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XL號全景機殼 聯力 O11 Dynamic EVO XL
網誌無廣告版
https://ohmy-bear.blogspot.com/2023/10/xl-o11-dynamic-evo-xl.html
https://i.imgur.com/MF3XZck.jpg

知名機殼廠商聯力在今年Computex展推出4款機殼新品,而其中作為先發軍率先開賣的就
是本篇開箱的O11 Dynamic EVO XL。
本次O11D EVO XL 除了保有 O11D EVO 正反向安裝、模組化IO及顯卡吊裝(選配)等特色,
再加入更大的XL尺寸、更優良的擴充空間、更靈活可變的安裝方式、更良好的冷排/風扇
支援性以及順應潮流的A柱可拆設計,只能說聯力O11系列機殼作為各機殼廠參考致敬的對
象,為立於無法被超越的地位(?)也是不斷在改進啊!
雖然吹了一波,但接著還是務實地從頭審視聯力 O11 Dynamic EVO XL,先從包裝開始!
O11D EVO XL 採用牛皮色紙箱包裝。既然被冠予XL的型號,本身也屬於全塔式機殼,光
包裝就讓人覺得大,真的很大!讓旁邊作為比例尺的600ml寶特瓶顯得十分迷你。
https://i.imgur.com/fdrLhDM.jpg

包裝正反面只有O11D EVO XL機殼圖案,沒有其他資訊,低調且神祕。
https://i.imgur.com/YrLHsi6.jpg

更誇張的是連側邊都沒有O11D EVO XL 的規格數據,只有側邊角落有標示型號及配色,本
次開箱為白色版O11D EVO XL !
https://i.imgur.com/NhoMnXY.jpg

機殼本體以厚重泡棉保護,配件則另外裝在牛皮色小配件盒內。
https://i.imgur.com/v0MXjZ7.jpg

本次破例先從配件介紹起,裝機螺絲、硬碟減震墊片及備用的卡扣機構等裝在塑膠盒內,
其餘擋板、顯示卡支撐架配件則以更小的紙盒裝...是在玩俄羅斯套娃嗎?
PS1.感謝卡為簡體中文,QRCode也是連結到微信跟抖音客服,不曉得台灣買家會不會在意
呢?
PS2.O11D EVO XL說明書大概是我開箱過的機殼中最厚的一本...該說是內容豐富詳細呢,
還是該說這機殼沒有說明書可能裝不起來?
https://i.imgur.com/bs5q1YJ.jpg

左側為風扇遮蓋板及額外提供的整線環,右側則是顯示卡支撐架,使用方式之後文章再說
明。
https://i.imgur.com/fLO6oCq.jpg

O11D EVO XL 尺寸為長522、寬304、高531.9mm,84.4L的體積可說存在感巨大,這麼大的
機殼各位會放在桌面下,還是放在桌面上欣賞呢?
https://i.imgur.com/HD0pOd5.jpg

機殼正面使用4mm玻璃側版,電源開關等位於正面偏右側,IO則預裝於前方底部。
https://i.imgur.com/WBk638p.jpg

前IO共設有4個USB 5Gbps接口、1個TYPE-C 10/20Gbps接口及一個3.5mm複合音訊接口。先
別認為USB直接給4個很多很好用,要是主機板沒有配置2個19P的前USB接口還用不了呢。
https://i.imgur.com/lJdneeX.jpg

O11D EVO XL的開關也維持O11D EVO的配置方式,電源開關跨機殼正面及右側,兩個方向
都能按壓。另外還有小顆的重啟按鍵及機殼ARGB燈條的模式(M)及色彩(C)切換按鍵。
https://i.imgur.com/fwmX7rz.jpg

接著是上蓋部分,上蓋分為孔洞通風區及硬碟/電源分艙空間遮蓋區,其中孔洞通風區使
用鋁合金材質板材。
https://i.imgur.com/aGxEv1Z.jpg

