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同軸線最佳長度?

看板Headphone (耳機)作者 (能當個鄉民也是一種幸福)時間15年前 (2010/04/03 21:09), 編輯推噓3(302)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commutative (ERasER)》之銘言: : 前一陣在研究同軸線時看了不少文章 : 多數的文章都指出同軸線盡可能越短越好 : (有某大廠就堅持只出CDP,不出DAC,就不用線) : 但有篇文章建議同軸線最佳長度不要小於1.5m : http://www.positive-feedback.com/Issue14/spdif.htm : 這篇文章似乎存在滿長的一段時間,應該有不少人看過。 : 個人大概的理解是: : 使用1m長度的同軸線時 propagation time 約6ns : 當本次的 transition 送出去到了receiver之後 : 發生了反射, 此時反射的 round-trip-time :            (撞回去又再撞過來) : 也就是反射再回到receiver的時間只需要12ns : 這時receiver還在sampling本次transition當中 這部份他的意思是,因為rise需要時間,receiver不一定會 在一收到電壓上升的瞬間就做sampling的動作,通常會等一點時間, 確定現在訊號確實是在rise,而非訊號本身電壓的幌動.而如果在 本次25ns的rise動作結束前,訊號反射就重新進入receiver,則可能 會讓DAC的DA工作在時機上出現誤差,產生jitter.更簡化的看,假設 receiver是在收到電壓rise的訊號後過15ns才做sampling,則12ns後的 反射訊號會在da實際做sample之前產生干擾,影響da效果.如果把線 拉長到1.5m,則18ns後的反射訊號就不會干擾到da,因為在25ns的rise 動作開始後的15ns,receiver就已經進行了這次的sampling. : (sampling到兩個疊加在一起的transition) : 會影響到這次sampling的結果。 : 使用長度為1.5m時 propagation time 增加到9ns : 當反射被產生,回到receiver的時間要花18ns : 這時receiver已經完成本次transition的sampling : 所以不會影響到本次的sampling : 剛好下一次的sampling的開始時間也還沒到 : 所以剛好都不會受到反射的影響。 這裡他沒特別提,因為在ns等級的時距上,44.1khz音訊data之間的 時間間隔是非常非常久的,久到反射訊號早就已經消失了. : 最後... : 老實說不曉得有沒有把文章看懂,就看個大概 : 而且也不確定這篇文章的正確性是否屬實 : 所以還滿希望,有瞭解實體傳輸情況的版友來幫忙確認。 他最後也說了,長線比較好是因為轉盤廠商傾向於把rise time拉得很長(例如25ns), 這導致da端的receiver不能在接收到電壓轉換後,很快的進行sampling的動作,而是要 有一段時間的緩衝來確認,而在這段緩衝時間結束前,若有反射訊號進來,就會造成干擾, 產生jitter.若是能加快轉盤端的rise time,例如10ns,則receiver可能只需緩衝5ns即能 完成sampling,如此即便是在很短的線長下,反射訊號也來不及在receiver完成sampling 之前去進行干涉.最後他也提到若能解決訊號反射的干擾問題,在較短的數位線下傳輸, 能讓聲音較清晰 透明 相位準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2.48.95

04/03 21:15, , 1F
謝謝大大 提出不同的見解 獲益良多 ^^
04/03 21:15, 1F

04/03 21:19, , 2F
都是文章作者的見解 我基本只是算翻譯
04/03 21:19, 2F

04/03 23:06, , 3F
louis大的解說真是巨細靡遺,感謝出手相助!
04/03 23:06, 3F

04/04 00:35, , 4F
真的全程都75ohm就不用管反射了 XD
04/04 00:35, 4F

04/04 00:39, , 5F
sample這部分我道有點疑問 這應該不是越早越好
04/04 00:39, 5F
文章代碼(AID): #1BjptrB1 (Headphone)
文章代碼(AID): #1BjptrB1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