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Telegram V4.6 Android/iOS 更新整理
Telegram 昨晚近深夜更新 版本號 Telegram Ver.4.6
適用版本 Android 4.1+ / iOS 6.0+
更新內容如下:
--新的下載設定方案
新的版本在數據和儲存的位置更改成了自動下載的開關
並且將各自的檔案類型分開了個別設定
https://i.imgur.com/l5qFlkb.png

各自都會分開來的環境有:行動數據/無線網路(WLAN)/漫遊
對於對象有:連絡人(通訊錄)/私人聊天(一對一療天)/群組聊天/頻道
照片,如圖:僅出現是否下載的選項(預設:漫遊禁用)
https://i.imgur.com/7VsoL6D.png

這邊這個圖片意思就是一般你直接看的圖片(應該不用解釋太多)
所以一般大小也不會太大
視訊訊息:(預設:WLAN啟用,閥值:5.0MB)
https://i.imgur.com/UofwEjc.png

視訊訊息上限為8.0MB(範圍:0B~8.0MB)
https://i.imgur.com/8P0y0t1.jpg

其餘語音訊息/影片/檔案/音樂預設皆2.0MB 範圍0B~1.5GB
https://i.imgur.com/RUbATKs.jpg

GIF為0B~10MB
--iOS左滑快速回覆
iOS在之前要回覆的話要在對話上常案才會出現選項
現在新增左滑跳初選項
--相簿模式在P2P模式
也可以使用了(詳Ver4.5更新文內已敘述)
--P2P語音通話選項增加
新增選項在隱私與安全當中
https://i.imgur.com/Bw4NOAR.png

可選項目:所有人/連絡人/沒有人
https://i.imgur.com/5p4JyRX.png

--HTML外部檢視+小工具
公開群組/頻道都可以用其對畫順序錨點指定位置
現在新增可以在瀏覽器上觀看訊息
拿一個公開群組的對話來做說明
https://t.me/PublicGroupForzh/58366
會顯示類似已下畫面:
https://i.imgur.com/Revi1XZ.jpg

下方的是選項之一,可以作為嵌入網頁的方案
(動態公告可能性)
安裝連結:
iOS: https://itunes.apple.com/app/telegram-messenger/id686449807
Android: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org.telegram.messenger
Windows Phone:https://goo.gl/GCVNZg
桌面應用程式:
Win/Mac/Linux皆適用 https://desktop.telegram.org/
網頁版:
https://web.telegram.org/ (注意:網頁版部分學術網路偶有些連結問題)
初始使用若有問題,可以至 https://t.me/StartTG 查看使用方式以及中文化選項
個別中文語系中文化:
繁體中文(台灣網友維護):
https://t.me/tele_ZH_TW
簡体中文(台灣網友維護):
https://t.me/tele_ZH_CN
廣東話(香港網友維護):
https://t.me/joinchat/AtZvGj3oxZIK5R0ssc954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9.6.17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nstant_Mess/M.1512825653.A.9A2.html
→
12/09 21:36,
8年前
, 1F
12/09 21:36, 1F
※ 編輯: RTrecidivist (114.39.6.172), 12/09/2017 21:44:48
→
12/09 21:45,
8年前
, 2F
12/09 21:45, 2F
推
12/10 07:00,
8年前
, 3F
12/10 07:00, 3F
推
12/10 16:45,
8年前
, 4F
12/10 16:45, 4F
這個嘛,對於單人對話的話這邊解釋一下
單人對話分成P2P加密跟伺服器同步(使用MTProto加密方式)兩種
有經過伺服器的才能做雲端備份
P2P模式的對話你在程式裡面會看到綠色 的字表現出來
裡面會有對話的加密金鑰(用QRcode表示)
P2P模式其實還是可以用各類功能的,不只文字
基本上能直接同步多裝置的就不會是P2P
所以本板很熱門的那款其實也不是P2P(電腦板可以同步對話)
以一般人的思考邏輯來看
在這個狀態下,其實一個有表示出加密手法以及沒有說用什麼方法加密...(或者其實沒有加
個人覺得其實這支軟體是完全隱私跟方便程度中的整合/折衷點
再者他們表示不會因為任何勢力提供訊息內容
其實以一般使用者角度
這個看法應該很直觀。
※ 編輯: RTrecidivist (223.139.90.86), 12/10/2017 21:21:43
推
12/11 06:19,
8年前
, 5F
12/11 06:19, 5F
→
12/11 06:21,
8年前
, 6F
12/11 06:21, 6F
→
12/11 06:22,
8年前
, 7F
12/11 06:22, 7F
→
12/11 06:23,
8年前
, 8F
12/11 06:23, 8F
→
12/11 06:24,
8年前
, 9F
12/11 06:24, 9F
恩…技術上來說P2P跟E2E有些許差距(剛剛找了一下其實搜尋解釋也很多)
然後我原本以為一般使用者所以直接用比較簡單的方式講話
以他們那邊的敘述意思其實是如果有不是私人對話的話其他都是走他們的MTProto的協定的,當時的說明我要再去找找。
※ 編輯: RTrecidivist (42.77.99.120), 12/11/2017 09:33:16
推
12/14 11:07,
8年前
, 10F
12/14 11:07, 10F
→
12/16 00:50,
8年前
, 11F
12/16 00:50, 11F
推
01/04 15:28,
9年前
, 12F
01/04 15:28, 12F
Instant_Mess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