和海力士128L) 分家後的Intel則是在144L繼續走FG 但策略改成低價HDD替代方案,消費級只保留QLC產品 (最後Intel就將NAND SSD事業賣給SK Hynix了==) CTF結構的優勢還是很顯著 美光宣稱RG結構的176L 3D NAND在耐久度或混合負載的表現都有提升 這就是筆者認為耐久度會大幅提升的原因 美光176L 3D TLC用在Phison E18可說是打通任督二脈 直飆最高速的循序讀寫性能,也是可以見到測試時循序讀寫破7000MB/s 速度的提升也是CTF的優勢之一 >>>這麼厲害的東西,筆者怎麼能放過測試的機會呢?<<< 於是在哥們的幫助下,我搞到了最新的FireCuda 530 2000GB https://i.imgur.com/rLyPf4O.jpg
代理商為聯強,需要注意的是FireCuda 530並非群聯往常的台製,而是泰製 看來群聯也有泰國廠了? https://i.imgur.com/VzYzSCR.jpg
側面規格:3D TLC NAND和五年有限保固(含三年資料救援保險) https://i.imgur.com/BN2HN71.jpg
現在NVMe SSD的包裝都簡化不少,畢竟就一條口香糖大小的產品 https://i.imgur.com/gQn3P8g.jpg
除了保固說明與資料救援保險說明以外,希捷也額外贈送FireCuda個性貼紙 而SSD本體用一次性包裝的抗靜電袋包起來,不怕買到拆封品 https://i.imgur.com/efeXdji.jpg
正面為FireCuda 530標籤貼紙(沒事請別撕下,對散熱沒有顯著影響) 不過這貼紙似乎有貼歪,強迫症患者要忍一下 https://i.imgur.com/cXAxf6r.jpg
後面為序號、各國安規以及Rescue標誌 https://i.imgur.com/ELCQweK.jpg
筆者不建議用戶撕下貼紙,這邊為了檢視用料才去撕下 這對於導熱的效果並不會差太多,反而有破保的疑慮,請勿鐵齒 主控制器Phison PS5018-E18,打上希捷的標 為目前群聯的旗艦PCIe 4.0 SSD解決方案 NAND Flash是群聯自封品 編號IA7BG94AYA,為美光176L 3D TLC(代號B47R) 單顆256GB,雙面共八顆組成2048GB(另外扣除48GB作為預留) DRAM為DDR4-2666MHz的SK Hynix H5AN8G6NCJR,單顆1GB 雙面共兩顆組成2GB,符合常見1GB NAND:1MB DRAM的搭配 另外E18+美光176L 3D TLC的布局和E18+美光96L 3D TLC是不同的 前者將主控移到正中間,後者主控在M.2接口旁邊 https://i.imgur.com/QKi45p7.jpg
為了使SSD性能發揮到極致,添加散熱片是很重要der 筆者選購了時髦的紅色迅華M.2介面SSD散熱片(備註:高度與PS5不相容) 剛好和之前開過的鐵蟒i4同款,顏色不同而已 https://i.imgur.com/AzAxicV.jpg
https://i.imgur.com/Fa1Si3g.jpg
背面的金屬片也有貼導熱墊片將背部NAND Flash提供散熱 https://i.imgur.com/5ZcuLCr.jpg
散熱器圖賞 https://i.imgur.com/l8h8hIO.jpg
https://i.imgur.com/vu1NbdX.jpg
https://i.imgur.com/m9zZldO.jpg
FireCuda 530細節(另有提供內建散熱片的EK聯名款SKU,但台灣尚未開賣) https://i.imgur.com/gC3HV79.png
上機測試 https://i.imgur.com/0kp1nv1.png
https://i.imgur.com/vSe6iz6.jpg
NVMe標準16項SMART https://i.imgur.com/8p96fQ8.jpg
smartmontool https://i.imgur.com/stFtcQ2.jpg
主控P-State設定值和美光96L 3D TLC的鐵蟒i4相同 根據希捷資料表顯示不同容量的運作功耗均值略有不同 但都比8.8W低,也因此設定值參考即可 快餐測試區: AS SSD Benchmark https://i.imgur.com/stxAUzD.png
Anvil’s Storage Benchmark https://i.imgur.com/1W5825I.jpg
TxBENCH稍微準一點 https://i.imgur.com/uKc4Zhe.jpg
以CrystalDiskMark與巨蟒i4 1000GB的比較 驚喜的是循序寫入超過7000MB/s,達到雙7000MB/s的飆速 https://i.imgur.com/bh1tXdb.png
FireCuda 530要到2000GB能夠發揮潛力,最重要的是循序寫入的提升 否則1000GB的循序寫就只到6000MB/s而已 雖然E18+美光96L 3D TLC在2000GB也能逼近7000MB/s循序寫入 但美光176L 3D TLC整體性能會更強,尤其是混合讀寫 而FireCuda 530和鐵蟒i4相比,4K QD1讀取性能差了14%左右 FireCuda 530 2000GB達到84MB/s的佳績,會有這樣的提升和延遲有關 以前SATA時代筆者認為4K QD1卡在40MB/s左右就無解了 自從有了PCIe、NVMe和CPU直通的加持,NAND SSD的延遲持續降低 現在終於達到兩倍以上的性能 最後是老生常談 AS SSD無法正確測量PCIe 4.0 SSD的性能,請避免將AS SSD視為性能指標 Iometer進階測試(請點圖看PPT說明): https://i.imgur.com/SnkeBBF.png
這邊會加上FireCuda 520LE 1000GB和鐵蟒i4 1000GB的比較 循序讀寫性能參考就好,容量不同不可類比 1.)循序混合讀寫性能表現 https://i.imgur.com/If4A2en.png
(巨蟒i4 1000GB數據有重新驗證過,之前較慢的數據是錯的) 2.)隨機混合讀寫性能表現 https://i.imgur.com/Hf0iIvI.png
3.)不同百分比混合讀寫,128K循序 https://i.imgur.com/5K1Yilv.png
(巨蟒i4 1000GB數據有重新驗證過,之前較慢的數據是錯的) 4.)不同百分比混合讀寫,4K隨機 https://i.imgur.com/UY0st9V.png
解說: 和巨蟒i4相比,隨機4K混合讀寫大致都有5%以上的提升,包含不同比例也是 這看起來可能沒什麼,但是拿來和PCIe 3.0 SSD相比差距就比較顯著了 另外巨蟒i4的128K 80%讀有重新驗證過(之前測的數據是錯的) 此外520LE在4K QD4純讀寫的表現真的很奇妙,居然可以樂勝E18的對手XD 筆者也重新驗證過,但520LE真的就是這麼妙 順便攤開比較少放出來的延遲,有關鍵性的差異 https://i.imgur.com/TJFDlNb.png
