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北極熊開箱】 JBL Tour One M3

看板Headphone (耳機)作者 (Yazi)時間47分鐘前 (2025/11/26 17:4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照慣例送上圖文好讀版: https://bit.ly/3Xj2QmU 這陣子把玩了 JBL 的新旗艦 M3。 簡單說三個重點心得: 調音變了:不再是只有重低音,這次走的是耐聽均衡風,這點有加分。 續航怪物:官方數據 70 小時,實測真的很難把它用到沒電。 Smart Tx 發射器:雖然是很酷的黑科技(可以讓 Switch/PC 無線發聲),但實用性看人 ,對純聽歌的人來說可能用不到。 比起完美的產品,本熊更在意它適不適合你的使用場景。 如果你在找一支「非典型」的 JBL,或者你是多裝置重度使用者,這篇評測或許有參考價值。 ====我是分隔線==== https://i.postimg.cc/8z9y7FW4/SAM_1423.jpg
(Credit: Meteor Studio 米堤插畫x設計,圖片均自行拍攝 & 後製。) 文章同步發表於小弟的部落格,歡迎大家到小弟的部落格中觀看: Yazi Lightar 在痞客邦的小天地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 首先,本熊要感謝思維創新本次外借的評測樣機,讓我有機會體驗這款性能優異的產品; 同時感謝女王大人在拍攝與後製方面的協助,提供了品質不錯的圖片素材;最後,感謝每 一位閱讀此文的朋友,有你們的支持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 【北極熊開箱】 JBL Tour One M3- 全能旗艦,值不值得為「多功能」買單? https://i.postimg.cc/2j7X0SRQ/JBL_Tour_One_M3.jpg
前言 提到 JBL,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個從 1946 年就開始做喇叭的老牌大廠,不管是在演唱 會現場還是家裡的藍牙喇叭,能見度都超級高。不過,JBL 給人的印象往往跟美式豪邁、 低音砲脫不了關係。 說到這裡,本熊必須坦白,過去對 JBL 耳機的印象有些刻板,總認為其調音風格偏向強 調重低音。不過,這次親自體驗後我發現,JBL 現今的藍牙無線降噪耳機在聲音調校上已 變得相當中性均衡,這徹底刷新了本熊對該品牌的既有認知。 在耳機市場逐漸走向功能堆疊的 2025 年,JBL 推出了 Tour One M3,主打 70 小時續航 、支援 LDAC 高解析音訊、空間音頻及 Smart Tx 無線發射器等功能。這些功能是否能真 正轉化為使用者體驗的提升,還是單純停留在規格炫技,值得深入探討。 作為長期關注耳機實用性的測試者,本熊花了約兩週時間,於通勤、辦公、音樂欣賞及遊 戲中全方位體驗這款耳機。以下分享這段期間的心得。 測試環境 本熊這次的評測主要在以下幾個場景進行: ● 室內安靜環境:以測試耳機主動降噪效果及聲音清晰度為主 ● 交通通勤過程:評估降噪對外界噪音的抑制能力及佩戴舒適度 ● 多媒體使用:播放各類音樂、電影與遊戲,觀察音質及延遲表現 ● 通話測試:在不同環境下模擬通話,檢驗麥克風收音品質與降噪效果 測試設備包含高解析音樂播放器、手機及PC,皆調整至最高音質輸出。耳機使用者介面則 搭配官方App進行細部調整與韌體更新,確保性能表現最佳。以上測試持續約兩週,並重 複多輪以確保資料穩定與全面,本熊力求呈現最客觀且貼近日常使用的真實感受。 內部構造探討 本熊特別研究了 JBL Tour One M3 的內部結構圖,從中可見耳機採用高密度塑料與金屬 框架結合,兼顧輕量與耐用。驅動單元尺寸為40mm,採用動圈式設計,搭配調校優化的聲 學腔體,以確保聲音細節與低頻表現。耳機配備8顆麥克風(左右各4顆),結合智慧波束 成形技術,能有效切換主動降噪及環境音模式,提升使用靈活性。 ▼ JBL Tour One M3 的結構分解圖。 https://i.postimg.cc/fyC2yBjG/20250425170343_JBL_Tour_One_M3_xploded_Web.png