依聯力官網資訊,上蓋開洞比例相比O11D XL增加了14%,散熱效率應該能提升不少。
https://i.imgur.com/XcsDF5c.jpg

兩區上蓋分別以手轉螺絲固定,拆除後可看到上蓋配有PVC材質的磁吸濾網。
https://i.imgur.com/6pBJ5Ar.jpg


上蓋先簡單介紹到這,接著是右側板,一樣採用鋁合金材質,前後都有長條狀大面積開孔
,前方開孔提供進氣風扇使用,後方開孔則提供電源、熱插拔硬碟架散熱風扇使用。
https://i.imgur.com/XiFIG8Z.jpg

O11D EVO XL右側(即背面)採用風扇區(前)、整線及2.5吋裝置安裝區(中)、電源及熱插拔
硬碟區(後)的分配方式。
https://i.imgur.com/stA6Hlm.jpg

右側板內側一樣配有PVC材質磁吸濾網,但因為側板為鋁合金材質不具磁性,故內側各加
了金屬磁條以吸附濾網。
https://i.imgur.com/jOjXn6Z.jpg

上下方各配了一個熱插拔硬碟架,每個都能各裝2個3.5吋儲存裝置,硬碟架能往外拉開約
45度以拆裝硬碟。
https://i.imgur.com/5gD75nV.jpg


硬碟架內部配有托盤,透過上方手轉螺絲固定托盤,省去準備工具的麻煩。
https://i.imgur.com/XEpPR8V.jpg

兩個硬碟架中間為電源安裝位置,配有一個小的支撐架,可惜硬碟架及中間電源的位置固
定無法調整更換。
https://i.imgur.com/L67V6Jn.jpg

底部IO有前方、左側及後方共3個安裝位置,後方位置通常在主機板倒置安裝時才會用到
。
https://i.imgur.com/ZVD0kQ8.jpg

IO線材配有整線環,可依IO安裝在前方或後方更改整線環位置。IO則以卡扣方式固定,拆
裝換位置可免工具。
https://i.imgur.com/VPqivLI.jpg


機殼後方一覽,O11D EVO XL如O11系列的雙艙配置,主要零組件區配有8個PCI-E槽及1個
12cm風扇安裝位置,但透過移動擋板最多可以安裝2個12cm風扇。
https://i.imgur.com/6EhEQGB.jpg

接著是左側主要區域,左側為整面4mm厚玻璃側板,搭配O11D EVO XL巨大的長度跟高度,
這片玻璃相當大片且沉重...搬運時還得注意避免碰撞。
https://i.imgur.com/tPCE0U1.jpg

O11D EVO XL前方及左側兩片玻璃的接縫處採用斜角設計,能減少兩片玻璃在拆裝過程時
可能造成的磨損。
https://i.imgur.com/RZjXf6b.jpg

兩片玻璃側板四周貼有金屬框架,且有額外的固定螺絲,出場時也已預裝上,建議在搬運
機殼時將此螺絲鎖上。
https://i.imgur.com/613xPTZ.jpg

O11D EVO XL側邊、底部及上蓋都能安裝360/420的冷排及3顆12/14cm風扇,整機最多能安
裝13顆風扇(包含熱插拔硬碟架的2顆12cm薄扇),散熱設備支援/擴充性相當不錯。
https://i.imgur.com/a6rKR1g.jpg

底部的濾網為尼龍材質,從側邊抽拉方式拆除,位置及拆裝方式都符合人體工學啊!
https://i.imgur.com/c7hGIBJ.jpg

接著拆側邊進氣風扇架,拆除一顆手轉螺絲後即能拆下風扇架,上方那顆扁圓螺絲應該是
用來磁吸輔助側板固定用的,O11D EVO XL機關不少,不有些地方看說明書還真不知道是
做啥用的,難怪說明書這麼大本。
https://i.imgur.com/znb19Wc.jpg

