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USB 線心得分享

看板Headphone (耳機)作者 (FlyingFree)時間3年前 (2022/04/27 01:15), 編輯推噓7(7016)
留言23則, 8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 知道版上有許多先進認為數位線材不可能有差, 但這篇心得是有關不同USB線材的聽感分享, 希望能和平 Orz ****************************************** 小弟的主臥系統是電腦當訊源, 全段U3TT,也參考版上先進,礦卡外接, 耳機是 ATH-W10VTG;喇叭是 KEF LSX。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三條USB線材: 1. ifi igemini 3.0 (下稱 "ifi") 2. PPA 龐大的 "子云3舊版" (下稱 "子云3") 3. PPA 龐大的 "子云3 MK2 白金" (下稱 "MK2") A. 測試曲子1:1王3后-夜夜夜夜 子云3一開聲的空間感就比ifi大上不少, 不管是橫向音場還是縱向音場都整個開拓起來; 但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縱向音場,ifi的聲音就有一種 “壓縮感”, 把所有聲音都壓成一個平面。 子云3另一個特色是他比較著重中低頻的表現, 高頻偏暗,這點似乎跟ifi相反, 因此我覺得子云3很適合在小品音樂的表現, 他帶有一股 “暖味”,聽起來輕鬆,而且在女聲的 “尾韻” 上, 相較於ifi更有 “氣音”,有種堂音的感覺,收得比較慢, 但很容易營造氛圍,這種感覺讓我覺得子云3也非常適合聽大提琴; 不過就比較不適合大編制的交響樂,容易哄成一片,分離度比較差。 MK2的走向跟子云3一致,音場有稍微再大了一些, 但相較於子云3最大的差異我覺得在於 “高頻表現”, 子云3相較於ifi我覺得比較大的缺點就是高頻偏暗, 但MK2一開聲就立刻彌補了這個缺點,高頻也亮了起來, 不到華麗的程度,但就點到為止; 改善第二大的點我覺得在於 “凝聚力”, 相較於子云3,歌手聲音的 “穿透度” 在MK2的演繹下很是迷人, 如果是在小酒館聽歌手表演為例, ifi像是坐在最遠的地方,聲音傳過來比較平面,也都散掉了; 子云3像是第一排,歌手就像站在我們前面,但有點太 “哄” 了; MK2則像是坐在洽當的位置,聲音在經過整個空間迴響後, 有穿透力的打在我們身上,渲染力很強。 B. 測試曲目2:沛續-呼喚 這首稍微大動態的曲子,更顯子云3在中低頻的優勢, 曲子一開始的音場就明顯大ifi非常多, 另外顯著的差異就是鼓聲也比ifi明顯有穿透力許多, 但子云3在高音上的聲音較黯淡,也帶來比較 “雄渾” 的另一種風味。 MK2補足了子云3 在高頻上的缺憾,雖然聲底我覺得仍偏中低, 但高頻上較子云3更有延伸感, 另外,我覺得MK2的音場比子云3又大上一點, 但這 “一點” 比較不像是外擴,而是密度更大的感覺。 C. 測試曲目3: Mercury Living Presence - Tchaikovsky 1812-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Capriccio Italien op.45 Ifi在這個曲目一開始的喇叭就明顯較子云3亮, 但音場比子云3小一圈,而且縱深淺,樂器也容易擠在一起; 但子云3的低頻量感太多,整體聽起來聲音的平衡會比較偏低音, 反應也比ifi慢一些,我覺得子云3比較不適合放交響樂。 MK2很明顯補足子云3的不足,他仍然有低頻的 “沉度” 還有質感, 但量的部分沒有子云3這麼多,高頻就很明顯比子云3優秀很多, 雖然相較於ifi沒有那麼華麗,但多了幾分 “層次”, 所以MK2在聽交響樂的時候可以同時表現大音場,較沉的低頻, 適當的高頻,樂器又有分離感真的很令人驚艷! 自己的主臥系統已經用上 MK2 半年了, 至今都還蠻滿意這條線帶來的改變, 但老實說,小弟認為線材就是調音用, 不太可能會因為換一條線就飛天遁地, 但許多微小的改變卻會讓自己聽音樂的時候比較安定。 一點心得給各位先進參考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66.2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50993339.A.892.html

04/27 01:18, 3年前 , 1F
我有一條nuforce的usb線 低音比較多 但插上去雜訊干擾
04/27 01:18, 1F

04/27 01:18, 3年前 , 2F
似乎比較多
04/27 01:18, 2F

04/27 01:18, 3年前 , 3F
換成lindy的 聲音變smooth了一點不知道是不是線材干擾
04/27 01:18, 3F

04/27 01:18, 3年前 , 4F
的問題
04/27 01:18, 4F

04/27 01:20, 3年前 , 5F
個人覺得n牌那條,如果usb dac 吃5V,會很慘:)
04/27 01:20, 5F

04/27 01:28, 3年前 , 6F
Lindy 線我現在還放在礦卡接到第一個長芯盛間,怎麼樣
04/27 01:28, 6F

04/27 01:28, 3年前 , 7F
都換不掉XD,謎的可以
04/27 01:28, 7F

04/27 07:49, 3年前 , 8F
線材除了類比線我也認為是調音用,看看有哪裡不足的
04/27 07:49, 8F

04/27 07:49, 3年前 , 9F
地方換個線就解決了
04/27 07:49, 9F

04/27 09:12, 3年前 , 10F
這三條價位落在5K? 10K? 20K?
04/27 09:12, 10F

04/27 09:53, 3年前 , 11F
Ifi gemini 網路價格應該是11k左右?
04/27 09:53, 11F

04/27 09:53, 3年前 , 12F
龐大的線材要問他喔
04/27 09:53, 12F

04/27 10:00, 3年前 , 13F
光纖主動式USB線,讚
04/27 10:00, 13F

04/27 11:23, 3年前 , 14F
一條usb聽感竟然能造成這麼大差異
04/27 11:23, 14F

04/27 11:27, 3年前 , 15F
為什麼前面用大上不少、穿透力 音場”明顯”大非常多,
04/27 11:27, 15F

04/27 11:27, 3年前 , 16F
結尾卻用只是細微差異?
04/27 11:27, 16F

04/27 11:46, 3年前 , 17F
我覺得前後的立場不同,先道歉。
04/27 11:46, 17F

04/27 11:46, 3年前 , 18F
前面立場:現在是比對線材,因此我覺得三條差異蠻大的。
04/27 11:46, 18F

04/27 11:46, 3年前 , 19F
後面立場:跟換DAC/擴大機,我覺得線材的差異相對小,
04/27 11:46, 19F

04/27 11:46, 3年前 , 20F
但他算是最後的幾哩路
04/27 11:46, 20F

04/27 12:33, 3年前 , 21F
想問一下樓主的gemini3.0是那種的 電訊分開有兩條線的
04/27 12:33, 21F

04/27 12:33, 3年前 , 22F
還是電訊做在一起一條線的?
04/27 12:33, 22F

04/27 12:52, 3年前 , 23F
電訊分離喔,您說的應該是mercury
04/27 12:52, 23F
文章代碼(AID): #1YQ2YxYI (Headphone)
文章代碼(AID): #1YQ2YxYI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