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暗室或低光照環境下使用大尺寸OLED
之前自己開的討論,後來訂了LG OLED 48" 霧面顯示器 48GQ900,
實際肉身測試了一個禮拜,心得回覆一下,之後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
1. 48" OLED 在暗室能否達到螢幕消失的效果?
可以,螢幕消失得很徹底,真黑創造出絕佳的立體感,幾可亂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OmAZdK-Gs8
2. 單人觀看時 48" OLED 擺在80公分遠的地方,能否取代3公尺遠的135"投影幕?
不行
青埔新光影城 Dolby Cinema 杜比影院坐第三排,可以替代美麗華IMAX中間排,
雖然螢幕比例不同,少了上下邊緣畫面,但視野覆蓋率是差不多的。
但是在家裡就不是這麼一回事,雖然覆蓋率差不多,
眼睛還是分得出距離80公分跟3公尺的差別,對焦遠明顯舒服很多。
電影院可能螢幕都超過10米,沒有這個問題,這是當初沒考慮到的部份。
3. 在暗室看OLED,螢幕太亮能不能降低亮度來用?
不行
亮度降低後畫質明顯變差,到底為什麼我想了很久,後來做了一些測試才發現原因。
其實就是低亮度時灰階會喪失。
傳統的LCD灰階平順與否是由前面的液晶決定。
調整亮度只是改變背光強度,不會有明顯的灰階性能的改變。
OLED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舉個例子,全亮狀態下(200nits)的255階灰階前5階可能是
0.8 nits 1.6 nits 2.4 nits 3.6 nits 4.0 nits
全暗狀態下(60nits)前5階
0.2 nits 0.4 nits 0.6 nits 0.8 nits 1.0 nits
但OLED能不能這麼精密的控制亮度呢? 答案是不行,小雪人其實有測。
LG C2 灰階喪失測試
https://youtu.be/RqcR6NVPp6Y?t=601
心得大概是這樣,跟大家分享,有錯誤的話還請幫忙指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1.190.19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igitalhome/M.1661780123.A.4E2.html
推
08/29 22:14,
2年前
, 1F
08/29 22:14, 1F
推
08/29 22:19,
2年前
, 2F
08/29 22:19, 2F
→
08/29 22:35,
2年前
, 3F
08/29 22:35, 3F
→
08/29 22:36,
2年前
, 4F
08/29 22:36, 4F
會選螢幕的主要原因是霧面、不需要電視功能、有displayport、還有保固三年
後來保固三年是廠商誤標,其實只有一年,最後LG統一給到兩年,三年無法
協商最終以退貨處理,經銷商又額外送我個耳機當謝禮,算是一段巧妙有趣的緣份
詳細的過程貼在LCD板,螢幕TV的優勢比較推文也討論很多,有興趣可以參考看看。
#1YxFScpl (LCD) 特價消息
#1Yxbsizy (LCD) 開箱
→
08/29 22:59,
2年前
, 5F
08/29 22:59, 5F
我也是剛剛才發現當初在推文討論 dolby vision 的就是您
我其實比較走標準色派,HDR之類我覺的規格還太混亂,
大多數硬體都還無法達到要求,尤其是亮度,所以只考量在sRGB SDR下的表現
推
08/29 23:14,
2年前
, 6F
08/29 23:14, 6F
→
08/29 23:14,
2年前
, 7F
08/29 23:14, 7F
推 Ning01: 以下為 Ning01 發表,原PO協助排版後的內容 08/29 23:24
其實目前就算是市面最亮的 miniLED(大概2000nit?)
在亮度上也無法應付所有電影,
除非能弄到一台三四千美金,亮度到4000的參考級螢幕XD
(但其實還是有非常少數的電影超過4000nit就是了...)