風扇架以滑軌固定,可以上下及前後翻轉更換安裝方向,總共有4種變換方式。
https://i.imgur.com/UVKu3JM.jpg

至此側板及大部分風扇架都已拆除,只剩A柱。
https://i.imgur.com/PUvKMQA.jpg

A柱上下各由兩顆螺絲固定,聯力也建議如果有搬運機殼的需求最好將A柱裝上。
https://i.imgur.com/STDQOAY.jpg

全數拆除後的模樣,上方前、下方及前方幾乎只剩骨架。
https://i.imgur.com/hmWfmKL.jpg

去掉A柱後的結構剛性還不錯,施力按壓只有稍微下陷。
https://i.imgur.com/dFfjS1d.jpg


最後是主機板托盤,拆除4顆手轉螺絲後就能拆下整個主機板托盤,拆除後更便於安裝主
機板及各零組件。
https://i.imgur.com/Q14SpMp.jpg


後方IO上下兩個擋板也能一併拆除,並可藉由調整擋板安裝位置來移動主機板的高低。
https://i.imgur.com/5Ct9X6O.jpg

如果將2片後擋板都安裝在上方,則O11D EVO XL後方最多可安裝2顆12cm風扇。
此外雖然官網沒標示但應該也能安裝240冷排,不過受到PCI-E檔板及與機殼頂部距離的限
制,很可能得改成風扇抽風方式安裝。
https://i.imgur.com/FVYlHao.jpg

如將2片後擋板都安裝在下方,則底部最多能安裝到11cm厚的冷排及風扇。
https://i.imgur.com/EmgkU6H.jpg

針對不同的主機板安裝位置都配有走線開孔,不得不說十分貼心。
https://i.imgur.com/ReyYBKq.jpg


這裡簡單嘗試一下O11D EVO XL的主機板倒裝功能。底部有一個卡榫固定機殼腳座,拆除
後能直接將腳座移到上蓋安裝,不過相應的需要調整電源支撐架及前置IO模組的安裝位置
。
https://i.imgur.com/fC3CNSi.jpg

主機板倒裝方式適合喜歡將主機放置於左手邊的使用者,但本次只簡單介紹不示範安裝。
https://i.imgur.com/QebeOA9.jpg

前面提到的風扇擋板配件只能安裝於側邊風扇架,上下各有兩個安裝位置,聯力的說法是
如果風扇架只裝12cm風扇,可安裝此擋片讓風流集中。
https://i.imgur.com/nPu9Ll7.jpg

接著是顯示卡支撐架,設計看起來簡單小巧,但實際用起來還滿順手的。
https://i.imgur.com/v5nQ7iO.jpg

安裝位置為主機板右下的兩個螺絲孔洞位置,使用與支撐架一併附上的銅柱及螺絲安裝,
詳情....請參閱說明書。
https://i.imgur.com/H0WvFNX.jpg


PCI-E共設置8槽,每4片以卡扣固定,拆裝皆可免使用工具。
https://i.imgur.com/5XZZMk6.jpg

PCI-E安裝位置有小卡扣用來固定安裝位置,顯示卡或其他裝置對準小卡扣裝進後再壓上
卡扣即可固定。
https://i.imgur.com/Xjts1pv.jpg


雖然顯示卡支撐位置只有一小片,但意外地能與ROG卡完美搭配,調整起來相當順手。
https://i.imgur.com/cYKO0vf.jpg

完成安裝!至於為何又是黑色零組件又是白色線材就別太追究了,黑白衝突的美感啊(?)
https://i.imgur.com/ydrK32S.jpg

個人建議安裝零組件時還是先裝上A柱,旋轉搬動時比較穩固,心裡也比較踏實XD。零
組件都裝完上桌或放地上時再拆除A柱以達最好視覺效果。
https://i.imgur.com/Ey5QnW4.jpg

這次採用最小化散熱配置,上方3顆12cm風扇協助冷排排熱,下方3顆12cm風扇進風。
但對O11D EVO X的包容性來說,這最小散熱配置簡直瞧不起他啊!
https://i.imgur.com/9LbOB35.jpg


但O11D EVO XL可能因為分艙結構且想盡量控制寬度,對於40系列越肩程度誇張的卡,
12VHPWR的伸展空間還是有些不足,也因此本次還是使用上轉接頭。
https://i.imgur.com/pkLFsxL.jpg


雖然去除了A柱,結構還算是穩固,上方安裝360冷排加3顆風扇也僅微微下垂。去掉A柱後
支撐的工作落到玻璃側板上,之後再裝上玻璃側板就能恢復水平。
https://i.imgur.com/djxJNOL.jpg

