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軟體] iphoto的使用方式

看板MAC (蘋果Mac)作者 (三個奇蹟可以卡住你的馬)時間15年前 (2010/02/09 15:34), 編輯推噓5(5011)
留言16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篇主要是回答原PO後來寄信問我的問題, 主要的問題是照片輸入iphoto之後,如果經過編輯, 會在資料庫裡多產生一個檔案, 那如果每張照片都經過編輯,資料庫的大小就會變成兩倍? 以及要如何在原始跟還有編輯過的檔案之間切換顯示? 我把我使用iphoto 09心得打出來,給大家參考看看, 以下的過程是從建立iphoto library開始, 來說明照片輸入後會產生哪些檔案. 首先,按住鍵盤的alt,再用滑鼠點iphoto的圖示, 此時會跳出視窗讓你選擇已建立的資料庫,或是新增一個資料庫. 選擇新增資料庫,以及放置資料庫的位置. 在finder找到剛建立的資料庫, 圖示上滑鼠點右鍵,選顯示套件內容, 會跳出另一個finder視窗,是資料庫的所有內容 #注意!不要隨意更改資料庫套件的內容,避免錯誤發生. 由於尚未輸入任何照片,目前資料庫套件裡還沒有任何關於照片的資料夾. 在加入照片之前,先到螢幕上緣iphoto功能列,點iphoto-偏好設定 在偏好設定裡面點最右邊-進階的標籤 下面會有一個選項是 "將檔案拷貝到資料庫" 在這裡可以選擇管理照片的方式, 如果想要自己整理照片,不要勾選此項, 這樣iphoto只是對照片進行索引, 檔案還是在原本的位置. 如果是像我一樣比較懶惰的人,想要讓iphoto順便負責相片的存放, 就勾選這個項目,輸入相片後再把原始檔案丟到垃圾桶就好了. 接下來的說明是以勾選"將檔案拷貝到資料庫"的情形繼續. 開始加入相片,加入相片的方法就不詳述了, 通常我都是用相機記憶卡自動輸入, 不然就是將資料夾拖到iphoto裡面放開. 在iphoto 09裡面多了"面孔"的新功能,而且是強迫開啟的, 不論是從之前的資料庫升級,還是新加入的相片, 都會先做臉部畫面的掃描,照片很多的,聽說掃一個晚上都掃不完. 在加入照片之後,這時回到剛剛顯示套件內容的finder視窗, 會發現多了兩個資料夾-originals & data 裡面會有相同名稱的子資料夾對應剛剛輸入的照片, 放在originals裡面的是輸入的原始照片, data裡面是照片縮圖(就是iphoto裡面看到比較小張的照片), 還有臉部掃描之後針對臉部擷取出來的圖片. 我試過在照片上把辨識出來的面孔取消掉, 放在data裡面的臉孔資料也不會刪除, 只有刪除原始照片才會清除對應的臉孔跟縮圖檔案, 所以iphoto 09會比前面的版本更佔空間. 測試的時候我是拿謎片的封面當做輸入的檔案, 發現面孔辨識對眼睛閉起來的臉部辨識率比較低 接下來嘗試對照片進行編輯,然後按完成, 這時回到顯示套件內容的finder視窗, 會發現又增加一個modified的資料夾, 編輯過的照片會放在這裡, 而原始照片依舊在originals 不過在ipoho裡面不能在兩者之間切換顯示, 只能在照片上面按右鍵選恢復原狀, 這時會刪除modified裡編輯過的圖片, 恢復成原始輸入的圖片, 另外,不論照片經過幾次編輯, modified裡面都只會存一張最後一次編輯的圖片. 總結照片經過輸入然後編輯之後, iphoto資料庫裡面會產生至少三個檔案 原始檔案/縮圖/修改過的檔案 以及臉孔的檔案 因此iphoto資料庫的確很佔空間, 誠如版友推文所說,iphoto是用硬碟容量來換取使用的方便, 當硬碟1MB的單位價錢比一張紙還便宜時, 為了保存珍貴的照片作品加促進經濟發展多買幾顆硬碟也不是甚麼壞事不是嗎? 順面提一下,國外不少人很討厭臉孔變是浪費時間跟空間, 所以有人找出了關掉臉孔辨識的方法, 需要的人可以自己試試看, 但我不保證會成功或是不會失敗. 方法在這裡 http://discussions.apple.com/thread.jspa?messageID=9375894&tstart=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55.139

02/09 15:44, , 1F
謝謝您的幫忙!我了解了!!謝謝
02/09 15:44, 1F

02/09 18:27, , 2F
講的很清楚 這也是我遲遲不用iphoto的原因 ><
02/09 18:27, 2F

02/09 18:27, , 3F
MBP的硬碟好小 .....
02/09 18:27, 3F

02/09 18:38, , 4F
還有 picasa 以及 aperture 可以選擇啊...
02/09 18:38, 4F

02/09 18:49, , 5F
我是直接把library放在外接硬碟裡面
02/09 18:49, 5F

02/09 18:56, , 6F
我也是直接放外接硬碟
02/09 18:56, 6F
※ 編輯: streetball 來自: 140.112.55.139 (02/09 18:57)

02/09 23:06, , 7F
原po有實驗的精神 謎呀謎~
02/09 23:06, 7F

02/10 02:28, , 8F
關於第一段提到的第兩個問題: 我建議每次要edit之前都按
02/10 02:28, 8F

02/10 02:28, , 9F
cmd+d把照片複製一份, 這樣不但可以拿修改後的檔案和原始
02/10 02:28, 9F

02/10 02:28, , 10F
的對照, cmd+d也可協助對同一個原始檔做很多種不同的編輯
02/10 02:28, 10F

02/10 02:31, , 11F
. 但這樣算起來, 若是做三份不同編輯, 加上原始檔就會佔
02/10 02:31, 11F

02/10 02:31, , 12F
七倍的檔案空間(2x3+1=7), 沒辦法, 這就是iPhoto. 如果要
02/10 02:31, 12F

02/10 02:32, , 13F
即使做一百種編輯,硬碟也佔不了多少的方案,請用aperture.
02/10 02:32, 13F

02/10 02:33, , 14F
相較於iPhoto以空間和時間,aperture是以時間&金錢換空間.
02/10 02:33, 14F

02/10 02:34, , 15F
02/10 02:34, 15F

02/10 02:37, , 16F
(當然這邊是忽略aperture比iPhoto強大處,只從檔案管理論)
02/10 02:37, 16F
文章代碼(AID): #1BSG_le0 (MAC)
文章代碼(AID): #1BSG_le0 (M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