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數位濾波與升頻-懶人科普
耳機板大大們大家好,近年來很多中高階行動播放器甚至一些
重視音質的手機上都開始出現數位濾波器的設定選項,相信也
一定有不少剛接觸的朋友們也是搞不清楚這東東是幹嘛的、跟
EQ有什麼差別,筆者試圖用最短的篇幅簡單地解釋一下數位濾
波器即 digital filter 的來龍去脈以及在聽感上的影響,儘
量不引用太多可能引起混淆的專有名詞甚至會簡化一些概念,
還請專業的大大們包涵,筆者虛心接受任何評論。
*** 數位濾波器出現前的音樂CD發展小歷史 ***
1982年音樂CD在$ony與飛利浦的合作下問世,並在高耐用性及
方便使用的體積的因素下大受歡迎。不過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
代的金耳朵,當時的玩家們覺得CD的聲音怎麼聽怎麼怪,大家
可以回家聽黑膠啦~
原因出在哪裡呢?一切不對勁都源於音樂CD本身規格。Sony與
飛利浦兩家公司在CD必須商業上成功的前提下 (包括知名的容
量必需放進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小故事) ,造成了很多工程
上的困難點。
因CD是全數位的規格,進一步之前要簡單記住兩個數學重點,
一是奈奎斯特頻率,也就是數位取樣頻率至少要實際音樂聲波
的兩倍,即44.1kHz取樣率可以準確紀錄至 22.05kHz的聲波。
二是在數位取樣中,紀錄到一個頻率時一定會同時紀錄到另一
個頻率的聲音,這個現象稱為混疊(aliasing)。還請看一眼維
基百科的簡單示意圖 https://goo.gl/scFR27
兩家公司在種種商業條件下選擇了44.1kHz 這個取樣率,第一
個難點就是錄製階段。假設錄到了鈸發出的一個30kHz 高音,
它雖然不能被準確取樣出來,但會產生一個 44.1k - 30k =
14.1kHz 的失真訊號!換言之,所有收音收到的22.05kHz 至
44.1kHz 頻率都會在一般人類可聽範圍內產生混疊的失真。
所以這時候兩家公司想到那就在在類比轉數位之前,先用類比
濾波器把22.05kHz上的訊號濾掉,並且保留人聽得到的 20kHz
以下訊號就好了嘛!然而由於這兩個頻率太接近設計難度很高
,工程師們只好一邊靠北一邊爆肝把它做出來了。當初規格訂
個200kHz難度就會大幅低,但經理會譙你因為一張CD放不下。
這稱為類比反混疊濾波器的東西當時相當貴,常見於錄音室。
錄音端解決了來到播放端,兩家公司才發現當初沒想好,播放
CD的時候一樣會產生混疊呀!0~20kHz 的音樂訊號正好混疊出
錄音時才過濾掉的 44.1kHz~24.1kHz失真訊號,濾掉的頻段好
死不死又在播放端跑出來,而且記得嗎,這種類比濾波器很~
貴~,根本沒幾台內建它的DAC 播放設備,原來這就是當時的
金耳朵們怎麼聽怎麼怪的理由,切莫質疑他們的聽覺範圍。當
然有錢在家放一台類比重建濾波器的人還是能好好享受敗家快
感的。
*** 時間快轉 Sigma-Delta DAC 出現之後的數位濾波器 ***
跳過技術細節,後來發展出的這種DAC透過將音樂CD的44.1kHz
超取樣的技巧達成便宜而且有效的數位濾波器取代貴鬆鬆的類
比重建濾波器,把 22.05kHz 以上的混疊失真濾得乾乾淨淨,
問題解決…別高興的太早,因為這時候金耳朵們又站出來了:
怎麼聽怎麼怪,大家可以回家聽黑膠啦~
工程師們只好再從理論與客戶的聽感再出發研究,發現原因出
在數位濾波器的兩個特性,一個是稱為色散(dispersion)的現
象、一個是稱為振鈴(ringing) 的現象。色散在聽感上的呈現
為在檔案中同時出現的不同頻率聲音在經過數位濾波器後會產
