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湊齊三大件-訊源 COS D10, CCMD XLR訊號線

看板Headphone (耳機)作者 (鍵盤美食家)時間3年前 (2022/04/23 23:21), 編輯推噓4(405)
留言9則, 5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Audiophile 看板 #1YP1SZhL ] 作者: Roa (鍵盤美食家) 看板: Audiophile 標題: [心得] 湊齊三大件-訊源 COS D10, CCMD XLR 時間: Sat Apr 23 23:11:26 2022 續上一篇AURALiC Aries G1,這篇來談談COS D10 (買一送一,順便分享Crystal Connect Micro Diamond XLR訊號線心得) 圖文好讀版: https://roakuo.com/2022/04/cos-engineering-d10-dac.html https://imgur.com/BdxV8I6
COS Engineering D10為可韻公司2020左右推出的DAC,其實之前這台因為價格的關係不在 目標名單之內 (當時鎖定20~30萬左右) 不過試聽了一輪 (7台DAC)後覺得懷疑人生,此時又回頭看看COS D10,想想各方面都蠻符 合自己需求的 除了被吹爆可以上打50萬DAC以外(?),搭配AURALiC Aries G1不管在功能上還是預算上都 算是很完美,省下來的錢還可以拿去換線材,不是一舉兩得嗎? 然後就收到這樣的大箱子了,用保險手提箱來當盒子真得頗有創意 https://imgur.com/DWA1QHk
箱子內保護措施做得很足,滿滿的保護泡棉 這設計真的蠻方便的,不管是送修還是要攜帶移動都可以使用。普通使用紙箱、保麗龍放 久不是爛掉就是丟掉,還要再另外找包材運送 https://imgur.com/iZkzsrj
COS D10不管從包裝到機器本體還有遙控器,真的都是國外廠機的水準。一點土炮感都沒 有,真的值得肯定 特別是遙控器質感非常之好。全金屬很有重量感,按鈕回饋感也不錯,比之前我綜擴 Aesthetix Mimas的遙控器更好 https://imgur.com/EsMsS2x
終於見到本體,基本款的標配就是有耳擴和前級模組 (然後我都沒用過) 耳擴只有支援兩組平衡輸出,這點要注意一下。另外右邊的旋鈕除了調整前級音量以外, 按下去是切換輸入,長按可以進standby模式 https://imgur.com/UCIVeY9
串流和唱放模組是需要額外加購的 因為我是買基本款,所以很可惜的無法比較Aries G1和串流模組到底差多少,哪個比較好 聽 然後有個特別的Buffer功能,打開之後聲音會先進緩衝之後再撥放以減少jitter。所以會 delay ~1秒左右,但要接電視外加已經弄了串流轉盤了就沒開 端子部分基本上主流輸入都有,但是要注意數位同軸他是使用BNC接口,一般的RCA頭要額 外買轉接頭 (然後我的機器BNC輸入居然剛拿到就壞了…不過至少購買店家和廠商很積極處理,三天就 修好送回來) https://imgur.com/2zxiW9l
機器底下的腳墊意外的蠻高的,頗實用。其實買這台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他的寬度 41.5cm剛好可以塞進我家電視櫃… https://imgur.com/l1ot849
這次我只有使用兩聲道測試。裝一次大概要半小時弄來弄去真的太累了,實在懶得搬到耳 機系統那邊了~ ~ (電視櫃設計真的要大一點) 靶機: Lyngdorf TDAI-1120 https://imgur.com/JLpQ26C
系統 串流轉盤: AURALiC Aries G1 / 線材: WIREWORLD Electra 7, Starlight 8 Cat8, SUPRA USB 2.0 DAC: COS D10 / 線材: Siltech 270p, 義大利A.R.T. RCA 綜擴: Aesthetix Mimas / 線材: Acoustic Revive 18000, 萬元入門喇叭線 音響: Focal Sopra N2 首先第一點就是COS D10的RCA輸出電平比1120小上不少,以我擴大機來說大概差了5格左 右。如果想要直入後級可能要注意一下,不然至少用XLR輸出音量會大上許多 首先音場有變大但是沒有那種寬廣非常多的感覺,但是邊界感是屬於比較模糊的那種,感 覺自然地向外延伸超出喇叭的邊界 樂器和樂器、人聲彼此之間的距離變遠但依舊清晰。定位和結像也好上一截,感覺空間中 的流動感、3D感變好很多 背景黑,細節變多但不刻意。整體聽起來自然寬鬆,不會因為細節資訊變多就覺得吵雜 之前開箱Aries G1所提到的”場面感”或說動態更勝一籌。在管樂齊奏的時候即使大聲也 感覺自然有序,是充滿空間但寬鬆的 (不過古典樂比較明顯,流行音樂響度拉爆DAC難救) 高頻延伸不錯,但低頻的層次感和細節表現更佳。他的下潛不是很強那種,但是細節很清 晰,彈性也不錯 (舉例: 鬼太鼓座 花や今宵の開頭猶如波浪般的鼓聲,之前只覺得轟轟轟。米津玄師Lemon 前奏一點點的小鼓聲第一次明顯的發現到) 人聲部分比起很數位感的1120圓潤許多,算是聽起來不會厚也不會薄的那種,但有幫我把 換德律風根之後比較暈開的聲音減肥一點。但比起我之前試聽的其他DAC,這台感覺真的 是比較直白一些 之前試聽過20~30萬左右的DAC基本上都有些比較有些自己的風格,像是WEISS DAC501甜美 飽滿的人聲、Esoteric N-05XD非常好的解析和大音場、LINN Selekt DSM的柔軟、MSB The Discrete DAC的精緻和自然、Mola Mola Tambaqui的豐富與鮮活、Bricasti Design M1SE撥放DSD的流暢感 (AURALiC Altair G2.1沒對比不知道怎麼寫XD 另外以上因為系統都不同所以只是簡單參 考) COS D10在口味上就比較樸素一些,不算是那種對比之下會直接很抓耳的類型,但素質我 覺得至少肯定是物有所值。不過對於我自己的系統來說擴大機已經有點染色,我訊源部分 就是希望找這種樸實風格的避免整體過於濃厚或是往奇怪的方面發展 上次換真空管很明顯的改變音色和一點素質,這次換訊源則主要是素質上的提升。總之終 於可以安心退燒了…嗎? CCMD XLR訊號線 https://imgur.com/YjoXMKa
我只是想說DAC和綜擴都是全平衡設計,不去弄條XLR訊號線解放能力好像對不起機器,然 後這酷東西就出現在我家了 是說明明是押金試聽為何給全新的根本居心叵測啊!!! 為何會選擇這條線? 單純就是因為很漂亮且好走線的關係,原本的A.R.T.訊號線有夠硬各 種卡。另外其實我算是線材影響不大派,以前玩耳機的時候電源線1500換到7000說真的有 點差但極小,唯一覺得差很多的是耳機線 (前述電源線完全是盲狙的) 總之進入正題,第一次的訊號線比較 方式是COS D10同時接RCA和XLR輸出到擴大機的不同組輸入,然後就可以直接用遙控切換 比較了 (因為電平不同,用分貝計測試大概差6格左右) CCMD明顯的凝聚度更好、聲音變得清晰,人聲稍微退一點瘦一點,但紋理更為清晰。音場 擴展開來感覺沒有邊界的感覺更大,樂器之間的距離和定位都更好一點,感覺是俐落分明 的。特別聽日語流行回去原線會覺得比較糊、是暈開來的,人聲稍微也圓潤一些 簡單來說就是音場變大、解析變好但是又有自然、細緻的感覺。另外還有一點是聲音的微 弱的過度會更為完整和清楚,用A.R.T.的話會有種低到高音可以衝很高,但是中間那個聲 音消失的感覺,聽起來少了點什麼 好啦結論就是這樣,為何不考慮更高階的CCRD? 因為要用在喇叭線上啊(誤)... 然後安心退燒(?) 是說差不多價位帶的喇叭線還有什麼推薦嗎? 當然便宜一點更好,對線材實在太不熟惹 -- 鍵盤美食家週記,歡迎追蹤! - https://www.facebook.com/keyboardfoodie/ -關於美食, 旅遊, 攝影與Hi-F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100.1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650726691.A.AD5.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Roa (1.164.100.111 臺灣), 04/23/2022 23:21:46

