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新世代主機,核心組件開箱 i5-2400/Asu …
看板PC_Shopping (個人電腦購買)作者mp44stg44 (報告廚+工作廚)時間14年前 (2011/01/29 19:24)推噓14(14推 0噓 24→)留言38則, 15人參與討論串1/1
回顧這一兩年來的軟體環境的發展與進化,雙核心逐漸沒落,多執行緒架構迎來了春天。
Intel以i3/i5等雙核心四執行緒的硬體架構配合較低的製程成本與價格性能優勢,對AMD
發起了低階市場的反攻,產品的設計成功使Intel 2010年的獲利超乎預期。
當然,大部分的日常生活作業處理上,雙核心的確就是綽綽有餘,那麼,為什麼我們還需
要四核心呢?在Window 7挾帶著多核心多工支援的最佳化優勢,我確信,我們的確需要多
核心、多執行緒的硬體來幫助我們處理更多工作與日常生活的需求:不僅僅只是在辦公上
,影音、各種娛樂生活方式:包含了未來瀏覽器多核心多執行緒支援,這就是多核心多執
行緒的大未來。
早年軟硬體環境的不成熟,導致雖然有雙核心、四核心,但是卻因為價格高昂與環境上
不成熟,發展上受到了阻礙,特別是處理器的發展一直到了近幾年來,才有了一個飛躍
的發展,效能終於有了明顯且大幅度的提升:從Pentium4到Pentium D、Core family...
同樣,在這幾年硬體環境的成熟化,軟體環境也開始進化,從Windows XP x64到Windows
Vista,消費級多工作業系統環境的成熟化,直至今日的Windows 7,軟硬體環境上互相
搭配,相互輝映,致使了多核心多執行緒的硬體架構在今天十分成功的發展。
我曾經想過,我們只需要Windows XP不就夠了嗎?但是老舊的系統核心對於硬體資源的
利用效率上不如新一代作業系統,雖然有最佳的穩定與相容性,還經過時代的洗禮。很
可惜,歲月不勞人,當年設計作業系統的人也不會想到,在XP的生命週期走向結束之時
,多核心的硬體設計發展已經走向成熟,同時在新一代作業系統的加持下,更加有效的
運用硬體資源,也同時,作業系統也能更佳的節能,有效的管理硬體資源的能源消耗。
而最主要的是,軟體對多核心的最佳化,已經逐漸成熟,即使沒有雙核心以上的支援度
,也有了利用顯示卡GPU來做高速平行運算的解決方案。
山不轉,路轉,不是嗎?
承上述軟體環境的成熟,以及次世代運算技術的導入商業化,進入消費級市場,人人都
可以用便宜的新世代顯示卡,來做一些以往CPU要運算老半天的工作。
Folding@home,這是史丹佛大學推出的一項研究計畫,可以使用CPU或是GPU來做公益運算
,今天這項計畫十分的成功,因為軟硬體環境的成熟,硬體上,市場已經有販售,而且驅
動程式的穩定性經過長時間考驗與發展,足以支持研究的進行,使用消費級的設備來做實
驗室的工作,太容易了。當時,WindowsXP還是市場使用者環境最廣泛的作業系統。
Nvdia的CUDA,是當時的一個很優秀的解決方案,缺點是耗電了些。
我記得我很久以前,有參加過UD,一個癌症蛋白質DNA模型的運算計畫,分散式運算。
那時候跑個Job起碼要跑個12小時以上,大一點的要48小時...
UD後來結束了,Folding@Home繼而開始,當時有聽說用PS3算一個晚上等於當時的中高階
CPU一個月的運算當量,從此,開始了通用運算的時代,再來是Nvidia推行的GPGPU,CUDA
,在PCDVD顯卡區甚至有出現過,以便宜價格購入當時最夯的8800GT顯卡,代價只是:掛
PCDVD隊名,將顯卡的閒置運算能量用來支持PCDVD在Folding@home的運算計畫。
這個計畫至今還在持續當中。
通用計算領域的成熟化,加上作業系統對於多核多工處理器的支援最佳化,搭配上現在
發展強大效能的核心組件,當然這是對比以前的硬體效能。
軟硬體環境的逐漸成熟,加上新世代網路技術的發展,瀏覽器也開始支援多核心多執行緒
,連上個網,只要瀏覽器支援,顯示卡也可以用來加速瀏覽,Adobe甚至也與Nvidia攜手
合作:開啟Adobe Reader可以用GPU加快開啟與瀏覽速度...以及Flash player的GPU加速
方案,不過我個人對於GPU加速Flash player沒有什麼感覺...感覺不出來 (¯(∞)¯)
廢話講了那麼多,騙了那麼多的P幣,還是導入正題:
今天的主角,中高階Core i5-2400 CPU,來自於Intel。
以及主機板P67晶片組:ASUS華碩的P8P67 Basic。
AMD推出的新世代桌上型顯示卡產品:HD6850系列,華碩製造的EAH6850 Direct CU/V2
考量到兩年前購買的E8400已經逐漸的不敷我操虐,加上作業環境的改變,我越來越習慣
一邊玩遊戲,一邊開著Chrome,一邊聽音樂,兩個核心根本就受不鳥~~~
因此我需要四核心,同時著眼在次世代瀏覽器的發展,對於多核心的支援上有更佳的成熟
,所以,四核心的使用是必須的,人要著眼未來。我已經開始規畫未來的使用方式。
如果一個分頁就吃了我一個執行緒也是還好,反正也不是每個分頁吃到百分百,但是越
多的執行緒與核心將可以讓我同時間瀏覽更多的分頁與進行更多的工作。
這就是我著眼i5-2400的原因,另一個原因是,他有比上一個世代更強大的記憶體頻寬控
制器,想想SNB世代雙通道的頻寬就可以打爆X58的三通道...雖然運算能力上可能力有未
逮,但是性能功耗上,已經來的比上個世代高階平台更佳的優秀,那就夠了。
很抱歉, CPU我並不想著墨太多,因為它只不過是一個平台的核心之一,完整的平台才能
使他發光發熱,當然,別發熱太多,我不想浪費太多的電。
這是上一台主機,Intel P45晶片組與E8400 C2D的榮耀。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1.jpg

