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全球FMC新進展

看板Fix-Network (固網電信)作者 (chang)時間18年前 (2007/03/29 01:4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全球FMC新進展 隨著固定和移動網路上的業務由道統話音向數據和多媒體類新業務的演變, 固定移動融合(FMC)已經成為通信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 也成為移動和固定運營商需要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全球各大運營商已經開始行動起來, 希望能夠透過固定移動融合獲得新的發展機會,提升競爭實力。 FMC的發展進程 從FMC的實現過程來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業務捆綁、業務融合、 終端融合和網路融合,各個階段實現的複雜度和業務提供能力不同。 1.第一階段︰業務捆綁 在業務捆綁階段,固定和移動網路是分離的,分別完成業務的提供。 但是,運營商透過一個帳單實現業務捆綁,將固定業務、移動業務、 寬帶業務等捆綁銷售給用戶,並為用戶提供整體資費折扣。 業務捆綁是一種與技術融合無關的淺層融合模式,很多運營商將業務捆綁作為啟動 FMC的切入點,也有電纜公司和虛擬運營商透過業務捆綁加強在通信市場的拓展能力。 業務捆綁是以市場為導向,其成功與否並不在於其捆綁了哪些業務, 而是在於運營商如何針對目標客戶營銷捆綁業務。 2.第二階段︰業務融合 業務融合指的是在業務融合階段,透過固定和移動網路為用戶提 供一些共同的業務,例如︰語音信箱、統一郵箱等。 業務融合是移動和固定網路現有或未來業務的滲透、組合和融合, 在移動、固網中都有業務原型。統一的業務平台可以使用戶更加便捷地享受各種業務。 3.第三階段︰終端融合 透過終端融合,可為用戶提供固定和移動網路的無縫接入。 終端的融合可以分層次、分步驟的實現,最初簡單的終端融合可以與 業務融合相配合發展,例如︰藍牙無繩電話/GSM雙模手機、 Wi-Fi SIP/GSM雙模手機、UMA手機等。 終端融合的最終發展階段為3C(Computer、Communication和Consumer Electrics) 融合,是利用數字資訊技術激活其中任一環節,透過某種協議使3C的 三個方面實現訊息資源的共享和互聯互通,從而滿足人們在任何時間、 任何地點對訊息和應用的享受。 4.第四階段︰網路融合 在此階段,人們可透過統一的IP傳輸網路和統一的業務建立與 控制平台──IMS,實現固定和移動的網路融合,為用戶提供無處不在的業務體驗。 網路融合將實現網路分層和功能分離,如應用層和控制層分離, 使得業務與用戶的物理位置無關;控制層與傳輸層分離, 便於呼叫/會話的控制獨立於承載的控制,基於不同的承載提供相同的控制能力; 傳輸層和接入層分離,使無論何種終端、何種接入模式都可以共享同一承載網路, 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降低網路的複雜性。 運營商的融合進程不斷深入 鑑於FMC各個發展階段實現的複雜度不同,目前運營商普遍採取 業務捆綁模式作為切入點,進而逐漸實現業務融合、終端融合等。 從全球範圍來看,目前幾乎所有的運營商都提供了業務捆綁, 很多運營商都實現了業務融合,目前,終端融合是運營商所熱中探討的新的融合模式。 目前世界各電信運營商提供終端融合的情況見表1。 這裡要注意的一點是,實現FMC對運營商的收入並不都產業積極的影響, 很多運營商只是把實現FMC作為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一種手段。 DITTBERNER曾經對實施FMC業務運營商的業務收入進行了統計, 結果發現FMC業務並不一定能為運營商帶來收入上的增長, 尤其是那些全業務運營商。因為FMC業務的實施使用戶在家裡和辦公室 的通話都以固定電話費用進行計費,這比移動通信費用要低的多。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使用雙模終端的FMC將極大促進移動對固定的替代 (FMS)。對於率先推出此項服務的運營商來說,可以搶得先機, 有效地增加市場份額,增強用戶黏性,甚至搶奪移動用戶, 並降低Opex。從這一點上來看,FMC對運營商的收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FMC對FMS的推展作用。 基於IMS的網路融合漸行漸近 基於對新業務快速開發推展、優化網路架構及資源建設的需求, 全球許多運營商積極聯合設備供應商,共同推展IMS的開發。 2004年以來,全球多家運營商都宣佈考慮其網路的發展將基於IMS的策略。 