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5速傳奇 美光Micron T700 Gen5 SSD

看板PC_Shopping (個人電腦購買)作者 (※吸喀濕※)時間1年前 (2023/09/16 00:40), 1年前編輯推噓24(24019)
留言43則, 25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打給厚 目前市面上PCIE GEN5的裝置相信還處於只聞樓梯響的處境 顯示卡要用到GEN5可能還需要一陣子 目前可以看到的GEN5設備大概就只有SSD而已 目前GEN5 SSD標榜的就是讀寫都有著10000MB/s的速度 有著GEN4 SSD近2倍的連續讀取能力 但伴隨著是功耗上升(約10W左右) 功耗上升的同時也代來了廢熱問題需解決 以致於目前市售款的GEN5 SSD每隻幾乎都是自帶散熱器 那今天要來開箱的是來自Micron美光 Crucial T700 1TB版本 帳面數字簡單提一下 介面:PCIe Gen 5.0 x4, NVMe 2.0 SSD 耐用性(TBW):600TB 規格尺寸:M.2 (2280) 循序讀取:11,700 MB/s 循序寫入:9,500 MB/s 保固:5年保固(台灣公司貨目前是由捷元作保固) 看到那讀寫速度如此的猛,就讓我們看看它到底有多猛好了 https://i.imgur.com/l7Rbl9m.png
https://i.imgur.com/wMD6bsl.jpg
來自美光Crucial產品線的T700 盒子正面右上角表明這玩意是PRO系列的 給專業人士如影音工作者等的需要快速讀寫之用 https://i.imgur.com/sWMHvH7.jpg
最高讀取速度達到11700 MB/s 然後附帶一張捷元代理的貼紙XD https://i.imgur.com/TylGA5m.jpg
https://i.imgur.com/0uMH5aN.jpg
背面以多國語言標明著GEN4的1.8倍、GEN3的3.4倍速度 https://i.imgur.com/oaw4pOy.jpg
拆盒直接取出內容物,塑膠泡殼中包覆著本日的主角 旁邊有一張不必讀系列說明書 https://i.imgur.com/TgzGqeE.jpg
https://i.imgur.com/ryR0RXk.jpg
不必讀的說明書上用多國語言寫明著關於這SSD線上資訊該怎麼找 直接拿出SSD量一下它的SIZE https://i.imgur.com/NWLLFVD.jpg
https://i.imgur.com/LSc2AIT.jpg
厚度23mm、高度20.7mm 長度就不必多說的2280標準長度(80mm) https://i.imgur.com/jysuvth.jpg
本體散熱片上有標示著型號T700以及使用GEN5 NVME技術 https://i.imgur.com/tG0qr9X.jpg
看到這側邊的螺絲,我的螺絲起子表示蠢蠢欲動 https://i.imgur.com/E7YokjV.jpg
散熱片以類金字塔的型式向上延伸 彎折的金屬片提供更多的散熱面積,以加強散熱表現 https://i.imgur.com/LnCfwac.jpg
SSD底部唯一一個比較讓我好奇的是,這貨竟然是墨西哥製造的 我電腦內還沒注意過有什麼來自墨西哥的零組件 也能看到這邊也標明著出廠時的韌體版本:PACR5101 前面提到我的螺絲起子蠢蠢欲動,然後就..... https://i.imgur.com/kWw0mZo.jpg
拆開之後,住控看起來像是PHISON的E26 至於快取記憶體本身沒看清楚,但感覺就是美光自己的 https://i.imgur.com/Ogprzxf.jpg
NAND顆粒就是號稱有232層的3D NAND 題外話,如果是232層的可頌感覺應該口感很好 https://i.imgur.com/amt2GGJ.jpg
散熱片上面有提示散熱膠泥要點在哪些地方 根據強者我朋友多年的經驗,他說這散熱膠泥可能是萊爾德他們家的 https://i.imgur.com/2gwuMeq.jpg
https://i.imgur.com/0TCBCdh.jpg
裸條放在電競磅秤上面測量為10g 包覆散熱盔甲後則為49g 國小數學老師這時問說:請問散熱盔甲總重多少? https://i.imgur.com/FMlXP1s.jpg
GEN5的SSD目前沒有什麼設備能使用 只好請出Z790 APEX附的GEN5 SSD子卡 特別講一下這子卡一定得插在PCIE第一槽 買GEN5 SSD的人得特別注意,若是要完整發揮效能,硬體搭配絕對得注意 1.現主時只能用新的Z板(INTEL 12、13代)或X板(AMD 7系) 2.只能插在PCIE第一槽直通CPU,所以顯卡只能往其他槽放 3.不管買的是裸條還是自帶散熱盔甲的,散熱必須較以往更為注重 美光本身有官方的SSD工具程式可供下載使用 https://i.imgur.com/fSTAkCa.jpg
這邊可看到韌體我從5101更新至8月最新的5102版本 https://i.imgur.com/VrJ8Lm0.jpg
韌體更新也都是從這個程式內部直接更新即可 除了更新功能之外,舉凡SSD常用到的S.M.A.R.T亦或是Trim都可以在這程式內找到 再來簡單作個跑分 硬體如下 13600K Z790 APEX DDR5 6000 https://i.imgur.com/sraW2WN.jpg
打開CrystalDiskInfo看一下基本資料 https://i.imgur.com/x6eLMer.jpg
使用CrystalDiskMark跑分一下 讀取跑到11683MB/s,寫入為9585MB/s 還滿符合官方聲稱的速度 https://i.imgur.com/OPV1QtA.jpg
跑個ATTO,在跑ATTO的時候因為需時比較久可以看到SSD最高溫已至76度 https://i.imgur.com/1J18VAV.jpg
在連續讀寫測試時無聊拿紅外線測溫槍量一下 散熱片有著近57度的高溫 請不要拿手去硬碰,這溫度已經算滿燙的了 最後總結一下 GEN5 SSD在目前普遍SSD跳水價的浪潮中,價格似乎不是它的強項 但對於需要高度讀寫的使用者來說,這投資應該還算是值得的 舉凡影音工作者,高速讀寫可以減少工作時間提高效率 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他們來說,提高工作效能這投資就是GEN5 SSD目前最大的存在意義 如果說打遊戲要用GEN5 SSD也不是不行,例如GAMER想減低一點遊戲讀取時間 這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總的來說,若是有高速讀寫的需求 那GEN5 SSD就是目前對比於GEN4 SSD作RAID 0更好的選擇 以上開箱,報告完畢謝謝收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5.221.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94796045.A.0DA.html

