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Lumix S1 II 雲心得、錄影機比較

看板DSLR (單眼相機)作者 (@babeneso)時間1月前 (2025/05/14 13:13), 1月前編輯推噓20(20020)
留言40則, 22人參與, 1月前最新討論串1/1
昨天 Panasonic 發表 Lumix S1 II, 詳細看完了完整規格和測試數據, 個人覺得雖然算不上真正的里程碑, 但對於 Hybrid Camera 來說還是有很重要的意義 2008 11 月:Canon 5D II 開啟全幅單眼錄影的時代 (燈籠外掛) 2018 4 月:Sony α7 III 超高性價比的 4K 超採,讓多數人買得起拍照錄影通吃的機器 2020 7 月:Sony α7S III 全幅無裁切 4K60、接近電影機的取樣品質和動態範圍 2025 5 月:Panasonic Lumix S1 II 論拍照它不是最強的,論錄影它也沒 8K, 就連 sensor 也已經先用在 Nikon Z6 III 了, 但它是美金換算 100K 台幣以下,第一台綜合錄影性能追平 α7S III, 同時拍照也沒有明顯犧牲的機器, 在這之前 Hybrid Camera 主要就以下幾類選項: 犧牲拍照 - 以低畫素量保障錄影性能 (如 FX3、ZV-E1 這些 α7S III 變種) 犧牲錄影 - 以跳採或裁切減緩 rolling shutter、過熱,保留總體畫素量 犧牲錢錢 - 用堆疊式感光元件、global shutter 做高價旗艦機 雖然我目前手上的工作機全是 Sony (α1、α7S III、FX3) 也算半個索粉, 中途還用過 Red Komodo (幸好趁 Nikon 事件跳水前賣掉了), 但時不時還是會想念以前用過的 GH5, 用 Lumix 錄影就是會有一種很難形容的安心感 (當時的對焦除外 lol), 它擺明了就是讓你「工作用」; 相較之下 Sony 機器就比較給我一種極客玩具的感覺, 該有的功能和性能都給了沒錯,也用得很滿意, 但整體感覺比較像「研究用」 現在 Lumix 的對焦整體已經算是可信任的程度, L mount 也都有能滿足我錄影需求的鏡頭, 如果我現在能不花任何時間力氣就把器材折舊變回現金, 我一定會毫不猶豫把 Sony 的機器鏡頭全出掉,換兩台 S1 II + 鏡頭回家 ...但我現在沒時間搞這個 哈哈 以下也整理現今的錄影機選擇, 並以推出時間排序,可以自己評估現今行情換來的錄影功能值不值, 考慮到使用情境,加上幾個限定條件,不然會列不完: - 全幅 IBIS + 無裁切 4K60p 為基本門檻 (微裁切給過) - 不含部分超高像素機種 (果凍或跳採太多) - 不含方塊機 (客群不符) - 規格只考慮內錄,並且排除 RAW (衍生的變因太多) (而且錄影非 RAW 不可的人,應該有特定專業考量,這邊簡單比幫助不大) 另外我覺得把規格做成表的話,讀起來還是要一直在腦內篩選各種參數, 所以我以 α7S III 作為 benchmark, 其他機種就只列出「相對 α7S III」多了(+)或少了(-)哪些規格, 規格比較以錄影為主,靜態部分簡略帶過 * 型號 (畫素) - 推出日 | 動態範圍/SNR=2 (4K60 裁切量)+ 比起 α7S III 多了... ‧ - 比起 α7S III 少了... ## Sony * α7S III (12M) - 202007 | 14.6/12.4比較基準 * α1 II (50MP) - 202411 | 14.6/12.7 = α1 ‧ + 8K 錄影、更強 IBIS、多向螢幕、AI 對焦、高畫素靜態 ‧ - 超採 4K 錄影 (binned) * α9 III (25MP) - 202311 | 14.7/11.5+ Global shutter、更強 IBIS、多向螢幕、AI 對焦、高速靜態 ‧ - 低 ISO 選項 * ZV-E1 (12MP) - 202303 | 14.6/12.4 = α7S III ‧ + 性價比、AI 對焦 ‧ - 機身物理控制、EVF、機械快門、不過熱 * FX3 (12MP) - 202102 | 14.6/12.4 = α7S III ‧ + 機身物理控制 ‧ - EVF * α1 (50MP) - 202101 | 14.6/12.7+ 8K 錄影、高畫素靜態 ‧ - 超採 4K 錄影 (binned)、翻轉螢幕、機內 LUT ## Panasonic Lumix * S1 II (27MP) - 202505 | 14/12.1+ 60fps 片門全開、專業輔助 UI、多向螢幕、更強 IBIS、基本畫素量 ‧ - 無裁切 4K120 (有給 1.24×) ## Canon * R5 II (45MP) - 202407 | 14.7/13.3+ 8K 錄影、更強 IBIS、高畫素靜態 ‧ - 一鍵測量白平衡 * R6 II (24MP) - 202211 | 12.2/11.1+ 更強 IBIS、基本畫素量 ‧ - 動態範圍、4K120 (完全沒給)、一鍵測量白平衡、機內 LUT * R5 (45MP) - 202007 | 12.8/10.8+ 8K 錄影、更強 IBIS、高畫素靜態 ‧ - 動態範圍、超採 4K 錄影 (binned)、一鍵測量白平衡、機內 LUT * R6 (20MP) - 202007 | 12.7/10.5 (1.07×)+ 更強 IBIS、基本畫素量 ‧ - 動態範圍、4K120 (完全沒給)、一鍵測量白平衡、機內 LUT ## Nikon * Z6 III (25MP) - 202406 | 13.6/11.7+ 基本畫素量 ‧ - 無裁切 4K120 (有給 1.5×)、機內 LUT * Z8 (46MP) - 202305 | 13.6/12+ 8K 錄影、高畫素靜態 ‧ - 機內 LUT、翻轉螢幕 * Z7 II (46MP) - 202010 | ?/? (1.08×)+ 高畫素靜態 ‧ - 超採 4K 錄影 (skipped)、4K120 (完全沒給)、機內 LUT、翻轉螢幕 註: 動態範圍數據使用 Xyla 21 測量,來自 CineD 和 Gerald Undone。 Canon R5 & R6 動態範圍數據基於 Canon Log (1)。 α7S III 4K120 有微幅 1.1× 裁切,為方便比較視為無裁切。 接下來看五月底和七月 Sony 會出什麼招,還有未來的 Lumix S1H II, 希望 S1 II 開價不會超過 100K~~ -- @babeneso ✽ ✽ ✽ Une des meilleures tables, vaut le voyag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9.110.55.6 (韓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747199583.A.295.html ※ 編輯: neso (79.110.55.6 韓國), 05/14/2025 13:20:41