背面的整線空間深度將近10cm,加上整線環位置有非常多段的可調性,基本上無需擔心線
材是否會塞滿。
https://i.imgur.com/TwyrrPp.jpg

即便塞滿蓋上遮蓋看不到就當作已解決。
https://i.imgur.com/Uz3sP9B.jpg

通電!O11D EVO XL畢竟是全塔機殼,白色版又是全透的玻璃側板,在風扇/冷排沒塞滿的
情況下會覺得有些空虛寂寞,建議塞滿滿的14cm風扇才顯得霸氣!
PS.拍完整理照片才發現後方遮線蓋板沒有蓋到應該在的位置上...小小瑕疵請見諒。
https://i.imgur.com/gLdUzw9.jpg

O11D EVO XL前玻璃面板右側設有ARGB燈條,但經過玻璃的傳導左側與側板玻璃間也有
ARGB效果,會讓人有右側也有ARGB燈條的錯覺。
https://i.imgur.com/4ffshE5.jpg

覺得後排風還是至少塞一個排風扇會比較圓滿(?)
https://i.imgur.com/jcxbzMJ.jpg

受惠於內部巨大的空間,放各種手辦玩偶應該是不成問題,塞不滿風扇就塞手辦吧。
https://i.imgur.com/cmyt0wr.jpg


介紹就到這裡啦,最後簡單做個溫度測試!下3風扇進風+上3風扇搭冷排的配置,一樣使
用12700K的測試平台。
https://i.imgur.com/maMs3Fj.jpg

本次測試不放圖表了,12700K@1.31V、230w的功耗下,雙烤FPU+甜甜圈大約是CPU 85度、
GPU 65度、熱點 74度,在盡量簡化散熱配置的情況下這表現算是相當不錯,再加風扇
應該能有更好散熱效果,但當然相對得犧牲靜音。
心得
其實在各部分介紹時已幾乎全程都在吹捧O11D EVO XL,整體來說O11D EVO XL具備相當高
的自由度,可依使用者需求調整的地方甚至讓人覺得有些過多了,但畢竟個人經歷過聯力
216的洗禮,對於這樣誠意滿滿的狀況已經能以平常心看待。但不得不說各種人性化設計
讓裝機體驗十分良好,加上內部碩大的空間及優秀的散熱裝置相容性、無A柱全景展示設
計等,聯力在機殼上各種細節的用心程度可說是有目共睹。
BUT,缺點當然還是有啦,機殼挑剔學家本人在下我就來舉個幾點。
首先是這次很可惜主機板背板挖空只做一半,主機板安裝托盤背板處有挖空,但是機殼處
卻沒有,只有六角形開孔。如果有更換散熱器的需求要拆除強化背板or扣具等,只能將主
機板托盤整個取下,「托盤整個取下」代表需要拔掉所有連接線材及拆除顯示卡,更換散
熱器的方便性大大降低。
https://i.imgur.com/jyKYFgY.jpg

另外算是個人吹毛求疵,O11D EVO XL設置了許多讓使用者自行決定整線環安裝位置的葫
蘆狀開孔,方便好看又能自由選擇,但相對就是犧牲了外觀,裸露的開孔在白色機殼上相
當顯眼,不過在黑色機殼上就能幾乎無視,且不在意的人也可能不覺得這是缺點。
https://i.imgur.com/9HLxIwq.jpg

最後補充測試搭聯力自家P28 效能風扇並更換ARGB邊框的相容性。
後方排風扇位置掛上邊框後剛剛好能塞進去,不過燈條後半被遮蓋住。
https://i.imgur.com/bhquTx5.jpg

底部跟上蓋都....無法在外側使用,裝上後無法對準螺絲孔位,只能在面向主機板的內側
安裝。
https://i.imgur.com/Xw36z3e.jpg

側邊風扇架則左右都有很充足空間,左右都裝也沒問題。
https://i.imgur.com/jnVH5Pf.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5.64.8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96722746.A.1F6.html
推
10/08 08:54,
1年前
, 1F
10/08 08:54, 1F
遊戲不玩了 但我的心中還是有那帥氣的身影
推
10/08 09:56,
1年前
, 2F
10/08 09:56, 2F
風冷的天花板本來就比水冷低吧...一般能支援到360冷排的機殼應該都發揮得比風冷好
推
10/08 10:58,
1年前
, 3F
10/08 10:58, 3F