09/16 01:04, 1年前 , 1F
有錢真好
09/16 01:04, 1F
以後會漸漸降價的,新產品出來價格總是比較高

09/16 01:15, 1年前 , 2F
很遺憾 日常使用上幾乎無感 這是給有特殊
09/16 01:15, 2F

09/16 01:15, 1年前 , 3F
需求的人用的
09/16 01:15, 3F
以目前來說,臭打遊戲或一般文書用這個還滿浪費的XD

09/16 02:10, 1年前 , 4F
經過DNA鑑定 為X社的出芽生殖文章
09/16 02:10, 4F

09/16 02:11, 1年前 , 5F
上次買B650說有特別用途的 很遺憾失格了
09/16 02:11, 5F

09/16 02:31, 1年前 , 6F
他配單就是配一支T700
09/16 02:31, 6F

09/16 02:47, 1年前 , 7F
這次限制很多 只能用Z790 連AMD都不給
09/16 02:47, 7F

09/16 03:21, 1年前 , 8F
09/16 03:21, 8F

09/16 04:33, 1年前 , 9F
這溫度不知道長期讀寫對壽命有沒有影響
09/16 04:33, 9F
太高溫的話一定會降低壽命

09/16 04:51, 1年前 , 10F
墨西哥不用意外,30年前就有在組裝製造電
09/16 04:51, 10F

09/16 04:51, 1年前 , 11F
子產品囉
09/16 04:51, 11F
我手見多怪囉

09/16 08:30, 1年前 , 12F
一般使用無感吧3-》4一樣
09/16 08:30, 12F
一般人對這個不一定有剛需啦

09/16 10:16, 1年前 , 13F
09/16 10:16, 13F

09/16 10:27, 1年前 , 14F
走在科技前頭的,總會被說無感不需要
09/16 10:27, 14F

09/16 10:28, 1年前 , 15F
再過5年估計這條件是大家基本款
09/16 10:28, 15F
再過五年可能GEN8都上市了

09/16 10:29, 1年前 , 16F
磅秤也有電競的喔?與一般差別在哪
09/16 10:29, 16F

09/16 10:30, 1年前 , 17F
是說Crystal不測一下混合嗎?
09/16 10:30, 17F
電競磅秤因為它白色又會發光(誤 其實沒有測混合是因為我忘記了 這篇我大約3星期前就拍好圖片然後遇到公司瘋狂加班 然後這隻兩星期前就送朋友當新組電腦的禮物了

