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使用 erlang 開發產品的心得
最近用 erlang 寫了一個簡單的 TCP server,功能很簡單就不
詳述了,其實寫 erlang 我自己有三點感受,第一點是我自己很
少用 try catch 這個語法;第二件事情,是整個 erlang/OTP
幾乎都是用 gen 或 gen_server 這個模組寫的;第三點,永遠
要有 plan B,在談這點時,我會介紹如何用 erlang 寫一個簡
單的監控程式來恢復這個 TCP server。
在 erlang 中,只要不是再起不能這種嚴重的錯誤,基本上執行
錯誤應該都會出現類似 {error,Reason} 這樣的計算結果,利用
這種結果,我可以故意在回傳值寫上 {ok, Result} 利用內建的
pattern match 來找出自己的邏輯錯誤,加上錯誤格式幾乎都是
上述說的那種,可以直接用 case of 的方式處理,我整個程式
中只有用到一次 try catch: 為了提供兩種不同格式的字串比對
方式,先用完整字串比對第一種格式,比對失敗才跑第二種,類
似下面這樣的處理方式。
handle_cast(string()) -> ok | {error, Reason}.
handle_cast("ping this machine") -> do_something.
handle_info([string()]) -> ok | {error, Reason}.
handle_info(["give", User, Something]) -> User! Something.
這部份如果直接用 case of 的方式處理,可能在 handle_cast
那邊就噴出 pattern not match 之類的錯誤,而讓連線斷掉或是
程式整個掛掉,所以必須用 try catch 處理,雖說是個人風格,
但其實寫 erlang 真的很少用到 try catch 就是。
關於第二點,erlang/OTP 其實才是整套 erlang 最關鍵的點,沒
有這個,erlang 真的沒辦法自稱 concurrency 最佳選擇,它的基
本想法就是把 concurrency 中通用的抽出來,不通用的讓使用者
自己寫,所以也可以用 callback module 這樣的方式來理解。
然後 erlang/OTP 其實只要會 gen_server,幾乎就能自稱懂 OTP
了,因為其他幾個 OTP module 幾乎都是用 gen_server 或 gen
這兩個 module 寫出來的,連 supervisor 這個監控模組都是。
然後我自己就寫了兩個自訂 OTP module,功能跟使用上沒那麼通
用,有針對自己的問題去寫,想來 erlang/OTP 其實有點通用過了
頭.....
第三點是 plan B,其實正確來說是指「erlang 所謂的容錯」。
翻開 erlang 相關的資料,常常會見到 NASA 被 erlang 使用者
抓出來做示範,這不是說 NASA 有用 erlang 來開發程式,而是
NASA 用 C 開發程式時,採用的觀念跟 erlang 幾乎是一樣的,
也就是「至少一隻監控程式可以恢復另一個程式」。
那我原本是把監控的部份做在同一個節點上,但後來拿掉改成一
台機器跑兩個節點,需求從原本「不同機器互相監控」變成「自
己玩自己的」。
這個 TCP server 很簡單,沒有太複雜的需求,因此監控跟恢復
TCP server 很相對很簡單,只要確保 TCP 可以正常運作即可,
直覺上就是監控程式自己連過去,只要斷線就重新連線確認到底
還有沒有辦法連上,沒辦法就重開 TCP server ,有辦法就繼續
正常運作。
關於重開 TCP server ,這邊還可以細分兩類,第一類是 OS 層
級的重開,第二類是 erlang application 層級的重開,關於 OS
層級的重開就不多提了,第二類會用到 erlang 內建的 rpc 跟
cluster 的功能,對,erlang 有內建 cluster 的功能,而且使
用上還簡單到我寫出來連 P 幣都騙不了的程度,只要確保兩個節
點的 cookie 相同,從其中一台使用 net_adm:ping('node@ip')
去連另外一個節點,回傳 pong 就會形成 cluster,回傳 pang 就
代表失敗,沒了,建立 cluster 真的就這樣.........
好啦,其實建立 cluster 還是要注意一些事情啦,如果你有用過
erlang 寫的 Riak、ejabberd、CouchDB 之類工具,建立 cluster
如果發現變成兩個以上不同的 cluster,代表這兩個 cluster 沒
有互 ping,所以被切開了,只要從任何一台機器去 ping 另一個
cluster 中的任意一台機器,兩個 cluster 就會連成一個。
erlang 中對於 cluster 的處理是每台機器有各自的節點紀錄,過
一段時間時間就自己去 ping 全部節點,沒回應就把它刪掉,有回
應就保留,然後這個功能基本上是做在 erlang 或 net_kernel 這
兩個 module 裡面,詳細我就沒看了。
使用上雖然很方便,但想想那個指數級成長的 ping,其實頗可怕,
使用上真的要注意就是。
當兩個節點連起來後,使用 rpc:call 或 rpc:cast 這兩個函數,
就可以讓 remote 節點執行某些程式了,application restart 這
種功能就一定要用 rpc 的方式跑,至於 call 跟 cast,一個是寄
情書後站在對方前等對方回應,另一個寄完情書就跑走,過一段時
間回來問對方回應。
明明打了一大串,感覺自己發了一整篇的廢文...XD
總之如果是要建立簡單、小型的 cluster,用 erlang 其實蠻不錯
的,利用內建機制也可以做出簡單的恢復機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6.18.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LT/M.1457543243.A.5EF.html
推
03/10 03:21, , 1F
03/10 03:21, 1F
推
03/10 17:17, , 2F
03/10 17:17, 2F
推
03/10 20:01, , 3F
03/10 20:01, 3F
推
03/16 15:05, , 4F
03/16 15:05, 4F
這一段時間有稍微看了一下 Elixir,其實熟 Erlang 就會發現兩
者幾乎相同,上手很快,但細節上還是有差異,然後那個 mix 真
的蠻讓人心動的,不過 Elixir 在定義 module 這塊上,我看過感
覺不太習慣。
以後有機會再試試看 Elixir 跟 phoenix。
※ 編輯: drm343 (36.236.16.12), 03/21/2016 13:36:36
推
04/14 03:55, , 5F
04/14 03:55, 5F
PLT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