05/14 14:15, 1月前 , 1F
不錄Raw的話給什麼log曲線感覺也很重要,但這就沒那
05/14 14:15, 1F

05/14 14:15, 1月前 , 2F
麼好直接比較了
05/14 14:15, 2F

05/14 14:16, 1月前 , 3F
只能確定nlog最討人厭XD
05/14 14:16, 3F
個人感覺 真的是個人感覺:Apple Log 最好調 哈哈

05/14 14:21, 1月前 , 4F
a7s3 4k60fps 10bit會過熱真的難受
05/14 14:21, 4F
在戶外開 Intra 嗎?我都在可控環境所以還沒遇到過~~

05/14 14:28, 1月前 , 5F
CANON錄影機其實不是這條線,C80 C70 C400才是
05/14 14:28, 5F
對對對~稱呼錄影向微單叫錄影機習慣了 XD

05/14 14:35, 1月前 , 6F
N-Log用過都在罵
05/14 14:35, 6F

05/14 14:36, 1月前 , 7F
看完上一篇推文的YT影片 N家錄影要用RAW才是完全體
05/14 14:36, 7F

05/14 14:37, 1月前 , 8F
N-Log官方spec有興趣能看一下 超像大學生趕出來的作業
05/14 14:37, 8F
他的白皮書只給中灰落點,其他數值要自己算 哈哈哈

05/14 14:57, 1月前 , 9F
cined R5m2 的DR很漂亮
05/14 14:57, 9F

05/14 15:02, 1月前 , 10F
原來各家的log差很多嗎?還以為都差不多水準
05/14 15:02, 10F
一個是曲線設計,要考慮到編碼效率,不是說容納越大動態範圍就越好, 另一方面是色域的選擇,都會關係到後期的調色體驗~~

05/14 15:05, 1月前 , 11F
咦 怎麼確定是跟z6iii一樣的cmos的?
05/14 15:05, 11F
好,改應該一樣!

05/14 15:56, 1月前 , 12F
R5C現在8萬多而已捏
05/14 15:56, 12F
有些人還是會更喜歡微單模式的 UI

05/14 16:23, 1月前 , 13F
然後這台可以升級阿萊Log-C3也是一個特點,不過我想等另
05/14 16:23, 13F

05/14 16:23, 1月前 , 14F
一個錄影特規機S1HM2再比較全面升級的S1系列,然後不知
05/14 16:23, 14F

05/14 16:23, 1月前 , 15F
道是不是要省成本跟輕量化,S1系列二代目前都沒有機頂螢
05/14 16:23, 15F

05/14 16:23, 1月前 , 16F
幕,感覺有些可惜啊
05/14 16:23, 16F
從 S1R II 開始很多行銷材料都在強調輕量化,大概前一代真的太重了, 一公斤的機器我真的拿不動~~

