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 美光T500延伸測試:新韌體! 3DMark跑分!

看板PC_Shopping (個人電腦購買)作者 (大胸智乃)時間13小時前 (2024/12/25 18:57), 13小時前編輯推噓8(806)
留言14則, 10人參與, 10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好讀版本: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735124250.A.4F1.html 祝各位有個美好的聖誕節 ================= 雖然美光T500 SSD設計給全碟SLC快取,將高速寫入空間最大化 但缺點是大量寫入超出快取區後性能會很烙賽 美光在媒體評測時有承諾會改良寫入性能,後來也釋出新版韌體 韌體編號P8CR002=>P8CR003=>P8CR004(只有尾數更改) 根據P8CR003的更新日誌表示: 1.「改善 SLC 快取已滿時的程式作業一致性」 2.「Sony PlayStation 5 格式測試的效能提升」 (第二項是針對PS5跑分做的最佳化) P8CR004更新日誌比較抽象 你只要知道它是偏向穩定性維護就好,這裡不多解釋 後出的4T款式已包含這些項目 其實美光放出新版韌體已經好一陣子了,我拖稿太久 韌體更新手段有Storage Executive工具箱或使用可開機的ISO檔 我最愛麻煩當然選後者;首先把下載的映像檔製作成可開機USB隨身碟 看看這個映像檔才25MB而已(內部採用非常精簡的tinycore Linux) https://i.imgur.com/OjxSg9q.png
使用rufus以ISO模式寫入,並且一定要用CSM啟動 美光給的環境要求CSM/LegacyBoot開機(UEFI會跑進grub救援模式) 所以部分鎖住、拔掉CSM選項的套裝、筆記型電腦無法使用 只能在Windows底下以Storage Executive工具箱更新韌體 https://i.imgur.com/nWdGwMP.png
進去後是純文字模式,會自動偵測並直接更新美光T500 SSD韌體 速度很快,看到美光上面那行大約15秒就更新成功了 然後按下任意按鍵自動關機(上面有提示你記得拔掉隨身碟) https://i.imgur.com/ZgSwBOj.png
進入作業系統確認資料和SMART數據都有保留,不會被清空 當然備份就先備份(我的觀念是沒備份的資料=不重要的資料) https://i.imgur.com/b6nQ5UD.png
測試環境 https://i.imgur.com/kFpB3Z6.png
測試本來想使用ROG Hyper M.2 Gen5 Card 後來測試時發現不知道是T500、分拆卡還是主板在搞 T500性能經常會異常低落,只能捨棄用分拆卡簡化拆裝流程的想法 直接跑一輪SLC快取測試 https://i.imgur.com/zCb7Dlc.png
空碟SLC快取依舊是全碟策略,但已有較穩定的TLC直寫速度 其它就掰不出來了,結果測了兩次都會飄的樣子 兩版新舊韌體對比 https://i.imgur.com/6V2Z0os.png
解說: a.)大約300多GB的全碟SLC快取 b.)全碟SLC快取耗盡,也幾乎等同全碟空間耗盡 開始回收+TLC直寫,進入同時folding、GC和寫入的階段 之前大約在130~870MB/s浮動,現在大致穩定於587MB/s 其中可能會掉到10MB/s(接近觸底) c.)SLC快取回收完成,性能回升 伴隨清出的快取空間再度耗盡又降低(看起來是一直清出快取再寫入) 其中偶爾會掉到10MB/s(觸底那幾支) https://i.imgur.com/4ZIg92Y.png
一樣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實測環節當然還是要來一下 實際測試將~642GB大檔倒進去(32個20GB藍光RIP) 從希捷FireCuda 530 2T複製到美光T500 1T 以Fastcopy設定20GB RAM buffer+8個陣列(1MB塊) 來源、目的皆直通CPU通道,避免晶片組頻寬受限 為了排除干擾依然是用乾淨的W11環境,系統、資料、測試碟三者分開 超過350GB(!)後性能就開始掉了 幾乎穩定640MB/s左右,比上次120~880MB/s跳來跳去好很多 最後花628秒完成642GB的大檔寫入 https://i.imgur.com/xdbhoS7.gif
依然是寫入大約八分鐘才開始降溫,感覺有快一點點 仍舊猜測是內部folding的時間差 (不科學的觀察,因為用戶不知道SSD在幹嘛,只能用猜的) 使用超過640GB過半容量,休息超過30分鐘後再倒160GB資料進去 這時候寫了大約131GB的資料才開始降速,而且是耗盡空間的降法 一開始就是5.2GB/s,然後全碟SLC填滿降速到627MB/s(GIF動動圖) 後面偶有觸底,但幾乎都是在500MB/s以上跑 確實比之前的情況好不少,但老樣子寫超過快取時性能會爛掉 最後花85秒完成131GB的檔案寫入 https://i.imgur.com/12zux1h.gif
很奇怪的是SLC快取在iometer可以寫到350GB左右,實際測試也是這樣 這已經超越1000GB可提供333GB SLC Cache的理論值 沒啥想法,也許控制器非常積極在背景folding,最後才趕不上寫入速度? DirectStorage延伸測試: 美光T500主打最佳化DirectStorage性能,其實就內建Phison Direct I/O 不用買PCIe 5.0的頂級E26控制器也能享受高速讀取的好處 https://i.imgur.com/35ghX1K.png
顯示卡使用Intel ARC A750LE 8GB顯示卡再與巨蟒i4X 1T相比 BulkLoadDemo(BLD) 支援NV和MS合作推出的GDeflate顯卡高速解壓 這是以前遊戲都還沒出看極限性能的軟體,算是看理論值 (進去其實就讀取好幾顆切半酪梨在飛,I卡跑這項挺強的) https://i.imgur.com/xXdYWh9.png
T500 1T(E25+232L TLC):16.39GB/s i4X 1T(D18+176L TLC):16.25GB/s 3DMark日前更新DirectStorage測試,依附在Storage項目DLC 這會比BLD較貼近實際情況,也有測試更多項目,較為全面 雖然測試頁面來來去去的箭頭很難理解 https://i.imgur.com/CClOcaA.png
但結果頁面有提供很簡單易懂的流程圖,結果是用SSD到VRAM去比較 https://i.imgur.com/lYG32oB.png
3dmark數據總結 1.開啟DirectStorage後SSD數據直讀進VRAM的速度翻倍 2.啟用GDeflate讓GPU解壓,在高壓縮率條件下速度再度翻倍 (正常來說GDeflate高壓縮率這項可以跑30GB/s,甚至50GB/s) 不同測試環境不建議數據互比,尤其我這邊GDeflate跑超爛,連i4X都反殺了 茅頭只能指向Intel A750,沒錢買好卡QQ 回到原點,遊戲沒有支援就沒太大用處 最尷尬的是看數字翻倍,實際遊戲也沒到瞬間秒讀的程度 例如FFXVI確定開啟GDeflate但讀取速度沒差多少 所以持有舊款NVMe SSD的用戶別急著升級 DirectStorage並非選購唯一指標,把它當順便有的即可 至於美光確實有改善超出快取時的寫入性能 可惜死都不改成小一點的快取+直寫,很想看穩定直寫的性能呀 只能盲猜美光都往爆發性能調校了,也是很不錯啦 -- 姊姊 姊姊 我們好像變成簽名檔了 雷姆 雷姆 好像真的是這麼一回事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2.22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735124250.A.4F1.html