→
10/08 10:58,
1年前
, 4F
10/08 10:58, 4F
推
10/08 11:26,
1年前
, 5F
10/08 11:26, 5F
→
10/08 11:27,
1年前
, 6F
10/08 11:27, 6F
聯力O11 Vision 有3片玻璃 但要全部玻璃...不是不行但限制太多 B>Z應該是可期結果
推
10/08 11:50,
1年前
, 7F
10/08 11:50, 7F
推
10/08 11:50,
1年前
, 8F
10/08 11:50, 8F
→
10/08 11:52,
1年前
, 9F
10/08 11:52, 9F
這位朋友真會抓重點(? 不過殼大難免玻璃側板就跟著大
推
10/08 12:02,
1年前
, 10F
10/08 12:02, 10F
推
10/08 12:27,
1年前
, 11F
10/08 12:27, 11F
玻璃側板邊緣有金屬條 下方有卡榫 上方有卡扣 換壓克力只能DIY用雙面膠黏吧
推
10/08 12:32,
1年前
, 12F
10/08 12:32, 12F
→
10/08 12:32,
1年前
, 13F
10/08 12:32, 13F
推
10/08 12:37,
1年前
, 14F
10/08 12:37, 14F
推
10/08 12:48,
1年前
, 15F
10/08 12:48, 15F
→
10/08 12:50,
1年前
, 16F
10/08 12:50, 16F
→
10/08 13:05,
1年前
, 17F
10/08 13:05, 17F
對 映射出來的 我看有些黑色版的開箱沒有...我也不知道為啥
→
10/08 13:06,
1年前
, 18F
10/08 13:06, 18F
這款的話支援顯示卡IO朝下吊裝 但套件是選配的 最舊的O11D EVO看起來連吊裝都無法
推
10/08 13:17,
1年前
, 19F
10/08 13:17, 19F
推
10/08 14:02,
1年前
, 20F
10/08 14:02, 20F
聯力今年展出的4款 現在才上第1款耶~~
→
10/08 14:13,
1年前
, 21F
10/08 14:13, 21F
→
10/08 17:17,
1年前
, 22F
10/08 17:17, 22F
12VHPWR轉接頭嗎?我覺得好用 我之前文章也介紹過
你把A柱裝上就不怕貓了 A柱可割可棄可留下
推
10/08 17:40,
1年前
, 23F
10/08 17:40, 23F
→
10/08 17:40,
1年前
, 24F
10/08 17:40, 24F
推
10/08 17:57,
1年前
, 25F
10/08 17:57, 25F
我比較期待帶LCD螢幕那款風扇…
推
10/08 23:08,
1年前
, 26F
10/08 23:08, 26F
→
10/08 23:08,
1年前
, 27F
10/08 23:08, 27F
Cablemod吧 Reddit有Cablemod板 那邊不時有人回報轉接頭燒 看起來cablemod滿負責的
但應該是北美市場限定待遇 而且Cablemod轉接頭銷售量說有4萬
比起來EZDIY LAB的銷量太小咖 但EZDIY LAB也說有提供保固+協助處理顯示卡出保
個人轉接頭用在4070ti跟4080目前都正常 目前似乎也還沒燒毀案例 不知道會怎麼協助
→
10/08 23:41,
1年前
, 28F
10/08 23:41, 28F
推
10/09 08:10,
1年前
, 29F
10/09 08:10, 29F
不如養貓or養老婆(?)
→
10/09 09:37,
1年前
, 30F
10/09 09:37, 30F
沒有啦 角度問題 顯示卡支架有用額外銅柱墊高 剛好避開SATA
※ 編輯: Ohmy (36.227.67.147 臺灣), 10/09/2023 10:18:57
推
10/09 10:22,
1年前
, 31F
10/09 10:22, 31F
PC_Shopping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