Credit:JBL。 內部電池容量提升至950mAh,配合高效能的供電管理晶片,可提供官方標示的長達70小時 續航。另外,它內建的藍牙晶片也支援到 5.3 標準,並兼容LDAC、AAC等多種音訊編碼, 保障連接穩定與音質表現。 產品設計與包裝 ▼ JBL Tour One M3的外包裝設計採用低調的金屬粉色主色調,正面清楚展現產品特色與 主要規格,光看這包裝盒的厚度跟設計,確實有一種旗艦的氣勢。包裝背面則詳細標示品 牌、產品特色及各項規格圖示,資訊一目了然。 https://i.postimg.cc/DyfpH3nB/SAM_1378.jpg
https://i.postimg.cc/sDfHqCsm/SAM_1381.jpg
▼ 盒底附有產品設定說明,簡潔扼要介紹產品功能與配件內容。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 JBL 和 Harman Kardon 算是同門師兄弟,JBL產品線涵蓋較廣,包括專業與消費市場,而 Harman Kardon則偏重高端家用及汽車音響。 https://i.postimg.cc/7YPtdrwd/SAM_1384.jpg
▼ 內盒採深色調設計,點狀燙印呈現耳機圖案,質感佳且充滿層次感。 https://i.postimg.cc/3JrfVQYc/SAM_1383.jpg
▼ 開啟盒蓋後,可見一張半透明操作說明紙,設計簡潔。取下說明紙,即呈現收納包與 配件的整齊配置,包裝風格兼顧簡約與實用。 https://i.postimg.cc/qMBDSHpV/SAM_1386.jpg
https://i.postimg.cc/CLMrXpwp/SAM_1389.jpg
▼ 下圖展示 JBL Tour One M3 全套配件,包括 Smart Tx 無線發射器、收納袋、USB Type-C轉3.5mm音訊線、USB數據線、快速指南、保固說明,還有一個轉接頭及掛繩。配件 齊全,體現JBL對細節的重視及旗艦級完整度。 https://i.postimg.cc/Yq2DZBtM/SAM_1392.jpg
▼ M3的專屬硬殼收納包採用圓滑造型與低調棕色布紋,散發溫暖且高質感氛圍。雙層拉 鍊設計搭配印有JBL LOGO的拉頭,細節處理細膩,並配有提帶與扣環,兼具實用與安全性 。 https://i.postimg.cc/WbpYCcs2/SAM_1394.jpg
https://i.postimg.cc/MKs383Gx/SAM_1396.jpg
https://i.postimg.cc/FsPCQCKh/SAM_1398.jpg
▼ 這款硬殼包內還設有網袋方便收納配件。折疊後的耳機與包內空間緊密貼合,左右耳 標示清晰,有效提升日常攜帶的便捷性及保護效果。 https://i.postimg.cc/X72101vN/SAM_1400.jpg
https://i.postimg.cc/TYkNXNP1/SAM_1402.jpg
▼ JBL Tour One M3外觀延續旗艦系列經典設計風格,香檳金配色搭配流暢線條,耳罩與 頭帶採用厚實柔軟材質,整體展現高級質感與舒適佩戴感。細節與整體辨識度在同級耳機 中表現突出。 https://i.postimg.cc/RZNsC13Y/SAM_1416.jpg
https://i.postimg.cc/jSLgq6Wy/SAM_1409.jpg
▼ M3耳罩採旋轉設計,配備大尺寸且厚實的耳墊,提升長時間佩戴的舒適度與貼合度。 頭帶具有良好弧度,按鍵分布合理,兼顧美觀與操作便捷。耳墊內側左右耳標示明確。 https://i.postimg.cc/zXd212fK/SAM_1405.jpg
https://i.postimg.cc/zXd212fK/SAM_1405.jpg