04/24 00:22, 3年前 , 1F
耳擴 那兩個雙三孔其實也支援6.3喔
04/24 00:22, 1F

04/24 01:23, 3年前 , 2F
餘弦低十 讚的啦
04/24 01:23, 2F

04/24 08:29, 3年前 , 3F
對,不過用6.3要左右聲道分開的那種平衡~
04/24 08:29, 3F

04/24 08:57, 3年前 , 4F
如果只有一個6.3mm單端耳機線應該也可以只插其中一
04/24 08:57, 4F

04/24 08:57, 3年前 , 5F
個孔,Sennheiser HDV820也是這樣的耳機孔設計。
04/24 08:57, 5F

04/24 09:11, 3年前 , 6F
是的 兩邊都可以 我借z1r兩個洞都捅過
04/24 09:11, 6F

04/24 09:26, 3年前 , 7F
推心得~D10看了真的心癢癢
04/24 09:26, 7F

04/24 09:30, 3年前 , 8F
聲音素質好又是台灣廠商
04/24 09:30, 8F

04/24 10:21, 3年前 , 9F
居然,我看說明書是分左右,我自己倒是沒測試過XD
04/24 10:21, 9F
文章代碼(AID): #1YP1cBoK (Headphone)
文章代碼(AID): #1YP1cBoK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