2004年,日本NTT、日本電信(JT)、韓國電信(KT)、巴西電信(Brasil Telecom) 等運營商成立了FMC聯盟,志在推展和推展固定電話和移動通信的聯合經營模式。 目前INS已經被一些運營商視為下一代網路的重要網元,不僅出現下日本KDDI的 “Ultra3G”、美國Sprint的EV-DO等移動運營商的3G以及未來網路的架構中, 而且開始在固定及全業務運營商的NGN中佔據核心位置,如英國電信(BT) 的21世紀網路、NTT的下一代網路、KT的BcN寬帶融合網路等。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運營商開始接受IMS,特別是進入2006年以來, 不斷有運營商開始試驗和部署IMS網路,除Sprint、Cingular等移動運營商外, Verzion、AT&T、BT、法蘭西電信(FT)等固網運營商和全業務運營商也開始試驗與部署IMS。 根據VDC的分析,如果將IMS的進程分為如表3所示的4個階段, 則IMS在全球不同地區的發展階段和應用規模。 根據VDC的預測數據,雖然2005年的IMS市場規模大約僅為數百萬美元, 但2010年將增加到141億美元,並在2008年呈爆炸性增長。 從運營商的角度而言,移動運營商較先部署IMS; 2008年時固網運營商會逐步趕上移動運營商。從地區上看,歐洲、中東、非洲(EMEA) 和美國的部署領先於亞太地區;另一方面,儘管初期美國IMS規模比EMEA地區小, 但隨著固定運營商引入IMS,會逐步超越EMEA地區。 此外,為了加速IMS的部署,一些組織和運營商開始籌劃全球性IMS互操作試驗。 在2006年10月開始,由多業務論壇(MSF)組織了一個跨越3大洲的IMS互操作測試, 被稱為GMI2006。全球5家頂級的運營商,即BT、KT、NTT、Verizon、 Vodafone及眾多設備廠商,對基於IMS網路融合的設施和互操作進行測試。 在電信業FMC的主旋律下,技術趨於融合,網路趨於融合,業務趨於融合。 FMC能夠提供跨越固定和移動網路的各種業務,向用戶提供各種形式 的業務和一站式的服務,使用戶不管是在固定環境中還是移動環境中 都能享受同樣的服務,為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帶來更多的價值。 固定/移動融合服務在德碰壁 隨著以固話為主導的固定通信領域的下滑,全球固網運營商都在 積極為固網的發展尋找出路,目前最好的解決方案之一就是FMC。 FMC可充分發揮固網運營商的網路資源,在業務、網路、服務上與移動運營商實現 捆綁和融合。 FMC是指固網與移動網的融合,即fixed-mobile convergence, FMC。FMC是指網路的業務提供與接入技術和終端設備相獨立。 從用戶角度看,FMC的目的是使用戶透過不同接入網路,享受相同的服務, 獲得相同的業務。其主要特徵是用戶訂閱的業務與接入點和終端無關, 也就是允許用戶從固定或移動終端透過任何合適的接入點使用同一業務。  FMC可以使得用戶在一個終端、一個帳單的前提下, 在辦公室或家裡使用固定網路進行通信,而在戶外, 則透過無線/移動網路進行通信。FMC同時也包含了這樣一個概念, 就是在固定網路和移動網路之間,終端能夠無縫漫遊。對於用戶而言, 這也意味著簡單和方便。FMC可以實現“方便性及更低的呼叫費用”。 儘管有諸多優勢,但到目前為止,FMC服務的規模部署仍受到了 現有技術和商業缺陷的限制。移交的安全性和無縫性受到關注, 在不同服務提供商網路上進行國際漫遊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全面解決。 相對於普通的移動電話,FMC手機的多樣化也是有限的。 日前,歐洲最大的電信運營商德國電信公司已悄然取消在本土推出 的固定/移動融合(FMC)服務T-One,這距離該公司推出此服務僅有一年。 2006年德國電信在CeBit展上推出T-One服務。在室內或是有Wi-Fi熱點的地方, 用戶透過一個特殊的終端可將移動通話切換到固定網路上,從而享受更低的資費。 該服務在德國市場上發展得並沒有德國電信預期的好。分析師稱, T-One服務進展不佳的主要原因是,這項基於SIP的服務無法實現無縫的轉接, 而德國電信僅僅引入一款支援服務的終端,導致用戶選擇餘地太小。 德國電信表示停止該業務主要是由於他們希望將重點放在寬帶和移動網際網路業務。 在最近的一次內部產品評估上,T-One被認為不符合德國電信 CEO Rene Obermann的新戰略。由於價格過高,市場推展不力, 配套的手機只有富士康提供的一種,德國電信T-One的業務用戶從去年8月開始只有1萬用戶。 可見,儘管FMC被運營商所關注,但在實際運營中,還是要面臨許多困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1.169.203
文章代碼(AID): #162ganF7 (Fix-Network)
文章代碼(AID): #162ganF7 (Fix-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