05/14 16:37, 1月前 , 17F
我記得R6ii的4k也是6k超採的,然後4k60無裁切
05/14 16:37, 17F

05/14 18:03, 1月前 , 18F
L口的二手鏡頭流通性,之後賣鏡頭會很痛苦
05/14 18:03, 18F

05/14 18:23, 1月前 , 19F
蠻好奇S1H有需要出2代嗎?要拼4K120 8K低果凍?要拿什麼Sens
05/14 18:23, 19F

05/14 18:23, 1月前 , 20F
or來做?
05/14 18:23, 20F
因為 S1 II 的片門全開 60p 還是有小小限制 (5.1K 和 420), 所以我猜是這樣: S1H II: 更強散熱設計 6K60 片門全開 422 4K120 無裁切 422

05/14 18:27, 1月前 , 21F
不用滅門,多買一台+3鏡就好ccc
05/14 18:27, 21F
請贊助 XD

05/14 19:51, 1月前 , 22F
二手L鏡真的乏人問津 不過二手價真的很甜
05/14 19:51, 22F

05/14 20:25, 1月前 , 23F
我不清楚其他家如何 但N-Log是真的爛
05/14 20:25, 23F

05/14 21:04, 1月前 , 24F
z63請看粗哥噴水評,sony目前最高性能錄影機是A93
05/14 21:04, 24F

05/14 21:04, 1月前 , 25F
,a7s4快點出爐吧
05/14 21:04, 25F

05/14 21:05, 1月前 , 26F
a75如果沒更新處理器,很大機率還是牙膏機一台,要
05/14 21:05, 26F

05/14 21:05, 1月前 , 27F
等a76
05/14 21:05, 27F
我再猜一下,目前線索是: a) 7SIII 的 sensor 已經用五年了 b) 7SIII 最近還有一次韌體更新在加功能 (LUT),可能表示暫時不會有下一代 c) FX3 祖傳螢幕庫存耗盡,更新為 FX3a,但該螢幕也用在 7SIII,而 7SIII 沒更新 綜 abc: d) 7SIII 可能負責把剩下祖傳螢幕消耗掉,然後 7S 系蛋雕 QQ... e) FX3a 繼續賣一陣子,繼續攤掉 sensor 研發成本 但是: f) FX6 已停產,可能在準備 FX6 II,會用新的 6K sensor g) FX6 II 將使用的 6K sensor 會先用在一個新的 FX 機種,預計五月底發表 這樣一來: h) g 的 FX 新機會加入觀景窗,進一步降低 7S 系存在必要性 結論猜測: - 7S 系終止 - FX 系新成員:五月底發,EVF,6K sensor,但只給超採 4K60 (16:9,不給片門全開) - FX6 II:更晚發,同前面的 6K sensor,多給 6K60 選項 (16:9 + 片門全開) - FX3a 和 ZV-E1 再多賣一陣子後也換成 6K sensor,補足 APS-C 4K 缺憾 - 7 V:七月發,給無裁切 4K60 + S35 4K120 理性猜測 7S 系停掉,但我是真的比較喜歡微單的操作而不是錄影機 QQ 希望我會猜錯,還能迎來 7S IV~~~ 剛好今天晚點 SAR 會放消息,看看猜得準不準~~

05/14 23:12, 1月前 , 28F
N-log套RED解,早就翻身了
05/14 23:12, 28F
Log 本身就色彩溢出了,加 LUT 沒辦法解決,wben 大大有解釋

05/15 00:30, 1月前 , 29F
阿萊LOG看起來很香
05/15 00:30, 29F

05/15 07:08, 1月前 , 30F
推整理
05/15 07:08, 30F

05/15 08:56, 1月前 , 31F
推,專業
05/15 08:56, 31F

05/15 09:05, 1月前 , 32F
推專業
05/15 09:05, 32F

05/15 11:36, 1月前 , 33F
N-Log套Red LUT只是從很爛變堪用 曲線本身還是很不理想
05/15 11:36, 33F

05/15 11:38, 1月前 , 34F
照官方建議拍Log套官方還原LUT都能出問題也只有Nikon了
05/15 11:38, 34F

05/15 11:39, 1月前 , 35F
Log如果真都差不多誰要花200刀買Arri LogC3
05/15 11:39, 35F

05/15 12:23, 1月前 , 36F
05/15 12:23, 36F
※ 編輯: neso (79.110.55.12 韓國), 05/15/2025 14:44:17

05/16 09:48, 1月前 , 37F
結果是FX2,A74的換殼版,賣3500鎂,hahahaha有夠
05/16 09:48, 37F

05/16 09:48, 1月前 , 38F
05/16 09:48, 38F

05/16 22:16, 1月前 , 39F
請皇上立即下令拘捕索尼。壓力不夠繼續擠牙膏XD
05/16 22:16, 39F

05/17 02:34, 1月前 , 40F
索尼刀工也是很好的
05/17 02:34, 40F
文章代碼(AID): #1e92PVAL (DSLR)
文章代碼(AID): #1e92PVAL (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