我正在進行多餘硬碟的拆卸與再整理。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2.jpg

核心組件之一,ASUS P8P67主機板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3.jpg



廉價的I/O背板,這實在是...看看P5Q-E,看看P8P67...唉
如果哪位華碩的大大有看到,拜託,雖然這張板子算低階,也請印刷一下...
從P5Q-E走過來有點難以適應...(被毆) P5Q-E的背板很漂亮啊(眾毆)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6.jpg


DIMM附近的特寫,注意他有設計前置USB3.0的插槽,採用NEC解決方案。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8.jpg

美中不足之處,全90度角的SATA Port,這在之後發生了一些安裝問題。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9.jpg


1394晶片與PCI橋接晶片,P67已經不再支援PCI介面,因此需要橋接方案。
1394晶片是VIA VT 6308P
PCI晶片為Asmidea ASM 1085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11.jpg


從P55時頗受好評的Mem OK!測試開關。旁邊那個應該是EPU開關...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13.jpg


看起來像是電源相位的控制IC?這次的供電設計有別以往,我已經看不懂了,
還請知道的大大解惑,謝謝。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15.jpg


P67晶片上一個很耀眼的散熱片,上面是NEC USB3.0晶片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17.jpg

主機板Back I/O,很可惜沒有e-SATA,對此,華碩有隨附PCI擴充檔板的解決方案。
請參照附件照片。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18.jpg

主機板編號版本,0701則是代表出廠的BIOS版本。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21.jpg

吃飽太閒拆掉散熱片來看CPU供電長啥樣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22.jpg



Back I/O上的USB3.0 Port NEC USB3.0晶片特寫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25.jpg

接下來是顯示卡部分
EAH6850 Direct CU
當初挑選這張本來就是抱著在Default下,有最佳功耗性能比的產品買的。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28.jpg




顯示卡本體,奇怪的是沒有靜電袋包裝,老闆跟我說現在都沒有了。真的嗎?
(我覺得我被唬爛)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32.jpg







供電,哪位大大可以來指點一下這個供電架構設計,感謝。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39.jpg

