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星之海 御夫座 6 Bay NAS 機殼開箱
Notion 好讀版:https://is.gd/ZOU2if
本身原本已經有一個小型的成品工控機,隨著虛擬機的服務日益漸增,硬體效能漸漸的跟
不上,導致執行不同服務的過程常常把CPU吃滿造成卡頓和反應不及時,所以趁著這次的
機會一次把硬體效能都大幅升級,避免短時間內有發生類似的情況。
以下是我目前正在運行的服務:
Proxmox VE
- Home Assistant
- Home Assistant for OXWU 地牛
- Synology
- Jellyfin
- AdGuard Home DNS
- OpenVPN Access Server
- Scrypted
- HomeBridge
- CasaOS (Docker)
- OpenSpeedTest
- Uptime Kuma
- qBittorrent
- Cloudflare Tunnel
---
以下是目前設備的硬體規格:
天鋇 R1 2 Bay NAS
CPU: Intel N100
MB: 廠商規格
RAM: 16GB SoDIMM (D4)
SSD: Kingston 250GB
HDD: Seagate Ironwolf 4TB x2
ETH: 2.5GbE RJ45
---
以下是升級後的硬體規格:
CPU: i5-12400
散熱: Thermalt AXP90-47
MB: Gigabyte B660M GAMING X AX (D4)
RAM: Kingston FURY BEAST 16GB x2 (D4)
SSD: KIOXIA Exceria Pro 1TB、SSSTC 1TB、Crucial MX500 500GB x2
HDD: Seagate Ironwolf 4TB x6
ETH: 2.5GbE RJ45
PSU: Seasonic GX-750
---
## 開箱正文開始
https://i.imgur.com/eB1SouF.jpeg

外箱醒目的寫著星之海御夫座 6 Bay NAS 機殼
https://i.imgur.com/ihkX1sd.jpeg

打開後用防撞泡綿和不織布包裝,有效防止碰撞
https://i.imgur.com/09ouDWh.jpeg

機殼正面是滿滿的進氣孔,不用擔心散熱問題
https://i.imgur.com/fesQT0b.jpeg

機殼後面看得出來是上下分艙設計,上面主機板,具有 4 Slot 的 PCIE 槽位,下面機械
硬碟盤位
https://i.imgur.com/l2PmjW8.jpeg

機殼底部有卯釘固定機械硬碟盤位,四個腳有止滑墊,左右兩側的孔洞為2.5寸SATA硬碟
的孔位
https://i.imgur.com/d6QwhN0.jpeg

外殼拆卸後骨架一目了然,硬碟盤位是螺絲固定,並非傳統的快拆設計,但仍支援硬碟熱
插拔
https://i.imgur.com/wqH8efA.jpeg


機殼左側及後側
https://i.imgur.com/czV1dvP.jpeg

Gigabyt B660M GAMING X AX DDR4
https://i.imgur.com/8iaFVDp.jpeg

買了專用的直頭對 L 頭 SATA 數據線,一組 6 條。這裡後續換成插 L 頭,直頭才有辦
法都接在主機板上
https://i.imgur.com/ZlOYHBk.jpeg