其實HDR規格說亂也還好啦,最通用的就三種靜態HDR的HDR10,
動態HDR的HDR10+(但其實很少,我覺得快被後者打趴)和Dolby Vision。
推
08/29 23:37,
2年前
, 8F
08/29 23:37, 8F
→
08/29 23:37,
2年前
, 9F
08/29 23:37, 9F
→
08/29 23:38,
2年前
, 10F
08/29 23:38, 10F
→ Ning01: 以下為 Ning01 發表,原PO協助排版後的內容 08/29 23:51
峰值亮度其實還是越高越好喔,因為當在看靜態HDR也就是HDR10時,
如果螢幕的亮度低於影片的最高亮度,那就算是在亮度低於最高亮度的場景,
螢幕顯示的也可能會比實際亮度低。
例如有部影片最高亮度是4000,42C2最高亮度是700,
那在某個600或400亮度的場景時,雖然在螢幕亮度規格內,
但實際顯示的可能會低於這數字,因為這是靜態HDR原理的關係,
只使用影片的最高亮度來處理整部影片的tone mapping。
如果是動態HDR就不會這樣了,可以每個場景甚至每個幀獨立紀錄亮度。
同樣例子換成Dolby Vision,400的場景,metadata就會紀錄亮度是400,
tone mapping後C2也是顯示400。
https://youtu.be/XPzM3NDGuSc
這個講解有興趣可以看看
https://reurl.cc/YXEKzx 剛剛看到的一篇,可以看到倒數第二張圖,
那是某台峰值亮度700的電視,在接收最高1000亮度的影片時的EOTF,
可以看到影片100亮度以後,顯示的都於實際亮度了,
不過EOTF的曲線怎麼設計是廠商決定
因為不同設計方法有各自的優缺點案例的作法應該是soft-roll,
整體亮度會低於影片實際亮度但比較能保持相對的亮處細節
另外一種作法是hard clpping,一路跟蹤曲線到700,
然後700以後到1000一律壓平成700,
好處是700以前都還原壞處是700~1000看起來沒差別,導致亮處沒細節
https://youtu.be/Lt6IflKAmWg
以上說的可以看這個解釋
睡前補充一下,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不考慮其他因素的話,
螢幕峰值亮度越高越好的原因。
如果能亮到1000,就不需要hard clipping或soft-roll,
直接到1000亮度都能一比一還原,沒法到才需要這種折衷做法。
但相同的問題在4000亮度範圍的影片時一樣會再度遇到,
所以支援動態HDR的話能改善這點。
但也不是所有電影都有DV,
例如我最近想重看的銀翼殺手,最高亮度15xx尼特,
但沒有DV,所以電視應該是用4000的曲線,
表現可能就會有點慘QQ 至於為啥是1000或4000這兩個數字,
因為電影在後製時用的參考級螢幕,亮度不是1000就是4000。
但也不是用了4000的螢幕,電影就那麼亮,
上面影片提到的魔戒1最高亮度600,也是用4000的螢幕後製4K藍光
→
08/30 07:27,
2年前
, 11F
08/30 07:27, 11F
推
08/30 07:40,
2年前
, 12F
08/30 07:40, 12F
推
08/30 08:43,
2年前
, 13F
08/30 08:43, 13F
推
08/30 12:30,
2年前
, 14F
08/30 12:30, 14F
→
08/30 12:30,
2年前
, 15F
08/30 12:30, 15F
→
08/30 14:12,
2年前
, 16F
08/30 14:12, 16F
→
08/30 14:13,
2年前
, 17F
08/30 14:13, 17F
→
08/30 14:13,
2年前
, 18F
08/30 14:13, 18F
Ning01的心得超棒,如果您懶得重貼,我可以幫忙修推文排版,
只分段處理,如果您同意的話。
→
08/30 14:36,
2年前
, 19F
08/30 14:36, 19F
→
08/30 14:36,
2年前
, 20F
08/30 14:36, 20F
→
08/30 14:39,
2年前
, 21F
08/30 14:39, 21F
→
08/30 14:39,
2年前
, 22F
08/30 14:39, 22F
→
08/30 17:22,
2年前
, 23F
08/30 17:22, 23F
→
08/30 17:22,
2年前
, 24F
08/30 17:22, 24F
→
08/30 17:22,
2年前
, 25F
08/30 17:22, 25F
→
08/30 17:32,
2年前
, 26F
08/30 17:32, 26F
→
08/30 17:32,
2年前
, 27F
08/30 17:32, 27F
改好惹,有修壞的地方請告知,我有另外存檔可以救回
用手機打這多很厲害阿,又是很有營養的資料,可以省下很多人的時間,
幫大家感謝你~~
※ 編輯: windjammer (118.161.190.199 臺灣), 08/30/2022 17:46:10
推
08/30 19:01,
2年前
, 28F
08/30 19:01, 28F
→
08/30 19:01,
2年前
, 29F
08/30 19:01, 29F
→
08/30 19:01,
2年前
, 30F
08/30 19:01, 30F
→
08/30 19:14,
2年前
, 31F
08/30 19:14, 31F
→
08/30 19:15,
2年前
, 32F
08/30 19:15, 32F
→
08/30 19:15,
2年前
, 33F
08/30 19:15, 33F
→
08/30 19:16,
2年前
, 34F
08/30 19:16, 34F
→
08/30 19:17,
2年前
, 35F
08/30 19:17, 35F
推
08/31 02:47,
2年前
, 36F
08/31 02:47, 36F
→
08/31 02:47,
2年前
, 37F
08/31 02:47, 37F
→
08/31 02:47,
2年前
, 38F
08/31 02:47, 38F
→
08/31 02:47,
2年前
, 39F
08/31 02:47, 39F
→
08/31 02:47,
2年前
, 40F
08/31 02:47, 40F
→
08/31 02:47,
2年前
, 41F
08/31 02:47, 41F
→
08/31 02:47,
2年前
, 42F
08/31 02:47, 42F
→
08/31 02:47,
2年前
, 43F
08/31 02:47, 43F
→
08/31 02:50,
2年前
, 44F
08/31 02:50, 44F

→
08/31 02:51,
2年前
, 45F
08/31 02:51, 45F
→
08/31 02:52,
2年前
, 46F
08/31 02:52, 46F
→
08/31 02:52,
2年前
, 47F
08/31 02:52, 47F

→
08/31 03:00,
2年前
, 48F
08/31 03:00, 48F
推
08/31 21:16,
2年前
, 49F
08/31 21:16, 49F
推
09/01 12:38,
2年前
, 50F
09/01 12:38, 50F
推
09/01 13:28,
2年前
, 51F
09/01 13:28, 51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Digitalhome 近期熱門文章
PTT數位生活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