生出微小的前後時間差進入耳朵。振鈴則出現在一個音樂訊號
前後兩處,前振鈴(pre-ringing)與後振鈴(post-ringing)。
先發展出的這種在數學上叫作線性相位濾波器 (linear-phase
filter) ,它完全沒有色散現象、但會有振鈴現象,其中影響
聽感最大的是前振鈴 -- 它代表了在一個聲音該播放出來的那
瞬間之前一點點點,會產生提早出現的失真訊號而導致真正的
聲音稍微糊掉!另一個影響是整體的訊號延遲很高,如果需要
以不同的DAC 處理不同的channel時就會造成相當的麻煩。
https://i.imgur.com/VMLRvmJ.gif

後來針對這點很快又發展出了最小相位濾波器(minimum-phase
filter) ,它跟黑膠與類比濾波器一樣完全沒有前振鈴,但是
有非常長的後振鈴、以及色散。色散對於聽感而言不一定是負
面影響,比方說可能有助於人耳分辨大樂團中的不同樂器,造
成音場變大的效果,但在像鋼琴音樂上就可能產生奇怪空間感
。而後振鈴對聽感的影響雖沒前振鈴大,但也是有可能被金耳
聽出多餘的聲音重疊。
https://i.imgur.com/WmSX0AW.gif

之後又發展出各式介於兩者之間的intermediate phase濾波器
。比方說有的稍微犧牲了濾波器本來應該快速切斷 22.05kHz
以上失真的陡坡度即fast roll-off ,變成 slow roll-off,
濾得沒那麼乾淨但可以維持無前振鈴、很短的後振鈴、較少的
色散。
https://i.imgur.com/zpLiesE.gif

而有的濾波器則是從線性相位出發,在沒有色散的前提下儘量
做到最少的前後振鈴現象如apodizing filter,同樣也是要作
出從fast roll-off 到slow roll-off 的犧牲。簡單地說,色
散與振鈴就像是物理學界的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一樣,你要一
個就沒有另一個,沒有一箭雙雕的。
*** 對聽感造成的影響 以及超取樣***
在最重要的聽感來說,最小相位濾波器因為起音乾淨、分辨度
較高,較多人喜歡用它聽樂團、撥絃樂器、節奏感重的音樂;
線性相位濾波器則較多人用來聽鋼琴音樂與比較柔性的音樂。
這點可以參考針對國外各大音響論壇使用者的大型盲測:
https://goo.gl/1TKFsb 多數人不能明確區分兩者,但偏好是
存在的。至於介於中間的各式數位濾波器全看每個人的聽感是
不是聽得出來差異、進而選擇喜好。
請注意,以上所述完全是針對44.1kHz 取樣率的音樂,假設你
的訊源是96kHz以上的PCM,甚至DXD DSD 那麼就算完全不濾波
,混疊失真的頻段完全高到可以忽略,所以完全是當初製訂CD
規格萬惡索尼的錯。還有些牌子DAC 偵測到高於一定取樣率的
訊源檔就直接當作是完美的,不再進行處理。
如果你有這樣的一台DAC,聽的檔案是44.1kHz,用foobar2000
先進行超取樣,那麼比的就是你用的軟體resampler 跟DAC 內
建的數位濾波器哪一個效果你最喜歡。所以說軟體超取樣使用
ssrc、pphs還是SoX 對聽感有沒有影響?當然有,因為不同演
算法對混疊及振鈴處理的結果都不太一樣,可以在這裡比較:
http://src.infinitewave.ca/
如果你買的高價DAC 其數位濾波器效果更好,那麼軟體超取樣
就是多此一舉,完全不必要。
看到這裡,新朋友們應該能區分改變樂曲頻譜的等化器(EQ)與
影響訊號失真及細微音色表現的數位濾波器之間功能的差別了
。現代數位濾波器以低廉的成本帶來眾多音色選擇的樂趣,更
高品質的訊源檔也將失真降低到微乎其微;但對於一些追求至
高純淨的人來說應該還是:
怎麼聽怎麼怪,大家可以回家聽黑膠啦!