FireCuda 530的延遲非常低,幾乎全都命中最左邊的0~50uS範圍內 而且這還是混合讀寫的前提,這也是為何4K QD1性能可以更上一層樓的原因 也驗證了美光宣稱176L NAND速度更快、延遲更低的論點 https://i.imgur.com/H1gkPAJ.png
看不懂的話你只要知道FireCuda 530: 1.吞吐量更大 2.應對混合負載更得心應手 3.反應時間更短 就好 循序讀寫則是有容量優勢大幅拉開寫入項目的差距,參考即可 SLC Cache測試 https://i.imgur.com/gcMYRYX.png
解說: a.)一開始全速寫入約32秒的SLC Cache 固定SLC Cache大約212GB b.)SLC Cache耗盡,開始TLC直寫 TLC直寫速度~3767MB/s c.)SLC Cache+TLC的全碟空間耗盡 進入同時folding、GC和TLC直寫的階段 主控和內部通道使用率大幅增加,寫入速度剩下~1447MB/s d.)SLC Cache folding完成,性能回升 主控持續GC和TLC直寫即可,速度回升至稍低的3023MB/s FireCuda 530具備頂尖的TLC直寫速度 有了固定SLC Cache的前提,以及美光176L 3D TLC的加持 最後是2000GB大容量將主控的多通道優勢發揮出來 在3000秒幾乎達到10TiB(五倍全碟空間)的寫入量,讓你懷疑圖表是否誤植 但真的就是那麼屌:終於有TLC SSD直寫能夠破3700MB/s 這就算拿鐵蟒i4 1000GB的直寫速度3倍(1066*3)去算也碰不到3700MB/s 只能再度讚嘆美光176L 3D TLC實在厲害 不過有這麼快的SSD,大檔搬運唯一的限制就是另一顆SSD也得夠快XD 溫度方面,室溫27度,Air X機殼、Wraith Prism以及搭載迅華散熱片的前提下 寫入超過3000秒後,d.)階段SSD的溫度傳感器回報了最高61度C 相比鐵蟒i4的51度C還要高,但散熱片還是有起到壓制主控廢熱的作用 畢竟這速度實在快到不行,高速大檔寫入3000秒後還不降速已經很可圈可點了 若是日常使用,暴發型的模式應可穩定壓制在50度C以下 結語: 如果你追求的是性能,FireCuda 530是目前會推的最強選擇(撇開Optane) FireCuda 530的優勢自然不用說 群聯PS5018-E18+美光176L 3D TLC,那強勁混合讀寫性能真不是蓋的 那希捷是否為可信賴的SSD廠商? 這裡筆者會將HDD的刻板印象撇開 因為希捷家用SSD都是群聯公版方案,再搭上客製韌體 除非用戶排斥群聯,不然希捷的SSD並非不可考慮 畢竟連Rescue資料救援保險都送給你了,就看用戶是否接受群聯公版 FireCuda 530目前零售價: https://i.imgur.com/0mHqstY.png
4000GB尚未上市,筆者隨便猜會在25000元左右 ”PS5相容性”的細節主要針對有、無散熱片做區分 因為PS5規定擴充SSD必須要散熱片,代表散熱片版才是保證和PS5相容的款式 有巷子內的消息指出台灣可能在十月會開賣EK散熱片版 想要裝PS5的玩家也可以再等等看 但這當然不代表沒散熱片的就一定不能裝啦 因為PS5裝SSD的話散熱片高度有限制,怕你買錯散熱片 或是你規格沒注意好(例如寬度),硬裝不慎將設備搞壞 性能的話要到2000GB才可以衝6900MB/s以上的循序寫 要買FireCuda 530的話至少要買1000GB,具備6000MB/s的循序寫 (連SN850和980 Pro循序寫皆無突破6000MB/s) 筆者本來以為FireCuda 530會大幅溢價,結果反而意外的不錯 確實和PCIe 3.0 SSD相比還是更貴 但畢竟是PCIe 4.0 SSD,至少價位和SN850和980 Pro相近 然而問題在於新品定這樣的價格,舊品就危險了 也是筆者在520LE以及鐵蟒i4開箱就有提過的 這並非怪罪廠商的訂價,而是群聯的產品定位和訂價策略失衡 這裡也向各位說明群聯PCIe 4.0 SSD的現況: 群聯現行主流PCIe 4.0 SSD方案有E16+BiCs 96L TLC以及E18+美光96L TLC 現在又多出這款更快的E18+美光176L TLC 攤開當前較為知名的群聯PCIe 4.0方案,看是否能找出端倪 https://i.imgur.com/G5vTwr4.png
E16已是初代PCIe 4.0 x4的方案 性能和次世代新品差距大但價格依舊高攀 E18+IMFT 96L TLC則是真。主力款 性能和SN850以及三爽980 Pro相當 大致上來說價格都很相近,但問題也出在這邊 影響到不同廠商的產品規劃,大公版時代更是加大庫存壓力 想像一下”大家都有那我乾脆買便宜的那間” 例如海盜船就硬是比別人便宜一截,筆者猜測賊船訂單夠多,壓低單價 巨蟒i4 1000GB就比較貴了,雖然有散熱片,但價格直接被FireCuda 530硬擠 希捷則是很聰明,自家跳過E18+IMFT 96L,直上美光176L 但終究逃不過和FireCuda 520售價過於相近的問題 這樣玩家選購PCIe 4.0 SSD會很頭大 陷入到底 1.以預算優先 或是 2.直接捏上去買頂級款 的局面 預算優先那乾脆買PCIe 3.0 SSD,如果要快就捏上去買最快的FireCuda 530 換句話說PCIe 4.0 SSD缺乏甜品級產品,未降價的舊品成為雞肋般的存在 價格戰將會是群聯要仔細評估的議題 E16撇開官標耐久度高以外幾乎沒有選購誘因,更強的SN850和980 Pro就卡在那邊 但降個價就可以當甜點級戰鬥機了,還能打得WD SN750SE哇哇叫 看看PNY CS3040 2000GB賣$4999,賣一條賠一條根本打破行情 就看群聯要不要主動降價舊品,或慧榮能不能快點回神打價格戰 否則PCIe 4.0平台普及了但SSD還沒普及也沒太大的意義R Pros: 頂級性能、頂級爽度,強力TLC直寫速度 五年保含三年Rescue救援保險,讓用戶更安心 客製韌體,而非單純貼牌 散熱片版保證與Sony PS5相容 雞蛋裡挑骨頭: 針對群聯,對prosumer來說還是希望能見到原廠正片顆粒 針對群聯,需仔細評估價格戰 -- 咕嚕靈波(●′∀‵)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71.194.22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31787881.A.718.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Cubelia (118.171.194.224 臺灣), 09/16/2021 18:25:09

