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看板Key_Mou_Pad (鍵盤滑鼠)作者 (我在這裡)時間18年前 (2007/06/21 03:56),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bullock (我交根毛給你)》之銘言: : 這個keyboard是可以專門給game使用的keyboard, : 這次的成本不斐,使用cherry茶軸之外,還是用了內建diode的茶軸!! : 推 Zeros211:我也想問diode是啥?? 06/20 23:05 : 推 bunnylai:二極體 XDD 06/20 23:07 : 推 bunnylai:Wiki解釋得很清楚 http://0rz.tw/892M6 06/20 23:10 : → perchik:加了二極體的軸有什麼特別的嗎? 版主要不要說明一下 XD 06/20 23:19 : 推 chens:加Diode是為了作N-key-roll-over,依照我的收集經驗是這樣。 06/20 23:42 : 推 bullock:樓上正姐阿!! 06/20 23:43 機械鍵盤要作N-Kay-roll-over,為甚麼要二極體?以下試討論之.....XD 1.鍵盤IC 關於鍵盤IC的原理請參考精華區13→2→4→5的討論串...我們跳過...XD 2.觸發 機械鍵盤的導通只有很簡單的有通跟沒通,因為機械開關就只有分接觸沒接觸兩種 所以必須在IC上動手腳,相關方式版友Becque在前一個討論串中有說明, 如此一來才能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可是對於N-Key-roll-over的需求還是不敷使用。 3.二極體 二極體有個很簡單的特性,他是單向導通,也就是當你決定二極體在電路上的 位置後,他就只能提供一個方向的溝通,當你從另外一個方向來,抱歉,此路不通~ 那用在鍵盤上會差在哪? 差多了,以前只有導通,現在是單向導通,當遇到精華區討論串中的「詭鍵」狀況時 因為單向導通,所以以前會發生衝突的狀況,因為單向導通而訊號被阻斷後, 將不會發生一樣的問題,我們用一個簡化過的例子來說明~ (=表示導通,<=、=>表示單向導通) 當a鍵會導通1=2, b會導通1=3,c會導通2=3,那當a跟b按下時,2=3的導通與否 將會發生判斷錯誤,也就是c會失效,當然我們可以用版友Becque提到的電位差來 達成正常運作,但是當你追加一個d進來,並加入第四個腳位時,重疊的狀況會 超過一個以上,這時的判斷就更麻煩,使得N-Key-Roll-Over的動作無法達成。 但是使用二極體時,我們可以讓a變成1=>2,b是3=>1,這樣a跟b同時按下時是3=>2 這樣我們只要把c設定為2=>3,就可以跟a、b同時按下的狀況錯開,甚至我們把 a設為1=>2,b設為1=>3,這樣當a、b同時按下時,2、3之間無法導通, 我們的c所設定的2=3就沒有方向問題,甚至當我們追加第四個d進來時, 因為c還有兩個方向自由度,更可以避免詭鍵問題的產生。 當然這是簡化過後的狀況,不過相信使用二極體的按鍵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那靜電容量無接點呢?為甚麼這麼容易就有N-Key-roll-over? 因為靜電容量無接點是偵測電通量,是可以累加的東西,並沒有導通的問題, 甚至我們可以設定不同按鍵的電通量互異,透過累加的數值來判斷有哪些鍵被按下, 而電通量的按下時間也可以錯開,你按下a跟b,還有按下c的電通量並不相同, (按下a、b的電通量應該是c的兩倍),而且不同時,這樣在判斷上容易很多~ 所以他的門檻問題跟機械鍵盤完全不同,不在IC腳位上,而在電位的判斷上, 所以可以動的手腳就較機械鍵盤來的多很多~~~ 以上,各位先進,小弟疏漏錯誤還請不吝指正~ : 推 admirty:我比較想要青軸說 可以客製一把青軸嗎 : → zb:個人比較想知道客製一把鍵盤要多少$?? 記得索價不菲... 鍵盤一把看要多少錢,青軸按鍵百多個不會超過600, 然後工錢.....看收的人怎麼開,基本上大概多個1000~1500吧, 我曾經幫人弄過Taclick的手製白茶跟黑青啊~ 不是官方版, 也幫Majestouch裝過USB HUB跟改成接線分離,成本不是問題, 都不會貴過一把鍵盤,但是完工的成就感是無價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emilwu 來自: 59.104.35.160 (06/21 04:31)

06/21 09:18, , 1F
那做到快瞎的工錢才是最貴的地方XD
06/21 09:18, 1F

06/21 11:07, , 2F
感謝大大的回答 但是也要看對方願不願意客製阿 ^^
06/21 11:07, 2F

06/21 11:09, , 3F
0rz 又長知識了,我就知道板主會說的簡單易懂 XD
06/21 11:09, 3F
文章代碼(AID): #16UOPXOe (Key_Mou_Pad)
文章代碼(AID): #16UOPXOe (Key_Mou_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