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在銀龍小公主之前
在跟大家分享詳細的銀龍K701之前,小弟想跟大家大略分享我踏入耳機領域到
目前為止的經歷。
因為我認為發一篇關於器材評論的心得要讓人有所獲益,必須讓讀者了解作者的
主觀架構。在不了解作者的主觀架構的情況,下很可能會有出現理解偏差的現象。
(我的濃郁可能不是你的濃郁,我的音場開闊可能比你的音場開闊還要窄)
以下,望各位板大不吝賜教
“我是個徹頭徹尾的單聲道主義者”
因為先天性疾病的關係,我只有左耳聽的見,而且聽力沒有任何進步的空間。在我的聽
覺世界裡是沒有方向概念的,我只有利用聲量大小來判斷的距離感。
用個比喻,我聽聲音就像用畫布來理解視覺,所有的空間感都是”假"的。畫布上的圖
畫透視等等呈現空間感的技法再如何的”逼真”,他還是跳脫不出2D的框框。
最簡單的事實就是:不管我腦內想像的音場跟空間感再怎麼完美,我遇到街上有人從
我背後叫我;我的直覺反應仍然是回頭張望,但是不知道他人在哪裡。
這是我的基本聽覺世界,失去空間感可能對於大家來說難以想像,但是這對於我玩了大
概將近五年的耳機跟音響歷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失去真正的空間感意味著我無須去
在意系統的立體定位清晰程度。
接下來我會分三個時期來分享我的歷程
耳機(I) 耳機到二聲道(II) 二聲道重返耳機(III)
耳機(I)
玩耳機的前兩年我從小鐵CM7開始,其中還收了EW9、900LTD不過都大概半年就放掉了。
在第二年的一開始我體認到:因為聽力因素的關係,我沒有辦法獲得所有的音樂訊息
(左右聲道訊息不一樣)於是我決定轉戰二聲道。
耳機到二聲道(II)
到第三年開始台北有的每一場大型音響展我都會帶著自己的CD拿去會場問廠商能不能放
然後拿名片臉皮很厚的跑店家玩。在08年的時候我認識了一個店家,之後常常跑去
”光顧”他的店聽音樂。我非常感謝那個店家
因為他讓我察覺到了我真正想要的音響是什麼樣子
二聲道重返耳機
二聲道聽到後來我終於弄清楚我的想像音場本質是什麼,也就是現在發展出來的
”畫布比喻”
既然只靠同一時間的音量大小來分辨、重組以及想像出音場,
那音響系統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一個要素就是
相位整合。
很多二聲道系統在音場重現能力上很優秀,但在相位整合的空間適應上則有所不足,
在音響展的展房裡面就可以很清楚的體認到這點。
這意思不是說音響的基礎設計不好。而是每個揚聲器系統的相位整合都是設計師根據自
己的理論,再以這個理論設定發展環境設想出來的。但是這個發展環境絕對沒有辦法在我
們每個用戶的家裡百分之百的重現,這也就是為什麼揚聲器系統需要擺位以及調音器材輔
助來獲得更好的Sound Performance的原因。
由於耳機正好排除擺位以及相位整合的問題非常適合我本身的需求。(反正我的音場跟空
間感也是想的,所以聽耳機的音場表現也不覺得假啦)所以我決定重返耳機系統。
這裡最希望大家理解的地方,是在於音場理解的部份。日後在板上發的聽感心得,都會自
以上所說的這種理解來描述,萬一大家覺得跟自己的體驗有出入,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討論交流有趣就是在這裡,萬一大家意見都一樣就不好玩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8.47
推
05/18 21:30, , 1F
05/18 21:30, 1F
→
05/18 21:32, , 2F
05/18 21:32, 2F
推
05/18 21:46, , 3F
05/18 21:46, 3F
推
05/18 22:35, , 4F
05/18 22:35, 4F
推
05/18 22:56, , 5F
05/18 22:56, 5F
→
05/18 23:33, , 6F
05/18 23:33, 6F
→
05/18 23:34, , 7F
05/18 23:34, 7F
推
05/19 09:07, , 8F
05/19 09:07, 8F
推
05/19 12:27, , 9F
05/19 12:27, 9F
推
05/20 01:23, , 10F
05/20 01:23, 10F
[部份違規或廣告推文已被系統自動刪除]
Headphone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