1H1L?這張顯卡有提供4Pin PWM風扇控轉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40.jpg




輸出端子EMI保護良好。有提供DVI X2 / HDMI X1 / Display Port X1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42.jpg



除了風扇很吵之外,還算不錯的散熱器
http://i781.photobucket.com/albums/yy95/M1911A1_TW/mgs/MGS147.jpg

以上,其他測試等過段時間再端出來。
家裡有事,無法專心做這些...
分享至此,有錯誤描述之處,也請多多指點協助改正。
感謝,我老婆,美琴。
--
と ▏︳ | ︳▉ ▋ ▏ ▊◤▼◢ ‧◣▍ ▲◣|▂▁▊ ψcl3bp6
あ ▏ ∣ ▉▊▎▁▏▋ | ▊◣ ▊◤ ▉◢◤▃▍▋
る ▉▊ ▉ ▊▊ ▏▊▍▍▎ ▲▆▇ / ◥▊ █
科 超 ▉▋ ▊ ▲▃▅ ◥ ▋ ▆▅▆ ˙ ▊▉ ▏ ▊
学 電 ▉▍▏▊▏▊▼◢ ‧▏ 〞 ◢◤▍ ▼
の 磁砲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6.144.56
推
01/29 19:24, , 1F
01/29 19:24, 1F
推
01/29 19:25, , 2F
01/29 19:25, 2F
→
01/29 19:27, , 3F
01/29 19:27, 3F
→
01/29 19:28, , 4F
01/29 19:28, 4F
推
01/29 19:29, , 5F
01/29 19:29, 5F
→
01/29 19:36, , 6F
01/29 19:36, 6F
推
01/29 19:42, , 7F
01/29 19:42, 7F
→
01/29 19:45, , 8F
01/29 19:45, 8F
推
01/29 19:46, , 9F
01/29 19:46, 9F
推
01/29 19:47, , 10F
01/29 19:47, 10F
→
01/29 19:47, , 11F
01/29 19:47, 11F
→
01/29 19:47, , 12F
01/29 19:47, 12F
→
01/29 19:48, , 13F
01/29 19:48, 13F
→
01/29 19:48, , 14F
01/29 19:48, 14F
→
01/29 19:49, , 15F
01/29 19:49, 15F
→
01/29 19:49, , 16F
01/29 19:49, 16F
推
01/29 19:51, , 17F
01/29 19:51, 17F
→
01/29 19:51, , 18F
01/29 19:51, 18F
→
01/29 19:56, , 19F
01/29 19:56, 19F
→
01/29 19:57, , 20F
01/29 19:57, 20F
→
01/29 20:30, , 21F
01/29 20:30, 21F
→
01/29 20:52, , 22F
01/29 20:52, 22F
→
01/29 21:00, , 23F
01/29 21:00, 23F
→
01/29 21:01, , 24F
01/29 21:01, 24F
→
01/29 21:01, , 25F
01/29 21:01, 25F
→
01/29 21:01, , 26F
01/29 21:01, 26F
推
01/29 21:09, , 27F
01/29 21:09, 27F
拜託別玩了
※ 編輯: mp44stg44 來自: 59.126.144.56 (01/29 21:12)
推
01/29 21:12, , 28F
01/29 21:12, 28F
→
01/29 21:20, , 29F
01/29 21:20, 29F
推
01/29 21:35, , 30F
01/29 21:35, 30F
推
01/29 21:51, , 31F
01/29 21:51, 31F
推
01/29 21:51, , 32F
01/29 21:51, 32F
當顯卡在PCI-E x16時,第二條x16=x4頻寬
詳細請參閱官網PDF說明書
→
01/29 21:54, , 33F
01/29 21:54, 33F
→
01/29 21:55, , 34F
01/29 21:55, 34F
推
01/29 21:56, , 35F
01/29 21:56, 35F
推
01/29 22:01, , 36F
01/29 22:01, 36F
→
01/29 22:51, , 37F
01/29 22:51, 37F
→
01/29 22:54, , 38F
01/29 22:54, 38F
※ 編輯: mp44stg44 來自: 59.126.144.56 (01/30 02:13)
PC_Shopping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