09/16 22:12, 2年前 , 1F
推~這支感覺強
09/16 22:12, 1F

09/16 22:47, 2年前 , 2F
5100TB 給遊戲機用好幾年
09/16 22:47, 2F

09/17 00:33, 2年前 , 3F
ps板有人拿到4tb的530裝上ps5了XD
09/17 00:33, 3F
裝到爽

09/17 11:53, 2年前 , 4F
故意用貼紙把NAND 晶片mark貼上,難道是...
09/17 11:53, 4F
幾乎每一間都這樣啦,包含現在最夯的PNY CS3040 ※ 編輯: Cubelia (118.171.194.224 臺灣), 09/17/2021 13:35:54

09/17 20:53, 2年前 , 5F
這支貼mark應該沒差啦 目前176層只有美光
09/17 20:53, 5F

09/19 03:59, 2年前 , 6F
可是980 Pro 插PS5烙賽,SN8501T以上散熱片版缺貨
09/19 03:59, 6F

09/19 03:59, 2年前 , 7F
,加上最近換料疑雲,還好530散熱片版即時上場
09/19 03:59, 7F

09/19 11:37, 2年前 , 8F
其實根本不用買什麼散熱器板
09/19 11:37, 8F

09/19 11:38, 2年前 , 9F
直接自己買幾十塊錢的貼一下就好
09/19 11:38, 9F
文章代碼(AID): #1XGnk6w6 (Storage_Zone)
文章代碼(AID): #1XGnk6w6 (Storage_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