12/25 19:11, 13小時前 , 1F
有沒有支援BypassIO也有差吧
12/25 19:11, 1F

12/25 19:12, 13小時前 , 2F
我確定有喔
12/25 19:12, 2F

12/25 19:14, 13小時前 , 3F
有些三爽SSD沒有顯示支援那是secnvme驅動
12/25 19:14, 3F

12/25 19:14, 13小時前 , 4F
造成的
12/25 19:14, 4F

12/25 19:25, 13小時前 , 5F
對,我後來有發現到***不支援應該是他
12/25 19:25, 5F

12/25 19:25, 13小時前 , 6F
的nvme控制器驅動問題
12/25 19:25, 6F
※ 編輯: Cubelia (111.255.2.223 臺灣), 12/25/2024 19:31:28

12/25 20:12, 12小時前 , 7F
T500 不常更新,倒是MX500常常更新XDD
12/25 20:12, 7F

12/25 20:28, 12小時前 , 8F
推深度解析
12/25 20:28, 8F

12/25 20:45, 11小時前 , 9F
認真測試 推
12/25 20:45, 9F

12/25 20:54, 11小時前 , 10F
12/25 20:54, 10F

12/25 22:10, 10小時前 , 11F
12/25 22:10, 11F

12/25 22:16, 10小時前 , 12F
好文
12/25 22:16, 12F

12/25 22:22, 10小時前 , 13F
好文推推
12/25 22:22, 13F

12/25 22:33, 10小時前 , 14F
推 沒災情懶得動韌體
12/25 22:33, 14F
文章代碼(AID): #1dQ-KQJn (PC_Shopping)
文章代碼(AID): #1dQ-KQJn (PC_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