▼ 操作按鍵集中於耳罩後側,包含音量調整、主動降噪模式切換,播放/暫停則以觸控方 式設計於耳罩面板。右側底部設有USB-C充電孔,取消了傳統 3.5mm 有線音源孔,需透過 附贈的 USB-C 轉 3.5mm 線材進行連接。麥克風配置方面,耳機左右兩側各裝有4顆麥克 風(共8顆),並導入智慧波束成型技術,不僅提升降噪效能,也優化通話收音清晰度。 https://i.postimg.cc/Nj5JG8y1/SAM_1410.jpg
https://i.postimg.cc/8zjKkdFB/SAM_1413.jpg
▼ M3採用雙軸折疊機構設計,耳機可向內輕鬆摺疊收納。轉軸結構穩固且順暢,支撐耳 機重量穩定,用戶在使用、收納時操控直覺且便利,兼具節省空間與實用性。 https://i.postimg.cc/htfy48JN/SAM_1420.jpg
▼ JBL Tour One M3搭載獨家的Smart Tx無線發射器,配備迷你觸控螢幕介面,能即時監 控耳機電量、切換主動降噪與環境音模式,並進行播放、暫停及歌曲選擇。此配件突破傳 統藍牙連線限制,可直接連結PC、Mac及手機作為USB DAC和發送器,支援LC3無線音訊編 解碼,特別適合多平台辦公場景使用,提升系統整體專業性與便利性。 https://i.postimg.cc/x1hsXkHs/SAM_1438.jpg
https://i.postimg.cc/x1hsXkH7/SAM_1440.jpg
藍牙連接與延遲表現 藍牙連接穩定度表現穩定且符合官方標示,即便隔著兩道牆,在房門開啟情況下依舊能獲 得不錯的穩定性。 播放延遲方面,M3 使用 Smart Tx 或手機原生 LC3 編碼傳輸時,耳機本身延遲約 60ms 左右,加上播放系統延遲後保持在 160ms 附近,對多數使用情境足夠應付。使用更高傳 輸量的 LDAC 時(990 kbps),延遲拉升至約 276ms,與市場上其他機型表現相近。 ▼ ※外放喇叭延遲約105 ms。 https://i.postimg.cc/tRNmB4Qh/latency.jpg
Credit:Superpowered。 開啟 LE Audio 低功耗藍牙模式時,M3 的延遲表現更優,相較傳統模式下降約 30ms。不 過 LE Audio 模式下會無法使用部分功能,使用者需依應用場景選擇。 ▼ 開啟 LE Audio 連線模式部分功能會暫停使用。 https://i.postimg.cc/CxXvRZD3/Screenshot_20251121_103000_JBL_Headphones.jpg
Credit:JBL。 續航力實測 官方說明開啟降噪時約 40 小時,關閉時可達 70 小時。本熊實際高強度連續使用 3 天 (各種模式交替,開啟降噪),最後還有 20% 電量。到第 4 天傍晚才完全耗盡。實測續 航略優於官方數據,應能滿足重度使用者需求。 佩戴舒適度與操作體驗 JBL Tour One M3 的佩戴體驗總體正面。耳機重量約 278 克,在可接受範圍內。採用柔 軟記憶泡棉填充,包覆耳朵時提供出色的貼合度和隔音效果。 頭戴部分同樣有舒適的內襯軟墊,內藏金屬支架提供一定彈性。耳罩內壓力控制得當,不 會產生嚴重夾頭感,也避免耳機鬆動。 像本熊這種眼鏡族,戴久了還是難免會覺得鏡腳那邊有點壓迫感,雖然不至於痛,還是得 稍微喬一下位置。不過除了內壓力極低的耳機外,這是眼鏡族難以避免的問題,建議眼鏡 族可以選擇較細鏡框,或調整眼鏡位置來減緩壓迫感。 JBL Headphones App JBL Headphones App 是官方配套軟體,整體表現實用且操作友善。介面簡潔明瞭,設定 選項分區清晰。 App 提供多段 EQ 自訂、個人化音頻測試與設定(Personi-Fi 3.0),讓使用者依偏好微 調聲音。此外支援降噪強度調節、環境音模式切換、耳機尋找功能、韌體更新與 Smart Tx 管理。 ▼ Google Fast Pair 和 JBL Headphones App。 https://i.postimg.cc/yxjQxvXb/App.jpg
