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底片負轉正及沖洗機之底掃成相差異。

看板DSLR (單眼相機)作者 (海邊的天藍藍)時間8小時前 (2025/05/05 13:56), 4小時前編輯推噓4(407)
留言11則, 5人參與, 1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首先先來聊聊彩色負片的色罩 https://i.imgur.com/u0CdbZT.png
(圖片引用自影視颶風影片) 感光層的染料大概是這樣子,有紅綠藍, 染料在顯影後產生不完美的三原色濾色。 色罩(color mask)會是橘紅色或橙色, 主要目的是為了修正顏色偏差和減少感光材料本身的瑕疵。 所以洗出來的負片就需要做修正才能看到正確色調。 台灣這邊叫做 "負轉正" 中國叫做 "去色罩" 說法不同,但這是一樣的東西。 那麼先不要談負片手沖或機沖以及沖洗微調等過程。 以往沖洗店都是一台沖洗機就完成全部 (掃描+數位印相機) 所以這種沖洗機就會內建負轉正的功能。 效率高,適合店面使用。 關於沖洗機的設定等等,YT都有影片都可以去看。 就不多展開來談了。 另外一種就是純底掃機器,商用或者家用都有。 要手機翻拍也可以,總之這就是底片數位化的過程。 當然底掃的好壞就會牽涉到後面的成像差異。 接下來我簡單示範...(不要太苛求) 我簡單拿個底燈去照亮底片,用手機翻拍。 https://i.imgur.com/qB39AQp.jpeg
這樣就可以取得簡單的底掃影像。 接下來就是進數位暗房 (後製) 去做負轉正的動作。 https://i.imgur.com/xXiSNXJ.png
這是我簡單手機翻拍的負片。 https://i.imgur.com/UmMVA96.png
數位暗房後就可以做另存圖片的動作了。 我這邊會調比較接近現場色調,但不是太仔細, 不過但這跟沖洗機的色調不太一樣。 這個我往後一篇會再度說明。 這就是一個很簡易的負轉正的後製了。 為什麼叫做後製是因為這種動作給不同人做,是有不同結果的。 我喜歡什麼色調,都可以在這個步驟調整。 所以傳統攝影比賽往往都要提供原始負片的底掃原因就是如此。 好。 接著就是輕鬆的時候了。 當個懷舊的消費者,我們不是太強求的消費者。 通常都是送相館做沖掃的動作。相館的機器就是沖洗機。 所以會自動負轉正。 但底片多樣化,所以沖洗機負轉正就不可能完美。 這邊就放輕鬆簡單來看看最常見的二台沖洗機。 我把同一捲底片分別送富士以及諾日士去掃。 以下簡單挑幾張, 左邊富士,右邊是諾日士。 差異比較大是在黃光環境表現,我挑幾張差異很大的。 https://i.imgur.com/mg7OyI6.jpeg
https://i.imgur.com/cktfZcr.jpeg
https://i.imgur.com/Ni2FE61.jpeg
https://i.imgur.com/3OjlaS7.jpeg
https://i.imgur.com/1iYXtTL.jpeg
https://i.imgur.com/Dptth39.jpeg
https://i.imgur.com/2dDWW4n.jpeg
這張應該很能體現不同沖洗機的特性。 這些就是所謂的,底片色調。純粹是沖洗機的色偏。 各有千秋。 富士很吃綠色,在部分黃光下也更有氣氛。 如果喜歡膚色好看的,諾日士。 那麼沖洗的大小跟支付金額是成正比的。 200萬像素 / 600萬像素 / 3000萬像素。 要加錢加到多少, 我認為以135底片的素質,大概600萬像素就夠用了。 以下來做200萬像素跟3000萬像素的對比 (我花錢做了不同掃檔了) https://i.imgur.com/VJmBB5R.jpeg
https://i.imgur.com/8uCzgWz.jpeg
左邊是二百萬像素放大三百六十幾倍去跟 右邊三千萬像素的掃檔相比細節。 各位看後覺得呢 ? 我覺得是沒必要掃到三千萬像素。 因為底片的細節有限,掃再大也沒太多意義。 要細節不如換個大片幅來拍拍 ? 以上,是用真金白銀及花時間沖掃的簡單介紹。 對拍底片有興趣的,希望這些可以讓您少走一些辛苦路。 以及對底片的一點點了解。 我知道版上有很多玩底片很厲害的大大, 自己沖洗調整跟自己掃描後自己後製,這也是一個樂趣。 我這裡簡單介紹,剩下的就看自己想怎麼玩底片了。 畢竟以現在而言,底片全部都是坑。 要跳多大的坑,任君選擇。 -- 飄下的絲線.敲出叮咚的音符.圍繞著冷列的空氣.像是紛亂的情緒. 20070403 本文未經允許,禁止無斷轉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19.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746424595.A.F37.html

05/05 14:18, 8小時前 , 1F
初稿,有錯字晚點會修正
05/05 14:18, 1F

05/05 14:23, 8小時前 , 2F
推 感謝大大分享
05/05 14:23, 2F

05/05 15:31, 7小時前 , 3F
主要是感色層本來斜率就有所差異,隨時間變質更複雜,亮
05/05 15:31, 3F

05/05 15:33, 6小時前 , 4F
與暗的偏色也隨之改變,推薦PS PLUGIN color perfect
05/05 15:33, 4F

05/05 16:42, 5小時前 , 5F
不同相機、底片、底掃,這些的組合就千變萬化了呢,
05/05 16:42, 5F

05/05 16:42, 5小時前 , 6F
這也是底片好玩的部分~
05/05 16:42, 6F

05/05 16:42, 5小時前 , 7F
富士還有四層感光層的底片呢,雖然都停產了QQ
05/05 16:42, 7F
※ 編輯: eyecolor (223.137.119.17 臺灣), 05/05/2025 18:10:11

05/05 21:09, 1小時前 , 8F
不同底片細節差異蠻大的,想要更多解析力可以試試柯達Ek
05/05 21:09, 8F

05/05 21:09, 1小時前 , 9F
tar 100,能弄的到哈蘇底掃或滾筒掃描又更好,鏡頭品質
05/05 21:09, 9F

05/05 21:09, 1小時前 , 10F
也要夠水準
05/05 21:09, 10F

05/05 21:14, 1小時前 , 11F
老鏡頭往往沒現代鏡銳利
05/05 21:14, 11F
文章代碼(AID): #1e65CJyt (DSLR)
文章代碼(AID): #1e65CJyt (DSLR)