09/16 11:01, 1年前 , 18F
換代要普及價格才是重點,討論到爛了,
09/16 11:01, 18F

09/16 11:01, 1年前 , 19F
想走在科技前端還得先過錢包那關
09/16 11:01, 19F
窮是我的問題

09/16 11:14, 1年前 , 20F
手上舊聲霸Bose SoundTouch 130就是墨
09/16 11:14, 20F

09/16 11:14, 1年前 , 21F
西哥製,SONY美規LCD電視也是墨西哥製
09/16 11:14, 21F

09/16 11:15, 1年前 , 22F
所以墨西哥製的還好吧
09/16 11:15, 22F
只是我少見多怪而已,沒事沒事

09/16 11:25, 1年前 , 23F
這種東西會變成基本款,那也是因為
09/16 11:25, 23F

09/16 11:25, 1年前 , 24F
gen3gen4停產,被逼著換啦==
09/16 11:25, 24F
現在GEN5的發熱量那麼大,廠家真的必須把散熱做好才可能普及化

09/16 11:26, 1年前 , 25F
咦?不是X670E就都有直通CPU的M2用?
09/16 11:26, 25F
有啊~只是我用Z790射

09/16 11:55, 1年前 , 26F
很想知道怎麼容量都還是這麼小 速度已經沒
09/16 11:55, 26F

09/16 11:55, 1年前 , 27F
什麼意義了
09/16 11:55, 27F
系統碟其實1T就很足夠了 反倒我遊戲碟兩個4T還不夠裝

09/16 12:22, 1年前 , 28F
gen3一般就夠用了,真要個人工作室使
09/16 12:22, 28F

09/16 12:22, 1年前 , 29F
用應該也會用raid
09/16 12:22, 29F
主板的RAID可靠度我怕怕

09/16 12:39, 1年前 , 30F
gen5要普及,得先看CPU和晶片組通道吧
09/16 12:39, 30F

09/16 12:40, 1年前 , 31F
目前而言,多少人願意用顯卡換插一條gen5
09/16 12:40, 31F
主要是插在第一槽比較醜QQ

09/16 12:49, 1年前 , 32F
可是顯卡還沒gen5,等顯卡會被SSD影響前
09/16 12:49, 32F

09/16 12:49, 1年前 , 33F
可能都gen78910了吧
09/16 12:49, 33F
顯卡目前GEN4頻寬都還沒吃滿呢

09/16 12:52, 1年前 , 34F
之前顯卡 2.0 到 3.0 都要一段時間了
09/16 12:52, 34F

09/16 12:52, 1年前 , 35F
到gen4甚至gen5肯定不會太快
09/16 12:52, 35F
錢的力量是廠商前進的力量,越多錢前進越快

09/16 14:01, 1年前 , 36F
4K沒提升
09/16 14:01, 36F
的確沒有太顯著的提升,主要是循環提升的不少

09/16 15:42, 1年前 , 37F
除了一個特例板子B650E-AORUS MASTER
09/16 15:42, 37F

09/16 15:42, 1年前 , 38F
這塊全部的M.2都是GEN5 只有他最特別
09/16 15:42, 38F
大鳥鳥的板子我沒研究,希望大鳥鳥送我兩塊主板給我研究看看

09/16 22:33, 1年前 , 39F
這東西感覺要主動散熱
09/16 22:33, 39F
我記得在COMPUTEX看到不少廠家作主動散熱套件 但以目前簡潔組機的走向來說,主動散熱套件悖離了目前的潮流

09/16 22:37, 1年前 , 40F
我19年250G的MX500就是墨西哥製的
09/16 22:37, 40F
對不起是我小看墨西哥了,我以為墨西哥只有捲餅(毆飛)

09/16 23:39, 1年前 , 41F
大容量要找PLC的產品
09/16 23:39, 41F
我手邊的MLC都要留給曾孫當傳家寶呢! ※ 編輯: hix020421680 (220.135.221.17 臺灣), 09/18/2023 00:25:04

09/18 16:30, 1年前 , 42F
美光 ram 很早就一堆墨西哥製了,而且之後
09/18 16:30, 42F

09/18 16:30, 1年前 , 43F
照目前的趨勢的話,墨西哥製產品會愈來愈多
09/18 16:30, 43F
文章代碼(AID): #1b18aD3Q (PC_Shopping)
文章代碼(AID): #1b18aD3Q (PC_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