Credit:JBL。 部分進階功能的說明不足,初次使用者可能需要摸索。Android 版本相對更穩定流暢。 JBL 提供 Google Fast Pair 功能,登入相同 Google 帳號的裝置可自動轉移連線,對 Android 使用者相當便利。 Smart Tx 無線發射器與 Auracast Smart Tx 發射器能將 USB-C、3.5mm 等多源音訊經高解析編碼(LDAC、LC3)無線傳輸至 耳機。處理核心包含專屬 DSP 與觸控界面,可直接調整降噪、環境音、空間音效與等化 器。 ▼ JBL Tour One M3 能藉由Smart Tx 無線發射器實現多種無線連結方式。 https://i.postimg.cc/j2cg2ZQ4/JBL_Tour_One_M3_Wireless_Noise_Canceling_Over_Ear_Headphones_FIG_4.png
Credit:JBL。 在飛機、健身房、遊戲機等無法藍牙輸出音源的環境,依然能享有高品質無線音樂體驗。 Smart Tx 本質上是一個數位/類比一體化的音訊轉換/控制中心。 Auracast 廣播音訊 支援 Auracast 的多組產品(頭戴或入耳式)都能加入廣播群組聆聽同一音源。測試中, 兩台耳機同步接收時連線穩定,延遲表現出色,對家庭或多用戶環境有其用途。 ▼ 使用 JBL Tour Pro 3 的智慧收納盒進行測試,成功連線並展現多設備音訊串流功能 。 https://i.postimg.cc/4xq8YKtr/SAM_1444.jpg
與 PS5 和 Switch 的兼容性良好,不干擾搖桿藍牙連線,能保持極低音訊延遲,適合遊 戲玩家使用。 主動降噪、環境音與通話 降噪表現 JBL Tour One M3 配備 True Adaptive Noise Cancelling 2.0 技術,利用 8 顆麥克風 實時監測並動態調整。在典型交通噪音環境中的降噪深度可達 25–30 dB(相當於將環境 噪音降低至原本的 1/10 至 1/30),對飛機引擎、火車、地鐵等持續機械聲有明顯衰減 效果。 與 Sony WH-1000XM5 相比,JBL 在中高頻段降噪略遜,但在低頻風切聲抑制上則有優勢 。實際聆聽體驗中,降噪效果足以提供安靜環境,特別適合辦公或通勤。 JBL Tour One M3 還備有環境音模式與 TalkThru 功能,方便快速切換。具備智慧通話功能,當使用者 說話時自動降低音樂並開啟環境感知,便利辦公需求。 整體來說,M3 的主動降噪技術達業界中上水準,結合靈敏度高的麥克風陣列和智能調節 機制,能在大多數日常場景中有效減少干擾。 通話品質 通話功能啟用4顆波束成形麥克風,結合 AI 降噪演算法,能有效過濾周圍環境噪音。無 論室內辦公或戶外嘈雜環境,通話訊號穩定清晰,對方反饋聲音自然不失真。 不過在通話時播放的聲音品質會下降,這與其他競品表現相近。LE Audio 連線模式同樣 未見明顯改善,較為可惜。 主觀聲音評論 JBL Tour One M3 配備 40mm Mica Dome 雲母振膜單元。音質均衡且細節豐富,低頻有微 微提升,呈現一定的低音量感和厚度,但不會嚴重轟頭。中高頻細膩度平衡,聲音柔和舒 適。 整體音色均衡,不會特意強調某段頻率,這在無線藍牙主動降噪耳機中相當少見。多數同 類產品偏好強調低音或高頻,M3 貼近理想響應曲線的風格反倒成為異類,這正是其針對 Harman Target 現代調音標準進行調整的結果。 低頻 M3 的低頻量感充足,下潛深度出色,力量相對溫和不轟頭,保有不錯的紋理和結構。電 貝斯沉穩有力、鼓聲力道充沛但結構分明,無混濁現象。低頻延展優良,能呈現大型管弦 樂低音提琴的紮實與層次。 相較於 Fidelio L4 的溫厚紮實,或 WH-1000XM5 的強勁飽滿,M3 顯得穩定中性,對整 體音色起均衡作用,清晰紋理更為出色。 中頻 M3 的中頻延續低音的自然均衡表現,人聲及大部分樂器得以自然再現。以 Adele《 Someone Like You》或 Eric Clapton《Layla》為例,男女聲均表現出清晰的細節與厚度 ,無明顯塌陷或塗抹現象。鋼琴、薩克斯風、原聲吉他、中提琴等定位準確,層次分離度 高。 相較於 WH-1000XM5 的中頻略凹陷(Sony 招牌 V 型調音),M3 擁有自然均衡、平滑貼 近 Harman 目標曲線的中頻表現,能較好地重現音樂中最重要的頻段。 高頻 M3 的高頻處理明亮但不尖銳,在中高頻做了美化調音,避免刺耳齒音,但也造成人聲細 膩度、部分打擊樂細節、女聲咬字不那麼明亮清晰。