灰色的排線是機殼硬碟指示燈
https://i.imgur.com/k8WNrdO.jpeg

安裝上主機板及 9025 風扇
https://i.imgur.com/jCgoBpH.jpeg

左側垂直固定好 MX500 SSD,用來作為 Synology 的讀寫快取
https://i.imgur.com/IfALzxR.jpeg

主機板自帶 2.5GbE 網路孔,不需要再另購 PCIE 網卡
https://i.imgur.com/vyNpR1R.jpeg

右側也固定好 SSD 和整線
https://i.imgur.com/13K9Wcn.jpeg

主機板和 CPU 散熱器俯視圖
https://i.imgur.com/7LoRqN9.jpeg





1 SATA 轉 2 大 4 PIN,安全考量後續換成 1 SATA 轉 1 大 4 PIN,避免單一線材負載
過高
https://i.imgur.com/ntAHPkP.jpeg

裝上 ATX 電源供應器後不會與任何硬體發生衝突
https://i.imgur.com/hYFKSO6.jpeg

主機板及電源供應器俯視圖
https://i.imgur.com/rqwSrft.jpeg

正面裝上 2 顆硬碟,系統移轉後再補滿
---
## 組裝心得
看到這咖機殼的第一印象就是質感真的不錯,現在的版本與過去相較漲了 100 人民幣,
差異在於先前的外殼是靜電噴粉,板材厚度比較薄,現在則是采用了CNC、表面噴沙及陽
極氧化進行加工,鋁的厚度也來到2mm,讓視覺和觸覺質感整體有不小的提升,算是蠻值
得的一個升級,也提升了機殼的堅固程度。避免商業疑慮,售價再請各位大德自行查詢,
這邊只提及漲價及版本前後差異的部分。
組裝的時候有些地方要特別注意,像是穿線的部分因為左右兩側的穿線孔在裝上主機板後
會比較小,SATA 數據線直頭還可以勉強通過,至於 SATA 供電線基本上沒提前穿線就一
定要拆主機板了。所以強烈建議走線一定要先完成,再裝上主機板避免一直拆拆裝裝。
在安裝主機板的時候要注意前面提到的灰色排線——機殼硬碟指示燈,這條線看上去有點
脆弱,所以要特別閃避或把它拉到旁邊固定住。對岸蠻多人不小心扯斷發生憾事。
PCIE擋板安裝的時候和新版機殼沒有完美相容,底部的撐腳要稍微搬開一點才能嵌入機殼
鎖上螺絲。
另外網上都說下壓式散熱器的風扇要反向安裝,也就是風道要往上吹才比較好連貫電源供
應器的風道,但我手殘黨怕把兩邊的鉤子弄斷乾脆不調整了,反正也不會一直長時間維持
高負載。
因為這咖機殼算是很緊湊的 M-ATX 機殼了,所以在理線方面需要特別留意,我是習慣走
外側 L 型的方式,所以 SATA 線組和硬碟指示燈排線我走了一個 L 型再繞下去。前側的
9025 風扇分開用了兩個 SYS_FAN,方便把線整的比較整齊和漂亮,後側的風扇用利民附
的分接線把兩個風扇合併供電和控制,也比較方便就近走 CPU 旁邊的 SYS_FAN。
以上為這次自組工控兼NAS的組裝心得,整體來說這個機殼是我挑選研究好久才決定的,
也算是不負所望,質感和外觀都符合我的期待。真的要說美中不足的部分就是如果多給一
個Type-C在頂部開機按鈕旁邊就好了,會更方便一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9.14.85.19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741015399.A.98B.html
推
03/03 23:33,
1月前
, 1F
03/03 23:33, 1F
推
03/03 23:58,
1月前
, 2F
03/03 23:58, 2F
推
03/04 00:05,
1月前
, 3F
03/04 00:05, 3F
可以,前陣子才被這個搞死自己
推
03/04 00:06,
1月前
, 4F
03/04 00:06, 4F
推
03/04 00:12,
1月前
, 5F
03/04 00:12, 5F
→
03/04 00:12,
1月前
, 6F
03/04 00:12, 6F
謝謝抬舉,比小的厲害的大神比比皆是!
推
03/04 00:32,
1月前
, 7F
03/04 00:32, 7F
如果只跑NAS綽綽有餘,但沒SSD快取幾乎一下就到緩外速度了
推
03/04 01:20,
1月前
, 8F
03/04 01:20, 8F
我部署在Synology內,方便直接取用直通後的硬碟
推
03/04 03:11,
1月前
, 9F
03/04 03:11, 9F
→
03/04 03:11,
1月前
, 10F
03/04 03:11, 10F
→
03/04 03:11,
1月前
, 11F
03/04 03:11, 11F
→
03/04 03:11,
1月前
, 12F
03/04 03:11, 12F
→
03/04 03:12,
1月前
, 13F
03/04 03:12, 13F
→
03/04 03:12,
1月前
, 14F
03/04 03:12, 14F
推
03/04 07:19,
1月前
, 15F
03/04 07:19, 15F
→
03/04 07:19,
1月前
, 16F
03/04 07:19, 16F
感謝提醒,後續再來修改。
→
03/04 07:20,
1月前
, 17F
03/04 07:20, 17F
→
03/04 07:21,
1月前
, 18F
03/04 07:21, 18F
→
03/04 07:21,
1月前
, 19F
03/04 07:21, 19F
→
03/04 07:21,
1月前
, 20F
03/04 07:21, 20F
→
03/04 07:54,
1月前
, 21F
03/04 07:54, 21F
依照這個線徑並且當作快取應該還好!
推
03/04 08:51,
1月前
, 22F
03/04 08:51, 22F
我還沒有正式上線,在等訂做的角鋼來放置。後續服務移轉再來更新待機功耗。
→
03/04 09:06,
1月前
, 23F
03/04 09:06, 23F
→
03/04 09:06,
1月前
, 24F
03/04 09:06, 24F
→
03/04 09:06,
1月前
, 25F
03/04 09:06, 25F
AXP90-X47解熱能力標示125W,就算打八折也有100W。12400的TDP大概就65W,應該是輕鬆
壓制。
推
03/04 09:12,
1月前
, 26F
03/04 09:12, 26F
→
03/04 09:26,
1月前
, 27F
03/04 09:26, 27F
→
03/04 09:27,
1月前
, 28F
03/04 09:27, 28F
→
03/04 09:28,
1月前
, 29F
03/04 09:28, 29F
→
03/04 09:29,
1月前
, 30F
03/04 09:29, 30F
推
03/04 09:51,
1月前
, 31F
03/04 09:51, 31F
對,所以CPU風道要反過來,但我不想改了XD
推
03/04 10:21,
1月前
, 32F
03/04 10:21, 32F
推
03/04 13:15,
1月前
, 33F
03/04 13:15, 33F
保險起見不要超過22公分的顯卡
※ 編輯: shenyang (223.140.220.121 臺灣), 03/04/2025 14:24:56
推
03/04 14:44,
1月前
, 34F
03/04 14:44, 34F
→
03/04 14:44,
1月前
, 35F
03/04 14:44, 35F
→
03/04 14:44,
1月前
, 36F
03/04 14:44, 36F
→
03/04 14:44,
1月前
, 37F
03/04 14:44, 37F
推
03/04 17:03,
1月前
, 38F
03/04 17:03, 38F
推
03/04 18:13,
1月前
, 39F
03/04 18:13, 39F
推
03/04 19:23,
1月前
, 40F
03/04 19:23, 40F
→
03/04 19:39,
1月前
, 41F
03/04 19:39, 41F
PC_Shopping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