--
無盡的想念在我有限的思緒裡無限地擴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1.65.93.11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513136795.A.D85.html
※ 編輯: OverInfinity (151.65.93.115), 12/13/2017 11:48:07
推
12/13 12:01,
7年前
, 1F
12/13 12:01, 1F
推
12/13 12:01,
7年前
, 2F
12/13 12:01, 2F
推
12/13 12:10,
7年前
, 3F
12/13 12:10, 3F
推
12/13 12:13,
7年前
, 4F
12/13 12:13, 4F
推
12/13 12:15,
7年前
, 5F
12/13 12:15, 5F
推
12/13 12:22,
7年前
, 6F
12/13 12:22, 6F
推
12/13 12:24,
7年前
, 7F
12/13 12:24, 7F
推
12/13 12:33,
7年前
, 8F
12/13 12:33, 8F
推
12/13 12:45,
7年前
, 9F
12/13 12:45, 9F
推
12/13 12:47,
7年前
, 10F
12/13 12:47, 10F
推
12/13 12:48,
7年前
, 11F
12/13 12:48, 11F
→
12/13 12:48,
7年前
, 12F
12/13 12:48, 12F
推
12/13 12:56,
7年前
, 13F
12/13 12:56, 13F
推
12/13 12:57,
7年前
, 14F
12/13 12:57, 14F
推
12/13 12:59,
7年前
, 15F
12/13 12:59, 15F
推
12/13 13:04,
7年前
, 16F
12/13 13:04, 16F
推
12/13 13:11,
7年前
, 17F
12/13 13:11, 17F
推
12/13 13:16,
7年前
, 18F
12/13 13:16, 18F
推
12/13 13:22,
7年前
, 19F
12/13 13:22, 19F
推
12/13 13:25,
7年前
, 20F
12/13 13:25, 20F
推
12/13 13:44,
7年前
, 21F
12/13 13:44, 21F
推
12/13 13:47,
7年前
, 22F
12/13 13:47, 22F
推
12/13 13:48,
7年前
, 23F
12/13 13:48, 23F
推
12/13 13:49,
7年前
, 24F
12/13 13:49, 24F
推
12/13 14:24,
7年前
, 25F
12/13 14:24, 25F
→
12/13 14:29,
7年前
, 26F
12/13 14:29, 26F
→
12/13 14:29,
7年前
, 27F
12/13 14:29, 27F
→
12/13 14:29,
7年前
, 28F
12/13 14:29, 28F
→
12/13 14:31,
7年前
, 29F
12/13 14:31, 29F
推
12/13 14:35,
7年前
, 30F
12/13 14:35, 30F
推
12/13 14:37,
7年前
, 31F
12/13 14:37, 31F
→
12/13 14:46,
7年前
, 32F
12/13 14:46, 32F
→
12/13 14:46,
7年前
, 33F
12/13 14:46, 33F
推
12/13 14:56,
7年前
, 34F
12/13 14:56, 34F
推
12/13 14:58,
7年前
, 35F
12/13 14:58, 35F
推
12/13 15:01,
7年前
, 36F
12/13 15:01, 36F
推
12/13 15:07,
7年前
, 37F
12/13 15:07, 37F
推
12/13 15:18,
7年前
, 38F
12/13 15:18, 38F
推
12/13 15:32,
7年前
, 39F
12/13 15:32, 39F
推
12/13 15:47,
7年前
, 40F
12/13 15:47, 40F
推
12/13 17:04,
7年前
, 41F
12/13 17:04, 41F
推
12/13 17:05,
7年前
, 42F
12/13 17:05, 42F
推
12/13 17:28,
7年前
, 43F
12/13 17:28, 43F
推
12/13 17:35,
7年前
, 44F
12/13 17:35, 44F
推
12/13 17:59,
7年前
, 45F
12/13 17:59, 45F
推
12/13 18:44,
7年前
, 46F
12/13 18:44, 46F
推
12/13 19:12,
7年前
, 47F
12/13 19:12, 47F
推
12/13 19:18,
7年前
, 48F
12/13 19:18, 48F
推
12/13 20:02,
7年前
, 49F
12/13 20:02, 49F
推
12/13 20:37,
7年前
, 50F
12/13 20:37, 50F
推
12/13 20:43,
7年前
, 51F
12/13 20:43, 51F
推
12/13 20:51,
7年前
, 52F
12/13 20:51, 52F
推
12/13 21:28,
7年前
, 53F
12/13 21:28, 53F
推
12/13 22:18,
7年前
, 54F
12/13 22:18, 54F
推
12/14 00:09,
7年前
, 55F
12/14 00:09, 55F
推
12/14 00:25,
7年前
, 56F
12/14 00:25, 56F
推
12/14 01:49,
7年前
, 57F
12/14 01:49, 57F
推
12/14 02:10,
7年前
, 58F
12/14 02:10, 58F
推
12/14 09:23,
7年前
, 59F
12/14 09:23, 59F
推
12/14 12:09,
7年前
, 60F
12/14 12:09, 60F
推
12/14 16:40,
7年前
, 61F
12/14 16:40, 61F
推
12/15 15:00,
7年前
, 62F
12/15 15:00, 62F
※ 編輯: OverInfinity (151.65.93.115), 12/15/2017 16:04:11
推
12/19 12:24,
7年前
, 63F
12/19 12:24, 63F
推
12/22 21:44,
7年前
, 64F
12/22 21:44, 64F
推
01/02 10:39,
8年前
, 65F
01/02 10:39, 65F
推
07/19 00:19,
8年前
, 66F
07/19 00:19, 66F
Headphone 近期熱門文章
15
15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