聲音偏軟而不刺耳,細節解析力相對 下降,臨場感稍微減弱。 極高頻處有一個微幅抬升,帶來額外的空氣感和高頻細節,提升環境感和微微的明亮感, 但屬於點綴性,無強烈刺激性。 相較於高頻偏亮的 WH-1000XM5,和走柔和、齒音控制佳的 QuietComfort Ultra 與 Fidelio L4,M3 屬於兩種風格的中間,亮度和細節權衡得更為出色。 解析度&結像 Tour One M3 於各頻段皆呈現良好解析。錄音室作品可細聽演奏動態起伏、細小呼吸聲及 和聲間細節分離。多種樂器、人聲共鳴無混雜,動態範圍廣。 音場表現出色,實測在電影配樂和現場演出專輯時,樂器定位精準,縱深及左右分離效果 印象深刻,均比對比的耳機出色。 總結評價 JBL Tour One M3 在音質與功能上展現了高水準,但並非完美無缺。作為旗艦級耳罩式耳 機,其聲音以平衡為主,低頻適度而不過於強烈,中高頻柔和舒適,整體音質自然且細節 豐富,適合多種音樂類型。 M3 的降噪表現屬業界上游,能與 Sony、Bose 等頂尖品牌並駕齊驅。環境音模式和 TalkThru 模式操作便捷,能快速切換,提升使用便利性。通話品質優異,過濾背景噪音 能力出色,適合日常通話和線上會議。 Smart Tx 智慧發射器是較大特色,能將有線設備或公共傳輸信號無線發送到耳機。說實 在的,Smart Tx 這功能雖然很強,但對於只想連手機聽歌的人來說,可能有點殺雞焉用 牛刀的感覺,甚至買來之後就一直丟在盒子裡沒拿出來過。不過對於經常需要在多平台切 換,或想在飛機上使用機上娛樂系統的商務人士來說,這功能就相當實用了,所以需根據 個人需求評估。 續航力令人滿意,超過官方數據。整體佩戴舒適,符合長時間使用要求。空間音效在特定 影音場景下帶來沉浸感,但長時間使用可能感覺稍微疲勞。 JBL Tour One M3 適合追求整體均衡、穩定性高且功能多元的使用者。特別是偏好較自然 音色與高續航的用戶會對其表現感到滿意。 若期待極致的降噪體驗或更激烈的低頻表現,可能需要斟酌是否符合預期。考量其定位與 價格,JBL Tour One M3 是一款值得認真考慮的產品,推薦大家有機會親身體驗看看。 Cheers! 技術規格與特色 ◆驅動單元:40mm 雲母圓頂動圈單體 (頻率響應:10Hz–40kHz / 阻抗:18Ω / 靈敏 度 122dB) ◆無線連接:藍牙 5.3 (支援 SBC、AAC、LDAC、LC3 編碼);內建 DAC 支援 24bit/96kHz ◆降噪技術:8 麥克風 + True Adaptive Noise Cancelling 2.0 (含環境音模式與 TalkThru) ◆專屬音效:JBL Spatial 360 空間音效與頭部追蹤、可自訂等化器 ◆電池續航:關閉降噪 70 小時 / 開啟降噪約 40 小時 (支援快充:充 5 分鐘播 5 小 時) ◆智慧發射器:Smart Tx (支援 Auracast 廣播、有線轉無線傳輸) ◆佩戴規格:重量約 278 克、記憶泡棉耳罩 ◆防水等級:無官方防水等級認證 相關文章 【北極熊開箱】音樂與科技的融合- Philips Fidelio L4 https://bit.ly/4fK4xk2 【北極熊開箱】內建Hi-Res USB DAC - Shure AONIC 50 Gen 2 https://bit.ly/41vcELH 【心得】超容易!一次搞懂耳機類別 https://bit.ly/3U34hCq 【心得】如何 Burn In/Run In 耳機?讓新耳機進入最佳狀態 https://bit.ly/3W88bM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8.233.8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764150049.A.AD6.html
文章代碼(AID): #1f9iiXhM (Headphone)
文章代碼(AID): #1f9iiXhM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